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昔在黃帝,作舟車以濟不通,旁行天下,方制萬里《漢書》卷二十八 上 地理志 第八上

漢書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漢書

漢書 - 卷二十八 上 地理志 第八上

漢書

卷二十八 上 地理志 第八上

【原文】

昔在黃帝,作舟車以濟不通,旁行天下,方制萬里,畫野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

是故《易》稱「先王建萬國,親諸侯」,《書》云「協和萬國」,此之謂也。

堯遭洪水,懷山襄陵,天下分絕,為十二州,使禹治之。

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貢。

曰: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

既修太原,至於岳陽。

覃懷底績,至於衡章。

厥土惟白壤。

厥賦上上錯,厥田中中。

恆、衛既從,大一陸既作。

鳥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河。

泲、河惟兗州。

九河既道,雷夏既澤,雍、沮會同,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

厥土黑墳,草繇木條。

厥田中下,賦貞,作十有三年乃同。

厥貢漆絲,厥棐織文。

浮於泲、漯,通於河。

海、岱惟青州。

<蟲禺>夷既略,惟、甾其道。

厥土白墳,海瀕廣潟。

田上下,賦中上。

貢鹽、絺,海物惟錯,岱畎絲、枲、公、松、怪石,萊夷作牧,厥棐檿絲。

浮於汶,達於泲。

海、岱及淮惟徐州。

淮、沂其乂,蒙、羽其藝。

大野既豬,東原厎平。

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

田上中,賦中中。

貢土五色,羽畎夏狄,嶧陽孤桐,泗瀕浮磬,淮夷蠙珠臮魚,厥棐玄纖縞。

浮於淮、泗,達於河。

淮、海惟揚州。

彭蠡既豬,陽鳥逌居。

三江既人,震澤厎定,?簜既敷,草夭木喬。

厥土塗泥。

田下下,賦下上錯。

貢金三品,瑤、琨、?簜、齒、革、羽一毛一,鳥夷卉服,厥棐織貝,厥包橘、柚,錫貢。

均江海,通於淮、泗。

荊及衡陽惟荊州。

江、漢朝宗於海。

九江孔殷,沱,灊既道,雲夢土作乂。

厥土塗泥。

田下中,賦上下。

貢羽旄、齒、革,金三品,杶、幹、栝、柏、厲、砥、砮、丹,惟箘簬、楛,三國厎貢厥名,包匭菁茅,厥棐玄纁璣組,九江納錫大龜。

浮於江、沱、灊、漢,逾於洛,至於南河。

荊、河惟豫州。

伊、洛、瀍、澗既入於河,滎、波既豬,道荷澤,被盟豬,厥土惟壤,下土墳壚。

田中上,賦錯上中。

貢漆、枲、絺、紵、棐纖纊,錫貢磬錯。

浮於洛,入於河。

華陽,黑水惟梁州。

岷、嶓既藝,沱、灊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績。

厥土青黎。

田下上,賦下中三錯。

貢璆、鐵、銀、鏤、砮、磬、熊、羆、狐、狸、織皮。

西頃因桓是徠,浮於灊,逾於沔,入於渭,亂於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

弱水既西,涇屬渭汭。

漆、沮既從,酆水逌同。

荊、岐既旅,終南、惇物,至於鳥鼠,原隰厎績,至於豬野。

三危既宅,三苗丕敘。

厥土黃壤。

田上上,賦中下。

貢球、琳、琅玕。

浮於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會於渭汭。

織皮崑崙、析支、渠叟,西戎即敘。

道汧及岐,至於荊山,逾於河;壺口、雷首,至於大岳;厎柱、析城,至於王屋;太行、恆山,至於碣石,入於海。

西傾、朱圉、鳥鼠,至於太華;熊耳、外方、桐柏,至於倍尾。

道嶓塚,至於荊山;內方,至於大別;崏山之陽,至於衡山,過九江,至於敷淺原。

道弱水,至於合藜,餘波入於流沙。

道黑水,至於三危,入於南海。

道河積石,至於龍門,南至於華陰,東至於厎柱,又東至於盟津,東過洛汭,至於大伾,北過降水,至於大一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

嶓塚道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一浪一之水,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於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於海。

崏山道江,東別為沱,又東至於醴,過九江,至於東陵,江迤北會於匯,東為中江,入於海。

道沇水,東流為泲,入於河,軼為滎,東出於陶丘北,又東至於荷,又東北會於汶,又北東入於海。

道淮自桐柏,東會於泗、沂,東入於海。

道渭自鳥鼠同一穴一,東會於酆,又東至於涇,又東過漆、沮,入於河。

道洛自熊耳,東北會於澗、瀍,又東會於伊,又東北入於河。

九州逌同,四奧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滌原,九澤既陂,四海會同。

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財賦,鹹則三壤,成賦中國。

錫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五百里甸服:百里賦內總,二百里內銍,三百里內戛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國,三百里諸侯。

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

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洎,聲教訖於四海。

禹錫玄圭,告厥成功。

後受禪於虞,為夏後氏。

殷因於夏,亡所變改。

周既克殷,監於二代而損益之,定官分職,改禹徐、梁二州合之於雍、青,分冀州之地以為幽、並。

故《周官》有職方氏,掌天下之地,辯九州之國。

東南曰揚州:其山曰會稽,藪曰具區,川曰三江,浸曰五湖;其利金、錫、竹箭;民二男五女;畜宜鳥獸,谷宜稻。

正南曰荊州:其山曰衡,藪曰雲夢,川曰江、漢,浸曰穎、湛;其利丹、銀、齒、革;民一男二女;畜及谷宜,與揚州同。

河南曰豫州:其山曰華,藪曰圃田,川曰滎、洛,浸曰波、溠;其利林、漆、絲枲;民二男三女;畜宜六擾,其谷宜五種。

正東曰青州:其山曰沂,藪曰孟諸,川曰淮、泗,浸曰沂、沭;其利蒲、魚;民二男三女;其畜宜雞、狗,谷宜稻、麥。

河東曰兗州:其山曰岱,藪曰泰野,其川曰河、泲,浸曰盧、濰;其利蒲、魚;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擾,谷宜四種。

正西曰雍州;其山曰岳,藪日弦蒲,川曰涇、汭,其浸曰渭,洛: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畜宜牛、馬,谷宜黍、稷。

東北曰幽州:其山曰醫無閭,藪曰豯養,川曰河、泲,浸曰菑、時;其利魚、鹽;民一男三女;畜宜四擾,谷宜三種。

河內曰冀州:其山曰霍,藪曰揚紆,川曰漳,浸曰汾、潞;其利松、柏;民五男三女;畜宜牛、羊,谷宜黍、稷。

正北曰并州:其山曰恆山,藪曰昭余祁,川曰虖池、嘔夷,浸曰淶、易;其利布帛;民二男三女;畜宜五擾,谷宜五種。

而保章氏掌天文,以星土辯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視吉凶。

周爵五等,而土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不滿為附庸,蓋千八百國。

而太昊、黃帝之後,唐、虞侯伯猶存,帝王圖籍相踵而可知。

周室既衰,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轉相吞滅,數百年間,列國耗盡。

至春秋時,尚有數十國,五伯迭興,總其盟會。

陵夷至於戰國,天下分而為七,合從連衡,經數十年。

秦遂並兼四海。

以為周制微弱,終為諸侯所喪,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為郡縣,蕩滅前聖之苗裔,一靡一有孓遺者矣。

漢興,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簡易,以撫海內。

至武帝攘卻胡、越,開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並夏、周之制,改雍曰涼,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

先王之跡既遠,地名又數改易,是以采獲舊聞,考跡《詩》、《書》,推表山川,以綴《禹貢》、《周官》、《春秋》,下及戰國、秦、漢焉。

京兆尹,故秦內史,高帝元年屬塞國,二年更為渭南郡,九年罷,復為內史。

武帝建元六年分為右內史,太初元年更為京兆君。

元始二年,戶十九萬五千七百二,口六十八萬二千四百六十八。

縣十二:長安,高帝五年置。

惠帝元年初城,六年成。

戶八萬八百,口二十四萬六千二百。

王莽曰常安。

新豐,驪山在南,故驪戎國。

秦曰驪邑。

高祖七年置。

船司空,莽曰船利。

藍田,山出美玉,有虎候山祠,秦孝公置也。

華陰,故陰晉,秦惠文王五年更名寧秦,高帝八年更名華陰。

太華山在南,有祠,豫州山。

集靈宮,武帝起。

莽曰華壇也。

鄭,周宣王弟鄭桓公邑。

有鐵官。

湖,有周天子祠二所。

故曰胡,武帝建元年更名湖。

下邽,南陵,文帝七年置。

沂水出藍田谷,北至霸陵入霸水。

霸水亦出藍田谷,北入渭。

古曰茲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

視子孫。

奉明,宣帝置也。

霸陵,故芷陽,文帝更名。

莽曰水章也。

杜陵。

故杜伯國,宣帝更名。

有周右將軍杜主祠四所。

莽曰饒安也。

左馮翊,故秦內史,高帝元年屬塞國,二年更名河上郡,九年罷,復為內史。

武帝建元六年分為左內史,太初元年更名左馮翊。

戶二十三萬五千一百一,口九十一萬七千八百二十二。

縣二十四:高陵,左輔都尉治。

莽曰千春。

櫟陽,秦獻公自雍徙。

莽曰師亭。

翟道,莽曰渙。

池陽,惠帝四年置。

截{山辟}山在北。

夏陽,故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

《禹貢》梁山在西北,龍門山在北。

有鐵官。

莽曰冀亭。

衙,莽曰達昌。

粟邑,莽曰粟城,。

谷口,九嵏山在西。

有天齊公五一床一山、仙人、五帝祠四所。

莽曰谷喙。

蓮勺,鄜,莽曰修令。

頻陽。

秦厲公置。

臨晉,故大荔,秦獲之,更名。

有河水祠。

芮鄉,故芮國。

莽曰監晉。

重泉莽曰調泉。

郃陽,殳祤,景帝二年置。

武城,莽曰桓城。

瀋陽,莽曰制昌。

褱德,《禹貢》北條荊山在南,下有強梁原。

洛水東南入渭,雍州浸。

莽曰德驩。

徵,莽曰泛一愛一。

雲陵。

昭帝置也。

萬年。

高帝置。

莽曰異赤。

長陵,高帝置。

戶五萬五十七,口十七萬九千四百六十九。

莽曰長平。

陽陵,故弋陽,景帝更名。

莽曰渭陽。

雲陽。

有休屠、金人及徑路神祠三所,越巫<卯古>襄祠三所。

右扶風,故秦內史,高帝元年屬雍國,二年更為中地郡。

九年罷,復為內史。

武帝建元六年分為右內史,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為右扶風。

戶二十一萬六千三百七十七,口八十三萬六千七十,縣二十一:渭城,故咸陽,高帝元年更名新城,七年罷,屬長安。

武帝元鼎三年更名渭城。

有蘭池宮。

莽曰京城。

槐裡,周曰犬丘,懿王都之。

秦更名廢丘。

高祖三年更名。

有黃山宮,孝惠二年起。

莽曰槐治。

鄠,古國,有扈谷亭。

扈,夏啟所伐。

酆水出東南,又有潏水,皆北過上林苑入渭。

有萯陽宮,秦文王起。

盩厔,有長楊宮,有射熊館,秦昭王起。

靈軹渠,武帝穿也。

斄,周後稷所封,郁夷,《詩》「周道郁夷」。

有汧水祠。

莽曰郁平。

美陽,《禹貢》岐山在西北。

中水鄉,周文王所邑。

有高泉宮,秦宣太后起也。

郿,成國梁首受渭,東北至上林入蒙籠渠。

右輔都尉治。

雍,秦惠公都之。

有五畤,太昊、黃帝以下祠三百三所。

橐泉宮,孝公起。

祈年宮,惠公起。

棫陽宮,昭王起。

有鐵官。

漆,水在縣西。

有鐵官。

莽曰漆治。

栒邑,有豳鄉,《詩》豳國,公劉所都。

隃麋,有黃帝子祠。

莽曰扶亭。

陳倉,有上公、明星、黃帝孫、舜妻育塚祠。

有羽陽宮,秦武王起也。

杜陽,杜水南入渭。

《詩》曰「自杜」。

莽曰通杜。

幵,吳山在西,古文以為幵山。

雍州山。

北有蒲谷鄉弦中谷,雍州弦蒲藪。

汧水出西北,入渭。

芮水出西北,東入涇。

《詩》芮<一尻一>,雍州川也。

好畤,垝山在東。

有梁山宮,秦始皇起。

莽曰好邑。

虢,有黃帝子、周文武祠。

虢宮,秦宣太后起也。

安陵,惠帝置。

莽曰嘉平。

茂陵,武帝置。

戶六萬一千八十七,口二十七萬七千二百七十七。

莽曰宣城。

平陵。

昭帝置。

莽曰廣利。

武功,太壹山,古文以為終南。

垂山,古文以為敦物。

皆在縣東。

斜水出衙領山北,至眉入渭。

褒水亦出衙領,至南鄭入沔。

有垂山、斜水,褒水祠三所。

莽曰新光。

弘農郡,武帝元鼎四年置。

莽曰右隊。

戶十一萬八千九十一,口四十七萬五千九百五十四。

有鐵官,在黽池。

縣十一:弘農,故秦函谷關。

衙山領下谷,燭水所出,北入河。

盧氏,熊耳山在東。

伊水出,東北入雒,過郡一,行四百五十里。

又有育水,南至順陽入沔。

又有洱水,東南至魯陽,亦入沔。

皆過郡二,行六百里。

莽曰昌富。

陝,故虢國。

有焦城,故焦國。

北虢在大陽,東虢在滎陽,西虢在雍州。

莽曰黃眉。

宜陽,在黽池有鐵官也。

黽池,高帝八年復黽池中鄉民。

景帝中二年初城,徙萬家為縣。

穀水出穀陽谷,東北至穀城入雒。

莽曰陝亭。

丹水,水出上雒塚領山,東至析入鈞。

密陽鄉,故商密也。

新安,《禹貢》澗水在東,南入雒。

商,秦相衛鞅邑也。

析,黃水出黃谷,鞠水出析谷,俱東至酈入湍水。

莽曰君亭。

陸渾,春秋遷陸渾戎於此。

有關。

上雒。

《禹貢》雒水出塚領山,東北至鞏入河,過郡二,行千七十里,豫州川。

又有甲水,出秦領山,東南至鍚入沔,過郡三,行五百七十里。

熊耳、獲輿山在東北。

河東郡,秦置。

莽曰兆陽。

有根倉、濕倉。

戶二十三萬六千八百九十六,口九十六萬二千九百一十二。

縣二十四:安邑,巫咸山在南,鹽池在西南。

魏絳自魏徙此,至惠王徙大梁。

有鐵官、鹽官。

莽曰河東。

大陽,吳山在西,上有吳城,周武王封太伯後於此,是為虞公,為晉所滅。

有天子廟。

莽曰勤田。

猗氏,解,蒲反,有堯山、首山祠。

雷首山在南。

故曰蒲,秦更名。

莽曰蒲城。

河北,《詩》魏國,晉獻公滅之,以封大夫畢萬,曾孫絳徙安邑也。

左邑,莽曰兆亭。

汾陰,介山在南。

聞喜,故曲沃。

晉武公自晉陽徙此。

武帝元鼎六年行過,更名。

濩澤,《禹貢》析城山在西南。

端氏,臨汾,垣,《禹貢》王屋山在東北,沇水所出,東南至武德入河,軼出滎陽北地中,又東至琅槐入海,過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

皮氏,耿鄉,故耿國,晉獻公滅之,以賜大夫趙夙。

後十世獻侯徙中牟。

有鐵官,莽曰延平。

長修,平陽,韓武子玄孫貞子居此。

有鐵官。

莽曰香平。

襄陵。

有班氏鄉亭。

莽曰幹昌。

彘,霍大山在東,冀州山,周厲王所奔。

莽曰黃城。

楊,莽曰有年亭。

北屈,《禹貢》壺口山在東南。

莽曰朕北。

蒲子,絳,晉武公自曲沃徙此。

有鐵官。

狐讘,騏。

侯國。

太原郡,秦置。

有鹽官,在晉陽。

屬并州。

戶十六萬九千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萬四百八十八。

有家馬官。

縣二十一:晉陽,故《詩》唐國,周成王滅唐,封弟叔虞。

龍山在西北。

有鹽官。

晉水所出,東入汾。

葰人,界休,莽曰界美。

榆次,塗水鄉,晉大夫知徐吾邑。

梗陽鄉,魏戊邑。

莽曰大原亭。

中都,於離,莽曰於合。

茲氏,莽曰茲同。

狼孟,莽曰狼調。

鄔,九澤在北,是為昭餘祁,并州藪。

晉大夫司馬彌牟邑。

盂,晉大夫孟丙邑。

平陶,莽曰多穰。

汾陽,北山,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陰入河,過郡二,行千三百四十里,冀州浸。

京陵,莽曰致城。

陽曲,大陵,有鐵官。

莽曰大寧。

原平,祁,晉大夫賈辛邑。

莽曰示。

上艾,綿曼水,東至蒲吾,入虖池水。

慮虒,陽邑,莽曰繁穰。

廣武。

句注、賈屋山在北。

都尉治。

莽曰信桓。

上一黨一郡,秦置,屬并州。

有上一黨一關、壺口關、石研關,天井關。

戶七萬三千七百九十八,口三十三萬七千七百六十六。

縣十四:長子,周史辛甲所封。

鹿谷山,濁漳水所出,東至鄴入清漳。

屯留,桑欽言「絳水出西南,東入海」。

余吾,銅鞮,有上虒亭,下虒聚。

沾,大黽谷,清漳水所出,東北至邑成入大河,過郡五,行千六百八十里,冀州川。

涅氏,涅水也。

襄垣,莽曰上一黨一亭。

壺關,有羊腸阪。

沾水東至朝歌入淇。

泫氏,楊谷,絕水所出,南至野王入沁。

高都,莞谷,丹水所出,東南入泫水。

有天井關。

潞,故潞子國。

陭氏,陽阿,穀遠。

羊頭山世一靡一谷,沁水所出,東南至滎陽入河,過郡三,行九百七十里。

莽曰穀近。

河內郡,高帝元年為殷國,二年更名。

莽曰後隊,屬司隸。

戶二十四萬一千二百四十六,口百六萬七千九十七。

縣十八:懷,有工官。

莽曰河內。

汲,武德,波,山陽,東太行山在西北。

河陽,莽曰河亭。

州,共,故國。

北山,淇水所出,東至黎陽入河。

平皋,朝歌,紂所都。

周武王弟康叔所封,更名衛。

莽曰雅歌。

脩武,溫,故國,已姓,蘇忿生所封也。

野王,太行山在西北。

衛元君為秦所奪,自濮陽徙此。

莽曰平野。

獲嘉,故汲之新中鄉,武帝行過更名也。

軹,沁水,隆慮,國水東北至信成入張甲河,過郡三,行千八百四十里。

有鐵官。

蕩陰。

蕩水東至內黃澤。

西山,羑水所出,亦至內黃入蕩。

有羑里城,西伯所拘也。

河南郡,故秦三川郡,高帝更名。

雒陽戶五萬二千八百三十九。

莽曰保忠信鄉,屬司隸也。

戶二十七萬六千四百四十四,口一百七十四萬二百七十九。

有鐵官、工官。

敖倉在滎陽。

縣二十二:雒陽,周公遷殷民,是為成周。

《春秋》昭公三十二年,晉合諸侯於狄泉,以其地大成周之城,居敬王。

莽曰宜陽。

滎陽,卞水、馮池皆在西南。

有狼湯渠,首受泲,東南至陳入穎,過郡四,行七百八十里。

偃師,一屍一鄉,殷湯所都。

莽曰師成。

京,平陰,中牟,圃田澤在西,豫州藪。

有管叔邑,趙獻侯自耿徙此。

平,莽曰治平。

陽武,有博一浪一沙。

莽曰陽桓。

河南,故郟鄏地。

周武王遷九鼎,周公致太平,營以為都,是為王城,至平王居之。

緱氏,劉聚,周大夫劉子邑。

有延壽城仙人祠。

莽曰中亭。

卷,原武,莽曰原桓。

鞏,東周所居。

穀成,《禹貢》瀍水出■亭北,東南入雒。

故市,密,故國,有大騩山,潠水所出,南至臨穎入穎。

新成,惠帝四年置。

蠻中,故戎蠻子國。

開封,逢池在東北,或曰宋之逢澤也。

成皋,故虎牢。

或曰制。

苑陵,莽曰左亭。

梁,{單心}狐聚,秦滅西周徙其君於此。

陽人聚,秦滅東周徙其君於此。

新鄭。

《詩》鄭國,鄭桓公之子武公所國,後為韓所滅,韓自平陽徙都之。

東郡,秦置。

莽曰治亭。

屬兗州。

戶四十萬一千二百九十七,口百六十五萬九千二十八。

縣二十二:濮陽,衛成公自楚丘徙此。

故帝丘,顓頊虛。

莽曰治亭。

觀,莽曰觀治。

聊城,頓丘,莽曰順丘。

發乾,莽曰戢楯。

范,莽曰建睦。

茬平,莽曰功崇。

東武陽,禹治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過郡三,行千二十里。

莽曰武昌。

博平,莽曰加睦。

黎,莽曰黎治。

清,莽曰清治。

東阿,都尉治。

離狐,莽曰瑞狐。

臨邑,有泲廟。

莽曰穀城亭。

利苗,須昌,故須句國,大昊後,風姓。

壽良,蚩尤祠在西北泲上。

有朐城。

樂昌,陽平,白馬,南燕,南燕國,姞姓,黃帝后。

廩丘。

陳留郡,武帝元狩元年置。

屬兗州。

戶二十九萬六千二百八十四,口一百五十萬九千五十。

縣十七:陳留,魯渠水首受狼湯渠,東至陽夏,入渦渠。

小黃,成安,寧陵,莽曰康善。

雍丘,故杞國也,周武王封禹後東樓公。

先春秋時徙魯東北,二十一世簡公為楚所滅。

酸棗,東昏,莽曰東明。

襄邑,有服官,莽曰襄平。

外黃,都尉治。

封丘,濮渠水首受泲,東北至都關,入羊裡水,過郡三,行六百三十里,長羅,侯國。

莽曰惠澤。

尉氏,傿,莽曰順通。

長垣,莽曰長固。

平丘,濟陽,莽曰濟前。

浚儀。

故大梁。

魏惠王自安邑徙此。

睢水首受狼湯水,東至取慮入泗,過郡四,行千三百六十里。

穎川郡,秦置。

高帝五年為韓國,六年復故。

莽曰左隊。

陽翟有工官。

屬豫州。

戶四十三萬二千四百九十一,口二百二十一萬九百七十三。

縣二十:陽翟,夏禹國。

週末,韓景侯自新鄭徙此。

戶四萬一千六百五十,口十萬九千。

莽曰穎川。

昆陽,穎陽,定陵,有東不羹。

莽曰定城。

長社,新汲,襄城,有西不羹。

莽曰相城。

郾,郟,舞陽,穎陰,崇高,武帝置,以奉太室山,是為中岳。

有太室、少室山廟。

古文以崇高為外方山也。

許,故國,姜姓,四岳後,太叔所封,二十四世為楚所滅。

傿陵,戶四萬九千一百一,口二十六萬一千四百一十八。

莽曰左亭。

臨穎,莽曰監穎。

父城,應鄉,故國,周武王弟所封。

成安,侯國也。

周承休,侯國,元帝置,元始二年更名鄭公。

莽曰嘉美。

陽城,陽城山,洧水所出,東南至長平入穎,過郡三,行五百里。

陽乾山,穎水所出,東至下蔡入淮,過郡三,行千五百里,荊州浸。

有鐵官。

綸氏。

汝南郡,高帝置,莽曰汝汾。

分為賞都尉。

屬豫州。

戶四十六萬一千五百八十七,口二百五十九萬六千一百四十八。

縣三十七:平輿,陽安,陽城,侯國。

莽曰新安。

隱強,富波,女陽,鮦陽,吳房,安成,侯國。

莽曰至成。

南頓,故頓子國,姬姓。

朗陵,細陽,莽曰樂慶。

宜春,侯國。

莽曰宣孱。

女陰,故胡國。

都尉治。

莽曰汝墳。

新蔡,蔡平侯自蔡徙此,後二世徙下蔡。

莽曰新遷。

新息,莽曰新德。

濯陽,期思,慎陽,慎,莽曰慎治。

召陵,弋陽,侯國。

西平,有鐵官。

莽曰新亭。

上蔡,故蔡國,周武王弟叔度所封。

度放,成王封其子胡。

十八世徙新蔡。

浸,莽曰閏治。

西華,莽曰華望。

長平,莽曰長正。

宜祿,莽曰賞都亭。

項,故國。

新郪,莽曰新延。

歸德,侯國。

宣帝置。

莽曰歸惠。

新陽,莽曰新明。

安昌,侯國。

莽曰始成。

安陽,侯國。

莽曰均夏。

博陽,侯國。

莽曰樂家。

成陽,侯國。

莽曰新利。

定陵。

高陵山,汝水出,東南至新蔡入淮,過郡四,行千三百四十里。

南陽郡,泰置。

莽曰前隊。

屬荊州。

戶三十五萬九千三百一十六,口一百九十四萬二千五十一。

縣三十六:宛,故申伯國。

有屈申城。

縣南有北筮山。

戶四萬七千五百四十七。

有工官、鐵官。

莽曰南陽。

犨,杜衍,莽曰閏衍。

酇,侯國,莽曰南庚。

育陽,有南筮聚,在東北。

博山,侯國。

哀帝置。

故順陽。

涅陽,莽曰前亭。

陰,堵陽,莽曰陽城。

雉,衡山,灃水所出,東至屋入汝。

山都,蔡陽,莽之母功顯君邑。

新野,築陽,故穀伯國。

莽曰宜禾。

棘陽,武當,舞陰,中陰山,瀙水所出,東至蔡入汝。

西鄂,穰,莽曰農穰。

酈,育水出西北,南入漢。

安眾,侯國。

故宛西鄉。

冠軍,武帝置。

故穰盧陽鄉、宛臨駣聚。

比陽,平氏,《禹貢》桐柏大復山在東南,淮水所出,東南至淮浦入海,過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青州川。

莽曰平善。

隨,故國。

厲鄉,故厲國也。

葉,楚葉公邑。

有長城,號曰方城。

鄧,故國。

都尉治。

朝陽,莽曰厲信。

魯陽,有魯山。

古魯縣,御龍氏所遷。

魯山,滍水所出,東北至定陵入汝。

又有昆水,東南至定陵入汝。

舂陵,侯國。

故蔡陽白水鄉。

上唐鄉,故唐國。

新都,侯國。

莽曰新林。

湖陽,故廖國也。

紅陽,侯國。

莽曰紅俞。

樂成,侯國。

博望,侯國。

莽曰宜樂。

復陽,侯國。

故湖陽樂鄉。

南郡,秦置,高帝元年更為臨江郡,五年復故。

景帝二年復為臨江,中二年復故。

莽曰南順。

屬荊州。

戶十二萬五千五百七十九,口七十一萬八千五百四十。

有發一弩一官。

縣十八:江陵,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陽徙此。

後九世平王城之。

後十世秦拔我郢,徙陳。

莽曰江陸。

臨沮,《禹貢》南條荊山在東北,漳水所出,東至江陵入陽水,陽水入沔,行六百里。

夷陵。

都尉治。

莽曰居利。

華容,雲夢澤在南,荊州藪。

夏水首受江,東入沔,行五百里。

宜城,故鄢,惠帝三年更名。

郢,楚別邑,故郢。

莽曰郢亭。

巳,當陽,中廬,枝江,故羅國。

江沱出西,東入江。

襄陽,莽曰相陽。

編,有雲夢官。

莽曰南順。

秭歸,歸鄉,故歸國。

夷道,莽曰江南。

州陵,莽曰江夏。

若,楚昭王畏吳。

自郢徙此,後復還郢。

巫,夷水東至夷道入江,過郡二,行五百四十里。

有鹽官。

高成。

洈山,洈水所出。

東入繇。

繇水南至華容入江,過郡二,行五百里。

莽曰言程。

江夏郡,高帝置。

屬荊州。

戶五萬六千八百四十四,口二十一萬九千二百一十八。

縣十四:西陵,有雲夢官。

莽曰江陽。

竟陵,章山在東北,古文以為內方山。

鄖鄉,楚鄖公邑。

莽曰守平。

西陽,襄,莽曰襄非。

邾,衡山王吳芮都。

軑,故弦子國。

鄂,安陸,橫尾山在東北。

古文以為陪尾山。

沙羨,蘄春,鄳,雲杜,下雉,莽曰閏光。

鍾武。

侯國。

莽曰當利。

廬江郡,故淮南,文南十六年別為國。

金蘭西北有東陵鄉,淮水出。

屬揚州。

廬江出陵陽東南。

北入江。

戶十二萬四千三百八十三,口四十五萬七千三百三十三。

有樓船官。

縣十二:舒,故國。

莽曰昆鄉。

居巢,龍舒,臨湖,雩婁,決水北至蓼入淮,又有灌水,亦北至蓼入決,過郡二,行五百一十里。

襄安,莽曰廬江亭也。

樅陽,尋陽,《禹貢》九江在南,皆東合為大江。

灊,天柱山在南。

有祠。

沘山,沘水所出,北至壽春入芍陂。

睆,有鐵官。

湖陵邑,北湖在南。

松茲。

侯國。

莽曰誦善。

九江郡,秦置,高帝四年更名為淮南園,武帝元狩元年復故。

莽曰延平。

屬揚州。

戶十五萬五十二,口七十八萬五百二十五。

有陂官、湖官。

縣十五:壽春邑,楚考烈王自陳徙此。

浚遒,成德,莽曰平阿。

橐皋,陰陵,莽曰陰陸。

歷陽,都尉治。

莽曰明義。

當塗,侯國。

莽曰山聚。

鍾離,莽曰蠶富。

合肥,東城,莽曰武城。

博鄉,侯國。

莽曰揚陸。

曲陽,侯國。

莽曰延平亭。

建陽,全椒,阜陵。

莽曰阜陸。

山陽郡。

故梁。

景帝中六年別為山陽國。

武帝建元五年別為郡。

莽曰巨野。

屬兗州。

戶十七萬二千八百四十七,口八十萬一千二百八十八。

有鐵官。

縣二十三:昌邑,武帝天漢四年更山陽為昌邑國。

有梁丘鄉。

《春秋傳》曰「宋、齊會於梁丘」。

南平陽,莽曰黽平。

成武,有楚丘亭。

齊桓公所城,遷衛文公於此。

子成公徙濮陽。

莽曰成安。

湖陵,《禹貢》「浮於泗、淮,通於河」,水在南。

莽曰湖陸。

東緡,方與,橐,莽曰高平。

巨野,大野澤在北,兗州藪。

單父,都尉治。

莽曰利父。

薄,都關,城都,侯國。

莽曰城穀。

黃,侯國。

爰戚,侯國。

莽曰戚亭。

郜成,侯國。

莽曰告成。

中鄉,侯國。

平樂,侯國。

包水東北至沛入泗。

鄭,侯國。

瑕丘,甾鄉,侯國。

栗鄉,侯國。

莽曰足亭。

曲鄉,侯國。

西陽,侯國。

濟陰郡,故梁。

景帝中六年別為濟陰國。

宣帝甘露二年更名定陶。

《禹貢》荷澤在定陶東。

屬兗州。

戶二十九萬二十五,口百三十八萬六千二百七十八。

縣九:定陶,故曹國,周武王弟叔振鐸所封。

《禹貢》陶丘在西南。

陶丘亭。

冤句。

莽改定陶曰濟平,冤句縣曰濟平亭。

呂都,莽曰祈都。

葭密,成陽,有堯塚靈台。

《禹貢》雷澤在西北。

鄄城,莽曰鄄良。

句陽,秺,莽曰萬歲。

乘氏。

泗水東南至睢陵入淮,過郡六,行千一百一十里。

沛郡。

故秦泗水郡。

高帝更名。

莽曰吾符。

屬豫州。

戶四十萬九千七十九,口二百三萬四百八十。

縣三十七:相,莽曰吾符亭。

龍亢,竹,莽曰篤亭。

穀陽,蕭,故蕭叔國,宋別封附庸也。

向,故國。

《春秋》曰「莒人入向」。

姜姓,炎帝后。

銍,廣戚,侯國。

莽曰力聚。

下蔡,故州來國,為楚所滅,後吳取之,至夫差遷昭侯於此。

後四世侯齊竟為楚所滅。

豐,莽曰吾豐。

鄲,莽曰單城。

譙,莽曰延成亭。

蘄,■鄉。

高祖破黥布。

都尉治。

莽曰蘄城。

<工蟲>,莽曰貢。

輒與,莽曰華樂。

山桑,公丘,侯國。

故滕國,周懿王了錯叔繡所封,三十一世為齊所滅。

符離,莽曰符合。

敬丘,侯國。

夏丘,莽曰歸思。

洨,侯國。

垓下,高祖破項羽。

莽曰育成,沛,有鐵官。

芒,莽曰博治。

建成,侯國。

城父,夏肥水東南至下蔡入淮,過郡工,行六百二十里。

莽曰思善。

建平,侯國,莽曰田平。

酇,莽曰贊治。

栗,侯國,莽曰成富。

扶陽,侯國。

莽曰合治。

高,侯國。

高柴,侯國。

漂陽,平阿,侯國。

莽曰平寧。

東鄉,臨都,義成,祁鄉。

侯國。

莽曰會谷。

魏郡,高帝置。

莽曰魏城。

屬冀州。

戶二十一萬二千八百四十九,口九十萬九千六百五十五。

縣十八:鄴,故大河在東北入海。

館陶,河水別出為屯氏河,東北至章武入海,過郡四,行千五百里。

斥丘,莽曰利丘。

沙,內黃,清河水出南。

清淵,魏,都尉治。

莽曰魏城亭。

繁陽,元城,梁期,黎陽,莽曰黎蒸。

即裴,侯國。

莽曰即是。

武始,漳水東至邯鄲入漳,又有拘澗水,東北至邯鄲入白渠。

邯會,侯國。

陰安,平恩,侯國。

莽曰延平。

邯溝,侯國。

武安。

欽口山,白渠水所出,東至列人入漳。

又有浸水,東北至東昌入虖池河,過郡五。

行六百一里。

有鐵官。

莽曰桓安。

巨鹿郡,秦置。

屬冀州。

戶十五萬五千九百五十一,口八十二萬七千一百七十七。

縣二十:巨鹿,《禹貢》大一陸澤在北。

紂所作沙丘台在東北七十里。

南■,莽曰富平。

廣阿,像氏,侯國。

莽曰寧昌。

廮陶,宋子,莽曰宜子。

楊氏,莽曰功陸。

臨平,下典陽,都尉治。

貰,■,莽曰秦聚。

新市,侯國。

莽曰市樂。

堂陽,有鹽官,嘗分為經縣。

安定,侯國敬武,歷鄉,侯國,莽曰歷聚。

樂信,侯國。

武陶,侯國。

柏鄉,侯國。

安鄉。

侯國。

常山郡,高帝置。

莽曰井關。

屬冀州。

戶十四萬一千七百四十一,口六十七萬七千九百五十六。

縣十八:元氏,沮水首受中丘西山窮泉谷,東至堂陽入黃河。

莽曰井關亭。

石邑,井陘山在西,洨水所出,東南至廮陶入泜。

桑中,侯國。

靈壽,中山桓公居此。

《禹貢》衛水出東北,江入虖池。

蒲吾,有鐵山。

大白渠水首受綿曼水,東南至下曲陽入斯洨。

上曲陽,恆山北谷在西北。

有祠。

并州山。

《禹貢》恆水所出,東入滱。

莽曰常山亭。

九門,莽曰久門。

井陘,房子,贊皇山,濟水所出,東至廮陶入泜。

莽曰多子。

中丘,逢山長谷,渚水所出,東至張邑入偶。

莽曰直聚。

封斯,侯國。

關,平棘,鄗,世祖即位,更名高邑。

莽曰禾成亭。

樂陽,侯國。

莽曰暢苗。

平台,侯國。

莽曰順台。

都鄉,侯國。

有鐵官。

莽曰分鄉。

南行唐。

牛飲山白陘谷,滋水所出,東至新市入虖池水。

莽曰延億。

清河郡,高帝置。

莽曰平河。

屬冀州。

戶二十萬一千七百七十四,口八十七萬五千四百二十二。

縣十四:清陽,王都。

東武城,繹幕,靈,河水別出為鳴犢河,東北至蓨入屯氏河。

莽曰播。

厝,莽曰厝治。

鄃,莽曰善陸。

貝丘,都尉治。

信成,張甲河首受屯氏別河,東北至蓨入漳水,莎題,東陽,侯國。

莽曰胥陵。

信鄉,侯國。

繚,棗強,復陽。

莽曰樂歲。

涿郡,高帝置。

莽曰垣翰。

屬幽州。

戶十九萬五千六百七,口七十八萬二千七百六十四。

有鐵官。

縣二十九:涿,桃水首受淶水,分東至安次入河。

遒,莽曰遒屏,穀丘,故安,閻鄉,易水所出,東至范陽入濡也。

并州浸。

水亦至范陽入淶。

南深澤。

范陽。

莽曰順陰。

蠡吾,容城。

莽曰深澤。

易,廣望,侯國。

鄚,莽曰言符。

高陽,莽曰高亭。

州鄉,侯國。

安平,都尉治。

莽曰廣望亭。

樊輿,侯國。

莽曰握符。

成,侯國。

莽曰宜家。

良鄉,侯國。

垣水南東至陽鄉入桃。

莽曰廣陽。

利鄉,侯國。

莽曰章符。

臨鄉,侯國。

益昌,侯國。

莽曰有袟。

陽鄉,侯國。

莽曰章武。

西鄉,侯國。

莽曰移風。

饒陽,中水,武垣,莽曰垣翰亭。

阿陵,莽曰阿陸。

阿武,侯國。

高郭,侯國。

莽曰廣堤。

新昌,侯國。

勃海郡,高帝置。

莽曰迎河。

屬幽州。

戶二十五萬六千三百七十七,口九十萬五千一百一十九。

縣二十六:浮陽,莽曰浮城。

陽信,東光,有胡蘇亭。

阜城,莽曰吾城。

千童,重合,南皮,莽曰迎河亭。

定,侯國。

章武,有鹽官。

莽曰桓章。

中邑,莽曰檢陰,高成,都尉治也。

高樂,莽曰為鄉。

參戶,侯國。

成平,虖池河,民曰徒駭河。

莽曰澤亭。

柳,侯國。

臨樂,侯國。

莽曰樂亭。

東平舒,重平,安次,脩市,侯國。

莽曰居寧。

文安,景成,侯國。

束州,建成,章鄉,侯國。

蒲領。

侯國。

平原郡,高帝置。

莽曰河平。

屬青州。

戶十五萬四千三百八十七,口六十六萬四千五百四十三。

縣十九:平原,有篤馬河,東北入海,五百六十里。

鬲,平當以為鬲津。

莽曰河平亭。

高唐,桑欽言漯水所出。

重丘,平昌,侯國。

羽,侯國。

莽曰羽貞。

般,莽曰分明。

樂陵,都尉治。

莽曰美陽。

祝阿,莽曰安成。

瑗,莽曰東順亭。

阿陽,漯陰。

莽曰翼成。

朸,莽曰張鄉。

富平,侯國。

莽曰樂安亭。

安德,合陽,侯國。

莽曰宜鄉。

樓虛,侯國。

龍額,侯國,莽曰清鄉。

安。

侯國。

千乘郡,高帝置。

莽曰建信。

屬青州。

戶十一萬六千七百二十七,口四十九萬七百二十。

有鐵官、鹽官、均輸官。

縣十五:千乘,有鐵官。

東鄒,濕沃,莽曰延亭。

平安,侯國。

莽曰鴻睦。

博昌,時水東北至巨定入馬車瀆;幽州浸。

蓼城,都尉治。

莽曰施武。

建信,狄,莽曰利居。

琅槐,樂安,被陽,侯國。

高昌,繁安。

侯國。

莽曰瓦亭。

高宛,莽曰常鄉。

延鄉。

濟南郡,故齊。

文帝十六年別為濟南國。

景帝二年為郡。

莽曰樂安。

屬青州。

戶十四萬七百六十一,口六十四萬二千八百八十四。

縣十四:東平陵,有工官、鐵官。

鄒平,台,莽曰台治。

梁鄒,土鼓,於陵,都尉治。

莽曰於陸。

陽丘,般陽,莽曰濟南亭。

菅,朝陽,侯國。

莽曰脩治。

歷城,有鐵官。

猇,侯國。

莽曰利成。

著,宜成。

侯國。

泰山郡,高帝置。

屬兗州。

戶十七萬二千八十六,口七十二萬六千六百四。

有工官。

汶水出萊毋,西入濟。

縣二十四:奉高,有明堂,在西南四里;武帝元封二年造。

有工官。

博,有泰山廟。

岱山在西北兗州山。

茬,盧,都尉治。

濟北王都也。

肥成,蛇丘,隧鄉,故隧國。

《春秋》曰「齊人殲於隧」也。

剛,故闡。

莽曰柔。

柴,蓋,臨樂子山,洙水所出,西北至蓋入池水。

又沂水南至下邳入泗,過郡五,行六百里,青州浸。

梁父,東平陽,南武陽,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過郡二,行九百四十里。

莽曰桓宣。

萊蕪,原山,甾水所出,東至博昌入泲,幽州浸。

又《禹貢》汶水出西南入泲。

汶水,桑欽所言。

巨平,有亭亭山祠。

嬴,有鐵官。

牟,故國。

蒙陰,《禹貢》蒙山在西南,有祠。

顓臾國在蒙山下。

莽曰蒙恩。

華,莽曰翼陰。

寧陽。

侯國。

莽曰寧順。

乘丘,富陽,桃山,侯國。

莽曰裒魯。

桃鄉,侯國。

莽曰鄣亭。

式。

齊郡。

秦置。

莽曰濟南。

屬青州。

戶十五萬四千八百二十六,口五十五萬四千四百四十四。

縣十二:臨淄,師尚父所封。

如水西北至梁鄒入泲。

有服官、鐵官。

莽曰齊陵。

昌國,德會水西北至西安入如。

利,莽曰利治。

西安,莽曰東寧。

巨定,馬車瀆水首受巨定,東北至琅槐入海。

廣,為山,濁水所出,東北至廣饒入巨定。

廣饒,昭南,臨朐,有逢山祠。

石膏山,洋水所出,東北至廣饒入巨定。

莽曰監朐。

北鄉,侯國。

莽曰禺聚。

平廣,侯國。

台鄉。

北海郡,景帝中二年置。

屬青州。

戶十二萬七千,口五十九萬三千一百五十九。

縣二十六:營陵,或曰營丘。

莽曰北海亭。

劇魁,侯國。

莽曰上符。

安丘,莽曰誅郅。

瓡,侯國。

莽曰道德。

淳於,益,莽曰探陽。

平壽,劇,侯國。

都昌,有鹽官。

平望,侯國。

莽曰所聚。

平的,侯國。

柳泉,侯國。

莽曰弘睦。

壽光,有鹽官。

莽曰翼平亭。

樂望,侯國。

饒,侯國。

斟,故國,禹後。

桑犢,覆甑山,溉水所出,東北至都昌入海。

平城,侯國。

密鄉,侯國。

羊石,侯國。

樂都,侯國。

莽曰拔壟。

石鄉,侯國。

上鄉,侯國。

新成,侯國。

成鄉,侯國。

莽曰石樂。

膠陽。

侯國。

東萊郡,高帝置。

屬青州。

戶十萬三千二百九十二,口五十萬二千六百九十三。

縣十七:掖,莽曰掖通。

腄,有之罘山祠。

居上山,聲洋水所出。

東北入海。

平度,莽曰利盧。

黃,有萊山松林萊君祠。

莽曰意母。

臨朐,有海水祠。

莽曰監朐。

曲成,有參山萬里沙祠。

陽丘山,治水所出,南至沂入海。

有鹽官。

牟平。

莽曰望利。

東牟,有鐵官、鹽官。

莽曰弘德。

<巾弦>,有百支萊王祠。

有鹽官。

育犁,昌陽,有鹽官。

莽曰夙敬亭。

不夜,有成山日祠。

莽曰夙夜。

當利,有鹽官。

莽曰東萊亭。

盧鄉,陽樂,侯國。

莽曰延樂。

陽石,莽曰識命。

徐鄉。

琅邪郡,秦置。

莽曰填夷。

屬徐州。

戶二十二萬八千九百六十,口一百七萬九千一百。

有鐵官。

縣五十一:東武,莽曰祥善。

不其,有太一、仙人祠九所,及明堂。

武帝所起。

海曲,有鹽官。

贛榆,朱虛,凡山,丹水所出,東北至壽光入海。

東泰山,汶水所出,東至安丘入維。

有三山、五帝祠。

諸,莽曰諸並。

梧成,靈門,有高柘山。

壺山,浯水所出,東北入淮。

姑幕,都尉治。

或曰薄泵。

莽曰季睦。

虛水,侯國。

臨原,侯國。

莽曰填夷亭。

琅邪,越王句踐嘗治此,起館台。

有四時祠。

祓,侯國。

櫃,根艾水東入海。

莽曰祓同。

<缶並>,侯國。

邞,膠水東至平度入海。

莽曰純德。

雩假,侯國。

黔陬,故介國也。

雲,侯國。

計斤,莒子始起此,後徙莒。

有鹽官。

稻,侯國。

皋虞,侯國。

莽曰盈廬。

平昌,長廣,有萊山萊王祠。

奚養澤在西,秦地圖曰劇清池,幽州藪。

有鹽官。

橫,故山,久台水所出,東南至東武入淮。

莽曰令丘。

東莞,術水南至下邳入泗,過郡三,行七百一十里,青州浸。

魏其,侯國。

莽曰青泉。

昌,有環山祠。

茲鄉,侯國。

箕,侯國。

《禹貢》濰水北至都昌入海,過郡三,行五百二十里,兗州浸也。

椑,夜頭水南至海。

莽曰識命。

高廣,侯國。

高鄉,侯國。

柔,侯國。

即來,侯國。

莽曰盛睦。

麗,侯國。

武鄉,侯國。

莽曰順理。

伊鄉,侯國。

新山,侯國。

高陽,侯國。

昆山,侯國。

參封,侯國。

折泉,侯國。

折泉水北至莫入淮。

博石,侯國。

房山,侯國。

慎鄉,侯國。

駟望,侯國。

莽曰泠鄉。

安丘,侯國。

莽曰寧鄉。

高陵,侯國。

莽曰蒲陸。

臨安,侯國。

莽曰誠信。

石山。

侯國。

東海郡,高帝置。

莽曰沂平。

屬徐州。

戶三十五萬八千四百一十四,口百五十五萬九千三百五十七。

縣三十八:郯,故國,少昊後,盈姓。

蘭陵,莽曰蘭東。

襄賁,莽曰章信。

下邳,葛嶧山在西,古文以為嶧陽。

有鐵官。

莽曰閏儉。

良成,侯國。

莽曰承翰。

平曲,莽曰平端。

戚,朐,秦始皇立石海上以為東門闕。

有鐵官。

開陽,故鄅國。

莽曰厭虜。

費,故魯季氏邑。

都尉治。

莽曰順從。

利成,莽曰流泉。

海曲,莽曰東海亭。

蘭祺,侯國。

莽曰溥睦。

繒,故國。

禹後。

莽曰繒治。

南成,侯國。

山鄉,侯國。

建鄉,侯國。

即丘,莽曰就信。

祝其,《禹貢》羽山在南,鯀所殛。

莽曰猶亭。

臨沂,厚丘,莽曰祝其亭。

容丘,侯國。

祠水東南至下邳入泗。

東安,侯國。

莽曰業亭。

合鄉,莽曰合聚。

承,莽曰承治。

建陽,侯國。

莽曰建力。

曲陽,莽曰從羊。

司吾,莽曰息吾。

於鄉,侯國。

平曲,侯國。

莽曰端平。

都陽,侯國。

陰平,侯國。

郚鄉,侯國。

莽曰徐亭。

武陽,侯國。

莽曰弘亭。

新陽,侯國。

莽曰博聚。

建陵,侯國。

莽曰付亭。

昌慮,侯國。

莽曰慮聚。

都平。

侯國。

臨淮郡,武帝元狩六年置。

莽曰淮平。

戶二十六萬八千二百八十三,口百二十三萬七千七百六十四。

縣二十九:徐,故國,盈姓。

至春秋時徐子章禹為楚所滅。

莽曰徐調。

取慮,淮浦,游水北入海。

莽曰淮敬。

盱眙,都尉治。

莽曰武匡。

厹猶,莽曰秉義。

僮,莽曰成信。

射陽。

莽曰監淮亭。

開陽,贅其,高山,睢陵,莽曰睢陸。

鹽瀆,有鐵官。

淮陰,莽曰嘉信。

淮陵,莽曰淮陸。

下相,莽曰從德。

富陵,莽曰■虜。

東陽,播旌,莽曰著信。

西平,莽曰永聚。

高平,侯國。

莽曰成丘。

開陵,侯國。

莽曰成鄉。

昌陽。

侯國。

廣平,侯國。

莽曰平寧。

蘭陽,侯國。

莽曰建節。

襄平,侯國。

莽曰相平。

海陵,有江海會祠。

莽曰亭間。

輿,莽曰美德。

堂邑,有鐵官。

樂陵。

侯國。

會稽郡,秦置。

高帝六年為荊國,十二年更名吳。

景帝四年屬江都。

屬揚州。

戶二十二萬三千三十八,口百三萬二千六百四。

縣二十六:吳,故國,周太伯所邑。

具區澤在西,揚州藪,古文以為震澤。

南江在南,東入海,揚州川。

莽曰泰德。

曲阿,故雲陽,莽曰風美。

烏傷,莽曰烏孝。

毗陵,季札所居。

江在北,東入海,揚州川。

莽曰毗壇。

餘暨,蕭山,潘水所出。

東入海。

莽曰餘衍。

陽羨,諸暨,莽曰疏虜。

無錫,有歷山,春申君歲祠以牛。

莽曰有錫。

山陰,會稽山在南。

上有禹塚、禹井,揚州山。

越王勾踐本國。

有靈文園。

丹徒,餘姚,婁,有南武城,闔閭所起以候越。

莽曰婁治。

上虞,有仇亭。

柯水東入海。

莽曰會稽。

海鹽,故武原鄉。

有鹽官。

莽曰展武。

剡,莽曰盡忠。

由拳,柴辟,故就李鄉,吳、越戰地。

大末,穀水東北至錢唐入江。

莽曰末治。

烏程,有歐陽亭。

句章,渠水東入海。

餘杭,莽曰進睦。

鄞,有鎮亭,有鮚埼亭。

東南有天門水入海。

有越天門山。

莽曰謹。

錢唐,西部都尉治。

武林山,武林水所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莽曰泉亭。

鄮,莽曰海治。

富春,莽曰誅歲。

冶,回浦。

南部都尉治。

丹揚郡,故鄣郡。

屬江都。

武帝元封二年更名丹揚。

屬揚州。

戶十萬七千五百四十一,口四十萬五千一百七十。

有銅官。

縣十七:宛陵,彭澤聚在西南。

清水西北至蕪胡入江。

莽曰無宛。

於{兟曰},江乘,莽曰相武。

春穀,秣陵,莽曰宣亭。

故鄣,莽曰候望。

句容,涇,丹陽,楚之先熊繹所封,十八世。

文王徙郢。

石城,分江水首受江,東至餘姚入海,過郡二,行千二百里。

胡孰,陵陽,桑欽言淮水出東南,北入大江。

蕪湖,中江出西南,東至陽羨入海,揚州川。

黝,漸江水出南蠻夷中,東入海。

成帝鴻嘉二年為廣德王國。

莽曰愬虜。

溧陽,歙,都尉治。

宣城。

豫章郡,高帝置。

莽曰九江。

屬揚州。

戶六萬七千四百六十二,口三十五萬一千九百六十五。

縣十八:南昌,莽曰宜善。

廬陵,莽曰桓亭。

彭澤,《禹貢》彭蠡澤在西。

鄱陽,武陽鄉右十餘里有黃金采。

鄱水西入湖漢。

莽曰鄉亭。

歷陵,傅易山、傅易川在南,古文以為傅淺原。

莽曰蒲亭。

餘汗,餘水在北,至鄡陽入湖漢。

莽曰治干。

柴桑,莽曰九江亭。

艾,修水東北至彭澤入湖漢,行六百六十里。

莽曰治翰。

贛,豫章水出西南,北入大江。

新淦,都尉治。

莽曰偶亭。

南城,盱水西北至南昌入湖漢。

建成,蜀水東至南昌入湖漢。

莽曰多聚。

宜春,南水東至新淦入湖漢。

莽曰修曉。

海昏,莽曰宜生。

雩都,湖漢水東至彭澤入江,行千九百八十里。

鄡陽,莽曰預章。

南野,彭水東入湖漢。

安平。

侯國。

莽曰安寧。

桂陽郡,高帝置。

莽曰南平。

屬荊州。

戶二萬八千一百一十九,口十五萬六千四百八十八。

有金官。

縣十一:郴,耒山,耒水所出,西至湘南入湘。

項羽所立義帝都此。

莽曰宣風。

臨武,秦水東南至湞陽入匯,行七百里。

莽曰大武。

便,莽曰便屏。

南平,耒陽,春山,舂水所出,北至酃入湖,過郡二,行七百八十里。

莽曰南平亭。

桂陽,匯水南至四會入郁,過郡二,行九百里。

陽山,侯國。

曲江,莽曰除虜。

含洭,湞陽,莽曰基武。

陰山。

侯國。

武陵郡,高帝置。

莽曰建平。

屬荊州。

戶三萬四千一百七十七,口十八萬五千七百五十八。

縣十三:索,漸水東入沅。

孱陵,莽曰孱陸。

臨沅。

莽曰監元。

沅陵,莽曰沅陸。

鐔成,康谷水南入海。

玉山,潭水所出,東至阿林入郁,過郡二,行七百二十里。

無陽,無水首受故且蘭,南入沅,八百九十里。

遷陵,莽曰遷陸。

辰陽,三山谷,辰水所出,南入沅,七百五十里。

莽曰會亭。

酉陽,義陵,鄜梁山,序水所出,西入沅。

莽曰建平。

佷山,零陽,充。

酉原山,酉水所出,南至沅陵入沅,行千二百里。

歷山,澧水所出,東至下雋入沅,過郡二,行一千二百里。

零陵郡,武帝元鼎六年置。

莽曰九疑。

屬荊州。

戶二萬一千九十二,口十三萬九千三百七十八。

縣十:零陵,陽海山,湘水所出,北至酃入江,過郡二,行二千五百三十里。

又有離水,東南至廣信入鬱林,行九百八十里。

營道,九疑山在南。

莽曰九疑亭。

始安,夫夷,營浦,都梁,侯國。

路山,資水所出,東北至益陽入沅,過郡二,行千八百里。

冷道,莽曰:泠陵。

泉陵。

侯國。

莽曰溥閏,洮陽,莽曰洮治。

鍾武。

莽曰鍾桓。

漢中郡,秦置。

莽曰新成。

屬益州。

戶十萬一千五百七十,口三十萬六百一十四。

縣十二:西城,旬陽,北山,旬水所出,南入沔。

南鄭,旱山,池水所出,東北入漢。

褒中,都尉治。

漢陽鄉。

房陵,淮山,淮水所出,東至中廬入沔。

又有築水,東至築陽亦入沔。

東山,沮水所出,東至郢入江,行七百里。

安陽,鬵谷水出西南,北入漢。

在谷水出北,南入漢。

成固,沔陽,有鐵官。

鍚,莽曰鍚治。

武陵,上庸,長利。

有鄖關。

廣漢郡,高帝置。

莽曰就都。

屬益州。

戶十六萬七千四百九十九,口六十六萬二千二百四十九。

有工官。

縣十三:梓潼,五婦山,水所出,南入涪,行五百五十里。

莽曰子同。

汁方,莽曰美信。

涪,有孱亭。

莽曰統睦。

雒,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

有工官。

莽曰吾雒。

綿竹,紫巖山,綿水所出,東至新都北入雒。

都尉治。

廣漢,莽曰廣信。

葭明,郪,新都,甸氐道,白水出徼外,東至葭明入漢。

過郡一,行九百五十里。

莽曰致治。

白水,剛氐道,涪水出徼外,南至墊江入漢,過郡二,行千六十九里,陰平道。

北部都尉治。

莽曰摧虜。

蜀郡,泰置。

有小江入,並行千九百八十里。

《禹貢》桓水出蜀山西南,行羌中,入南海。

莽曰導江。

屬益州。

戶二十六萬八千二百七十九,口百二十四萬五千九百二十九。

縣十五:成都,戶七萬六千二百五十六,有工官,郫,《禹貢》江沱在西,東入大江。

繁,廣都,莽曰就都亭。

臨邛,僕千水東至武陽入江,過郡二,行五百一十里。

有鐵官、鹽官。

莽曰監邛。

青衣,《禹貢》蒙山溪大渡水東南至南安入渽。

江原,壽水首受江,南至武陽入江。

莽曰邛原。

嚴道,邛來山,邛水所出,東入青衣。

有木官。

莽曰嚴治。

綿虒,玉壘山,湔水所出,東南至江陽入江,過郡三,行千八百九十里。

旄牛,鮮水出徼外,南入若水。

若水亦出徼外,南至大莋入繩,過郡二,行千六百里。

徙,湔氐道,《禹貢》<山昏>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東南至江都入海,過郡七,行二千六百六十里。

汶江,渽水出徼外,南至南安,東入江,過郡三,行三千四十里。

江沱在西南,東入江。

廣柔,蠶陵。

莽曰步昌。

犍為郡,武帝建元六年開。

莽曰西順。

屬益州。

戶十萬九千四百一十九,口四十八萬九千四百八十六。

縣十二:豦道,莽曰僰治。

江陽,武陽,有鐵官,莽曰戢成。

南安,有鹽官、鐵官。

資中,符,溫水南至鄨入{黑甘}水,{黑甘}水亦南至鄨入江。

莽曰符信。

牛鞞,南廣,汾關山,符黑水所出,北至豦道入江。

有大涉水,北至符入江,過郡三,行八百四十里。

漢陽,都尉治。

山闟谷,漢水所出,東至{敝巴}入延。

莽曰新通。

存馬,莽曰孱馬。

朱提,山出銀。

堂琅。

越巂郡,武帝元鼎六年開。

莽曰集巂。

屬益州。

戶六萬一千二百八,口四十萬八千四百五。

縣十五:邛都,南山出銅。

有邛池澤。

遂久,繩水出徼外,東至豦道入江,過郡二,行千四百里。

靈關道,台登,孫水南至會無入若,行七百五十里。

定莋,出鹽。

步北澤在南。

都尉治。

會無,東山出碧。

莋秦,大莋,姑復,臨池澤在南。

三絳,蘇示,<一屍一二>江在西北。

闌,卑水,灊街,青蛉。

臨池灊在北。

僕水出徼外,東南至來惟入勞,過郡二,行千八百八十里。

有禺同山,有金馬、碧雞。

益州郡,武帝元封二年開。

莽曰就新。

屬益州。

戶八萬一千九百四十六,口五十八萬四百六十三。

縣二十四:滇池,大澤在西,滇池澤在西北。

有黑水祠。

雙柏,同勞,銅瀨,談虜山,迷水所出,東至談稿入溫。

連然,有鹽官。

俞元,池在南,橋水所出,東至毋單入溫,行千九百里。

懷山出銅。

收一靡一,南山臘谷,塗水所出,西北至越巂入繩,過郡二,行千二十里。

穀昌,秦臧,牛蘭山,即水所出,南至雙柏入僕,行八百二十里。

邪龍,味,昆澤,葉榆,葉榆澤在東。

貪水首受青蛉,南至邪龍入僕,行五百里。

律高,西石空山出錫,東南畎町山出銀、鉛。

不韋,雲南,巂唐,周水首受徼外。

又有類水,西南至不韋,行六百五十里。

弄棟,東農山,毋血水出,北至三絳南入繩,行五百一十里。

比蘇,賁古,北采山出錫,西羊人出銀、鉛,南烏山出錫。

毋棳,橋水首受橋山,東至中留入潭,過郡四,行三千一百二十里。

莽曰有棳。

勝休,河水東至毋棳入橋。

莽曰勝豦。

健伶,來唯。

從<蟲>山出銅。

勞水出徼外,東至麋泠入南海,過郡三,行三千五百六十里。

牂柯郡,武帝元鼎六年開。

莽曰同亭。

有柱蒲關。

屬益州。

戶二萬四千二百一十九,口十五萬三千三百六十。

縣十七:故且蘭,沅水東南至益陽入江,過郡二,行二千五百三十里。

鐔封,溫水東至廣郁入郁,過郡二,行五百六十里。

{敝巴},不狼山,{敝巴}水所出,東入沅,過郡二,行七百三十里。

漏臥,平夷,同並,談指,宛溫,毋斂,剛水東至潭中入潭。

莽曰有斂,夜郎,豚水東至廣郁。

都尉治。

莽曰同亭。

毋單,漏江,西隨。

麋水西受徼外,東至麋泠入尚龍溪,過郡二,行千一百六里。

都夢,壺水東南至麋泠入尚龍溪,過郡二,行千一百六十里。

談稿,進桑,南部都尉治。

有關。

句町。

文像水東至增食入郁。

又有盧唯水、來細水、伐水。

莽曰從化。

巴郡,秦置。

屬益州。

戶十五萬八千六百四十三,口七十萬八千一百四十八。

縣十一:江州,臨江。

莽曰監江。

枳,閬中,彭道將池在南,彭道魚池在西南,墊江,朐忍,容毋水所出,南入江。

有橘官、鹽官。

安漢,是魚池在南。

莽曰安新。

宕渠,符特山在西南。

朁水西南入江。

不曹水出東北徐谷,南入灊。

魚復,江關,都尉治。

有橘官。

充國,涪陵。

莽曰巴亭。

【白話文】

從前在黃帝時教導人們製作船和車來幫助到達道路不通的地方,黃帝也因而遍行天下,規劃萬里疆域,把田野劃分為州,得到土地百里的國家有一萬個區域。

因此《易經。

北卦》上說「先王建立萬國,親近諸侯」,《尚書。

虞書。

堯典》上說「萬國和睦」,就是說的這。

堯時遭受到洪水災害,山被包圍,丘陵被水淹沒,天下被分離隔絕,形成十二個州,派大禹去治水。

洪水被子定後,改為九州的區域制,分為五服,依照土地確定貢賦。

《尚書》上說:大禹把土地進行劃分,順著山勢砍削樹木作為路標,奠定了高山大河的基礎。

冀州:從壺口開始治理,然後又治理梁山以及岐山。

太原治理好後,就一直治理到岳陽。

覃懷一帶的治理取得了成效,就又到橫流入黃河的章水。

這一帶的土質是白壤。

這裹的貢物所納田租是九等中第一等的,還出產其他的品種,這裹的土質是第五等。

恆水、衛水依從舊河道後,大一陸澤就已經開始治理了。

鳥夷的人用獸皮製衣服,禹夾行在碣石的右邊,進入黃河。

濟水與黃河之間是兗州。

黃河下游的九條支流既已疏通,雷夏澤已經匯成了大湖澤,雍水、沮水就在雷夏澤匯合,種植桑樹的地方已經養蠶了,於是人們從山丘上下來在平地上定居。

這裹土質又黑又肥,草茂樹直。

這裹的田是第六等,貢物是第九等,耕作了十三年後才與其他州相同。

這裹的貢物有漆和絲,還有用篚裝著的彩綢。

從濟水、漯水乘船進入黃河。

大海和泰山之間是青州。

喁夷治理好之後,濰水和淄水也已經疏通了。

這裡的土又白又肥,海邊有一片廣闊的鹽鹼地。

這裹的田是第三等,所納租賦是第四等。

向朝廷進貢鹽和緒,還有各種海產品,泰山谷地的絲、臬、鉛、松和怪石,萊夷一帶可以放牧,這襄的貢物是用筐裝的柞蠶絲。

貢品從汶水上船,到達濟水再轉黃河。

大海、泰山以及淮河之間是徐州。

淮河、沂水治理好後,蒙山、羽山一帶就可進行種植了。

大壁澤既然已經蓄滿了水,束原地區也得到了治理。

這裹的土是紅色的,又粘又肥,草木不斷滋長叢生。

這裹的田是第二等,所納租賦是第五等。

進貢的土是五色土,羽山的谷地是夏狄,蟬山的南坡產獨特的桐木,泅水邊有浮出的石頭可以做磬,淮夷一帶產王比珠和美魚,這一帶還有黑色的捆綢和白色的絹。

從淮水、泅水乘船到達黃回。

淮河、大海之間是揚州。

彭蠡已匯聚了大水,這裹就成了鴻雁的棲身之地。

三江的水流入大海後,震澤也獲得了平定。

小竹和大竹遍地而生,草茂樹高。

這裹土是潮一濕的泥。

這裹的田

第九等,所納租賦是第七等,還雜著其他品類。

進貢的物品是金、銀、銅,瑤、瑣、篠蕩,齒、革、羽一毛一,烏夷穿著草編的衣服,這裹人們把捆布與貝放在筐子裹,把橘和柚包起來進貢。

通過淮水、泅水而來。

荊山之南衡山之北是荊州。

長江、漢水束流於海。

長江經過荊山分為九條支流,沱水、潛水疏通以後,雲夢的土地可加以耕作。

這裹土是潮一濕的泥。

這裹的農田是第八等,所納租賦是第三等。

貢物有羽一毛一、齒、革,金、銀、銅,飩、干、栝、柏,厲、砥、努、丹以及個鎔、楛,三個諸侯國進貢他們的名產,包裹好了楊梅、菁茅,把彩色絲綢和一串串珍珠用筐子裝好,九江就進貢大龜。

從長江、沱水、潛水、漠水乘船,越過洛水,到達南河。

荊山和黃河之間是豫州。

伊水、雒水、瀘水、澗水進入黃河後,榮、波蓄滿了水,疏通了荷澤,在盟豬築起堤防。

這襄土質柔軟,土的下面是肥沃的黑色硬土。

這裹的農田是第四等,所納租賦是第二等,雜著第一等貢品。

貢物是漆、臬、紼、紆、用筐裝的綢和捆棉,還進貢治玉器的石頭。

從洛水乘船,到達黃河。

華山之南與黑水之間是梁州。

岷山、幡塚山已能種植,沱水、潛水已被疏通,蔡水、蒙水已被平定,和夷得到了治理。

這裹的土色青而捆疏,田是第七等,貢物是第八等;還雜有第七等和第九等。

貢物有謬、鐵、銀、鏤、署、磬,熊、熊、狐、狸、織皮。

西頃山循著桓水的方向蜿蜒而來,從潛水乘船,越過沔水,到達渭水,橫渡渭水而到黃河。

黑水、西河之間是雍州。

弱水已經向西而流動,涇水流入了渭水。

漆水、沮水順從地流入淚水後,豐F水也同樣流入渭水。

荊山、岐山治理完後,終南、惇物一直到鳥鼠山都得到了治理。

平原和窪地得到治理,一直到豬壁。

三危山已可以居住了,三苗也獲得了安定。

這裡土是黃色的,這裹田是第一等,貢物是第六等。

貢物是球、琳、琅殲。

從積石山乘船,到了龍門、西河,從渭水北邊逆流而上。

昆晌、析支、渠叟都織一毛一皮,西戎各族都安定順從了。

開通了沂山和岐山,一直到達荊山,越過黃河;又開通壺口、雷首,一直到達大岳;開通了底柱、析城,一直到達王屋;開通了太行、恆山,一直到碣石,進入海河。

開通西傾、朱圉、烏鼠,一直到太華山;開通熊耳、外方、桐柏,一直到倍尾。

疏通了皤塚山,到達荊山;開通了內方,到達大別山;開通了峭山的南面,到達衡山,經過九江,到達敷淺原。

疏通弱水,到達合藜山,支流流入流沙。

疏通黑水,到達三危山,進入南海。

從積石山開始疏通黃河,到達龍門山,南到華陰山,束到底柱,又東流到盟津,向東經過洛水和黃河匯合的地方,到達大任山,向北經過降水,到達大一陸,又向北分流為九河,匯合而成逆河,流入大海。

從蟠塚開始疏通漾水,向東流形成漢水,又向東成為滄一浪一的水流,經過三滋,到達大別山,向南流入長江,向東匯合成澤形成彭蠡,向東形成北江,進入大海。

從婚山疏通長江,向東分流一出沱江,又向東流到達醴水,經過九江,到達束陵,再向東斜著延伸到北,與淮河匯合,以束稱為中江,流進大海。

疏導沈水,向東流稱為沸,進入黃河,河水漫溢出來成為榮澤,從陶丘的北面向東流,又向東到達荷澤,又向東北與汶水匯合,再向北,然後轉向束,流進大海。

從桐柏山開始疏導淮河,向東與泅水、沂水匯合,東流進入大海。

從烏鼠同一穴一開始疏導渭水,向東與酆水匯合,又向東到達涇水,再向東經過漆、沮,流進黃河。

從熊耳開始疏導洛水,向東北同澗水,瀘水匯合,又向東和伊水匯合,再向東北流入黃回。

九州之內已經平定,四方的土地已經可以居住了,九州的名山都已經削木立了路標可以通行了,九條河流都已疏通了水源,九個湖澤都已修築了堤防,四海之內都可會同京師。

水、火、金、木、土、谷六府都治理得很好,各處的土地都要徵收賦稅,並且慎重地規定了財物賦稅的多少,都是根據土地的上中下等級規定賦稅。

把土地賜給諸侯,並隨賜姓氏:「所敬養的人,是以德行作為先決條件,沒有違抗我的措施的人們。」

距王城五百里的地區叫做甸服:一百里遠的地方繳納連稈穀物,二百里遠的地方繳納谷穗,三百里遠的地方繳納帶稃的谷,四百里遠的地方繳納帶殼的谷粒,五百里遠的地方繳米。

甸服以外四周各五百里的叫侯服:其中最近甸服的一百里之地的地區是分封卿大夫的地方,二百里之內是分封男爵的地方,三百里以外的地方是分封諸侯的地方。

四周各五百里的區域為綏服:三百里遠的地方考察天子的政教並加以推行,二百里遠的地方奮揚武威保衛天子。

五百里要服:有三百里的地方實行平易的法令,有二百里的地方要遵守刑法。

五百里荒服:有三百里地的要用教化改變蠻一性一,有二百里地就任其流動。

向東逐漸到達大海,向西覆蓋到流沙,北方、南方一同波及,聲威和教化深入到四海。

堯賜給大禹玄色的美玉,以表彰他治水大功告成。

其後大禹又接受虞舜的憚讓而為天子,稱為夏後氏。

商代承襲了夏朝制度,沒有什麼變革。

周朝戰勝殷朝後,借鑒殷、週二代的制度而加以增減,確定官位,分配職責,分別把夏禹設置的徐州和梁州併入雍州和青州,把冀州的地域分為幽州、并州。

所以《周禮》中有職方氏,掌管天下的土地,治理九州的各國。

東南方叫揚州:其中的山名為會稽,大湖澤叫具區,大河叫三江,能引渠灌溉農田的湖叫五湖;這裹盛產金、錫、竹箭;民眾的男一女比例是二男五女;適合畜養鳥獸,穀類宜種稻子。

正南方是荊州:其中的山叫衡山,湖澤叫雲夢,大的河流有長江、漢水,能引渠灌溉農田的叫穎水、湛水;這裹盛產丹、銀、齒、革;民眾的男一女比例是一男二女;適合畜養的獸類和種植的穀類,與揚州相同。

黃河南面叫豫州:其中山叫華山,湖澤叫圃田,河流叫榮水、雒水,灌渠叫波水、湲水;這裹盛產林、漆、絲桌;民眾的男一女比例是二男三女;適合畜養馬、牛、羊、豬、狗、雞,穀類適合種黍、稷、菽、麥、稻。

正東方叫青州:其中山叫沂山,湖澤叫孟諸,河流叫淮水、泅水,灌渠叫沂水、沭水;這裹盛產蒲和魚;民眾的男一女之比二男三女;這裹最適合畜養鶸和狗,穀類適合種稻和麥。

黃河東面叫兗州:其中山叫岱山,湖澤叫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漢書》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原文】昔在黃帝,作舟車以濟不通,旁行天下,方制萬里《漢書》卷二十八 上 地理志 第八上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