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凡與敵戰,其將愚而不知變,可誘之以利《百戰奇略》第五卷利戰

百戰奇略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百戰奇略

百戰奇略 - 第五卷利戰

百戰奇略

第五卷利戰

【原文】

凡與敵戰,其將愚而不知變,可誘之以利。

彼貪利而不知害,可設伏兵以擊之,其軍可敗。

法曰:「利而誘之。

春秋,楚伐絞〔,軍其南門〕。

莫敖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

請無捍採樵者以誘之。

」從之。

絞獲三十人。

明日,絞人爭出,驅楚役徒於山中。

楚人坐其北門,而伏諸山下,大敗之。

〔為城下之盟而還〕。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敵將愚頑而不知機變,可以用小利來引一誘它上鉤;敵人貪圖小利而不曉危害,可以埋設伏兵來襲擊它。

這樣,敵人就可以被打敗。

誠如兵法所說:「敵人貪婪好利,就用小利引一誘它。」

春秋時期,楚國進攻絞國,軍隊進駐於絞城之南門。

楚國的莫敖屈瑕向楚王建議說:「絞國地小而人輕佻,輕佻就缺少謀略。

因此,請大王派出一些不設衛兵保護的砍柴人,以此來引一誘絞人就範。」

楚王採納了屈瑕的建議。

這樣,絞軍便輕而易舉地捕獲了楚軍三十名砍柴人。

第二天,絞軍又爭相出城,於山中追逐楚軍砍柴人。

楚軍預先守候在絞城北門,並埋設伏兵於山下,結果大敗絞軍,與絞國簽訂了城下之盟而勝利回國。

【賞析】

本篇以《利戰》為題,乃取「利誘」之義,與後《餌戰》篇,都是旨在闡述對敵作戰中如何「設餌誘敵」就範的問題。

它主張,對於「愚而不知變」、「貪利而不知害」的愚頑貪婪之敵,「可誘之以利」,擊之以伏兵。

這樣,就可以打敗它。

本篇所引「利而誘之」一語,乃孫子「詭道十二法」之一。

以利引一誘貪利之敵就範,這在古代作戰中,是為兵家經常採用的克敵制勝的有效戰法。

春秋時期,發生在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00年)的楚伐絞之戰,就是採用此種戰法取勝的一個戰例。

當時,楚軍進至絞國都城南門,為了盡快戰勝絞軍,莫敖屈瑕針對「絞小而輕,輕而寡謀」的弱點,建議派出不設兵保衛的採樵役徒以引一誘絞人上鉤,為楚武王所欣然採納。

絞人果然中計上當,抓獲楚軍的採樵役徒三十人回城。

絞人自以為得計,第二天又爭相出城,不遺餘力地追逐楚軍採樵役徒於山中。

楚軍預先設伏兵於山下,並以兵堵守其都城北門,切斷了絞城的內外聯繫,遂乘絞兵散亂不備之隙而大敗之,迫使絞國求和而「為城下之盟」(見《左傳·桓公十二年》)。

顯而易見,從敵情實際出發,依據絞兵「輕而寡謀」的弱點,採用「利而誘之」的戰法,這恰是楚軍得以順利戰勝絞兵的重要原因。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百戰奇略》古代兵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原文】凡與敵戰,其將愚而不知變,可誘之以利《百戰奇略》第五卷利戰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