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禽一獸的差別有多大?【原文】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孟子》人與禽獸的差別有多大?

孟子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孟子

孟子 - 人與禽獸的差別有多大?

孟子

人與禽獸的差別有多大?

人與禽一獸的差別有多大?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一獸者幾希1,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

【註釋】

1幾希:少,一點點。

【譯文】

孟子說:「人和禽一獸的差異就那麼一點兒,一般人拋棄它,君子卻保存它。

舜明白一般事物的道理,瞭解人類的常情,於是從仁義之路而行,而不是為行仁義而行仁義。」

【讀解】

人與動物的差別何在?

在今天,這已是一個人類學的命題了。

可孟子卻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這個問題。

孟子說,人與禽一獸的差異就那麼一點兒,至於那一點兒到底在什麼,他在這裡沒有說。

不過,我們在《滕文公上》)裡曾聽他說過人之所以為人,吃飽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沒有教養,那就和禽一獸差不多。

可見,在孟子看來,人和禽一獸的差別就在於有沒有教採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有沒有一精一神方面的東西。

這和我們現在一般的看法是基本吻合的,即,人的動物本能方面,亦即其自然屬一性一是動物一性一的,但其一精一神文化方面,亦即其社會屬一性一是非動物一性一的,而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後一方面。

既然如此,高尚的人當然就應該發展人與動物相區別的一方面。

所以,孟子說:「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一般人往往容易忽視這一點,只有品質高尚的人才注意保存和發展這一點。

比如說有的人認為「人生在世,吃穿二字」,那就是標榜「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自然是「近於禽一獸」了。

當然,孟子也並不是要完全否定「飽食、暖衣、逸居」,要求人們不食人間煙火,苦行禁慾。

而是認為應該像舜帝那樣,「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從一般事物的道理和人類的常情出發行仁義之道,而不是為行仁義而行仁義,不顧人之常情。

從各方面的情況來看,孟子的主張,應該是「飽食、暖衣、逸居而有教」,既不排除人之常情,又強調一教育的重要一性一。

物質生存與一精一神追求都不可廢棄。

這一點,當然也是符合我們今天的基本觀點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孟子》諸子百家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人與禽一獸的差別有多大?【原文】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孟子》人與禽獸的差別有多大?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