【原文】子曰:「蓋1有不知而作2之者,我無是也《論語解讀》不要冒充內行

論語解讀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論語解讀

論語解讀 - 不要冒充內行

論語解讀

不要冒充內行

【原文】

子曰:「蓋1有不知而作2之者,我無是也。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3之,知之次也。」

【註釋】

1蓋:大概。

2作:創作。

3識(zhi):記。

【譯文】

孔子說:「大概有自己不懂卻能憑空創作的人吧,我沒有這樣的才能。

我總是多多地聽,選擇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多地看,用心記下來。

我是屬於次一等的智力。」

【讀解】

所謂次一等的智力就是「學而知之者,次也」,相對於「生而知之者,上也」(《季氏》)的天才而言。

正因為是次一等的智力,不是天才,所以要多聞多見,也就是「敏而好學」。

也正因為是次一等的智力,需要「敏而好學」,所以不能「不知而作」,而是「述而不作」。

可見,這一段實際上是孔子對自己學風和做學問態度的概括一性一自我介紹,包括了在其他地方談到的「述而不作」、「敏而好學」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等好幾方面的內容。

同時,孔子之所以這樣自我介紹,也是針對當時存在的「不知而作」現象有感而發的。

孔子的意思是說:那些自己不懂卻能夠憑空創作的人一大概是天才吧,我可沒有這樣的天賦才能,我的一切都是靠學習而得來的,所以,我的寫作也好,我的教書也好,都是言之有據的,不敢亂來。

「不知而作」的人卻恰恰相反:自己不懂而又「硬撐」,處處冒充內行。

這種人做事,小則貽笑大方,大則害己害人,甚至禍剛大民。

孔子正是看到了這種「不知而作」風氣的嚴重危害,才現身說法.以自己的所作所為來反對「不知而作」的行為。

所以,我們也絕不可以小看了它的危害一性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論語解讀》諸子百家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原文】子曰:「蓋1有不知而作2之者,我無是也《論語解讀》不要冒充內行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