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凡興兵征討,深入敵地,芻糧乏闕《百戰奇略》第六卷饑戰

百戰奇略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百戰奇略

百戰奇略 - 第六卷饑戰

百戰奇略

第六卷饑戰

【原文】

凡興兵征討,深入敵地,芻糧乏闕,必須分兵抄掠,據其倉廩,奪其蓄積,以繼軍餉,則勝。

法曰:「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北史》:北周將賀若敦率兵渡江取陳湘州。

陳將侯瑱討之。

秋水氾濫,江路遂斷。

糧援既絕,人懷危懼。

敦於是分兵抄掠,以充資費。

恐瑱等知其糧少,乃於營內多聚土,覆之以米。

召側近村人,佯有訪問,隨即遣之。

瑱等聞之,以糧為實。

敦又增修營壘,造廬舍,示以持久。

湘、羅之間,遂廢農業。

瑱等無如之何。

初,土人乘輕船,載米粟及籠雞鴨以餉瑱軍。

敦患之,乃偽為土人船,伏兵甲於中。

瑱軍望見,謂餉船至,逆水爭取。

敦甲士遂擒之。

又敦軍數有叛者乘馬投瑱,瑱輒納之。

敦乃取一馬,牽以趣船,令船中人以鞭鞭之。

如是者再,馬畏船不敢上。

後伏兵於江岸,使人乘畏船馬詐投瑱軍,瑱即遣兵迎接,爭來牽馬。

馬既畏船不上,伏兵發,盡殺之。

後實有饋餉及亡奔瑱者,猶恐敦設詐,兵不敢受。

相持歲余,瑱不能制。

【譯文】

大凡興兵征戰,深入敵人本土,糧秣供一應缺乏,必須分兵搜掠,佔據敵國糧倉,奪取它的積蓄,用以接濟軍餉,這樣就能取勝。

誠如兵法所說:「糧秣給養靠在敵國補充,這樣部隊的後勤供一應就充足了。」

《北史》記載:北周將領賀若敦率軍過江攻取了陳朝的湘州。

陳朝將領侯瑱率兵進攻賀若敦,(企圖奪回湘州)。

此時正值秋水氾濫季節,水路交通嚴重受阻。

致使賀若敦部隊糧援斷絕,將士人人心懷恐懼。

賀若敦於是分兵四出搜掠糧物,用來充作部隊的軍資費用。

賀若敦怕侯瑱瞭解自己部隊的缺糧情況,就在軍營中大量積土堆丘,在其上面覆蓋以糧米,然後召集附近村莊的百姓到軍營來,裝作向他們詢問事宜的樣子,(待他們看到營中堆積的「糧山」以後),再把他們一一送走。

侯瑱從百姓那裡聽到所見的情況後,便誤認為賀若敦部隊的糧食充足。

賀若敦還進一步加修營壘,建造房舍,以顯示其長期駐守湘州的企圖。

這樣一來,從湘州至羅州之間,百姓因怕打仗都無心種田而使當地農業生產遭到廢棄。

侯瑱對此竟毫無扭轉的辦法。

起初,當地百姓常常駕駛小船,裝載糧米和雞鴨籠子送給侯瑱部隊作軍餉。

賀若敦對此甚為憂慮,於是便派人偽裝成當地百姓饋送糧谷和雞鴨,而實際埋伏著士兵的武裝船隻向陳軍駛來,侯瑱部隊看到了,以為又是饋送餉糧的百姓船隻,便迎水而上,爭先恐後地去接取東西,若敦船中的士兵於是將他們全部抓獲。

另外,若敦軍中常有叛逃者騎馬投降陳軍的,侯瑱都予以接納。

有鑒於此,若敦便令人找來一匹馬,牽著它走上船,又讓船上人用鞭子一抽一打這馬匹,像這樣做過多次以後,馬匹因怕挨打而不敢上船了。

其後若敦設伏兵於江邊,讓人騎著這匹怕船馬偽裝投奔侯瑱軍,侯瑱不辨真假就派兵乘船前來迎接,大家爭相過去牽馬,馬因怕船而不敢上船。

這時,江邊若敦預設的伏兵突然躍起齊擊,將侯瑱所派的士兵全部殺死。

此後,即使有了真正饋送糧餉或者投奔陳軍的人,侯瑱因為害怕若敦的設詐陰謀,再也不敢接納了。

就這樣,雙方相持了一年多,侯瑱始終未能制勝賀若敦。

【賞析】

本篇以《生戰》為題,旨在闡述深入敵國作戰時如何解決後勤供一應以防止部隊因缺糧而失敗的問題。

它認為,在出兵進入敵國的情況下作戰,只有分兵抄掠以奪取敵人的糧倉和積蓄,才能確保部隊糧餉而奪取作戰勝利。

古代戰爭的經驗表明,遠離本土而深入異國作戰,由於戰線過長,交通不便,運輸工具落後等原因,部隊糧秣供一應完全依靠從本國長途運送,無疑是十分困難的。

因此,採取「因糧於敵」,即取用於敵國的辦法,便成為古代戰爭中常為兵家所運用的一個有效辦法。

但是,主張以「抄掠」、「搶奪」等殘暴手段來解決軍需供一應問題,勢必給異國民眾的生命財產帶來危害。

因此,既要「因糧於敵」以解決出國作戰部隊的後勤保障問題,又要不給敵國民眾造成嚴重危害和災難,這不能不是戰爭指導者需要認真研究的。

南北朝時期,北周將領賀若敦率兵赴救湘州之戰,就是採用「因糧於敵」辦法解決部隊後勤供一應的一個戰例。

湘州,原為南朝梁地,承聖三年(公元554年),西魏(北周前身)攻陷江陵以後,湘州及巴州皆歸屬西魏。

陳霸先代梁稱帝建立陳朝後的第三年(永定三年,公元559年),即派侯瑱等率軍圍一逼一併企圖奪回湘州。

為此,北周明帝宇文毓派遣賀若敦率兵赴救湘州。

但此時恰值秋水氾濫,江路遂斷,在「糧援既絕,人懷危懼」的時候,周軍主將賀若敦一方面採取「因糧於敵」的辦法,派兵搜抄糧物「以充資費」;一方面採取「示形」惑敵的辦法,於軍營中「多為土聚,覆之以米」,使侯瑱聞之,誤認為周軍糧食充實。

同時,又增修營壘,建造廬舍,向侯瑱「示以持久」之計,以及採取詐降襲擊等辦法得以與陳軍「相持歲余,瑱等不能制」(見《北史·賀若敦傳》)。

顯而易見,賀若敦作為周軍主將,處於「糧援既絕,人懷危懼」的困境,而能想方設法打破敵人之圍困,其作戰指導是可取和值得傚法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百戰奇略》古代兵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原文】凡興兵征討,深入敵地,芻糧乏闕《百戰奇略》第六卷饑戰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