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元史·陳思濟傳》原文及翻譯
元史
【原文】
陳思濟,字濟民,柘城人也。
幼讀書,即曉大義,以才器見稱於時輩間。
世祖在潛邸,聞其名,召之以備顧問;既即位,始建省部,俾掌敷奏1。
世祖以京兆為國重鎮,命廉希憲等行中書省於陝西。
思濟實與偕行,多所贊畫。
中統三年,詔誅王文統,召廉希憲入中書,思濟還,仍掌敷奏。
事無鉅細,悉就準繩,姚樞、許衡皆器重之。
會阿合馬入省,恥其位在希憲左,每欲肆意而行,希憲守正不從。
及希憲去位,省臣晨集,掾屬皆憚阿合馬,莫敢前。
思濟獨先以文牘進,阿合馬輒於希憲位署押,思濟遽掩以手曰:「此非君相署位也。」
阿合馬怒目視之,眾為之懼,思濟神色自若。
除右司都事,從希憲行省山東,未幾召還。
至元五年,分命中書省總百揆,御史台正百官,一時黜陟登庸,憲章程式,多出其手。
遷承務郎,同知高唐州事,以績最聞,拜監察御史。
時阿合馬立尚書省,權在中書右。
思濟與魏初等劾其不法,帝命近臣正之。
御史各以次對,思濟獨厲聲曰:「御史言官也,非為辨訟設!」拂袖而出。
授奉訓大夫,知沁州,為政簡要,不務苛察。
遷中順大夫,同知紹興路總管府事,承檄讞獄。
桐廬有囚羸瘠將死,縱遣還家,候期來決,囚拜請曰:「聞公名久矣,若不早決,恐終不可保。」
為閱其案而釋之。
轉同知兩浙都轉運司事,胥吏侵漁,民困於賦役,悉蠲2除之。
調陝西漢中道提刑按察副使,丁母憂去官。
二十三年,加少中大夫,同知浙東道宣慰司事。
時浙西大水,民饑,浙東倉廩殷實,即轉輸以賑之,全活者眾,檄上中書,奏允之。
浙東復旱,禱於名山,雨大澍,民賴以蘇。
兩淮鹽課不敷,授嘉議大夫、兩淮都轉運使,奸弊盡革,商賈通行,歲課以足。
擢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改池州路總管。
一江一 浙行省平章也速答兒威勢赫然,摘淘金戶三千,括民間田畝,檄下,力上章以止之。
累遷通議大夫、僉河南一江一 北等處行中書省事。
大德五年冬,以疾卒,年七十。
贈正議大夫、吏部尚書、上輕車都尉,追封穎川郡侯,謚文肅。
(節選自《元史·陳思濟傳》)
【譯文】
陳思濟,字濟民,是柘城人。
陳思濟幼年讀書,就通曉大的道義,憑借才華在當時的同輩間被稱道。
世祖即位前,聽聞他的名聲,召請他以備將來詢問治國之事;世祖即位後,就創建中書省,讓思濟掌管陳奏等事宜。
世祖把京兆作為國家的重要城鎮,任命廉希憲等人治理陝西的行中書剩思濟實際上與他們一同前往,多次出謀劃策。
中統三年,世祖下詔誅殺王文統,召廉希憲進入中書省,思濟返還之後,仍然負責陳奏事宜。
事情無論大小,都嚴格遵守準則制度,姚樞、許衡都器重他。
恰逢阿合馬進入中書省,他以自己的職位在希憲之下為恥,每次想要放縱意願去做事,希憲都堅守正道不聽從。
等到希憲離開自己的職位,中書省的各位大臣在早晨聚集,他們都懼怕阿合馬,沒有人敢上前。
只有陳思濟首先獻上了文書,阿合馬於是在希憲的位置上簽署,思濟馬上用手阻止說:「這不是您簽署的位置。」
阿合馬怒目而視,其他人都非常畏懼,但思濟神色自若。
後被任命右司都事,跟隨希憲去治理山東,不久被召還。
至元五年,朝廷分別命令中書省總管各類事務,御史台監管百官,一時罷黜提升舉用人才,憲章的格式,都出自思濟之手。
陞官為承務郎,同時管理高唐州事,憑借政績最好而聞名,被任命為監察御史。
當時阿合馬在尚書省任職,權利在中書省之上,思濟與魏初等人彈劾他做不合法之事,皇帝命令近臣去核實此事。
御史各自按照次序回復,只有思濟厲聲說:「御史是敢於直言進諫的官,不是為替一人辯解而設置的。」
拂袖離去。
後被任命為奉訓大夫,管理沁州,為政簡約,不苛刻繁瑣。
後被任命為中順大夫,同時管理紹興路總管府事,承擔政府任命審理案件,桐廬有個囚犯瘦弱將死,被遣送回家,等候最後定決的日期,囚犯拜請思濟說:「久仰您的大名,如果不早點定決,恐怕性命最終難保。」
思濟詳查了他的案件,然後釋放了他。
後調動官職同時管理兩浙都轉運司之事,官府的小官吏掠奪百姓財物,百姓苦於賦稅勞役繁多,思濟把它們全都免除了。
二十三年,陞遷為少中大夫,同時治理浙東道宣慰司之事。
當時發大水,老百姓食不果腹,而浙東糧食充足,思濟於是把浙東的糧食運到浙西來賑災,救活了很多人,然後上書中書省,中書省同意了他的做法。
後浙東又大旱,於是思濟到名山去祈雨,後來雨水大降,百姓依靠雨水得以存活。
兩淮鹽稅不足,思濟授權嘉議大夫、兩淮都轉運使,革除了奸人、弊病,商賈通行,每年的賦稅上一交一 充足。
後被提拔為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改任池州路總管。
一江一 浙行省平章也速答兒非常有權勢,他下達政府文書,想要取締三千淘金戶,侵佔百姓的田畝,陳思濟上奏極力制止此事。
多次陞遷至通議大夫、僉河南一江一 北等處行中書省事。
大德五年冬,因為疾病而去世,年七十。
賜予官爵正議大夫、吏部尚書、上輕車都尉,死後賜予官爵穎川郡侯,謚號文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