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葉公語孔子曰:「吾一黨一有直躬者1《論語解讀》「直」也有講究

論語解讀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論語解讀

論語解讀 - 「直」也有講究

論語解讀

「直」也有講究

【原文】

葉公語孔子曰:「吾一黨一有直躬者1,其父攘羊2,而子證之。」

孔子曰:「吾一黨一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

——直在其中矣。」

【註釋】

1直躬者:直率坦白的人。

2攘羊:攘,偷。

3證之:告發他。

證,告發。

【譯文】

葉公對孔子說:「我的家鄉有一個直率坦白的人,他父親偷了羊,他便告發父親。」

孔子說:「我的家鄉直率坦白的人與你所說的不同: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

——直率坦白就在這裡面了。」

【讀解】

按照孔子的看法,一個人不能一味地直率坦白。

換句話說,直率坦白也有一定的講究。

比如說在父子關係上,有一個孝與慈的問題。

所以,父親有什麼問題,從孝的角度出發,做兒子的就應該替他隱瞞,而不應當告發他。

反過來也是一樣,兒子犯下了什麼過錯,從慈的角度出發,做父親的也應該替他隱瞞,而不應當告發他。

這樣說來,也就不應當大義滅親了。

甚至,在法律面前,父子之間也就可以作偽證而相互包庇了。

聖人的思想顯然不合於法治的一精一神,而是從倫理道德的禮法角度思考問題的。

這也就是他在《泰伯》篇裡所說的「直而無禮則絞」。

直率而不符合禮就會尖刻傷人。

所以,一切都要以禮作為規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兒子告發父親雖然直率坦白,但因為不符合孝的禮制,因此仍然是錯誤的。

反過來說,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雖然都不直率坦白,但卻符合慈與孝的禮制。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論語解讀》諸子百家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原文】葉公語孔子曰:「吾一黨一有直躬者1《論語解讀》「直」也有講究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