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凡與敵戰,必須料敵詳審而後出兵《百戰奇略》第五卷輕戰

百戰奇略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百戰奇略

百戰奇略 - 第五卷輕戰

百戰奇略

第五卷輕戰

【原文】

凡與敵戰,必須料敵詳審而後出兵。

若不計而進,不謀而戰,則必為敵所敗矣。

法曰:「勇者必輕合,輕合而不知利。

春秋,晉文公與楚戰,知楚將子玉剛忿褊急,文公遂執其使者宛春以撓之。

子玉怒,遂乘晉軍,楚軍大敗。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必須首先做到判斷敵情周詳準確,然後再出兵與敵人攻戰。

如果不研究敵情就輕率前進,不進行周密謀劃就貿然出戰,就一定要被敵人打敗。

誠如兵法所說:「有勇無謀的將領必定會輕率與敵人交戰,輕率與敵交戰而不考慮有利與否是不可取的。」

春秋時期,晉文公率軍與楚國軍隊交戰於城濮。

晉文公瞭解到楚軍統帥子玉自負好怒、狹隘急躁的弱點,於是以囚禁其派往晉軍的使者宛春的辦法來擾亂他的情緒。

子玉果然中計上當,盛怒之下貿然率軍進攻晉軍,結果楚軍被打得大敗。

【賞析】

本篇以《輕戰》為題,旨在闡述輕率出戰的危害一性一。

它認為,對敵作戰必須準確判斷敵情而後出兵,方能戰勝敵人。

倘若不研究敵情就輕率進兵,不制定周密計劃就貿然出戰,就必定被敵人打敗。

「勇者必輕合,輕合而不知利」句,係引自《吳子》一書。

這裡所說的「勇者」,是指有勇而無謀的魯莽將領;「輕合」,是說輕率與敵交戰。

本篇繼《計戰》之後,再一次集中地論述了從敵情實際出發,進行戰爭謀劃的重要一性一,剖析了「不計而進,不謀而戰」的嚴重危害一性一,提出了「料敵詳審而後出兵」的重要作戰指導原則。

這是十分可貴的思想。

發生在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是春秋時期晉楚兩諸侯國爭霸中原的一次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爭。

從當時雙方的兵力對比情況看,楚軍明顯優於晉軍。

然而,戰爭的結局卻是楚敗而晉勝。

楚軍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在作戰指導上缺乏周密計劃,存在僥倖取勝的心理,是「不計而進,不謀而戰」的典型戰例。

作為楚軍統帥的子玉,驕傲輕敵,剛愎自用,氣量狹窄,一性一情急躁。

晉文公正是利用子玉這些致命弱點,以「拘宛春於衛」(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的手段,激怒子玉錯誤地作出決戰的決定。

由於子玉不察敵情而輕率出戰,先是中了晉軍「退避三舍」(同上)的誘敵之計,繼而在接戰中又誤斷晉軍「偽遁」是不支而退。

於是,貿然下令追擊,終於導致連喪左、右兩軍,「楚師敗績」的結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百戰奇略》古代兵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原文】凡與敵戰,必須料敵詳審而後出兵《百戰奇略》第五卷輕戰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