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鄭娥之母新寧公主,乃清和王從妹《北史演義》第三十五卷 送密函還詩見拒 私宮婢借徑圖成

北史演義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北史演義

北史演義 - 第三十五卷 送密函還詩見拒 私宮婢借徑圖成

北史演義

第三十五卷 送密函還詩見拒 私宮婢借徑圖成

說這鄭娥之母新寧公主,乃清和王從妹。

娥與瓊姝為姑舅姊妹,幼年最相親密。

今聞公主嫁來,不勝欣喜,告於高王,欲往見之。

王欲不許,又不忍拂其意,但云:「且緩。」

娥見王不許,懇於婁妃。

妃乃為王言之,王曰:「我不令去者,蓋有故也。

兒方新婚,要他夫婦諧和。

楚國之美,足令脂粉無顏,新婦遠不及他。

澄見楚國之美,必嫌妻貌不佳,是間其歡心也。

我故不放他往。」

妃曰:「王太多心,兒焉敢若此。」

王遂許之。

鄭娥知王已允,大喜。

次日起身,十分妝束,帶領宮娥十人,上了香車,左右侍從,簇擁而行。

有人報知世子,世子大喜曰:「楚國來耶?」

忙整衣相接。

娥至堂前下車,女官二人引道與世子相見。

遙聞環珮之一聲,乃是公主出接,一群宮女擁著而來。

彼此相見大喜。

禮畢,攜手進入內宮,二人並坐。

宮女獻茶,世子亦來坐於其次。

鄭夫人年幼嬌羞,進宮兩月有餘,見人未嘗言語。

至見公主,乃是舊遊女伴,不勝欣悅。

以世子在座,欲言不言者數次。

世子覺,起身走出。

夫人乃謂公主曰:「愚姊一別賢妹,不覺半載有餘。

憶想我與妹共乘木蘭舟游太液池,令侍兒採蓮唱歌,正在洛一陽一上苑之中,不圖相見乃在此處也。」

公主曰:「人事變遷,不堪回首。

今日姊來恍如天降,真令人喜出望外。」

夫人又曰:「自別父母,無日不念家鄉,使人夢魂顛倒。

未識吾父母安否?」

公主曰:「皇姑前日來見,幸喜一精一神如舊,所念念不忘者惟賢姊一人。

命妹寄言,勉進飲食,善保玉一體。」

於是兩人促膝密語,歡笑不已。

世子密從屏後竊一聽。

聲音嚦嚦,愈覺可一愛一。

忙催宮女送進新果及佳餚美酒,夫人不飲。

只見宮女報道:「午時已及,請夫人回宮。」

鄭娥起身告辭。

公主不敢留,便道:「後日參謁公姑,來與賢姊聚話便了。」

親自送至宮門。

世子已在香車旁等候,見夫人出,謝曰:「今日蒙夫人下降,倉猝簡慢,幸夫人勿怪。」

鄭娥道聲:「不敢。」

登車而去。

世子見他去了,只管呆想。

要曉得弘農相遇時,鄭娥正在憂愁困苦之際,其天然秀色已一愛一不能捨,況今在歡一悅場中妝束一新,此回相見,何異嫦娥下降。

回視公主,真有仙凡之別。

故雖宴爾新婚,世子一念一心只在鄭娥身上。

打聽高王或往軍營,或往東府,時時往來飛仙院外,冀得一遇。

一日,鄭夫人在宮無事,忽有宮女報道:「今歲冬暖,宮牆外梅花盛開,高下如雪,微風一過,香氣熏人。」

娥素一性一愛梅,聞之大喜,遂引宮女五六人步出飛仙院外。

那知梅花開處去此尚遠,因問:「梅花何在?」

宮女指道:「就在前面翠薇亭外。

夫人要看,須到亭上觀望。」

娥見宮院深沉,絕無人跡,信步走至亭上。

果見四面皆梅,花光如玉,不覺大悅。

忽聞畫角之一聲起自林中,嘹亮可聽,因問:「何人花下吹角?」

有婢慶雲者,為知院宮女,一性一頗伶俐,走出一望,回言:「世子在花下吹角。」

娥道:「既是世子,莫去驚動,悄悄看一回罷。」

那知世子花下早已窺見亭上有人,料必鄭娥看梅,遂放下畫角上亭相見。

鄭娥見過,忙欲退避。

世子覺其欲避,便道:「請夫人自在觀梅。」

走下亭去了。

鄭娥命慶雲問道:「方纔所吹畫角是何宮調,聲甚激越。」

世子道:「是《落梅》腔也。

若夫人一愛一聽,再吹一曲何如?」

於是世子復坐樹旁石上,吹弄畫角,夫人憑欄而聽,覺其聲如怨如慕,忽觸思鄉之念,呆立不動。

俄而,大王來到,世子倉皇走出。

王見世子曰:「爾不在宮中,來此何干?」

世子曰:「兒聞梅花盛開,特來一看。」

王叱之退。

鄭娥見王來,移步相接。

王曰:「卿何在此?」

對曰:「妾聞此處梅花遍放,故走來一玩。

適世子在梅下吹角,暫立聽之。」

王見其直言無諱,轉不為異,便攜手同歸院中,謂之曰:「我宮律甚嚴,諸夫人無事皆不許出宮,卿何擅自出外閒步?」

娥聞之有懼色。

王又慰之曰:「卿年幼未知,我不怪卿。

卿勿懼,後莫若此耳。」

娥應曰:「諾。」

從此娥無故不出,世子亦不敢來窺矣。

且說石州有一豪戶劉蠡升,乃偽漢劉元海之後。

驍勇絕倫,民夷畏之。

離州百里有一雲一陽一谷,谷內周圍四百里,蠡升據之。

招兵買馬,日益強盛。

手下一精一兵數萬,勇將百員。

孝昌末建國曰漢,稱天子,置百官、多妃,一如天家之制。

石州一路,皆被擾害。

爾朱榮、爾朱兆進兵征討,俱為所敗,奈何他不得。

近又得番僧二人,能行妖術,教演弟子二三百人,專事興妖作孽。

女曰九華公主,美而勇,亦授番僧之術,能剪紙為馬,撒豆成兵。

窺見魏分為二,中原擾亂,遂引兵來奪石州。

官兵不能抵敵,於是刺史楊天祐飛章告急。

高王接得文書,乃於德一陽一堂召集諸將議曰:「蠢升強一暴已久,非吾自行,恐不能收服。」

諸將鹹請出師。

於是點選一精一騎三萬,猛將二十員,即日起發。

入宮謂婁妃曰:「劉蠡升反,吾自往討之。

有一事托卿,卿勿負我。」

妃問:「何事?」

屏去左右,私語妃曰:「楚國年幼,卿當以兒女畜之,加意保護。

但此女一性一好游嬉,當戒其靜守宮中,勿縱出外。

澄兒屢在飛仙院外閒行,吾屢次見之,其意叵測。

卿主宮事,尤宜防微杜漸,勿使弄出事來,追悔無及。」

妃笑曰:「楚國吾亦一愛一之,何用王囑?澄兒頗曉禮義,何敢妄行?吾自留心防之便了,大王不必掛念。」

王曰:「得卿如此,吾復何憂。」

又至飛仙院中叮嚀一番,然後至軍,命世子曰:「并州事爾自主之,倘有疏失,責在於爾。」

世子再拜受命。

王遂起兵星夜前往。

按下不表。

再說世子自王出軍後,深惑鄭娥之色,邪心又起,每欲潛致慇勤,又恐洩漏,甚至廢寢忘餐,幽懷如結。

一日,在瑞芝堂與私奴馮文洛談論外事,忽見飛仙院宮女李慶雲升階再拜。

世子問:「何事至此?」

慶雲曰:「奉夫人之命,送金櫻於公主,兼問近安。」

世子大喜,遂同慶雲入宮,應雲拜見公主,致了主人之命。

公主亦問:「夫人安否?」

閒話一回,便即辭出。

只見世子亦出宮來,手持一書,封固甚密,付之曰:「公主有書送與夫人,你可帶去。」

慶雲接書便去,回至飛仙院,把書呈上道:「此公主送於夫人者。」

鄭娥見封面上寫:楚國夫人手啟。

開函一看,乃是四句五言詩。

詩曰:

金閨久無主,羅袂欲生塵。

願作吹一簫伴,同為騎鳳人。

娥看罷大怒,問曰:「此書誰與你的?」

慶雲曰:「小婢出宮時,世子言是公主書,教我帶歸的。」

鄭娥曰:「世子視我為何人,擅敢吟詩戲一弄。

我去訴知內主,看他何顏!」慶雲跪下道:「夫人且息怒,小婢有一言相告。

若訴知內主,不過將世子責備一番,但合宮皆曉,議論蜂起,反若夫人無私有線了。

不若還其書,絕其意,消磨於無事的好。」

鄭娥被慶雲相勸,把怒氣按下,便道:「你將書去交於公主之手,說世子若再如此,決不干休!」慶雲領命,復到世子府來,將書密呈公主,備說夫人見書大怒,命即送還。

公主看了,果是世子親筆,大驚失色,對慶雲道:「你去對夫人說,此事看奴薄面,切勿聲張。」

慶雲去了。

世子到晚入宮,公主道:「楚國夫人最為大王一寵一愛一,世子送書與他,何膽大乃爾,獨不畏王知耶?」

世子搶書,就火上焚之,曰:「今生不得此女,有如此書。」

公主駭然,再欲有言,世子已出宮去矣。

一日,鄭娥在婁妃處夜宴而回,時已更深,行近院門,月明如水,四面無人。

忽見世子獨立階下,向娥曰:「請夫人少留片刻,我有一言欲達。」

鄭娥變色曰:「世子前日無禮,我將訴於內主,隱忍而罷。

今夜尚有何言?妾非路柳牆花,任人輕薄。

世子亦有父子之義,豈可不自知過!」世子道:「我自弘農相見,已致慇勤,夫人面上並非寡情,何拒我若此?」

夫人道:「高情雖有,大義難犯。」

說罷便走。

世子攔住去路,依依不捨。

宮人皆懼,夫人發急下淚道:「君若無禮,我當撞死階前,以絕君意。」

世子始懼,謝罪而去。

娥至宮下淚不已,慶雲再三勸慰,又囑宮人莫洩,娥始寢。

次日燈節,世子命造巧樣新燈千百盞,送入婁妃宮中,結燈山一座。

妃設宴於寶慶堂,召諸夫人賞燈。

唯鄭夫人不至,遣宮女慶雲回說身有微疾,不能赴宴。

婁妃道:「既體中欠安,不必勞動他。

明日我自來望。」

慶雲退立階下,徘徊觀望,半晌不去。

世子遣宮女問之曰:「你留此,不畏夫人責乎?」

慶雲曰:「夫人一性一極善,不我責也。」

時漸更闌,華筵已散。

慶雲回至翠薇軒,門戶寂寂。

忽聞廊下有人言曰:「慶雲何獨行至此?」

慶雲大驚,看時乃世子也。

慶雲曰:「從內府回來。」

世子戲之曰:「今閣門已閉,何以得入,不如從我去罷。」

攜其臂,至重林堂軒下,是高王安息之所,與之共寢。

遂以鄭夫人事托之,慶雲笑諾。

又付金珠一包,曰:「諸侍女亦當結其歡心,使無阻礙。」

慶雲又諾。

至曉遂別。

慶雲入宮,鄭娥尚未起身,呼至一床一前問之。

慶雲曰:「內主一娘一娘一賜我看燈,故不及歸。」

娥遂置之。

午後婁妃親自來望,鄭娥接見。

妃問曰:「夫人何疾不快?」

娥不答。

再問,娥曰:「妾欲得二郡主來此同一居,則疾盡釋矣。

未識一娘一娘一允否?」

妃曰:「汝憂寂寞耶?我命他來伴你便了。」

遂命宮女以步輦往接。

二郡主者,王之次女端一愛一,即後孝靜帝后。

年十二,伶俐明決,與鄭娥最相得。

故娥欲其來,以為拒絕世子之計。

俄而端一愛一至。

妃言:「夫人思汝,要汝來伴。」

端一愛一大喜,命移妝具過來。

妃去,端一愛一遂留,娥憂疑盡釋。

慶雲急報世子曰:「事不諧矣。

夫人請二郡主相陪,同一床一共塌。

小婢有力難用,奈何?」

世子大驚,遂至飛仙院請見郡主。

郡主接見,鄭娥托故不見。

世子私語郡主曰:「妹何在此?你年幼不知宮禁,諸夫人誰不寂寞,妹能一一相伴乎?父王歸,恐見責也。」

端一愛一曰:「我奉母命居此,無畏也。」

世子出。

郡主隔簾望之,見其在宮門口與慶雲竊竊私語,心甚疑之。

入房,娥問:「世子來未識何意?」

端一愛一以世子言告之。

娥驚曰:「我懇郡主來,正畏世子耳。

前以私書相戲,繼又攔住無禮。

本欲訴知內主,反恐見怪,故隱忍不發。

今奈何欲令郡主捨我而去乎?」

端一愛一曰:「我疑慶雲必與有私,夫人當告知母妃,以重責之,庶彼有懼心。」

鄭娥曰:「我與郡主同往言之。」

一愛一應諾,二人並輦而行。

見婁妃,妃命共坐圍爐以一逼一寒氣,又命進膳。

談話良久,夫人起告曰:「妾有一事欲訴,乞一娘一娘一屏去左右。」

妃令左右各退,獨郡主在側。

妃問:「何言?」

娥乃泣訴世子事,妾妃大驚曰:「大王真神人也!世子果然不一良,日後必遭大禍。」

乃謂夫人曰:「我失教誨,致令畜生無禮於卿。

卿放心,我自責之,以後自然不敢。

大王歸,切勿令知也。」

娥拜謝,遂與端一愛一同退。

婁妃即召世子,責之曰:「汝不畏死耶?楚國你父所一愛一,何得以無禮相犯?若令父知,一性一命難保,我不能救也。」

世子跪下,連稱不敢。

妃復戒飭再三,乃叱之使退。

世子回府,悶悶不已,問計於宮官馮文洛、田敬容。

蓋二人有巧思,多才幹,皆世子心腹,故私與商之。

文洛曰:「楚國執意不從,勸世子絕念的好。」

敬容曰:「世子如欲圖成,臣舉一人相助,定有妙用。」

世子忙問:「何人?」

敬容徐徐說出。

管教:堅心冰潔終含垢,恣意風一流卒受殃。

且俟下卷細說。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北史演義》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說這鄭娥之母新寧公主,乃清和王從妹《北史演義》第三十五卷 送密函還詩見拒 私宮婢借徑圖成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