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巡視番兵回幽州見張華丞相,道知:「天馬山庵中《楊家將傳》二十六 九妹女誤陷幽州 楊延德大破番兵

楊家將傳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楊家將傳

楊家將傳 - 二十六 九妹女誤陷幽州 楊延德大破番兵

楊家將傳

二十六 九妹女誤陷幽州 楊延德大破番兵

卻說巡視番兵回幽州見張華丞相,道知:「天馬山庵中有一壯士修行,端的弓馬十精十熟,武藝超群,我等十數人不能近之。」

張華聽罷大喜曰:「既有此人,當遣人領浩敕前往,召他來見。」

番官領命,繼誥敕復往庵中見庵主,道知其事。

庵主與九妹商議曰:「幽州張丞相有誥命來召,汝肯去否?」

九妹曰:「既來相召,安敢相辭?」

庵主愕然,邀九妹往庵後謂之曰:「君乃女流,若被識破機關,命亦難保,如何許其前行?」

九妹曰:「蒙庵主相待,足見庵主好心。

此去自有方便,內中用事,救得哥哥,亦機會也。」

庵主曰:「亦宜謹慎而行。」

即日,九妹辭庵主,與番官徑赴幽州。

進張丞相府,參見畢。

張華問曰:「壯士何處人氏?須先通姓名,而後錄用。」

九妹答曰:「小可詛貫太原人氏,姓十胡十名元。

幼年曾十習十武舉,屢科不第,因棄家居庵修養。

昨承鈞旨相召,只得赴命。」

張華聽其言詞清利,人物出眾,不勝之喜。

乃令人整頓淨房一所,與其安置。

九妹辭出。

張華退入後堂與夫人商議,要將月英小十姐招十胡十元為婿,夫人允許。

次日,張華命番官通知十胡十元。

九妹曰:「此事大好,蒙丞相見十愛十。

但今宋兵在境,干戈未息,憑小可生平所學,建立微功,然後允之。」

番官回報張丞相,張華曰:「且看他武藝如何。」

即整朝服入奏蕭後曰:「臣招募得一壯士,英雄俊偉,要與陛下立功。

乞宣授其職,以退宋軍。」

蕭後允奏,下命封十胡十元為幽州十十團十十練使,付兵五千,前助蕭天祐。

九妹得旨,拜命訖,領兵辭張丞相,逕到澶州來,與蕭天祐兵會合一處,屯紮西營。

正遇楊五郎催軍索戰。

九妹披掛上馬,跑出陣前大叫:「宋將速退,兔受其戮。」

五郎馬上認得,大驚曰:「賢妹如何在彼引軍相爭?」

九妹打暗號曰:「五哥詐敗,我自有計較。」

五郎會其意,舞斧便戰,斗不數合,大敗而走。

九妹追出數里乃回。

哨馬報入蕭天祐軍中:「新收將大勝宋軍一陣。」

天祐大悅,即遣人請入帳中,商議破宋之策。

營裡番兵有認得九妹者,密謂天祐曰:「此人前日在宋陣中看六郎首級,元帥須用提防。」

天祐大驚,遂令番眾拿下十胡十元。

九妹不知其由,乃曰:「吾有殺退宋軍之功,元帥何故拿我?」

天祐曰:「汝本南朝楊家之將,敢欺我耶?」

不由分說,將囚車陷了,遣軍校解回幽州見蕭後,具奏其情。

後得奏,乃宣張丞相問之。

張華奏曰:「臣亦未知真實。

乞發下牢中,待擒得楊家將來,一同斬首。」

太后允奏,命將十胡十元監於獄中。

正是:

本為成家整骨肉,誰知先自受悲辛。

卻說消息傳入三關,楊五郎聞知其妹有難,亟與眾人商議曰:「六郎近聞無事。

如今九妹被系獄中,當先設計救之。」

陳林曰:「將軍有何妙計?」

五郎曰:「幽州右控西番,實唇齒之邦。

吾詐作西番人馬,前去相助,蕭後必信,從中舉事,可救之矣。」

陳林曰:「此計極妙!本官先去,吾亦引軍於中路相應。」

五郎分佈已定,扯起西番旗號,部軍來到幽州,遣人通報蕭後。

蕭後下命恃臣,宣西番國統兵主帥入見,楊五郎承命,進於金階,稱呼畢。

蕭後曰:「有勞將軍,跋涉風塵不易。」

五郎曰:「西番國王以十娘十娘十與南軍十十交十十戰,勝負未決,特遣臣部兵相助。」

蕭後不勝之喜。

即令設宴相待,親舉三觴1,賜繼甚厚。

五郎曰:「軍情事緊急,臣明日當出師以破宋人。」

太后曰:「遠來疲乏,尚待數日而行。」

五郎謝宴而出,在城南紮營。

下令軍中:乘番人不知提備,今夜殺入皇城。

眾軍得令,各整備不題。

是時,九妹在獄中,得獄官章十奴十知其為南人,十分相待,每要放他走脫,未遇其便。

九妹因謂章十奴十曰:「蒙君相待甚厚。

我適間占卜六壬課,今日當脫此難。

不如與君同奔南朝,當有酬報也。」

章十奴十曰:「我有此心久矣!只緣無人提攜。

若將軍肯帶小官同去,今夜可越獄而出。」

九妹整點停當。

將近黃昏左側,城南數聲炮響,楊五郎引七百頭陀,殺入城中,如人無人之境,後面馬軍一湧攻入,四下鼎沸。

近臣報入宮中:反了西番國軍馬。

蕭後大驚,亟令緊閉內城。

當下楊五郎先殺入獄中,恰遇楊九妹從獄中殺出。

番官各自逃生,那一個敢來爭鋒?南朝入馬蹂踏而進,殺死番兵不計其數。

五郎與九妹左衝右突,大鬧了幽州城,放火燒著南門,復軍殺奔澶州。

蕭天祐不知軍從何來,部下大亂。

耶律第一騎先出,正遇五郎。

兩馬相十十交十十,戰不兩合,被五郎一斧劈落馬下。

陳林、柴敢接應夾攻。

天祐不敢戀戰,棄營逃走。

楊五郎驟騎追之,蕭天祐回馬力戰。

二人鬥上二十餘合,五郎揮起利斧,當面劈下,忽金光燦起,不能傷之。

五郎曰:「師父曾說番邦蕭天祐,銅身鐵骨,刀斧不能入,留下《降龍咒》一篇,囑付十十交十十鋒則誦之。

待我念動此咒,看是如何?」

五郎才剛誦之,忽狂風大作,飛砂走石,半空中降下金甲神人,手執降魔杵2大叫:「逆妖好好回去,饒汝萬刀之誅。」

蕭天祐滾落下馬。

五郎再復一斧,忽聲響處,火光滿地,不見了蕭天祐。

一伏時3,天地清朗,月色如晝。

五郎殺入番營,提兵抄入雙龍谷。

孟良聽得外面金鼓不絕,引眾人當先殺出,正遇番將黃威顯,一斧砍之。

楊六郎等乘勢突出,與五郎軍馬合為一處,殺得番兵四分五落,十十屍十十首堆積,奪其牛馬無數。

正值四更時分,五郎收軍還佳山寨安下。

次日平明,眾人相見。

六使曰:「若非五哥出力救援,幾被番人困殺矣。」

五郎曰:「九妹反為北番所囚,不施此計較,險些亦難保也。」

六郎嗟呀不已。

九妹曰:「多得獄官章十奴十與我殺出獄中,卻被亂兵所傷。

深感此人,難報其恩。」

五郎因問被囚之故。

九妹將庵中相救,及往番邦之由,一一道知。

五郎曰:「深山幽谷,亦有此好人。

可令人送緞匹往庵中答謝。」

是時六郎於寨中,廣設筵席,犒賞諸將。

酒至半酣,五郎曰:「賢妹依前回去奉侍母親,我亦領眾轉五台山。

六弟用心守此三關,繼吾父之志。」

九妹領諾,酒罷即辭行。

六郎親送兄妹離寨數里之程而別。

不說九妹與五和尚自回,且說六使回至寨中,遣人送萬里雲還八王。

八王笑曰:「前日我不借馬,非是吝惜,蓋試孟良之能耳。

今既得此捷勝,馬亦無恙,真國家之福也。

可令楊六將軍下令軍中,整飭戎伍,緊守三關,招募英雄,為進取之計。」

話分兩頭。

卻說來真宗聞捷報:「楊郡馬大勝番兵。」

與八王議曰:「六使新建奇功,當何以報之?」

八王曰:「陛下須賜以犒軍之札,候再立功,方陞官職。」

帝允奏,即遣使臣,繼花紅緞匹,前詣佳山寨,犒勞六使部下諸將。

不題。

是日朝散,王欽歸至府中,自思曰:「楊家有此英雄,如何能遂吾志?」

一時無計,遂請謝金吾來商議。

差人去不多時,邀得謝副使到府中,分賓主坐定。

茶罷,謝副使起曰:「不知樞密見召,有何教誨?」

王欽答曰:「下官蒙主上顧十寵十,八殿下屢懷不平。

前日下官因公務過無佞府,至「滴水天波樓」前,不曾下得馬,被楊家大辱一番。

待奏聖上知之,八殿下又來放對。

沒奈他何,思量不如辭官歸鄉,杜門不出,省得吃此煩惱也。」

謝金吾笑曰:「王大人何以自墮其志,竟至如此?今朝中先朝舊相,已皆凋謝,只有我數人而已。

雖八殿下權勢尊隆,然不理政事。

楊家父子,並作無頭之鬼,一門唯寡十婦耳。

先帝在日,重其恩典,起立無佞府、天波樓,以引十誘之。

當今主上,寧以此當事耶?下官試往過之,若彼省改則止,不然即令手下拆之。」

王欽暗喜曰:「中我計矣。」

復以言激之曰:「謝副使休要爭閒氣,若拆其樓,楊令婆必來相鬧,聖上為他作主,我等反受辱矣。」

金吾曰:「且看下官為之。

聖上若問,吾自有計策答奏。」

王欽佯意然之,因留酣飲。

日晚,金吾辭去,王欽直送出府門而別。

----------------------------------------

【註釋】

1 觴[shāng,音商]:古代酒器中的酒杯一種。

2 杵[chǔ,音楚]:較粗的木杖。

3 一伏時:由此段引用可知,明代人的「一伏時」絕非指「一晝夜」,後人亂解亂用,實為不當。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楊家將傳》古典俠義小說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卻說巡視番兵回幽州見張華丞相,道知:「天馬山庵中《楊家將傳》二十六 九妹女誤陷幽州 楊延德大破番兵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