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歐陽修《大理寺丞狄君墓誌銘》原文及翻譯
大理寺丞狄君墓誌銘
歐一陽一修
距長沙縣西三十里,有墓曰狄君之墓者,乃予所記谷城狄君栗者也。
始君居谷城,有善政,及其亡也,其子遵誼泣而請。
嗚呼!予哀狄君者,其壽止於五十有六,其官止於一卿丞。
蓋其生也以不知於世,若其歿而又無傳,則後世遂將泯沒,而為善者何以勸焉?此予之所欲銘也。
君字仲莊,世為長沙人。
幼孤,事母,鄉里稱其孝。
好學自立,年四十始用其兄棐蔭,補英州真一陽一主簿,再調安州應城尉,能使其縣終君之去無一人為盜。
薦者稱其材任治民,乃遷谷城令。
漢旁之民,惟一鄧一 、谷為富縣,尚書銓吏常邀厚賂以售貪令,故省中私語,以一二數之,惜為奇貨,而二邑之民未嘗得廉吏,其豪猾一習一 以賕賄污令而為自恣。
至君一切以法繩之,奸民、大吏不便君之政者,往往訴於其上,雖按覆,率不能奪君所為。
其州所下文符,有不如理,必輒封還。
州吏亦切齒,求君過失不可得,君益不為之屈。
其後民有訟田而君誤斷者,訴之,君坐被劾。
已而縣籍強壯為兵,有告訟田之民隱丁以規避者,君笑曰:「是嘗訴我者,彼冤民能自伸,此令之所欲也,吾豈挾此而報以罪邪?」
因置之不問,縣民由是知君為愛我。
是歲,縣民數萬聚邑中,會秋,大雨霖,米踴貴絕粒,君發常平倉賑之。
有司劾君擅發倉廩,君即具伏,事聞,朝廷亦原之。
又為其民正其稅籍之失,而使得歲免破產之患。
逾年,政大洽,乃修孔子廟,作禮器,與其邑人春秋釋奠而興於學。
時予為乾德令,嘗至其縣,與其民言,皆曰:「吾邑不幸,有生而未識廉吏者,而長老之名所記,才一人,而繼之者今君也。」
問其一人者,曰:「張及也。」
推及之歲至於君,蓋三十餘年,是謂一世矣。
嗚呼!使民更一世而始得一良令,吏其可不慎擇乎?君其可不惜其歿乎?其政之善者可遺而不錄乎?
君用谷城之績,遷大理寺丞,知新州,至則丁母鄭氏憂。
服除,赴京師,道病,卒於宿州。
【譯文】
距離長沙縣西邊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墳墓,為狄君之墓,(狄君)就是我所記載的谷城狄栗。
起初,狄栗居住在谷城,有好的政績,等到他去世之後,他的兒子狄遵誼哭著請求我(為他的父親撰寫墓誌銘)。
唉!我對狄君的死很傷心,他的壽命只有五十六年,他的官職只是一個卿丞。
他生前不為世人所熟知,如果他死後又沒有傳記,那麼後世就會將他忘記,(如果這樣)為善的人憑什麼受到鼓舞呢?這就是我要為他撰寫墓誌銘的原因。
狄栗,字仲莊,世代都是長沙人。
小時候父親就死了,(他)侍奉母親,鄉里人都稱讚他孝順。
(他)熱愛學習 ,生活自立,四十歲時才因為哥哥狄棐的功績,補任英州真一陽一主簿,後調任安州應城尉,能讓該縣在他離開之前沒有一人做盜賊,推薦他的人稱讚他的才能能夠擔當治理百姓的重任,於是升為谷城令。
(生活在)漢水流域的百姓,只有一鄧一 縣、谷城縣是富縣,尚書省(的官員)在選拔官吏的時候,為了謀取豐厚的財物常常把一些職位賣給貪腐的縣令,因此尚書省的官員私下商議,把一鄧一 、谷城二縣官吏職位的價格排在一二位,像奇貨一樣來惜售,因而這兩個縣的百姓不曾遇到過廉潔的官吏,而那些有聲勢的不法之徒就用賄賂的手段來收買縣令,進而一胡一 作非為。
狄栗上任後,一律依法懲治他們,認為狄君的做法不利自己的奸民、大吏,常常向狄君的上級告狀,即使(上級)來核實,(也)都不能讓狄栗改變他的做法。
州里下發的文件,有不合事理的,(狄君)一定封好退回。
州吏也很痛恨(他),(千方百計)尋找狄君的過錯,但始終未能如願,狄君更加不會因此而屈服。
後來,有一個老百姓為田地打官司,狄君誤判,(該百姓)控告他,狄君因此而遭到彈劾。
不久,縣裡徵召強壯的人入伍,有人揭發因田地打官司的那個百姓隱瞞自己的強壯來逃避兵役,狄君笑著說:「這是曾經控告我的那個人,他有冤情能夠為自己申雪,這正是縣令所希望的,我怎麼能借他逃避兵役這件事來報復他讓他獲罪呢?」
於是擱置了這份告發而不追究。
谷城縣的百姓從這件事上認識到狄君是愛民的。
這一年,縣裡的幾萬百姓聚集在縣城,正值秋天,下大雨,米價上漲,變得昂貴,(隨後)斷了供一應,狄君打開常平倉庫救濟百姓。
官吏彈劾狄君擅自打開糧庫,狄君當即立具承認(註:具伏=具服,此為「立具承認」的意思),這件事上奏到朝廷,朝廷也原諒了他。
(狄君)又替百姓糾正徵稅簿冊上的錯誤,而讓他們免除了當年破產的憂患。
過了一年,政治非常和諧,狄栗就修建孔子廟,製作祭器,與百姓在春、秋兩季陳設酒食祭奠孔子(註:古代尊稱孔子為「大成至聖先師」),大興學習 之風。
當時我擔任乾德縣令,曾經到他所管轄的縣,跟他的百姓一交一 談,(百姓)都說:「我縣很不幸運,我們生下來就沒見過清廉的官吏,年長的人稱說他們記得的(此指「清廉的官吏」)只有一人,接下來的就是現在的縣令了。」
問他那個人(是誰),說:「張及。」
推算張及(離任)的那一年到狄君,大概已有三十多年,這是一世了。
唉!讓老百姓經歷了一世(或:三十多年)才得到一位好的縣令,官吏怎能不慎重地選拔呢?您又怎能不痛惜狄君的死呢?狄君好的政績(又)怎能遺忘而不記錄下來呢?
狄栗因為(治理)谷城的政績,升為大理寺丞,掌管新州,到任就遇上母親去世。
守喪期滿,赴京城,在路上得病,死在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