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明桂王自竄奔南寧後,湖廣各省,已為清《清史演義》第十九回 李定國竭忠扈駕 鄭成功仗義興師

清史演義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清史演義

清史演義 - 第十九回 李定國竭忠扈駕 鄭成功仗義興師

清史演義

第十九回 李定國竭忠扈駕 鄭成功仗義興師

卻說明桂王自竄奔南寧後,湖廣各省,已為清有,清封孔有德為定南王,鎮守廣西,耿仲明為靖南王,尚可喜為平南王,鎮守廣東。

為後三藩伏根。

旋耿仲明死,其子繼茂襲爵,鎮守如舊。

桂王勢日窮蹙,不得已求救於孫可望。

這可望系張獻忠一黨一羽,認獻忠為義父,本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星,獻忠伏誅,他即竄入雲南。

雲南本故明黔國公鎮守地,被土官沙定洲所逐,夫人焦氏自一焚死,可望偽稱焦夫人兄弟,助天波復仇,擊退定洲,乘勢蟠踞。

其一黨一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白文選、馮雙禮等,推可望為部長。

可望遣定國追殺定洲,定洲死,雲南全省,統歸可望,可望遂僭稱為王,國號後明,以干支紀年,鑄興國通寶錢,居然稱孤道寡起來。

南面王人人想做,何怪可望?只是李定國與可望同等,可望稱尊,定國不樂,可望借閱武為名,到了一操一場,專尋定國隙頭,將定國杖了五十,定國憤恨不已。

可望恐人心離散,思借名服眾,遂備黃金三十兩,琥珀四塊,馬四匹,遣使至桂王處求封。

桂王命可望為景國公,定國文秀等封列侯。

可望不受,自稱秦王,竟派兵襲黔東,陷川南,把故明的鎮將,殺逐得乾乾淨淨。

強盜管什麼忠義。

桂王窮竄南寧,朝不及夕,沒奈何再遣欽使,封可望為冀王,可望仍不受。

又加封真秦王,乃令部將到南寧迎駕。

一面派李定國馮雙禮等,率步騎八萬,由全州攻桂林,一面派劉文秀、王復臣、張光璧等,率步騎六萬,分道出敘州重慶,直攻成都。

這李定國一枝兵,鋒利無前,所到之處,無人敢當。

沅靖武崗全州,統被定國攻破,孔有德忙檄部將沈永忠,出去抵截,不值定國一掃。

永忠退至桂林,定國亦接踵追至。

桂林兵少,有幾個守陴將士,瞧見定國兵到,都靜悄悄的溜脫。

有德不能守禦,奔入府中,偕其妻痛哭一場,雙雙自縊。

可償瞿式耜等一性一命。

百姓獻了城,定國飛章告捷,使者回來,報稱永歷帝已移駕安隆,封主帥為西寧郡王,定國倒也心喜。

忽報清親王尼堪,率隊至湘,清經略洪承疇,又自江寧至長沙,湖南危急。

定國立率步騎往救,到了辰州,陣斬清降將徐勇,可償何騰蛟一性一命。

進至衡州,遇著清尼堪大兵。

兩下對仗,定國佯敗,誘清兵追至叢林,一聲號炮,推出無數偉象,張牙舞爪,向清兵亂撲。

這清兵向來沒有見過,頓嚇得魂膽飛揚,逃命都來不及,還管什麼主帥?尼堪正想拍馬回奔,突遇一象衝到,將馬推翻,把尼堪掀倒地下,這象便從尼堪身上騰過,霎時皮破血流,死於非命。

極寫定國,為後文扈駕張本。

定國得了勝仗,暫駐武崗,方思進攻衡州,忽報秦王有使命到來,請至沅州議事。

定國欲行,右軍都督王之邦,出帳諫阻。

定國問他緣由,之邦道:「近聞秦王劫了永歷帝,居安隆所,一陽一為尊奉,實是禁錮,每日餚饌,很是惡劣,他早已有心篡逆,只怕你王一爺一人,此番請至沅州,有何好意?倘或前去,必遭毒手。」

定國道:「我若不去,孫可望必定追來,衡州尚有清兵,兩面夾攻,如何對待?」

之邦道:「不如退回廣西,再作後圖。」

定國點頭,謝絕來使,竟引本部向廣西退去,馮雙禮自回。

孫可望得去使回信,不由的心中憤怒,親率人馬追趕;途次遇著劉文秀敗還,方知入川各軍,已被吳三桂殺敗,復臣中箭身亡,川中打仗,用虛寫實,為李定國抬高身份。

驚愕之餘,越加懊惱,沒奈何帶了文秀,向寶慶進發。

中道又會著馮雙禮一同進行。

到了寶慶,巧與清兵相遇。

這清兵就是尼堪部眾,由貝勒屯齊接領,南徇衡永,望見可望軍中的龍旗,隨風飄舞,屯齊即拔箭在手,搭在弓上,颼的一箭,射倒龍旗,立率一精一騎衝入敵陣。

可望部下,不見帥旗,已自慌張,又經清兵搗入,銳不可當,便擁著可望逃走。

文秀雙禮,本是不得已相隨,至此亦一齊退去。

可望吃了一場大虧,遁至貴州,搜獲故明宗室,一律殺死,賊一性一復發。

遂自率內閣六部等官,立太廟,定朝儀,改邱文為八疊,盡易舊制。

一心思想做皇帝。

桂王在安隆聞報,料知可望心變,與中官張福祿,閣老吳貞毓等密商,遣林青一陽一至廣西,召李定國前來扈駕。

青一陽一出發,托詞乞假歸葬,一去不還。

桂王等得不耐煩,又差翰林院孔目周官前往催促,不料被馬吉翔得知消息。

馬本孫可望心腹,自然暗報可望,可望立派部將鄭國至安隆,迫桂王交出首謀,曹一操一、司馬懿尚親自一逼一宮,可望只令部將進一逼一,可謂每況愈下。

桂王戰慄不能答。

還虧中官福祿自出承認,明末總算這個中官。

與吳貞毓等同受械系,由鄭國嚴刑拷訊,共得通謀十八人,即將福祿凌遲,吳貞毓處絞,其餘斬首。

冤冤相湊,林青一陽一回來覆命,亦被鄭國殺死。

鄭國回報可望,可望即遣白文選至安隆劫駕。

桂王聞文選到來,嚇得魂不附體,只是嗚嗚哭泣。

活像一兒女子狀態,安得成中興事業?文選進宮,見桂王神色慘沮,也覺黯然,遂跪奏道:「孫可望遣臣迎駕,原來不懷好意。

臣聞西寧王將到,令他護駕,尚可無慮。」

桂王扶起文選道:「得卿如此,不愧忠臣。

但可望勢力浩大,奈何?」

文選道:「可望蓄謀不軌,部下都說他不是,劉文秀已通款西寧了。

他逆我順,何必畏他?」

桂王才放了心。

過了數日,果聞定國兵到,即開城延入。

定國恰抱恭敬敬的行了臣禮,桂王喜出望外,親書詔敕,封定國為晉王。

定國即請桂王駕幸雲南,並言劉文秀在雲南待駕,可以無虞。

桂王恨不得立刻脫險,即令定國文選等扈蹕,剋日出發,安安穩穩的到了雲南。

劉文秀果不爽舊約,排隊迎入;進了城,把可望府第改作行宮。

文秀受封為蜀王,文選受封為鞏昌王。

部署甫定,警報遙傳,孫可望興兵犯闕,桂王命文選馳諭可望,與他議和。

可望將文選拘住,偽上奏章,請歸妻孥。

桂王即派人送還可望妻子。

可望因妻子還黔,遂大起兵馬,入犯雲南。

可望部將馬進忠等,多不直可望,與文選定了密計,進說可望道:「文選威名服眾,欲要攻滇,非令他為將不可。」

可望道:「他與李定國勾通,如何可使為將?」

馬進忠道:「聞他現已悔過,願為大王效力。」

可望遂命進忠引入文選,文選佯作恭順狀態,一味趨承,喜得可望手舞足蹈,立命文選為大元帥,馬進忠為先鋒,發兵十四萬先行。

留馮雙禮守貴州,自率一精一兵為後應。

警報飛達滇中,桂王下旨削可望封爵,命晉王李定國,蜀王劉文秀,發兵討賊。

定國文秀,不過帶了萬人,甲仗又不甚完全,到了三岔河,望見敵軍已紮住對岸,眾寡相去,不啻數倍。

定國與文秀商議,文秀擬借交趾地界,作戰敗退處地,定國慨然道:「永歷孤危,全仗你我兩人,協力禦敵,若未戰先怯,是自喪銳氣,何以行軍?現在只有拚命與戰,決一雌雄。

我想孫賊部下,多半離心,未必定是他勝我敗。」

定國、文秀的心術,可見一斑。

計議已定,即於翌晨渡河前進。

那對岸的敵軍,卻退後數里,一任定國兵上岸。

定國望將過去,見敵陣中懸有龍旗,龍旗又來了。

料知可望亦到,遂率兵徑搗中堅。

此沖彼阻,才交得三、五合,定國部將李本高身中兩箭,跌斃馬下。

定國大驚失色,方欲退兵,忽見可望陣後紛紛大亂。

左有馬進忠,右有白文選,旗幟鮮明,從可望軍內自行殺出,招呼定國揮兵大進。

弄得可望神志昏亂,忙拍馬而逃。

定國驅殺至十里外,方與白文選、馬進忠兩人,並轡而回。

看官!你想這次打仗,不是白文選等暗中用計,哪肯容定國渡河、戰勝可望呢?

可望奔回貴州,遙望城門緊閉,城上豎著的旗幟,大書明慶一陽一王馮字樣,不覺驚訝起來,正思呼城上人答話,猛見馮雙禮上城俯視道:「我已歸順永歷帝了,永歷帝封我為慶一陽一王,命守此城,與你無涉。」

這數語氣得可望發昏,回顧手下殘騎,所剩無多,不能再戰;且妻子統在城中,若與他爭鬧起來,定是一性一命難保,不得已忍氣吞聲,求雙禮還他妻子。

老賊也有今日。

雙禮乃開了半扉,就門隙中放出數人,可望一瞧,妻孥如故,財物蕩然,禁不住垂下淚來。

他的妻子更不必說。

半生搶劫,一旦全休。

可望癡立一回,方挈著妻子徑奔長沙,投降清經略洪承疇去了。

這事且擱過一邊,小子要敘出一個海外英雄來。

看官!你道海外英雄,姓甚名誰?就是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

應第十六回。

芝龍降清,成功獨航海赴廈門,募兵興義,仍奉隆武正朔;至隆武帝殉國,永歷帝正位,復遣使奉表永歷,受封為延平郡公。

成功竟大舉攻閩,連陷漳浦、海澄等縣,進圍長泰。

清閩、浙總督陳錦,自舟山移師赴援,一場海戰,被成功殺得大敗虧輸,不但長泰被陷,連平和、詔安、南靖等處,統被成功奪去。

陳錦惶急萬狀,急向清廷求援,清封芝龍為同安侯,令作書勸成功歸降。

成功接閱文書,看到「父既歸清,兒亦宜薙發投誠」等語,不禁憤憤道:「今來一薙發國,當即薙發,倘來一穿心國,我亦將遵命穿心麼?」

快人快語。

即拒絕來使,下令進攻漳州,並懸賞購陳錦首。

歇了幾天,忽來了兩個閩人,獻上陳錦首級。

成功問兩人姓名職務,一個是陳錦記室李進忠,一個是陳錦僕人庫成棟。

成功又問是誰殺陳錦,成棟應聲是我,說聲未絕,兩手已被成功親卒反縛,由成功喝令處斬,怪極!嚇得成棟跪求饒命,連進忠亦跪倒叩頭。

成功指成棟道:「你與陳錦有主僕之誼,如何忍心害主,把他首級來獻?我原是懸賞購陳錦首,但你不應殺他,所以我特罪你。」

復問進忠道:「這罪奴有妻子否?」

進忠道:「有的,現亦隨來。」

成功道:「好好。

他妻子到來,應照賞格發給,教他死亦瞑目。」

賞罰確得當,是英雄作用。

便命左右推出成棟斬訖,隨將賞銀付與進忠,令他轉交成棟妻子。

進忠領了賞銀,不敢多說,就退出帳外去了。

保全一性一命,還算幸事。

忽廈門又來使人,報稱魯王以海,自舟山逃到廈門,應否接待?成功道:「魯、唐叔侄,自相魚肉,太屬可恨。」

應該責備。

使人說:「魯王已奉表永歷,削去監國名號了。」

成功道:「既如此,應照明宗室例優待便是。」

看官!你道魯王何故到廈門,他自竄身海外,隨身只有張名振一人,應十六回。

很是蕭條,幸浙中遺臣張肯堂等,渡海奔赴,約得十餘人,遂把南澳作了根據地。

嗣後襲踞舟山,約故行人張煌言,共圖恢復。

不料清總督陳錦,都統金礪,提督田雄等,駕著大艦,來攻舟山。

魯王也遣張名振、張煌言等,率兵迎敵。

開了幾仗,倒也沒甚勝負,怎奈天不容明,海面上陡起大霧,罩住舟山。

清兵乘霧攻入,守兵措手不及,相率潰散。

名振、煌言,亟奉魯王出走。

名振弟名揚,闔室自一焚。

張肯堂自縊死。

魯王的妃子張氏,及禮部尚書吳鍾巒、兵部尚書李向中等,皆殉難。

清兵復分追魯王,魯王窮蹙無歸,不得已走依成功。

成功遣使人回廈門,自督軍圍攻漳州,適清都統率兵至璋,與城中守兵夾攻成功。

成功腹背受敵,只得退保海澄。

金礪追至城下,被成功一陣擊退,乃留兵守海澄,自回廈門見魯王,復與張名振、張煌言晤談。

兩下各述己志,二張是始終為魯,成功是始終為唐,彼此不便節制,商定了一個分地駐紮、互相援應的計策。

二張奉魯王移駐金門,煌言復招集遺眾,進窺南京,到了吳淞口,襲奪清艦數十艘,進破崇明,轉趨丹一陽一,謁明太祖陵,激厲軍士,直指南京進發。

忽聞魯王逝世,只得折回吳淞,尋又聞名振病亟,馳回金門。

到金門後,名振已死,僅留遺書一函,勸他勉圖恢復。

主喪友歿,日暮途窮,煌言至此,不禁涕淚交並。

天實為之,謂之何哉?沒奈何為主發喪,為友營葬,把出兵的念頭,暫時擱置。

這且慢表,且說鄭成功駐節廈門,改稱廈門為思明州,分所部為七十二鎮,設立儲賢館、儲才館、察言司、賓客司、印局、軍器局等,井井有條。

廳間供永歷帝位,有所封拜,必向座奏聞。

部下感他忠義,無不敬服。

當張煌言帶兵入江,正擬出師策應,嗣聞魯王名振相繼謝世。

煌言退回金門,也自歎息一番,專使弔唁,暫休兵不動。

一日,清廷派了兩位欽差,繼敕來廈,封成功為海澄公。

成功道:「我只知奉明帝敕,不知有清帝敕。」

將來使遣回。

隔了一月,成功弟渡,隨了清使三人,又到廈門。

成功與清使相見於報恩寺中,清使令成功跪受詔書,成功道:「成功系大明臣子,不受清詔。」

直截了當。

清使阿山道:「今日奉皇上聖旨,賜汝福、興、泉、漳四府地,皇恩不可謂不重,汝宜受詔,薙發投誠。」

成功正色道:「四府本是明地,何勞爾國賞賜?爾國舊封,只建州一區,如今踞我中原,太屬無理,成功愧不能為明恢復,還說要我薙發降敵麼?海不枯,石不爛,成功不降清。」

言畢,拱手自回。

光明磊落。

是晚,鄭渡入見成功,出其父芝龍書,並略說「兄若不降,父命難保。」

成功閱父書畢,慨然道:「忠孝不能兩全,為稟老父,乞諒愚忠。」

鄭渡再三相勸,成功只是不從,鄭渡痛哭而出。

次日,清使挈鄭渡北去,成功忙寫了復書,遣鄭讜追上鄭渡,將書交訖,鄭讜自回。

鄭渡隨清使歸報芝龍,呈上復書。

芝龍拆書瞧閱,上寫道:

兒以孤身僻居海隅,嘗欲效秀夫之節,修包胥之忠,藉報故國,聊達素志。

不意清廷海澄公之命,突然而至,兒不得已按兵以示信,繼而四府之命又至,兒又不得已按兵以示信;談席未終,敕使乃嘵嘵以薙發為請。

嗟嗟!今中國土地數萬里,亦已淪陷,人民數萬萬,亦已效順,官吏亦已受命,衣冠禮樂,制度文物,亦已更易,所僅留為殘明故跡者,兒頭上數根發耳。

今而去之,一旦形絕身死,其何以見先帝於地下哉?且自古英雄豪傑,未有可以威力脅者,今乃嘖嘖以薙發為詞,天下豈有未稱臣而輕自去發者乎?天下豈有彼不以實許,而我乃以實應者乎?天下豈有不相示以信而遽請薙發者乎?天下豈有事體未明,而遂欲糊塗了事者乎?父試思之!兒一薙發,將使諸將盡薙發耶?又將使數十萬兵士皆薙發耶?中國衣冠相傳數千年,此方人一性一質,又皆不樂與滿夷居。

一旦盡變其形,勢且激變,爾時橫流所激,不可抑遏,兒又竊竊為滿夷危也。

昔吾父見貝勒時,甘言厚幣,父今日豈盡忘之?父之尚有今日,天之賜也,非滿夷之所賜也。

兒志已決,不可挽矣。

倘有不諱,兒只縞素復仇,以結忠孝之局。

兒成功百拜。

芝龍閱畢,蹙著眉道:「我的老命,看來要斷送在他手中了。」

隨將原書呈奏順治帝。

順治帝本封芝龍為同安侯,至是將他削職圈禁。

一面命沿海督撫,固守汎界;一面飭鄭親王世子濟度為定遠大將軍,率師防閩。

濟度出京,聞成功已連擾閩、浙海濱,進據舟山,遂兼程南下。

到閩後,與成功連戰數次,一些兒沒有便宜,反失了戰艦幾艘,喪了戰將幾員。

成功連獲勝仗,遂大治兵馬,銳意規復。

從征甲士,選定十五萬,五萬習水戰,五萬習騎射,五萬習步擊,另外挑選萬人,來往策應。

適自滇中來使,封成功為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金門張煌言亦率兵來會,成功大喜,遂豎一起奉旨招討的大旗,命中軍提督甘輝為先鋒,總兵馬信萬禮為第二隊,親統大軍為後援,請張煌言前導。

揚旂鼓棹,陸續前進,行到羊山,忽遇著數陣颶風,撞沉巨艦數十艘,漂沒士卒數千名,不祥之兆。

於是只好停泊舟山,修理舟楫。

忽接到數處警報,海澄守將黃梧及舊部將施琅,俱背鄭降清,清兵三路攻滇,成功不覺大憤,忙將舟楫修竣,揚帆再出。

張煌言統領前部,由崇明入江,至金、焦二山,但見江中橫截鐵索,舟不能前。

煌言令人泅水,暗把鐵索斫斷,遂乘著風潮,聯檣而進。

到了瓜洲,與清提督管效忠相遇。

兩下酣鬥,鄭軍奮勇齊上,效忠寡不敵眾,鳧水而逃,被鄭軍水師統領羅蘊章,入水追擒,推出斬首,當下掃清瓜洲敵艦,直一逼一鎮江,炮聲隆隆,震驚天地,城外北固山上,駐有清兵,下山來救,由鄭軍一陣亂斫,殺得馬仰人翻,濠平一屍一積。

敗兵逃入城中,門未及閉,鄭軍一擁而入,城遂陷。

鎮江屬邑,望風迎降。

成功命直搗南京,帳下一人一大叫道:「不可,不可!」正是:

鬥力不如鬥智,用兵先在用謀。

未知此人是誰,待下回再行交代。

有孫可望之跋扈,適形李定國之忠,有鄭芝龍之卑鄙,益見鄭成功之義,一則扈蹕滇中,一則興師海外,雖其後繼志以終,卒鮮成效,然忠義固有足多者。

成功心跡光明,尤加定國一等,故敘述亦格外生色。

張煌言、張名振二人夾寫在內,即為明捐軀諸遺老,亦並敘姓名,作者風世之心,可概見矣。

文字之不苟作如此。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清史演義》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卻說明桂王自竄奔南寧後,湖廣各省,已為清《清史演義》第十九回 李定國竭忠扈駕 鄭成功仗義興師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