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楚將子發好求技道之士《課外文言文》小偷獻技【原文與譯文】

課外文言文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課外文言文

課外文言文 - 小偷獻技【原文與譯文】

課外文言文

小偷獻技【原文與譯文】

【原文】

楚將子發好求技道之士。

楚有善為偷者,往見曰:「聞君求技道之士。

臣,偷也,願以技繼一卒。」

子發聞之,衣不給帶,冠不暇正,出見而禮之。

左右諫曰:「偷者,天下之盜也。

何為之禮?」

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與。」

後無幾何,齊興兵伐楚,子發將師以當之,兵三卻。

楚賢良大夫皆盡其計而悉其誠,齊師愈強。

於是市偷進請曰:「臣有薄技,願為君行之。」

子發曰:「諾。」

不問其辭而遣之。

偷則夜解齊將軍之帷帳而獻之。

子發因使人歸之。

曰:「卒有出薪者,得將軍之帷,使歸之於執事。」

明又復往,取其枕。

子發又使人歸之。

明日又復往,取其簪。

子發又使歸之。

齊師聞之,大駭。

將軍與軍吏謀曰:「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頭。」

乃還師而去。

故曰:無細而能薄,在人君用之也。

——選自《淮南子·道應訓》

【譯文】

楚國將領子發喜好謀求有技能的人。

楚國有一個擅長偷盜的人,就去見他,說:「聽說您謀求有技能的人,我是善於偷盜,願意以我的技能奉獻我個人的力量。」

子發聽說後,衣服帶子沒繫好,頭冠也沒戴正,出來以賓客之禮相待。

左右的人說:「偷竊之人,是盜取天下之物的,為什麼以禮儀相見他呢?」

子發說:「這種技能並不是你們都具有的。」

沒過幾天,齊國進犯楚國,子發率軍迎敵。

一交一 戰三次,楚軍三次敗北。

楚國的智謀之士、勇悍之將在強大的齊軍面前,簡直無計可施了,而齊國的軍隊愈發強大。

這時神偷請戰,說:「我有一些微薄的技能,願意為您效勞。」

子發說:「好吧!」沒有請示就派遣神偷去了。

他在夜幕的掩護下,將齊軍主帥的睡帳偷了回來。

子發派使者將睡帳送還給齊軍主帥,並對他說:「我們出去打柴的士兵撿到您的帷帳,特地趕來奉還。」

第二天晚上,神偷又去將齊軍主帥的枕頭偷來,子發又一次派人送還。

第三天晚上,神偷偷得主帥頭上的簪子,子發又一次派人送還。

齊軍上下聽說此事,甚為恐懼,主帥驚駭地對幕僚們說:「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發要派人來取我的人頭了。」

於是,齊軍不戰而退。

所以說,沒有地位低微而且能力微薄的人,關鍵在於賢能的君主是如何利用他們。

評點: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招集門客,於漢景帝、漢武帝之一交一 時撰寫的一部文集。

該書是以道家思想為指導,吸收諸子百家學說,融會貫通而成,是戰國至漢初黃老之學理論體系的代表作。

《小偷獻技》一文記述的是一個神偷的故事:兩軍一交一 戰,神偷憑自己的能耐嚇退敵軍。

小偷在常人眼裡是難入大雅之堂的人物,但文中的子發卻將之視為上賓,並在關鍵時刻讓其發揮自己的才能,子發知人善任、辨才而用,當是一個卓有眼光的領導者,正如文末所議論的那樣,「沒有地位低微而且能力微薄的人,關鍵在於賢能的君主是如何利用他們的」。

雖然歷史久遠,但此文所記錄的人和事,在今天也有十足的現實意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課外文言文》未分類項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原文】楚將子發好求技道之士《課外文言文》小偷獻技【原文與譯文】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