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字世雄,本來名叫勇。五歲的時候父親王清遇《南史白話文》王猛傳

南史白話文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南史白話文

南史白話文 - 王猛傳

南史白話文

王猛傳

王猛字世雄,本來名叫勇。

五歲的時候父親王清遇害,陳文帝的軍隊渡過浙江,訪察他們,準備加以殺滅。

他的母親韋氏帶著他逃到了會稽,於是得以免禍。

長大以後,勤學不倦,博覽經史,兼學孫子、吳起兵法。

因為父親的遭遇太苦,他在整個文帝時期始終不聽音樂,蔬菜飯食布衣裳,以喪禮自處。

宣帝即位,才開始求官。

太建初年,初入官一場擔任鄱一陽一王府中兵參軍,再調任永一陽一王府錄事參軍。

王猛一性一情慷慨,常常羨慕功名,在這以前曾經上書論說安邊拓境的計策,很被嘉獎和採納,到現在詔令他跟隨大都督吳明徹去奪取土地,因為軍功封為應一陽一縣子。

逐步陞遷為太子右衛率,調任晉陵太守。

威恩兼用,一奸一人盜賊匿跡,富商遍地,人們都說「應該歸功於王府君」。

郡中的人們歌唱他,把他比作漢代的趙廣漢。

至德初年,調他為左驍騎將軍,擔任左散騎常侍,深受信任和重視。

當時孔范、施文慶等人結伙營私,陷害鯁直的人,商議將要把王猛調出而沒有合適的機會。

正巧廣州刺史馬靖不服從徵調,於是便任命王猛為都督東衡州刺史,兼始興內史,與廣州刺史陳方靖共同攻取馬靖。

王猛到後,馬上就捉住了馬靖送交建鄴,晉陞爵位為公,擔任光勝將軍、平越中郎將、大都督,調發廣、桂等二十州兵討伐嶺外蠻荒地區,所到之處都予以平定。

禎明二年(588),下詔任命他為鎮南大將軍、都督二十四州諸軍事,不久改鎮廣州。

還沒到任,而隋朝的軍隊渡過長江,王猛總督所轄部隊趕赴增援。

當時廣州刺史臨汝侯陳方慶、西衡州刺史衡一陽一王陳伯信都隸屬於王猛都督府,各自觀望不到。

王猛派高州刺史戴智烈、清遠太守曾孝遠各帶輕兵前去殺死了他們而調發了他們的軍隊。

等聽到台城失守,便舉哀穿上孝服,坐在草墊子上待罪不食,歎息說:「申包胥將是哪個人呢?」

於是率兵,沿長江拒守,以固守忠誠的節一操一。

等弄清楚了後主沒有死,於是派他的部將辛筊乘驛站的快馬到京城去表示忠誠。

隋文帝非常高興,對辛窗說:「王猛懷念他的舊主,送別故人情義深厚,就是我的忠誠大臣。

保守一方,不用耗費兵力,又是我的功臣。」

當天任命辛窗開府儀同三司,仍然詔令王猛與行軍總管韋就留在嶺南經管。

王猛的母親妻子兒女先是留在建鄴,然後隨著後主入京,詔令賜給宅院和各種物品很多,另外贈予布帛一千段,並且派人帶著蓋有玉璽的書信慰勞王猛。

他討平了山越,通過驛馬上奏朝廷。

當時文帝視察河東,正好王猛的使者到來,十分高興。

楊素慶賀,於是說:「從前漢武帝在這裡聽到喜訊,因而改了縣名,王猛現在告捷,和從前的事遠遠相合。」

於是又下發玉璽書信獎賞,封他的長子王繕為開府儀同三司。

王猛不久死在廣州,文帝聽到消息非常痛心,派遣使者前往弔祭,追贈開府儀同三司,封為歸仁縣公。

讓他的兒子王繕承襲爵位,仍然授給他普州刺史。

仁壽元年(601),王繕的弟弟王續上表陳述王猛的志向,請求埋葬在關中,詔令批准。

又贈為使持節、大將軍、宋州刺史、三州諸軍事,謚號為成。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南史白話文》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王猛字世雄,本來名叫勇。五歲的時候父親王清遇《南史白話文》王猛傳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