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齋書錄解題
語孟類
○
前志《孟子》本列於儒家,然趙岐固嘗以為則像《論語》矣。
自韓文公稱孔子傳之孟軻,軻死,不得其傳。
天下學者鹹曰孔、孟。
孟子之書,固非荀、揚以降所可同日語也。
今國家設科取士,《語》、《孟》並列為經,而程氏諸儒訓解二書常相表裡,故今合為一類。
△《論語》十卷
漢有齊、魯及古文三家,今行於世者《魯論語》也。
傳授本末,何晏序文備矣。
△《論語集解》十卷
魏尚書駙馬都尉南陽何晏平叔撰。
△《論語釋文》一卷
唐陸德明撰。
△《論語註疏解經》十卷
邢昺撰。
唐人止為《五經》疏,而不及《孝經》、《論語》,至昺始奉詔為之。
△《孟子》十四卷
趙岐雲名軻,字則未聞也。
按《史記》字子輿,《孔叢子》作子車。
△《孟子章句》十四卷
後漢太僕京兆趙岐邠卿撰。
本名嘉,字台卿,避難改名。
△《孟子音義》二卷
龍圖閣學士侍讀博平孫奭宗右撰。
舊有張鎰、丁公著為之音,俱未精當。
奭方奉詔校定,撰集《正義》,遂討論音釋,疏其疑滯備其闕遺,既成上之。
△《孟子正義》十四卷
孫奭撰。
序言為之注者,有趙岐、陸善經,其所訓說,雖小有異同,而共宗趙氏,今惟據趙注為本。
△《論語筆解》二卷
唐韓愈退之、李翱習之撰。
按《館閣書目》雲秘書丞許勃為之序,今本乃王存序。
雲得於錢塘汪充,而無許序。
△《東坡論語傳》十卷
蘇軾撰。
△《穎濱論語拾遺》一卷
蘇轍撰。
於其兄之說,意有未安者。
凡二十七章。
△《穎濱孟子解》一卷
蘇轍撰。
其少年時所作,凡二十四章。
△《王氏論語解》十卷、《孟子解》五卷
廣陵王令逢原撰。
令年二十八,終於布衣。
所講《孟子》才盡二篇,其第三篇盡二章而止。
王荊公志其墓,不言其所著書。
而晁氏《讀書志》雲,令於《堯曰篇》解曰:「四海不困窮,則天祿不永終矣。」
王氏《新經書義》取之。
△《龜山論語解》十卷
工部侍郎延平楊時中立撰。
△《謝氏論語解》十卷
上蔡謝良佐顯道撰。
△《游氏論語解》十卷
監察御史建陽游酢定夫撰。
△《尹氏論語解》十卷、《孟子解》十四卷
徽猷閣待制河南尹焞彥明撰。
紹興中經筵所上。
《孟子解》未成,不及上而卒。
自龜山而下,皆程氏高弟也。
△《論語釋言》十卷
葉夢得少蘊撰。
△《張氏論語解》二十卷、《孟子解》十四卷
張九成撰。
△《致堂論語詳說》二十卷
禮部侍郎建安胡寅明仲撰。
文定之子也。
△《五峰論語指南》一卷
監南嶽廟胡宏仁仲撰。
詳論黃祖舜、沈大廉之說。
宏,文定之季子也。
△《竹西論語感發》十卷
中書舍人江都王居正撰。
△《論語探古》二十卷
畢良史撰。
△《論語續解》十卷、《考異說例》各一卷
吳棫撰。
其所援引百家諸史傳,出入詳洽。
所稱樂肇駁王、鄭之說,間取一二。
肇,晉人。
《隋》、《唐志》載《論語釋》二卷,《駁》二卷。
按董逌《藏書志》,《釋》已亡,《駁》倖存。
而《崇文總目》及諸藏書皆無有,棫蓋嘗見其書也。
《館閣書目》亦不載。
△《玉泉論語學》十卷
工部郎官嚴陵喻樗子才撰。
樗與沈元用、張子韶、凌彥文、樊茂實諸公厚善,為館職,坐與張通書,得罪秦檜。
玉山汪端明應辰,其婿也。
△《論語義》二卷
禮部侍郎章貢曾幾吉父撰。
胡文定門人也。
△《南軒論語說》十卷、《孟子說》十七卷
侍講廣漢張栻敬夫撰。
△《語孟集義》三十四卷
朱熹撰。
集二程、張氏及范祖禹、呂希哲、呂大臨、謝良佐、游酢、楊時、侯仲良、周孚先凡十二家,初名「精義」,後刻於豫章郡學,始名「集義」。
其所言「外自托於程氏,而竊其近似之言、以文異端之說」者,蓋指張無垢也。
無垢與僧宗杲游,故云爾。
△《論語集注》十卷、《孟子集注》十四卷
朱熹撰。
大略本程氏學,通取註疏古今諸儒之說,間復斷以己見。
晦翁生平講解,此為第一,所謂毫髮無遺憾者矣。
△《論語或問》十卷、《孟子或問》十四卷
朱熹撰。
《集注》既成,復論次其取捨之所以然,別為一書,而篇首述二書綱領,與讀書者之要法。
其與《集注》實相表裡,學者所當並觀也。
△《石鼓論語答問》三卷、《孟子答問》三卷
戴溪撰。
岷隱初仕衡岳祠官,領石鼓書院山長,所與諸生講說者也。
其說切近明白,故朱晦翁亦稱其近道。
△《論語通釋》十卷
黃干撰。
其書兼載《或問》,發明晦翁未盡之意。
△《論語意原》一卷
不知作者。
△《論語本旨》一卷
建昌軍教授永嘉姜得平撰。
△《論語大意》二十卷
海陵卞圜撰。
△《晦庵語類》二十七卷
蜀人以晦庵語錄類成編,處州教授東陽潘墀取其《論語》一類,增益其未備,刊於學宮。
△《論語紀蒙》六卷、《孟子紀蒙》十四卷
國子司業臨海陳耆卿壽老撰。
水心葉適為之序。
耆卿,學於水心者也。
嘗主麗水簿,當嘉定初年成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