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三十九章經》《大洞真經》云:高上虛《雲笈七簽》卷八 三洞經教部經釋

雲笈七簽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雲笈七簽

雲笈七簽 - 卷八 三洞經教部經釋

雲笈七簽

卷八 三洞經教部經釋

◎釋《三十九章經》

《大洞真經》云:高上虛皇道君而下三十九道君,各著經一章,故曰《三十九章經》,乃大洞之首也。

△第一章

高上虛皇君曰:元氣生於九天之上,名曰辟非。

辟非之煙下入人之身而為明梁之氣,居人五臟之中,處乎心華之下。

此至氣之所在,長煙之所托。

能知辟非之由者,乃得領祖太無。

領祖太無者,盡體虛玄之大,冠道素之標矣。

益元羽童,乃人鼻之神也。

眾風亂玄,人鼻之氣也。

四清撫閒,乃鼻下口上之間也。

當令鼻氣恆閒。

又當數加手按,讀此篇,捻鼻間乃高上之正座,天岳之混氣。

氣之來也解百結。

鼻神翩翩,列坐綠室。

綠室者,脣上人中之際也。

以帝一上景攝煙連眾,長契虛運,反華自然矣。

易有者,九天之上西北之門名也。

若既登易有之門,乃得升帝堂之會。

然後五塗既化,森羅幽鬱,音暗一雲音響太和,萬唱幽發。

百混九回,還而順一耳。

太一隱生之寶,人之心也。

乃明梁之所館,辟非之所棲。

是故七祖反生,道濟帝簡,高上之旨,理於此矣。

讀高上之洞經既畢,乃口祝曰:三藍羅波逮台。

此九天之祝言,高上之內名也。

夫三藍羅波逮台者,於地上之音曰天命長,人常寧也。

易有者,於地上之音曰長檯。

△第二章

上皇玉虛君曰:玄歸者,於九天之音曰泥丸也。

天晨、金霄,帝一雌雄之道。

天晨為雌,金霄為雄。

雄一之神曰晨,雌一之神曰霄。

玉州黃菉者,帝之金簡也。

德刃者,九天之台名也。

△第三章

皇上玉帝君曰:玉帝有玄上之幡,一名反華之幡。

皆玉帝之旌旗,招仙之號令也。

以制命九天之階級,徵召四海五嶽之神王也。

九天真一人呼日為「濯耀羅」。

三天真一人呼日為「圓光蔚」。

玉清天中有樹似松,名曰空青之林。

得食其華者身為金光。

自非妙尋雲景,而金房不登;自非重誦洞章,而玉賓弗見也。

若既陟其途,則可以窺森然晃朗之門,而手掇空青之華也。

△第四章

上皇先生紫晨君曰:太冥在九天之上,謂冥氣遠而絕乎九玄,惟讀《大洞玉經》者可以一交一 接其間也。

故謂洞景寄以神道耳。

又玉清天中有綺合台,下有萬津之海,其水波湧,如連岳焉。

△第五章

太微天帝君曰:九天真一人呼風為「副。

金房在明霞之上,九戶在瓊闕之內,此皆太微之所館,天帝之玉宇也。

△第六章

三元紫一精一君曰:紫一精一之天,處太無之中。

三元之氣,在上景之衢。

秀朗者,玉清天中台名。

太混者,玉清天中殿館名。

羽明者,上清天人之車名也。

△第七章

真一陽一元老玄一君曰:真一陽一者,上清之館名。

玉皇者,虛無之真一人。

逸宅者,真氣之明堂。

丹玄乃泥丸之所在也。

若能七轉洞經於震靈之上,三回帝尊於白氣之中,則真一人定錄而魔王立到,則注生籍於玉闕,招五老於金台矣。

太上有瓊羽之門,合延為胎命之王,玄一為三氣之尊,元老為上帝之賓,並扶兆身神台,刊名於福連之簡也。

太上金簡玉札,名為福連之書。

△第八章

上元太素三元君曰:太素三元宮中,有三華之氣,生於自然也。

似芙蓉之暉。

晨燈者,乃玉真天中明氣之光,洞照於三元之台也。

廣靈堂者,上清之房名。

兆若能存雌一於夙夜,誦洞章以萬遍者,則太微小童負五圖於帝側,絳宮真一人承五符於胎尊,合變於三素之氣,得形於晨燈之光,則人無哭兆,終身不亡矣。

△第九章

上清紫一精一三素君曰:上清紫一精一天中有樹,其葉似竹而赤,其華似鑒而明,其子似李而無核,名曰育華之林。

食其葉而辟饑,食其華以不死,食其實即飛仙。

所謂絳樹丹實,色照五臟者也。

自非長冥眇思,棲神太無,而育華之實不可得而食也。

上清玉房生七寶之雲,雲色七重,其氣九扇,以童子辟非、童女宣彌得乘此寶雲,上入玉清之天也。

而辟非者,太微之內神;宣彌者,玉清之神女。

若兆能離合百神,間關帝一,變化九魂,混暢五七者,則辟非可賴,宣彌可致。

七度死厄,三光所利。

五老延日以曲照,太上三便以相入矣。

三便者,太上金房之名也。

△第十章

青靈一陽一安元君曰:青靈者,真一人之位號。

八氣者,雲色之相沓。

元君者,虛皇之司命。

三華者,玉清之房名,乃一陽一安元君之所處也。

△第十一章

皇清洞真道君曰:皇清,乃上清三仙皇之真一人也。

洞真,乃上清元老之君也。

皆俱合生於太無之外,俱合死於廣漢之上。

能生能死,是以皇清、洞真三帝合生,理出於此矣。

日母者,玉清之老母,主胞胎於尊神也,名曰「正薈條」。

兆能知日母一之 名,則胞結自解,七祖罪消。

△第十二章

高上太素君曰:高上皇人常宴紫霄之上。

玉根者,玉清天中山名也,乃五老上真之所治。

太素真一人拂日月之光於帝一之前,太素天中呼日為「眇景」也。

玉一門 、蘭室,並是上清宮中門戶名也。

月中樹名騫樹,一名藥王。

凡有八樹在月中也。

得食其葉者為玉仙。

玉仙之身,洞徹如水一精一琉璃焉。

△第十三章

皇上四老道中君曰:皇上四老真一人,在日中無影。

呼日名為「九曜」。

生常乘明玉之輪,轉宴於日中也。

廣霞者,玉清天中山名,乃九日之所出矣,日帝之所司也。

△第十四章

玉晨太上大道君曰:道君保形景於法化之內,回眄鏡於上清之上,解襟帶於玉映之室,乘八素入於四明之門,反日中之神王,並月中之高靈矣。

玉映者,玉晨之宮名。

四明者,上清玉帝之南門也。

△第十五章

太清大道君曰:太清天中有山名浮絕,三天神王之所治也。

彼天人呼日為「太明」。

又有金華樓,諸受真仙玉錄者,皆在此樓之中。

△第十六章

太極大道元景君曰:太極有元景之王,司攝三天之神仙者也。

太漠者,太清之外也。

太極真一人呼日為「圓明」。

△第十七章

皇初紫元君曰:皇初紫元之天,常有暉暉之光,鬱鬱如薄霞焉。

乃九日之所出,有如一日之照耳。

六淵者,乃元君之宮名。

寒童者,山名也。

故曰登寒童之岳,會六淵之中矣。

△第十八章

無英中真上老君曰:無英中真上老君處上真之宮,領五帝之籍,解兆五符於重結,化兆五神於胎骨,常游紫房明堂之內也。

△第十九章

中央黃老君曰:中央黃老君,三元之真皇也。

圓華者,黃老之宮名也。

玉壽者,太微天中之山名也。

皆黃老君之理所。

△第二十章

青一精一上真內景君曰:青一精一之宮有上華之室。

室中有自然青氣,號曰返香之煙。

逆風聞三千里。

紫空者,內景之山名也。

青一精一君常乘羽逸之車,攜玄景之童,登紫空之山,入玉室之內也。

△第二十一章

太一陽一九氣玉賢元君曰:太一陽一九氣者,變化三晨之上,策駕紫軿於微玄之下。

微玄者,日中之神,名曰主賢。

天中或呼日為「微玄」也。

開一陰一太漠者,是胎神之所在也。

胎門既塞,乃滯血之所穢;胎門既開,而嬰神之所棲。

太漠為玄重之根,開一陰一為常生之源。

若胎開而明潔,則帝一之氣全也。

若太漠之內修,則五老之宴歡。

故雲開一陰一太漠,長保一陽一源。

一陽一源者,猶人之有勢也。

兆能使一陽一源不傾,玄泉不動,淡然淵停,潭然天靜,亦回老駐年,與靈均氣也。

△第二十二章

太初九素金華景元君曰:太初天中有華景之宮。

宮有自然九素之氣。

氣煙亂生,雕雲九色。

入其煙中者易貌,居其煙中者百變。

又有慶液之河,號為吉人之津。

又有流汩之池,池廣千里,中有玉樹。

飲此流汩之水,則五臟明徹,面生紫雲。

△第二十三章

九皇上真司命君曰:九皇上真者,玉虛之元君也。

四司者,天帝之禁宮也。

晨暉者,玉虛司命之宮名也。

飛霞者,玉虛天中之山名。

逸錄者,仙皇之符菉也。

△第二十四章

天皇上真玉華三元君曰:天皇上真者,是上清真一人之典禁主,玉華仙女之母,故號曰玉華三元君也。

乘神徊之車,登雲飆之宮,入流逸之室。

神徊者,是真一人一輪車名。

九曲下戶者,是男女之一陰一地也,男曰九曲,女曰下戶。

此一陰一地常生白雲之氣,以薰黃庭之間,是得道之候驗也。

△第二十五章

太一上元禁君曰:太一上元君者,萬仙之司,主方岳真氣也。

主除死籍,刻書生簡。

赤氣王者,日中之上神,其名曰將車梁。

能知赤氣王名者不死。

△第二十六章

元虛黃房真晨君曰:元虛黃房者,是真晨仙君之所治也。

玉宮者,是得道符籍之所在也。

九元鎮真者,是九元太帝之名也。

太帝名鎮,字真。

兆能知之者不死。

△第二十七章

太極主四真一人元君曰:太極元君乘凌羽之車,結雲氣以雕華,控九龍以齊驟,揚威於高上之天,轉轂於太明之丘,鳴鐘於硃火之台。

△第二十八章

四斗中真七晨散華君曰:玉清天中有散華之台,是四斗七晨道君之所治也。

七晨天中有反生之香氣,反衝於三寶之山。

山在四斗之中,上有金琅之館,名曰映清夷之宮。

其中上皇真一人皆項負寶曜,體映圓光,氣合三寶,靈洞五藏也。

洞經所謂香風扇三寶,五臟映清夷。

△第二十九章

辰中黃景元君曰:辰中真一人帶迎延之符,登太霄之庭,飛羽輪於滄浪之台,佩玉章之文於太霞之宮。

△第三十章

金闕後聖太平李真天帝上景君曰:金闕之中有上景之氣,氣色鬱鬱,暉照十方,乃後聖之靈都,太平之所會也。

種年祚於日氣之中,植三命於月宮之庭。

五毒絕於沈沒,解結生於天堂。

△第三十一章

太虛後聖無景彭室真君曰:太霞之中有彭彭之室。

結白氣以造構,合九雲而立宇;紫煙重扉,神華所聚,故號曰彭彭之室,而太虛元君之所處焉。

△第三十二章

太玄都九氣丈人主仙君曰:太玄都九氣丈人乘晨徊之風,登蕩滯之山,煥郁然之煙,入太暉之宮。

伐胞樹於死戶,養胎氣於冥初,濟五毒於常關,定三命於金書。

△第三十三章

上清八皇老君曰:上清之天在絕霞之外,有八皇老君運九天之仙,而處上清之宮也。

乘廣琅之車,把鳳羽之節,登華便之山,入太老之堂。

上清真一人呼日、月為「太寶」、「九華」。

△第三十四章

東華方諸宮高晨師玉保仙王曰:青童君東華者,仙真之州也,在始暉之間,高晨玉保王所治也。

東華真一人呼日為「紫曜明」,或曰「圓珠」。

青童君乘雕玉之軿,御圓珠之氣,登雲波之山,入東華之堂。

△第三十五章

榑桑太帝九老仙皇君曰:九老京者,山名也。

在榑桑之際。

九老仙皇處榑桑之際,治九老之京。

太帝君治榑桑之杪,會方丈之台也。

二道君時乘合羽之車。

合羽車者,雲沓之色。

登榑桑之杪,會九老之京,出靈戶之符,召大魔之王矣。

△第三十六章

小有玉真萬華先生主圖玉君曰:小有玉真天中有萬華之宮,小有先生主圖玉君之所治也。

此宮之中藏錄上帝之寶經、玉清之隱書也。

又有洞觀之堂,懸在太無之中。

重泉曲者,魔王之一陰一府也。

兆既得洞一之道,乃拔死於泉曲之籍,書仙名於靈羽之錄。

△第三十七章

玄洲二十九真伯上帝司禁君曰:玄洲有三溺之津,非飛仙而莫越也。

又有羽景之堂,在太無之庭。

又有絕空之宮,在五雲之中,王靈仙母、金華仙女常所游也。

司禁真伯上帝玉君時乘日月之軿,披虎文之裘,登重漠之山,入宴羽景之堂,濯纓帝川之池,會仙絕空之宮也。

△第三十八章

太無晨中君刊峨嵋山中洞宮玉戶太素君曰:太無在洞景之表,太素在幽玄之上。

九宮列金門於大素之表,丹樓沓七重於大無之庭,乃太素三元君所游也。

△第三十九章

西元龜山九靈真仙母青金丹皇君曰:崑崙山有九靈之館,又有金丹流雲之宮。

上接璇璣之輪,下在太空之中。

乃王母一之 所治也。

西元龜山在崑崙之西,太帝玉妃之所在。

----------------------------------------

◎釋《太上大道君洞真金玄八景玉菉》

《經釋》題曰:東華上仙名《太上八素隱書》,南華上仙曰《大洞真經》,西華上仙曰《金真玉光映天洞觀玉經》,北華上仙曰《蕭條九曜豁落七元上經》,玉皇中仙曰《太上高聖八景玉菉》,中央黃老君、南極元君藏錄二經於太素瑤台玄雲羽室,封以鬱林之笈,玉清三元之章。

乃命北寒金台龍華玉女七百人,又命白空虞宮西靈玉童七百人侍衛焉。

晉永和十一年,歲在乙卯,九月一日夜半,受經於紫微王夫人。

凡二萬二百三十字。

其《大洞真經》一萬字。

----------------------------------------

◎釋《上清高聖太上大道君金玄八景玉菉》

上清高聖太上大道君者,蓋二晨之一精一氣,慶雲之紫煙,玉暉輝煥,金映流真,結化含秀,苞凝玄神,寄胎母氏,育形為人。

諱泬天真,字開元。

母妊三千七百年,乃誕於西那天郁察山浮羅岳丹玄之阿。

於是受書玉虛,眺景上清, 位為太上高聖玉晨大道君,治蕊珠日闕館七映紫房,玉童玉女各三十萬人侍衛。

於是振策七圃,楊青建硃,騰空舞旌,駕景騁飆,徘徊八煙,盤桓空塗,仰簪日華,拾落日珠,摘絳林之琅實,餌玄河之紫蕖,偃蹇靈軒,領理帝書。

萬神八拜,五德把符。

上真侍晨,天皇抱圖。

乃仰空而言曰:子欲為真,當存日中君駕龍驂鳳,乘天景雲,東遊桑林,遂入帝門。

若必升天,當思月中夫人駕十飛龍,乘我流鈴,西朝六領,遂詣帝堂。

一精一根運思,上朝玉皇。

薈薈敷郁儀以躡景,晃晃散結璘以暨霄。

雙皇合輦,後天而凋。

夫大有者,九天之紫宮;小有者,清虛三十六天之首洞。

於是太上大道君初乘一景之輿,駕八素紫雲,攝希微倉帝名錄豐子,俱東行,詣郁悅那林昌玉台天,見玉清紫道虛皇上君,受九暉大晨隱符。

太上大道君次乘二景之輿,駕七素絳雲,攝中微赤帝,名定無彥,俱南行,詣高桃厲沖龍羅天,見玉清翼日虛皇太上道君,受觀靈元晨隱符。

太上大道君次乘三景之輿,駕六素紅雲,攝紫微白帝,名渠淵石,俱西行,詣碧空歌飲黎天,見玉清昌一陽一始虛皇高元君,受總晨九極隱符。

太上大道君次乘四景之輿,駕五素青雲,攝玄微黑帝,名齊元旋,俱北行,詣加摩坦婁於醫天,見玉清七靜道生高上虛皇君,受沓曜旋根隱符。

太上大道君次乘五景之輿,駕四素黃雲,攝始微上帝,名接空子,俱東北行,詣扶力蓋浮羅天,見玉清太明虛皇洞清君,受玄景晨光隱符。

太上大道君次乘六景之輿,駕三素綠雲,攝靈微中帝,名秉巨文,俱東南行,詣具謂耶渠初默天,見玉清始元虛皇太霄君,受合暉晨命隱符。

太上大道君次乘七景之輿,駕二素紫雲,攝宣微下帝,名宏膚子,俱西南行,詣沖容育郁離沙天,見玉清七觀無生虛皇金靈君,受齊暉晨玄隱符。

太上大道君次乘八景之輿,駕一素靈雲,攝洞微真帝,名洄澄攄,俱西北行,詣單綠察寶輪法天,見玉清八觀高元虛皇渟景君,受高上龍煙隱符。

太上大道君又乘洞景玉輿,駕太霞紫煙玄景之暉,攝九微內帝君,名申明閒,及上皇九玄九天諸真仙王等,俱仰登彌梵羅台霄絕寥丘飛元雲根之都玉清上天,見玉清紫暉太上玉皇明上大道君,受高清太虛無極上道君隱符。

----------------------------------------

◎釋《太上神州七轉七變?天經》

神州在天關之北,日月回度其南,七星輪轉其中央。

晝左回八緯,夜右轉七經。

七星運週,天光回靈,此上皇紫晨受化之庭。

修七轉之法,位登於玉清。

七轉七變之道,上皇紫晨君受於九天父母,修行道成,以傳玄感清天上皇君。

皇君以傳三天玉童,玉童以傳紫極真元君,紫極真元君傳天帝君,天帝君傳南極上元君,南極上元君傳太微天帝君,太微天帝君傳後聖金闕君,後聖金闕君傳上相青童君。

承真相系,皆經萬劫一傳。

小有天王后撰一通以封於西城山中。

得者皆奉迎聖君於上清宮,給玉童玉女各二十一人典衛靈文,營護有經者身。

《神州玉章》凡十四章。

乃十四帝君洞野之曲,百神內名,玉天之玄象,三晨之一精一。

誦其章,玉響激朗。

上元誦之萬遍,白日昇天。

----------------------------------------

◎釋《神虎上符消魔智慧經》

神者,靈也。

靈變無窮,一陰一陽一不測,名之曰神也。

虎者,威也。

威震九遐之域,神光煥乎上清。

上者,太上,秘乎靈都上宮,神虎七千,備於玉闕,因以為名。

符者,信也。

太上之信,召會群靈。

消魔者,滅鬼也。

凡有玉簡紫名,得修上經,莫不為眾邪所乘,鬼魔所試。

兆當諷詠此經,則激百一陽一以生電,鼓千一陰一以吐威;六天失氣,九魔消摧也。

智者,日中之星也。

慧者,宜以生生為急也。

故慧字有兩生,並而共乘一急之象者也。

誦經五千遍,則神智開朗,聖慧明發。

命八景以高登,騁神虎以飛昇。

此大威變之道,故以消魔為名。

----------------------------------------

◎釋《太上素靈洞玄大有妙經》

太者,大也。

彌綸而不可極,故曰太也。

上者,處乎無窮之表,故曰上也。

是道君之號也。

素靈者,房名也。

洞者,洞天洞地,無所不通也。

玄者,幽冥之所出也。

大有者,宮名也。

妙者,微之極也。

經者,營也。

弘暢幽極,經理神關,故謂之經。

而有玄丹上化三真元洞之道,本與玄氣同存,元始俱生,三一精一凝化,結朗玉章。

構演三洞之府,總御萬真之淵。

乃秘在九天之上,大有妙宮金台玉室素靈之房。

蓊藹玄玄之上,蕭蕭始暉之中,是時上聖眾帝,清齋三月,仰稟太冥,玄思感於大寂,積稔啟於上清而受焉。

因經所藏之處而以為名。

----------------------------------------

◎釋《回元九道飛行羽經》

回元者,運星元之綱輪也。

輪空洞之大輻,調四氣之長存。

九道者,北斗九星也。

九星之運,觀渙五常。

五行乘之以致度,萬物稟之以得生,皆九道之運也。

飛行羽經者,九天父母、太真丈人同宴景龍之輿,息駕無崖之端,忽致玄靈瑞降白鸞之車。

黑翮之鳳,口銜素章,登空步虛,經歷無窮,因名《白羽黑翮飛行羽經》。

----------------------------------------

◎釋《九靈太妙龜山元錄》

龜山在天西北角,週回四千萬里,高與玉清連界,西王母所封也。

元錄者,九虛上真始生變化大妙之法,記為名錄也。

皆刻書龜山,流一精一紫閭金華瓊堂。

其旨隱奧,其音宛妙,蓋九天書錄,名題龜山。

----------------------------------------

◎釋《大有八稟太丹隱書》

大有,宮名也,在九天之上。

八者,八節也。

稟者,授節度也。

太丹,南宮名也。

隱,藏也。

書,文也。

言八節吉辰天上宴會,八稟開真大慶之日,其時乃萬神集議,皆列言大有之宮。

為學之士以其日清齋首過,即上生於南宮也。

----------------------------------------

◎釋《七聖玄記回天九霄經》

七聖者,高聖玉帝君、高聖太上大道君、上聖紫清太素三元君、上聖白玉龜台九靈太真西王母、上聖中央黃老君、上聖榑桑太帝君、後聖金闕帝君也。

玄記者,七聖各逆注得道之人玄名也。

回天者,太上道君攜契玉虛紫賓,回天傾光,上登九層七映硃宮,徘徊明霞之上,蕭條九空之中。

列七范於仙錄,刻王名於隱篇。

九霄,九天也,一名九空。

上聖帝君受命於九空,結飛氣成自然之字,玄記後學得道之名。

靈音韻合,玉朗稟真,或以字體,或以隱音,上下四會,皆表玄名。

----------------------------------------

◎釋《曲素訣辭五行秘符》

曲者,台名也。

素者,八方之素也。

玄都上有九曲峻嶒鳳台,皆結自然鳳氣而成瓊房玉室,處於九天之上、玉京之一陽一,虛生八會一交一 真之氣,十折九曲,洞達八方,上招扶搖之翮,傍通八素之靈,故以曲素為名。

訣者,旨詣也。

辭者,憂樂之曲也。

結九元正一之氣,以成憂樂之辭。

上慶神真之歡,下悲兆民之憂,故曰憂樂之辭也。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秘者,藏於上清瓊宮也。

符者,文也。

五色流一精一,凝而成文也。

混化萬真,總御神靈。

----------------------------------------

◎釋《天關三圖七星移度經》

天關三圖者,九天之上有關玉台,一名天關,一名天圖,一名天開。

是九天之生門,關之樞機也。

其西五千里則金闕宮,東九千里則青華宮,上去玉清宮七千里,是眾真之所經,神仙之所歷,學者之所由也。

七星者,斗星也。

移度者,歷轉也。

日月回週其境,七星歷轉其關,上運九天明皇之氣,下潤流灑梵行諸天。

高上玉帝出入游宴之道,乃學者簡錄所通之門。

上相所撰以挾後學。

有知上帝宮館之次第,上真所游處,克成真一人也。

----------------------------------------

◎釋《除六天玉文三天正法》

除者,罷也。

六天者,赤虛天、泰玄都天、清皓天、泰玄天、泰玄倉天、泰清天。

此六天起自黃帝以來,民人互興殺害,不稟自然,六天之理,於茲而興。

太上給以鬼兵,使於三代之中驅除惡民,而六天臨治,轉自偽辭。

太上下玉文,遂截六天之氣,更出三天正法,割惡救善。

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

----------------------------------------

◎釋《青要紫書金根眾經》

青要者,紫清帝君之別號也。

紫書者,紫筆繕文也。

金者,金簡也。

根者,日根也。

眾經者,科集眾經之最要也。

蓋玉帝命高上侍真總仙君,科集寶目,采日根之法,合為眾經,以紫筆繕文,金簡為篇也。

----------------------------------------

◎釋《石一精一金光藏景錄形經》

石一精一者,妙鐵也。

石者鐵之質,一精一者石之津。

治之為劍而發金光。

金者,劍之干。

光者,刃之神。

藏景者,隱身也。

錄形者,代身也。

----------------------------------------

◎釋《太上九赤斑符五帝內真經》

太上者,是無極大道之號也。

九赤者,乃九元之氣也。

九元者,五嶽四海也。

山海色雜,目之斑也。

符者,真文也。

五嶽得之以鎮,四海得之以潤,五帝得之以靈,人得之以神仙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雲笈七簽》道教書籍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釋《三十九章經》《大洞真經》云:高上虛《雲笈七簽》卷八 三洞經教部經釋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