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謙受益,滿招損」《戰國策》秦昭王謂左右

戰國策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戰國策

戰國策 - 秦昭王謂左右

戰國策

秦昭王謂左右

【提要】

「謙受益,滿招損」。

中國的古訓中一直在強調這個命題,謙虛才能時刻保持謹慎、才能認真對付對手、才能保持完滿不致虧損。

人一旦對自己的功業成績驕傲自滿、得意忘形,那麼他注定要吃虧,這是一個千古不變的法則。

【原文】

曰:「今日韓、魏,孰與始強?」

對曰:「弗如也。」

王曰:「今之如耳、魏齊,孰與孟嘗、芒卯之賢?」

對曰:「弗如也。」

王曰:「以孟嘗、芒卯之賢,帥強韓、魏之兵以伐秦,猶無奈寡人何也!今以無能如耳、魏齊,帥弱韓、魏以攻秦,其無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

中期推琴對曰。」

三之料天下過矣。

昔者六晉之時,智氏最強,滅破范、中行,帥韓、魏以圍趙襄子於晉陽。

決晉水以灌晉陽,城不沉者三板耳。

智伯出行水,韓康子御,魏桓子驂乘。

智伯曰:『始,吾不知水之可亡人之國也,乃今知之。

汾水利以灌安邑,絳水利以灌平陽。

』魏桓子肘韓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躡其踵。

肘足接於車上,而智氏分矣。

身死國亡,為天下笑。

今秦之強,不能過智伯;韓、魏雖弱,尚賢在晉陽之下也。

此乃方其用肘足時也,願王之勿易也。」

【譯文】

秦昭王問左右近臣:「諸位看如今韓、魏兩國與昔年相比如何?」

左右侍臣答道:「昔非今比。」

昭王又問:「如今的韓臣如耳、魏臣魏齊,論才幹能與當年田文、芒卯相比呢?」

左右說:「不能。」

於是昭王言道:「想當初,田文與芒卯率領強大的韓魏聯軍前來攻打秦國,寡人仍安然不動,視若無物,如今換了無能的如耳、魏齊為統帥,率領疲弱之兵,又能奈我何!」神色之間頗為自負。

左右都附和說:「大王都說的極對!」

這時大臣中期推開面前的琴說:「君王對諸侯的事情評估錯了。

古時晉國六個卿相(韓氏、趙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智氏)時代,以智氏最強大,智氏滅亡了范、中行氏,並且率領韓、魏聯軍,把趙襄子圍困在晉陽,決開晉水來淹晉陽,僅僅差6尺就把全城淹沒。

當智伯坐戰車出去巡視水勢時,由韓康子給他拉馬,由魏桓子陪他坐車。

這時智伯說:『當初我不知道水可以滅亡人家的國家,現在我才知道。

汾水便於淹魏都安邑,而絳水便於澠韓都平陽。

於是,魏桓子就拉韓康子的胳膊,韓康子則踩魏桓子,踢踢他的腳跟。

他們就在車上手腳碰撞之間決定了顛覆智伯的策略。

後來智伯身死國亡,被天下人所恥笑。

』現在秦國的強盛還沒有超過智伯,韓、魏雖然衰弱,仍然勝過趙襄子被圍困在晉陽時。

所以現在就是韓、魏碰手撞足的時候,但願君王不要大意。」

【評析】

當秦昭王神色出現自負時,大臣中期用智伯的事典告誡一定不要矜誇自滿,否則就有不期的禍患。

這個事典中智伯由於自負狂妄,竟然當著敵人的面說出攻敵的計劃,愚蠢是由他的驕狂造成的。

一個人有沒有城府,能不能作大,關鍵看他能不能在成績面前把持的住。

有人腰纏萬貫,但永遠不露聲色,有人稍有收穫,就喜形於色,做人的深度和發展的前景判然有別。

曾有一個「影后」之稱的明星生活驕奢一婬一逸,為人驕橫跋扈,絲毫不知收斂隱藏,積怨無數,結果被抓住把一柄一,身陷牢獄、身敗名裂。

另有一個號稱「中國第二首富」的人自負狂妄、玩一弄政治、口無遮攔,結果惹出眾多麻煩,一落千丈,正像有人對他評論的:「政治是你玩的嗎?」

做人不易、作官凶險、作富豪更加危險,「高處不勝寒」,是因為高處的人極易自滿大意,極易輕視對手輕視危機,而且極易招致他人的怨尤妒羨,如果不時時刻刻有那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戒懼謹慎心態,那麼從高處跌下來結局就會更慘。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戰國策》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提要】「謙受益,滿招損」《戰國策》秦昭王謂左右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