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原是平原縣一個舊官僚家的子弟《聊齋誌異白話文》卷一  王成

聊齋誌異白話文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聊齋誌異白話文

聊齋誌異白話文 - 卷一  王成

聊齋誌異白話文

卷一  王成

王成,原是平原縣一個舊官僚家的子弟。

他生性懶惰,生活越來越沒著落。

後來只剩下幾間破屋,與妻子睡在破草蓆上,經常互相怨罵,難以度日。

當時正是炎熱的夏季,村子外邊原來有個周家的花園,已經牆倒屋塌,只剩下一個亭子。

村裡有許多人來這裡住宿乘涼,王成也在其中。

有一天,天亮後,睡在這裡的人都走了。

太一陽一升起三桿高了,王成才起來,搖搖晃晃地想要回家。

忽然看見草叢中有一股金釵,他拾起來一看,上面刻著「儀賓府造」一行小字。

王成的祖父原來是衡恭王府的儀賓,家裡的舊物,很多都是這種款式,因此王成拿著金釵躊躇了半天。

這時有個老婆婆來尋金釵,王成雖然很窮,但秉性耿直,急忙拿出來一交一 給了她。

老婆婆很高興,極力稱讚王成的品德,說:「金釵不值幾個錢,可這是已故丈夫的遺物。」

王成問:「您夫君是誰呀?」

老婆婆回答說:「是已故儀賓王柬之。」

王成吃驚地說:「那是我祖父!你們怎麼認識的?」

老婆婆也驚訝地說:「你就是王柬之的孫子嗎?我是狐仙。

一百年前,我同你祖父相好。

你祖父死後,我就隱居起來了。

今天經過這裡時遺失了金釵,恰好被你拾到,這不是上天的安排嗎!」王成也曾聽說過祖父有個狐妻,便相信了老婆婆的話,邀請她到家中坐。

老婆婆跟他去了。

王成叫妻子出來相見,只見她穿著破爛衣服,面黃肌瘦。

老婆婆歎息說:「咳!王柬之的孫子,竟然窮到這種地步!」又見破鍋舊灶沒有一絲煙火,老婆婆說:「家境如此,你們靠什麼生活呢?」

王妻就把貧苦的狀況細細地述說給老婆婆聽,忍不住嗚嗚咽咽哭泣起來。

老婆婆把金釵一交一 給王妻,讓她到市上當了錢買些米來暫且度日,三天以後再來相見。

王成挽留她,老婆婆說:「一個妻子你還養活不了,我在這裡,你只能仰望屋頂,無可奈何,有什麼用呢?」

說完逕自去了。

王成對妻子講了老婆婆的來歷,妻子很害怕。

王成稱頌她的仁義,讓妻子像待婆母那樣侍奉她,妻子答應了。

三天後,老婆婆果然來了。

拿出一些銀子,讓王成買米、面各一石。

夜裡她就同王成的妻子一塊睡在短床 上。

妻子開始很害怕,但後來看到她心意誠懇,就不再疑心了。

第二天,老婆婆對王成說:「孫子不要再懶惰了,應該做點小買賣。

坐吃山空怎麼能長久呢?」

王成告訴她沒有本錢。

老婆婆說:「你祖父在時,金銀綢緞任憑我取。

我因自己是世外之人,不需要這些東西,所以沒有多拿過。

只積攢下買花粉的四十兩銀子,至今還存著。

長久放在我那兒也沒用處,你可以拿去全買成葛布,立即趕到京城賣掉,可賺點利錢。」

王成聽從了她的話,買了五十多匹葛布回來。

老婆婆讓他馬上收拾行裝,估計六七天就可以到京城。

並囑咐王成,「要勤不要懶;要快不能慢。

如果晚到一天,後悔就晚了。」

王成恭敬地答應了,帶著貨物上了路。

王成中途遇雨,衣服鞋子全濕透了。

他平生從未經歷過風霜之苦,疲倦不堪,就決定暫時在旅店歇息。

不想大雨下了一整夜,房簷雨流如繩。

過了一夜 ,道路更加泥濘難走。

王成見來往的行人,積水沒過腳脖,心中怕苦。

等到中午,雨才不下了。

但一會兒,一陰一雲密佈,又下起大雨,王成只好又住了一宿才走。

快到京城時,聽說葛布價格飛漲,王成心中暗暗高興。

進京後,來到客店解下行裝,店主非常惋惜他來晚了。

原來,南方的道路剛開通,葛布運至京城的極少;貝勒府又急著購買,價格頓時上漲,比平時貴三倍,前一天才剛購滿數額。

後來的人都很失望。

店主人把緣故告訴王成,王成悶悶不樂。

過了一天,葛布運到京城的越來越多,價格更下跌了。

王成因為沒有利潤不肯出一售,遲延了十餘天,算計食宿花費很多,更加煩悶憂愁。

店主人勸他把葛布賤賣掉,改作別的買賣,王成只好聽從了,虧了十幾兩銀子,把布全部脫了手。

早晨起來,王成準備回去,打開行囊一看,銀子全沒了。

王成驚慌地告訴店主人,主人也沒有辦法。

有人讓王成報告官府,要店主償還。

王成歎息說:「這是我命該如此,和店主有什麼關係?」

店主聽說後很感激他,贈送他五兩銀子,勸慰他讓他回去。

王成自己考慮著沒臉回去見祖母,裡裡外外地猶豫徘徊,進退兩難。

一天,王成恰好看見有斗鵪鶉的,一賭就是幾千文錢。

每買一隻鵪鶉,常常花費不止一百文。

他忽然心中一動,算了算行囊中的錢,僅夠販賣鵪鶉的,就回去同店主人商議。

店主人極力慫恿他,並且約好讓他借住店中,管飯吃,不收他錢。

王成很高興,就上路了。

他買了滿滿一擔鵪鶉,又回到京城。

店主人很高興,祝他早點賣光。

到了夜裡,大雨一直下到天明。

天亮後,街上水流如河,雨還是沒停。

王成只好住在店裡等待晴天。

可是雨一連下了好幾天不停。

看看籠中,鵪鶉慢慢死了一些。

王成害怕極了,不知怎麼辦才好。

又過了一天,死的更多,僅剩下幾隻,合併到一個籠子內養著。

過了一夜 又去看,只有一隻還活著。

王成告訴了店主人,忍不住淚流滿面。

店主人也為他振臂歎息。

王成覺得銀兩虧盡,有家難回,只想尋死。

店主人勸慰他,同他一塊去看那只活下來的鵪鶉。

店主人仔細審視一番後說:「這只鵪鶉好像不同尋常。

那些死了的鵪鶉,未必不是被它鬥殺的。

你現在也閒著沒事,就訓練訓練它,如果是個良種,用它來賭一博 也可以謀生。」

王成遵照店主人的意思去做了。

馴好以後,店主人讓他拿著到街頭,賭些酒飯吃。

這只鵪鶉十分健壯,幾次都贏了。

店主人很歡喜,一交一 給王成些銀子,讓他去與富家子弟賭,又是屢賭屢勝。

過了半年多,王成積攢了二十兩銀子,心裡漸感寬慰,把這只鵪鶉看作性命一般。

起先,有個大親王好鬥鵪鶉。

每逢元宵節,就放民間養鵪鶉的進王府與他的鵪鶉角鬥。

店主人告訴王成說:「現在發財可以說很容易,所不知道的就是你的運氣如何了。」

於是就把大親王府斗鵪鶉的事告訴他,帶他一起前去,囑咐說:「如果敗了,就自認喪氣出來;倘若萬一鬥勝了,大親王肯定要買下來,你不要答應。

如果他強買,你看我的臉色行事,等我點頭後再答應他。」

王成說:「行。」

來到王府,來斗鵪鶉的人已經擁擠在殿階下。

不一會兒,親王走出御殿,左右隨從宣告說:「有願斗的上來。」

立即有一個人手把鵪鶉,快步上去。

親王命令放出王府的鵪鶉,客人也放出自己的,兩隻鵪鶉剛一搏鬥,客方已經敗了,親王大笑。

不一會兒,登台敗下來的已有好幾個人。

店主人說:「可以了。」

和王成登上台。

親王端詳了一下王成的鵪鶉,說:「眼睛裡有怒脈,這是只兇猛善鬥的鳥,不可輕敵!」命取一隻叫鐵嘴的鵪鶉來對陣。

經過一番躍騰搏鬥,王府的鵪鶉敗下陣來。

又選出更好的,但換一隻敗一隻。

親王急忙命取來宮中的玉鶉。

片刻功夫,有人把著這只鵪鶉出來。

只見它全身雪白,像鷺鳥一樣,神駿不凡。

王成膽怯了,跪下請求罷體,說:「大王的鵪鶉是神物;我怕傷了我的鳥,砸了我的飯碗。」

親王笑著說:「放出來吧!如果你的斗死了,我會重重地賠償你的。」

王成這才放出鵪鶉,親王的玉鶉直撲過來。

這時王成的那只正像怒雞一樣伏在那裡嚴陣以待。

玉鶉猛地一啄,王成的鵪鶉突然飛起,像仙鶴似地攻擊它。

兩隻鵪鶉上下飛騰,相持了很久,玉鶉漸漸不支了。

而王成的卻更加氣盛勇猛,越鬥越急,不一會兒玉鶉雪白的羽毛紛紛被啄落,垂翅而逃。

周圍觀看的上千人無不讚歎羨慕王成的鵪鶉。

親王於是把這鵪鶉要過來放在手上親自把著它,從嘴到爪,審視一遍,問王成說:「你的鵪鶉賣嗎?」

王成回答說:「小人沒什麼產業,與它相依為命,不願賣它。」

親王說:「賜你好價錢,中等人家的財產馬上可以到手,你願意嗎?」

王成低頭思索了許久說:「本來不願意賣,大王既然這麼喜歡它,如大王真能讓我得到一份衣食不愁的產業,我還有什麼可求的呢?」

親王便問價錢,王成回答說一千兩銀子。

親王笑著說:「癡一男 子!這是什麼珍寶,能值一千兩銀子?」

王成說:「大王不認為它是寶,臣民我卻認為價值連城的寶玉也沒它值錢。」

親王說:「為什麼?」

王成說:「小人拿著它到市上去賭鬥,每次能得幾兩銀子,換成米,一家十幾口人指望它吃飯,沒有挨餓受凍之憂,什麼寶物能比得上它?」

親王說:「我不虧待你,給你二百兩銀子」。

王成搖頭。

親王又加百兩。

王成看了店主人一眼,見店主人沒動聲色,便說:「承蒙大王願買,我願減一百兩,九百兩銀子賣了。」

親王說:「算了吧,誰肯用九百兩銀子換一隻鵪鶉!」王成裝起鵪鶉就要走,親王忙喊:「養鵪鶉的人回來!養鵪鶉的人回來!我實實在在給你六百兩銀子,肯就賣,否則就算了!」王成又看店主人,店主人仍沒什麼表情。

王成心中已非常滿足,惟恐失掉這次機會,說:「以這個數賣給你,心中實在不情願。

但討還了半天價買賣若不成,得罪了王一爺 我擔當不起。

沒別的辦法,只好按王一爺 的意思辦!」王一爺 很高興,立刻秤出銀子一交一 給他。

王成裝好銀子,拜謝賞賜出來。

店主人埋怨說:「我怎麼說的?你這樣急著自己作主賣了。

再還一下價,八百兩銀子到手了。」

王成回去後,把銀子扔在桌上,請店主人自己拿,店主人不要。

王成再三相讓,店主人才把他的飯錢算清收下。

王成整治好行裝回到家,詳細述說了自己的經歷,拿出銀子讓大家共享快樂。

老婆婆讓他買了三百畝良田,蓋房子置傢俱,居然又恢復了祖上的世家景象。

老婆婆每天很早就起床 ,讓王成督促傭工耕種;王成的妻子督促家人紡織。

稍有懶惰,老婆婆就斥責他倆。

夫婦兩人安守本分,不敢有怨言。

過了三年,家裡更富了,老婆婆辭別要走。

夫妻二人共同挽留她,直到難過地流淚,老婆婆才留了下來。

可第二天早晨,夫妻二人去問安時,老婆婆已經杳無蹤影了。

卷一  考城隍 卷一  耳中人 卷一  屍變 卷一  噴水 卷一  瞳人語 卷一  畫壁 卷一  山魈 卷一  咬鬼 卷一  捉狐 卷一  蕎中怪 卷一  宅妖 卷一  王六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聊齋誌異白話文》古典神魔志怪小說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王成,原是平原縣一個舊官僚家的子弟《聊齋誌異白話文》卷一  王成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