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薑【藥用】本品為姜科植物姜的乾燥根莖《中藥學教材》乾薑的作用與功效·十三 祛寒藥

中藥學教材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中藥學教材

中藥學教材 - 乾薑的作用與功效·十三 祛寒藥

中藥學教材

乾薑的作用與功效·十三 祛寒藥

乾薑

【藥用】本品為姜科植物姜的乾燥根莖。

【性味與歸經】辛,溫。

入心、肺、脾、胃、腎經。

【功效】溫中,回陽,溫肺化痰。

【臨床應用】1.用於脾胃虛寒、嘔吐洩瀉、脘腹冷痛,陰寒內盛、四肢厥冷、脈微弱等症

本品善溫脾胃之陽而除裡寒,常與黨參、白朮、炙甘草等配伍同用。

如輔助附子,可增強回陽救逆之功,以治陰寒內盛、四肢厥冷等症。

2.用於肺寒咳嗽、痰稀而多、形如白沫

本品溫燥辛散,不僅能溫肺以散寒,又能燥濕以化痰,故可用於寒咳多痰之症,常與細辛、五味子、茯苓、炙甘草等同用。

【處方用名】淡乾薑、均姜、泡姜(取生薑用沸水泡浸,乾燥後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三錢,煎服。

【附藥】炮姜:即乾薑炒至外黑內呈老黃色,供藥用。

性味辛苦大熱。

功能溫中止瀉,止血。

適用於寒症腹瀉、虛寒性的出血,如便血、崩漏同時出現手足冷怕冷、口不渴、舌淡、苔白等症,常與補氣、補血藥物配合應用。

一般用量為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按語】1.姜,原為民間常用藥物,亦作為佐餐之品。

由於治療上的需要,通過不同的加工炮製,就分為生薑、煨姜、乾薑、炮姜等數種。

2.生薑性溫味辛,長於發散,又能溫中而止嘔,多用於外感風寒及胃中寒飲等症;乾薑辛散之性已減,而偏於治裡寒之症,故以溫中回陽、溫肺化痰為主;炮姜又名黑姜,已無辛散作用,故以溫經止血及溫中止瀉為它的專長。

因此,前人有「生薑走而不守,乾薑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的說法。

至於煨姜,是用生薑煨熟,比生薑則不散,比乾薑則不燥,其性與炮姜略同而力較遜,專主溫裡而治胃腹冷痛。

3.乾薑與附子同,功能回陽;但乾薑偏脾胃之陽,而附子偏溫脾腎之陽。

【方劑舉例】理中湯《傷寒論》:人參、乾薑、白朮、甘草。

治脾胃虛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飲,喜唾涎沫。

一 發散風寒藥·一 解表藥 麻黃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桂枝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紫蘇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荊芥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防風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羌活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細辛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白芷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稿本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香薷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生薑的作用與功效·一 解表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藥學教材》古代醫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乾薑【藥用】本品為姜科植物姜的乾燥根莖《中藥學教材》乾薑的作用與功效·十三 祛寒藥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