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吳三桂起事以來,已歷五年,康熙十三年創建《清史演義》第二十五回 僭帝號遘疾伏冥誅 集軍威破城殲叛孽

清史演義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清史演義

清史演義 - 第二十五回 僭帝號遘疾伏冥誅 集軍威破城殲叛孽

清史演義

第二十五回 僭帝號遘疾伏冥誅 集軍威破城殲叛孽

卻說吳三桂起事以來,已歷五年,康熙十三年創建國號,假稱迎立明裔,其實稱周不稱明,早已存了帝制自為的思想。

所以爭戰五年,並沒見有什麼三太子。

到了康熙十七年,竟在衡州築壇,祭告天地,自稱皇帝,改元昭武,稱衡州為定天府,置百官,封諸將,造新歷,舉雲貴川湖鄉試,號召遠近。

殿瓦不及易黃,就用黃漆塗染,搭起蘆舍數百間,作了朝房。

這日正遇三月朔,本是艷一陽一天氣,淑景宜人,不料狂風驟起,怒雨疾奔,把朝房吹倒一半,瓦上的黃漆,亦被大雨淋壞,莫謂天道無知。

三桂未免懊惱,只得潦草成禮,算已做了大周皇帝。

黃袍已經穿過,可謂心滿意足。

當下調夏國相回衡州,命他為相,令胡國柱、馬寶為元帥,出御清兵。

是時清安親王岳樂,由江西入湖南,前鋒統領碩岱,已攻克永興。

永興縣系衡州門戶,距衡州只百餘里,胡國柱、馬寶等,奮勇殺來,清兵出城抵敵。

兩下混戰一場,清兵不能取勝,仍退入城中。

歇了數日,清兵又出城掩擊,復被胡國柱等殺回。

接連數戰,總是周軍得勝。

原來清前鋒統領碩岱,也是滿族中一員驍將,只因永興是周軍必爭的地方,永興一失,衡州亦保不住,所以胡國柱等冒死力爭,碩岱雖勇,總不能敵,只得入城固守,靜待援兵。

岳樂聞周軍猛攻永興,即遣都統伊裡布,副都統哈克山,前來援應,就在城外紮營,作為犄角。

不防馬寶分軍來攻,個個是踴躍爭先,上前拚命,伊裡布哈克山,本沒有什麼勇力,遇了周軍,好像泰山壓頂一般,連逃走都來不及。

一陣廝殺,兩人都戰歿陣中。

碩岱出城接應,又被胡國柱截住,沒奈何退入城內。

將軍穆占,自郴州發兵來援,因聞伊裡布等戰歿,不敢前進,只遠遠的立住營寨。

胡國柱三面環攻,止留出城東一角,因有河相阻,不便合圍。

還虧碩岱振刷一精一神,晝夜督守,城壞即補,且築且戰。

胡國柱又與馬寶分軍,馬寶截住援兵,不能併力攻城,清營雖是遠立,倒也還算有力。

因此城尚不陷。

康熙帝恐師老日久,屢欲親征,議政王大臣紛紛諫阻,有的說是:「京師重地,不宜遠離。」

有的說是:「賊勢日蹙,無勞遠出。」

於是令諸將專力湖南,暫罷親征的計策。

惟這三桂因即位的時候,冒了一點風寒,時常發寒發一熱,由夏及秋,沒有爽適的日子。

好漢只怕病來磨,又況三桂年近古稀,生了幾個月的病,如何支持得起?到了八月初旬,痰喘交作,咯血頻頻,有時神昏顛倒,譫語終宵。

夏國相領了文武各員,日日進內請安。

這日,國相又復入內,到臥榻前,見三桂雙目緊閉,只是一片呻一吟聲。

國相向諸將道:「永興未下,軍事緊急,皇上反病勢日重,如何是好?」

諸將尚未回答,忽見三桂睜開雙目,瞪視國相多時,失聲道:「阿喲!不好了!永歷皇帝到了!」尋復閉目慘呼,大叫「皇上饒命!皇上饒命!」國相等聞此慘聲,都嚇得一毛一發森豎,只得到三桂耳邊,輕輕叫道:「陛下醒來!」連叫數聲,三桂方有些醒悟,又開眼四顧,見了夏國相等人,忍不住流淚道:「卿等都系患難至交,朕還沒有什麼酬勞,偏這……」說到「這」字,觸一動中氣,喘作一一團一。

國相道:「陛下福壽正長,不致有什麼不測,還請善保龍體為是。」

三桂把頭略點一點。

國相復請太醫入內,診了一回脈,退與國相耳語道:「皇上脈象欠佳,看來只有一日可過了。」

國相把眉一皺,也不言語。

三桂氣喘略平,又向國相道:「朕非不欲生,但這冤鬼都集眼前,恐要與卿等長別,未識目前軍事如何?」

國相道:「永興已屢報勝仗,諒不日可以攻下,請陛下寬心!」三桂道:「陝西、廣西,有警信否?」

國相等答道:「沒有。」

三桂道:「卿等且退!容朕細思,到晚間再商。」

國相等奉命退出,將到二更,復一同入宮,但覺宮門裡面,一陰一風慘慘,鬼氣森森,作者素乏迷信,因三桂作惡多端,理應有此果報。

國相等助桀為虐,賊膽心虛,當亦因虛生幻,因幻成真。

甫入宮門,見眾侍妾一團一聚一旁,不住的發一顫。

猛聞三桂作哀鳴狀,一聲是「皇上恕罪!」一聲是「父親救我!」大書君父。

又模模糊糊的說了數語,彷彿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八字。

就三桂口中自述,筆愈透闢。

國相等聽了半晌,心頭都突突亂跳。

大家站了一回,三桂似又清醒起來,咳嗽了好幾聲,侍兒撩一起一床一帳,捧過痰盂,接了三桂好幾口血。

三桂見帳外有許多官員,命侍兒懸起半帳,國相等復上前請安。

三桂道:「卿等少坐,待朕細囑。」

國相等告了坐,三桂一絲半氣的說道:「朕神氣恍惚,時患昏暈,自思生平行一事,大半舛錯,今日悔已無及。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長子應熊,也是為朕所害,目下只一孫世璠,留居雲南,可惜年幼,朕死後,勞卿等同心輔助!」國相等齊聲應命。

三桂歇了一歇,又道:「湘、滇遙隔,朕當親書遺囑。」

命侍兒取筆墨過來,自己欲令侍兒扶起,可奈渾身疼痛,片刻難支,復睡下呻一吟一回。

國相便請道:「陛下不必過勞,臣可恭錄聖諭。」

三桂點頭,國相便展箋握管,待了許久,三桂一言不發,仔細一看,已自暈了過去。

國相即命眾侍妾上前調護,自率百官出了宮門。

好一歇,復偕太醫同入宮中,但聽宮內已動了哭聲。

國相忙對大眾搖手,大家方把哭聲止住。

國相復目示太醫,令太醫臨榻診視,診畢,太醫道:「皇上此時,不過稍稍痰塞,還未宴駕,大家切勿再哭!」痰塞不死,這是話裡有話。

言畢,即匆匆退出。

國相命侍兒放下御帳,朝夕守護,只是大忌哭聲。

眾侍妾莫名其妙,只得唯命是從。

國相退出宮外,忙令人召回胡國柱、馬寶。

胡、馬二人,自永興急歸,由國相延入,屏去左右,密語二人道:「主上已宴駕了。」

胡、馬二人,大吃一驚,問道:「何時宴駕?」

國相道:「就在昨夜。

主上命太孫世璠嗣立,我已夤夜令人去迎,閱此方知上文出去一歇的事情。

並命宮中秘不發喪。

主上遺囑,要我等同心輔助,還請兩公遵旨。」

胡、馬二人,自然答應。

國相又道:「我前時勸先帝疾行渡江,全師北向,先帝不從,今日敵兵四合,較前日尤覺困難,依我愚見,只好仍行前計,越是拚命,越不會死,越是退守,越不得生。

這四語卻是名言。

不但雲南、貴州可以棄去,連湖南也可不管,目前只有北向以爭天下。

陸軍應出荊襄,會合四川兵馬,直趨河南,水軍順下武昌,掠奪敵艦,據住上游。

那時冒險進去,或可僥倖成功,二公以為何如?」

馬寶道:「這且不可!先帝經過百戰,患難餘生,尚不肯輕棄滇、黔,自失根本,目下先帝又崩,時事日非,哪裡還可冒險輕舉?況滇、黔山路崎嶇,進可戰,退可守,萬一為敵所敗,還可退據一方。」

國相不待馬寶說畢,便歎道:「我能往,寇亦能往,恐怕敵兵雲集,就使重谷深巖,也是保守不住。」

馬寶還欲爭辯,胡國柱道:「現在且暫主保守,俟有機會,再圖進取。」

國相見識頗高,但此時清兵四合,北上亦非善策。

國相默然。

過了數日,世璠已到衡州,就在衡州即位,國相率百官叩賀,議定明年為洪化元年,隨發哀詔,頒布國喪。

胡國柱等因新帝尚幼,不宜久居衡州,仍令隨員郭壯圖、譚延祚等,迎喪扈駕,還處雲南。

郭壯圖等挈了世璠,回滇而去。

清兵聞三桂已死,人人思奮,個個圖功,安親王岳樂,簡親王喇布,統率大兵入湖南,克復岳州、常德,順承郡王勒爾錦,駐紮荊州,已好幾年,此時亦膽大起來,渡過長江,攻取長沙。

千軍萬馬,直一逼一衡州,任你夏國相足智多謀,胡國柱、馬寶衝鋒敢戰,也只得棄城遁走。

廣西巡撫傅宏烈,與將軍莽依圖,又攻破平樂,進復桂林,吳世琮敗死陝西。

大將軍圖海,偕提督王進寶、趙良棟等,攻破漢中,連拔保寧,王屏藩窮蹙自一殺,王進寶、趙良棟復乘勝入川。

川地自歸三桂後,只擔任周軍糧餉,未見兵革,忽聞王、趙二將,率軍殺來,逃的逃,降的降,成都一復,川西川南,勢如破竹,迎刃而下。

於是吳世璠所有的地方,只剩得雲、貴兩省了。

兔起鶻落,是一手好筆仗。

康熙帝迭接捷報,把親征的議論,原是擱起不談,且因康親王傑書、安親王岳樂在外久勞,召還京師,復逮回順承郡王勒爾錦、簡親王喇布、貝子洞鄂、貝勒尚善、都統巴爾布珠滿將軍舒恕等,說他勞師糜餉,誤國病民,一律治罪。

另命貝子彰泰為定遠平寇大將軍,代岳樂後任,自湖南趨雲、貴,又以雲、貴多山,當令步兵綠營居前,滿騎居後,特授湖廣總督蔡毓榮為綏遠將軍,節制漢兵先進。

另授趙良棟為雲、貴總督,統川師進搗,貝子賴塔為平南將軍,統閩、粵兵進攻。

三路大兵,浩浩蕩蕩,統向雲、貴進發。

彰泰既到湖南,與蔡毓榮相會,督兵進攻楓木嶺,擊死守將吳國貴,進攻辰龍關。

徑狹箐密,只容一騎,夏國相等自衡州敗還,留胡國柱守住隘口,一夫當關,萬夫莫入。

相持數月,彰泰焦急起來,懸了重賞,招募敢死士卒,潛逾峻嶺,繞入關後,襲破國柱營寨。

國柱敗走,退至貴一陽一,這楓木嶺與辰龍關,系是由湘通黔的要隘,二隘既破,清兵由險入夷,勇往直前。

忽又接到清廷詔旨,略道:

軍興數載,供億浩繁,朕恐累民,不忍加派科斂,因允諸臣條奏,凡裁節浮費,改折漕貢,量增鹽課雜稅,稽查隱漏田賦,核減軍需報銷,皆用兵不得已之意,事平自有裁酌。

至滿洲、蒙古漢軍,久勞於外,械朽馬斃,朕深悉其苦,其迅奏膚功,凱旋之日,所有借貸,無論數百萬,俱令戶部發幣代還。

朕不食言,昭如日月,其宣示中外,鹹使聞知。

此詔一下,軍士格外效命,遂自平越趨責一陽一。

胡國柱出戰不利,退守數日。

清兵用西洋巨炮,連日轟放,城陷數丈,清兵一鼓而上,國柱又棄城遁去。

蔡毓榮率兵徑進,彰泰暫屯貴一陽一,分兵復遵義、安順、石阡、都勻、思南等府。

別命提督桑格,進攻盤江。

盤江守將李本深,毀去鐵索橋,向後退走。

桑格招土官速搭浮橋,允給重資。

土司齊集江邊,爭來搭造,眾擎易舉,一夕便成。

錢可通靈。

桑格率兵渡過對岸,急追李本深,本深還是慢慢退去,只道清兵築橋,斷沒有這等迅速,誰知清兵已經追到,嚇得本深心膽俱碎,忙下了馬,匍匐乞降,總算蒙桑格收受了。

這時候,蔡毓榮進兵黔西,直指平遠,夏國相自雲南調集勁旅,練成象陣,與王會、高起隆同至平遠城抵禦。

平遠西南多山,國相令部兵依山紮營,掩住象陣,專候毓榮到來。

毓榮仗著戰勝的銳氣,驅兵大進,路上毫不停留,既到平遠,見山下敵營林立,便上前衝突,國相令營兵堅壁勿動。

待清兵衝突數次,銳氣少懈,然後發了密令,把營兵分開左右,推出象陣。

毓榮急令兵士發炮,怎奈兵士已心慌意駭,腳忙手亂,炮未燃著,像已衝來,那時只顧保全一性一命,還有何心放炮?兵士逃得快,像愈趕得快,頃刻間倒斃無數,一屍一如山積,毓榮也沒命的逃去,直退了三十里,方收拾殘兵,紮住了寨。

隔了兩日,復進軍十里立營。

又次日,復進軍十里。

兵士都怕象陣厲害,未敢前進,只因軍令如山,不得不硬著頭皮,勉強上前。

是夕,毓榮升帳,召諸將聽令。

將士還道又要出戰,個個膽戰心驚,到了帳下,但見毓榮向諸將道:「雲南多產野象,從前敬謹親王尼堪,為象陣所迫,身歿陣中,應前一十九回事。

我前次失記,中了敵計,為他所敗,部下多遭慘死,今已有計破他像陣,眾將應同心敵愾,為我弟兄們復仇。」

諸將聽得有破敵的謀劃,又復鼓舞起來,一齊喊聲得令。

毓榮又道:「野象非人力可敵,當用火攻的計策,今夜先在營外密佈火種,待明日前去誘敵,引了敵兵至此,縱火燒他,像必返奔,轉為我用,乘此追殺,必得全勝。」

諸將遵令自去,分頭佈置。

次晨,毓榮手執紅旗,督兵進戰,國相等開營接仗,約戰數合,又把營兵兩旁分開,毓榮即掉轉紅旗,望後急走。

國相又驅出象陣,猛力追趕,毓榮佯作驚慌之狀,令兵士四散奔竄。

敵軍恃有象陣,只望前追,約行十里,不防火種驟發,勢成燎原,那些野象,已有好幾隻跌入火坑,余象都向後返奔,反衝動敵軍本隊。

國相知是中計,忙令軍士分列兩旁,讓各象奔過,勒兵再戰,怎奈軍心已經恐慌,隊伍不免錯亂,這邊蔡毓榮又合兵殺來,頓時全軍潰竄,國相無法阻住,令王會、高起隆率軍先走,自領一精一騎斷後,一邊且戰且走,一邊且追且擊。

毓榮又傳令窮追,把國相逐出貴州境界,方才收軍。

從此吳世璠又失貴州了。

敘次明白。

且說貝子賴塔,自廣西攻雲南,令傅宏烈在後策應,是時馬雄已死,其子馬承蔭降清,留守南寧,部下多桀驁不馴,仍有變志。

宏烈奏請馬軍隨征,免為內地患,未接復旨,不料為承蔭所聞,邀宏烈親往部勒。

宏烈即行,部將多說承蔭狡悍,不如勿去。

宏烈道:「承蔭已降,奈何疑他?」

徑領數十騎往南寧。

承蔭率眾出迎,格外恭順。

宏烈偕承蔭入城,城門陡闔,伏兵齊起,竟將宏烈拿下囚送雲南。

吳世璠勸宏烈降,宏烈大罵道:「爾祖未叛時,我即劾奏,早知爾家必要造反,我恨不早滅爾家,難道還肯從你麼?」

世璠命左右將宏烈處斬,宏烈罵不絕口而死。

此信傳到賴塔軍中,賴塔急檄莽依圖攻南寧,承蔭也率象陣迎敵。

虧得莽依圖已聞蔡軍消息,也照毓榮計策,擊敗承蔭。

承蔭入城拒守,莽依圖圍攻數日,總督金光祖亦率兵前來,兩下合軍攻破南寧。

活擒承蔭,解京磔死。

廣西已定,賴塔遂一意進攻,與蔡毓榮軍相遇,直趨雲南。

貝子彰泰繼進,沿途相率迎降。

各軍至歸化寺,距雲南只三十里,世璠惶急萬狀,方擬遣夏國相等再出拒敵,忽報趙良棟由川赴滇,乃令夏國相、胡國柱、馬寶等,移阻趙軍,別命郭壯圖領步騎數萬迎戰三十里外。

郭壯圖向守雲南,未嘗禦敵,至是亦驅野象數百頭,列為前軍。

部將武安時諫道:「夏國相曾用象陣,為敵所敗,駙馬何故復循覆轍?」

郭壯圖道:「夏國相貪功追敵,是以致敗,吾不過令象衝鋒,並非靠象追敵,有何不可。」

誰知不然。

於是直趨歸化寺,與清兵接仗。

清貝子彰泰在左,賴塔在右,兩路夾攻,郭壯圖率軍死戰,自卯至午,五卻五進,蔡毓榮見不能取勝,忽生一計,縱火焚林,林中烈焰上騰,嚇得眾象紛紛亂竄。

彰泰賴塔,乘勢掩擊,郭壯圖只得敗走。

三用象陣,都被擊退,可謂至死不悟。

清兵遂進一逼一雲南省城,世璠復調夏國相等回救,趙良棟又尾追而來。

孤城片影,四面楚歌,吳世璠保守五華山,飭健卒乞師西藏,又被趙良棟查獲,眼見得圍城援絕,指日滅亡。

夏國相、馬寶、胡國柱、郭壯圖等,明知滅亡不遠,只因身受遺命,以死自誓,兩邊復血肉相薄,延續數月。

到康熙二十年十月中,城中糧盡,軍心遂變,南門守將方志球,一陰一與蔡毓榮相通,放蔡軍入城,由是諸軍齊進,胡國柱急來攔阻,一炮飛來,正中面頰,立即斃命。

夏國相、馬寶猶督兵巷戰,被清兵圍裹,大叫:「降者免死。」

部兵遂倒戈相向,把夏國相、馬寶都戳下馬來,擒獻清軍。

蔡毓榮即馳上五華山,守將郭壯圖自一殺,余兵統已潰散,當即衝入世璠住所,見世璠已懸樑自盡,侍女等一齊下跪,哀乞饒命。

毓榮約略一顧,忽覺侍女中間,有兩人生得非常美麗,淚容滿面,猶自傾城。

毓榮仔細詢問,方知是三桂遺下的一寵一姬,便命軍士好生保護,不得有違。

正囑咐間,將軍穆占亦率兵進來,聽見毓榮囑咐的言語,忙道:「蔡將軍不要獨得,須留一個與我。」

這樣東西,原來人人歡喜。

毓榮無法,遂將一美姬分與穆占,一美姬帶出自用。

隨後諸軍齊到,爭取子女玉帛,只趙良棟嚴禁部下擄掠,僅取藩府簿籍,留獻京師。

捷報傳達清廷,下旨析三桂骸鼻,頒示海內。

世璠首級及夏國相等,解送北京。

後來夏國相、馬寶等,盡被凌遲處死,吳氏遂亡。

小子又有一詩道:

滇南一破籍長淪,天定由來竟勝人。

假使吳宗能永古,人生何必重君親。

滇藩已滅,還有閩、粵二藩,尚在未撤,究竟作何處置,且俟下回再說。

三桂稱帝之日,天大風雨,雖屬適逢其會,要不可謂非天怒之兆。

稱帝以後,未幾遘疾,曩昔冤厲,叢集而來,此亦作者烘托筆墨,然固一神道設教之苦心也。

三桂已死,大局瓦解,作者故作簡筆,一一收束,愈見滅亡之速。

三寸不律,繚繞煙雲,忽如萬岫迷濛,忽如長空迅掃,不可謂非神且奇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清史演義》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卻說吳三桂起事以來,已歷五年,康熙十三年創建《清史演義》第二十五回 僭帝號遘疾伏冥誅 集軍威破城殲叛孽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