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老子集注》第六十七章

老子集注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老子集注

老子集注 - 第六十七章

老子集注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細也夫![164]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今捨慈且勇;捨儉且廣;捨後且先;死矣![165]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166]

【註釋】

[164] 還是「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

[165] 慈即「善良」,與天、地、萬物同「道」。

儉即「收斂」、「守中」,儉則不一婬一。

不敢為天下先,故其形可久。

因為與天下同「道」,所以能夠支配天下;因為不一婬一,所以道順;因為不為天下先,所以減少滅亡的危險。

如果背離了這些原則,那麼就踏上了絕路。

[166] 慈即道之心。

得此心者,天其佑之。

可是前面不是說什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嗎?怎麼這裡又說「慈」呢?

我們看到,「仁」有兩層意思。

一個是「德」意義上的,一個是「道」上的。

作為「德」意義上的「仁」,是一種主動,呵護,一愛一護,珍惜,如此等等。

老子是反對這樣的「仁」的。

老子明確告訴假道學,收起你的嘴臉吧!你擺出這副嘴臉是對國家有害的。

國家不可能照顧每一個人的具體利益。

如果按照你儒家的觀點,那麼每一個被公共汽車壓斷腳的人就都有權利組織反革命組織了。

他們的論點在儒家看來也是完全成立的:我的腳被公共汽車壓斷了,不論國家賠多少錢也沒用了,總之腳是不能再接上了。

既然儒家認為國家就是要照顧個人的利益,那麼,我就要推翻這個沒有很好保護我利益的國家。

當然儒家盡可以還有其它許多托詞,但事實是,個人利益的確受到不可逆轉的損失。

而這是和儒家所吹噓的「仁」是矛盾的。

所以老子在這裡強調了一個「道」。

就是說,強調了一般的情況,而不是具體深入每一個細節:「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慈」就是「仁」的第二個層次,即「道」的「仁」。

什麼是「道」的「仁」?無為,自然,不爭。

我們從這裡甚至可以得到「個體」自一由的結論。

也就是說,「道」並不約束個體的選擇。

但「道」同時要求個體承擔其自一由選擇的結果。

而這也是「道」與「德」的根本區別。

「德」畢竟要在主觀上強調選擇的有限,強調「為之」,強調「一」。

【譯文】

天下的人都對我說:「"道"非常廣大,與具體的物不相似。」

因為「道」廣大,所以與具體的物不相似;如果它與具體的物相似,那麼,它早就很渺小了。

我有三件珍寶,一件叫慈一愛一,二件叫儉約,所以能寬裕;因為不敢做走在天下人前面的人,所以能夠做成萬物的長官。

現在捨棄慈一愛一,而求勇敢;捨棄儉約,而求寬裕;捨棄走在天下人的後面,而求走在天下人的前面,這就必然死亡。

慈一愛一,憑著它作戰就能取勝;憑著它防守就能堅固。

天將要救助誰,就用慈一愛一來保護它。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老子集注》諸子百家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老子集注》第六十七章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