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盛庸既戰敗燕王,遂與鐵鉉飛表奏捷《明朝開國演義》第102回 聞捷報滿朝稱賀 重起義北平誓師

明朝開國演義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明朝開國演義

明朝開國演義 - 第102回 聞捷報滿朝稱賀 重起義北平誓師

明朝開國演義

第102回 聞捷報滿朝稱賀 重起義北平誓師

再說盛庸既戰敗燕王,遂與鐵鉉飛表奏捷。

此時正是建文三年正月元旦,正在設朝,而東昌捷至。

建文帝親覽捷文,龍顏大悅,群臣稱賀,遂降詔褒賞將士。

一面入太廟告東昌之捷,一面詔回齊泰、黃子澄,仍預軍國之事。

又聞得燕傑被圍,幾乎不免,因降詔諭眾將道:『燕王雖然叛逆,然是朕叔父也。

只可生擒,不可暗傷,使朕有殺叔父之名。」

詔書下去不題。

且說燕王敗回北平,因召道衍問道:「我前日出兵,你言無不得意。

為何今日敗還?」

道衍道:「臣前已言之矣,特大王不察耳。」

燕王道:「卿何曾言東昌之敗?」

道衍道:「臣言『多費兩日』,兩日非『昌』字而何?再叵臣言之。

昔年金忠為大王卜數,他說:『靖難師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逢大木穿日,小不利耳。

』大木穿日,非『東』字而何?勝敗皆已前定,大王再統眾出師,萬萬勿疑。」

燕王聽了回想前言,方大悟道:「原來東昌一敗,也有定數。

卿能前知禍福,不啻耆鼉矣,敢不敬從。」

復下令檢閱將士,以備南下。

臨行之日,親祭東昌陣亡將士張玉等。

一面奠酒焚帛,一面大慟道:「勝敗兵家常事,不足深計。

所恨者,艱難之際,喪吾一良輔,令吾至今,寢不貼席,食不下嚥。」

說罷,涕零如雨。

又自褫所服衣袍,命左右焚之,以衣亡者。

諸將看見,盡皆感激,情願效力。

燕王祭畢,又烹宰牛羊以享將士。

因諭諸將道:「凡為將懼死者必死,捐生者必生。

前白溝河之戰,南軍怯懦,見敵即走,我兵故得

而殺之,所謂懼死必死也。

爾等不畏刀槍,不顧首領,故能出百死而全一生,所謂指生必生也。

今賊勢鴟張,漸漸見一逼一,與其坐而受制,莫若擊之。

諸君若體予言,自能一戰而成功。」

諸將皆頓首道:「謹遵令旨。」

燕王遂出師。

行至保定,打探得盛庸已離德州,而進兵於夾河;平安之兵,駐於單家橋。

因命兵將,由陳家渡過河,與盛庸之軍相逆。

盛庸探之,也列軍以待。

到了次日,兩陣對圓,燕王聞知朝廷因東昌之捷,有「只須破敵,無使朕有殺叔父之名」之詔,心膽愈大。

因先率三騎,掠陣而過,以觀南營之虛實。

盛庸恐其有詐,又受帝誡,不敢輕動。

燕王掠陣歸營,遂揮兵攻其左腋。

看見南軍擁盾自蔽,矢刃皆不能入,因制下鐵鑽,長六七尺,鑽上皆橫貫鐵釘,釘末又有利鉤。

令勇士奮勇擲於盾上,看被釘鉤鉤住,遂牽連難動,不可輕舉以為蔽。

再以矢石攻之,南軍無以蔽,遂棄盾而走。

燕兵乘其走,馳騎蹂一躪之,南軍遂哄然奔潰。

燕將譚淵看見南軍敗走,遂率部下指揮董中峰等,從旁轉出而迎擊之。

不知南軍奔潰,只因擁盾為鐵鑽鉤牢,一時矢石驟至,無以為蔽,實非戰敗。

今忽見譚淵阻其歸路,南將莊得遂率眾上前死戰。

南兵人人要歸,則人人死戰,譚淵雖勇,如何抵敵得住,遂同董中峰等,皆被南軍殺死。

燕兵欲去救援,今天色近晚,遂各鳴金收兵。

到了次早,燕王謂諸將道:「為將臨敵,貴乎審機識變。

昨南軍雖少挫,然其鋒尚銳,譚淵竟去逆擊,欲絕其生路,彼安得不死戰耶?故致喪身。

今日若敗走,須順勢擊之,自大破之。」

眾皆應諾,因麾眾進戰。

盛庸亦遣將來迎。

先還是將對將,殺了半晌,不見勝負。

這邊添將,那邊加兵,漸漸兩家兵將一齊擁出,遂戰作一一團一,殺做一塊。

但見旌旗蔽日,金鼓震天,槍刀亂舞,人馬紛馳,箭下如雨,炮響若雷。

陣面上,殺氣騰騰,不分南北;沙場中,征雲冉冉,莫辨東西。

雖不分勝敗,早血流滿地;尚未定高低,已一屍一積如山。

自辰時戰起,直到未時,真是棋逢敵手,猶龍爭虎鬥不已。

此時,盛庸軍在西南,燕王軍在東北。

燕王戰急了,因又揮劍仰天大叫:「鬼神助我!」叫一聲未絕,忽東北風大起,捲得塵埃障天,沙礫滿地。

吹得南軍眼目昏迷,咫尺看不見人。

燕兵知是天助,乘風大呼縱擊。

南兵亂慌慌,只覺風聲皆兵,哪裡還敢戀戰,遂兵不由將,將不顧兵,各各奔潰。

燕兵乘勝從後追殺,斬首數萬,溺死滹沱河及被追騎躁躪死者,不可勝計。

盛庸無奈,只得單騎逃歸德州。

卻說吳傑與平安,聞燕兵攻盛庸,遂引兵欲與盛庸會合,同破燕兵。

擊至夾河八十里,忽有人報燕兵已大破盛庸,盛庸已敗走德州矣。

吳傑、平安聽了大驚,欲要上前,又恐燕兵乘勝,難與爭鋒。

只得退還真定。

燕王既擊走盛庸,因謂諸將道:「盛庸雖敗去,尚有吳傑、平安據守真定,未經一創。

欲移兵擊之,但思野戰易,攻城難,莫羯杓埔雜掌淅矗?蚱浦?滓病G窀5潰骸拔盼飩堋2槳玻?蛞牙椿腰⒂梗?蛺街?⒂貢?埽?煲??兀?煽細蠢礎!毖嗤醯潰骸暗奔樸罩?!幣蟶⒕?某觶??願骶橙×浮S置芰鈽N景繾靄儺眨?潮??鹱鞅鼙??矗?既胝娑ǔ悄淞2忌⒘餮緣潰骸把嗤踉詡瀉映朔韁???艘徽螅?匆蚴?盡7簿?鹵???鄖踩木橙×福??芯共簧璞浮J⒃??欠鈧頰餮嗟模?袼涫??煽暇妥。

刻熱粼裸矗?啾?o堋P︰竦茸【櫻?恍矣胙嚶?嘟??矢髯蘊由??員芷淠選!?/p>

吳傑與平安聽了,信為實然,立刻出師,欲掩其不備。

不半日,即至滹沱河,距燕營七十里。

探馬報知燕王,燕王大喜,忙下令趨兵渡河。

諸將道:「日將暮矣,夜戰不便,請俟明早,未為遲也。」

燕王道:「彼堅城不守,忽爾自至,此時也,機也。

乘時與機,當急擊之,不

可失。

若緩至明晨,彼探知吾兵有備,退守真定,城堅糧足,再攻之,難為力矣。」

都指揮陸榮道:「時機雖不可失,但今乃十惡之日,為兵家所忌,不宜進兵,奈何犯之?」

燕王笑道:「拘小忌者誤大謀。

吾焉肯自誤!」遂拔劍揮眾道:「敢不進者,斬!」將士不敢少停,遂拔營急進,與南軍遇於稿城。

吳傑見燕王迎戰,知其有備,雖悔其誤來,然而不可退矣。

因列方陣於西南以待。

燕王看見,謂諸將道:「方陣四面受敵,豈能取勝?我但以一精一兵攻其一隅,一隅敗則其餘自潰。

因令兵將盛陳旗鼓,以虛縻其三面,乃命朱能、邱福率一精一勇擊其北隅。

朱能、邱福領命,引兵正與南軍酣戰,燕王就領驍騎數百,沿滹沱河,繞出其陣後,大呼突入,奮勇馳擊。

南軍一時無將可敵,惟強弓硬一弩一,緊緊守護。

一時矢下如雨,燕王貼身所建的寶■旗,箭集於上,就如蝟一毛一。

燕師多被射傷。

燕王正無奈何,忽東北上大風又起,一時飛砂走石,發屋折樹,亂撲向南軍。

燕兵看見,以為天助,急乘勢殺來,南軍遂潰。

燕王率眾緊追,直追至真定城下,俘斬六萬餘人,生擒都指揮鄧戩、陳鵬等。

吳傑與平安,僅保入城。

南兵被擒及投降者,燕王俱不殺,悉釋之南還,南軍甚是感激。

由此南軍征燕之氣,愈不振而解體矣。

正是:

三次大風起,三番成大功。

始知聖天子,消息與天通。

只因這一勝,有分教: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欲知後事如何,再看下回分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明朝開國演義》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再說盛庸既戰敗燕王,遂與鐵鉉飛表奏捷《明朝開國演義》第102回 聞捷報滿朝稱賀 重起義北平誓師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