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高王聞賀拔岳死,軍中無主,以為得計《北史演義》第三十一卷 黑獺興師滅陳悅 六渾演武服婁昭

北史演義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北史演義

北史演義 - 第三十一卷 黑獺興師滅陳悅 六渾演武服婁昭

北史演義

第三十一卷 黑獺興師滅陳悅 六渾演武服婁昭

話說高王聞賀拔岳死,軍中無主,以為得計,便遣長史侯景領輕騎五百,前往平涼撫其餘眾,不許遲誤。

景受命,星夜趕行。

行至安定郡,正與宇文軍相遇。

泰方午食,聞士卒報道:「高王長史侯景引兵往平涼招撫。」

泰食不及畢,吐哺上馬,出與景會,厲聲謂曰:「賀拔公雖死,宇文泰尚在,君來何為?」

景聞言失色,徐對曰:「我猶箭耳,唯人所射。」

遂不敢前,引軍而還。

泰見景退,急往平涼進發。

至則易素服,拜岳靈前,放聲大哭,淚流滿面。

三軍之士無不悲哀。

乃進諸將而謂之曰:「陳悅敢害元帥者,晉一陽一實使之。

諸君既推我為主,須用我命。

一大仇宜報,一王命宜遵。

不滅陳悅,無以伸主帥之恨;不拒晉一陽一,無以恤國家之難。

諸將有不附國而附歡者,聽使去。

毋得心懷疑貳,以干大戮。」

諸將皆拜伏曰:「唯將軍命。」

泰於是權攝軍事,號令嚴肅,眾心始有所屬。

朔周回軍見泰,泰知其嚴諭軍士,不許掠民,大喜,握手勞之。

朔周本姓赫連,因令復其舊姓,命之曰達。

侯景回報高王,王復使景與代郡張華原、太安王基往平涼勞泰。

泰不受,欲劫留之,謂三人曰:「留則共享富貴,不留命盡今日。」

華原曰:「明公欲脅使者以死亡,此非華原等所懼也。」

泰乃遣之。

三人還,言於歡曰:「黑獺雄傑,異日必為王患。

請及其未定舉兵滅之,庶無西顧之憂。」

歡曰:「卿不見賀拔、侯莫乎?吾當以計拱手取之。」

時孝武帝聞岳死,大驚,謂斛斯椿曰:「岳忠心為國,朕方倚以敵歡,今為賊臣所害,朕失一助矣。」

椿曰:「岳死軍無主,悉召其兵將入京,以為禁衛,亦足壯吾國威。

侯莫陳悅亦召赴洛,以彌後患。」

帝從之,乃遣武衛將軍元毗,慰勞岳軍及侯莫陳悅之眾,並召還京。

毗至平涼,泰率諸將來見。

毗宣帝旨,泰曰:「吾等得為天子禁旅,甚善。

但陳悅既附於歡,害我元帥,恐其不受帝命。

公且留此,遣使以帝命召之,看其去留若何。」

毗從之,以詔往,悅果不應一召,泰謂毗曰:「悅不奉詔,恃有歡也。

吾軍若去,關西非國有矣。

此不可以不慮。」

毗深然之。

泰乃因毗歸,附表以聞。

其略云:臣岳忽罹非命,都督寇洛等令臣權掌軍事,奉詔召岳軍入京。

今高歡之眾已至河東,侯莫陳悅猶在水洛。

士卒多是西人,顧戀鄉邑,若一逼一令赴闕,悅躡其後,歡邀其前,恐敗國殄民,所損更甚。

乞少賜停緩,徐事誘導,漸就東引,庶幾免禍於目前,而得圖報於異日。

帝覽表從之,即以泰為大都督,統領賀拔之軍。

先是賀拔岳以東雍州刺史李虎為左廂。

大都督岳死,虎奔荊州,說賀拔勝,使收岳眾,勝不從。

後聞宇文泰代岳統眾,乃自荊州還赴之。

至閿鄉為人所獲,送洛一陽一。

帝方謀取必中,得虎甚喜,拜衛將軍,厚賜之,使就泰。

遂與泰共謀討悅。

泰方起兵,先以書責悅曰:賀拔公有大功於朝廷,身受一方之寄。

君名微行薄,賀拔公薦君為隴右行台,恩至渥矣。

又高氏專權,君與賀拔公同受密旨,屢結盟約,而君一黨一附國賊,共危宗廟。

口血未乾,匕首已發。

負恩反噬,人人切齒。

今吾與君皆受詔還闕,今日進退惟君是視。

君若下隴東邁,吾亦自北道同歸。

若首鼠兩端,吾則整率三軍,指日相見。

時有原州刺史史歸素為岳所親任,河曲之變反為悅守。

悅遣其一黨一王伯和、成次安引兵二千助之,鎮守原州。

泰惡之,乃遣都督陳崇帥輕騎襲之。

崇乘夜將十騎直抵城下,伏餘眾近路,約曰:「俟吾進城則鼓噪以前。」

歸見騎少,全不為備。

崇即入據城門。

會高平令李賢及弟遠、穆在城中為內應,於是中外鼓噪,伏兵悉起。

史歸敗走,擒之。

並執次安、伯和二將。

解至平涼。

泰遂令崇行州事。

泰至原州,眾軍畢集。

悅聞之大懼,問計於眾將。

南秦州刺史李弼謂悅曰:「賀拔公無罪而公害之,又不撫納其眾。

今宇文夏州率師以來,聲言為主報仇,人懷怒心,其勢不可敵也。

為公計,宜解兵謝之,以求其退。

不然必及於禍。」

悅不從。

是時泰引兵上隴,軍令嚴明,秋毫無犯,百姓大悅,歸附益眾。

軍出木狹關,雪深數尺,眾將欲止。

泰曰:「兵乘雪進,此正兵法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舉可滅之時也,奈何失此機會?」

於是倍道兼行。

悅聞之,退保略一陽一,留萬人守水洛。

及泰至,其兵即降。

泰據水洛,遣輕騎數百趨略一陽一。

悅又退保上邽,召李弼拒泰。

弼知悅必敗,一陰一使人詣泰,請為內應,泰大喜。

悅方恐孤城難守,走保山險。

弼誑其下曰:「侯莫陳公欲還秦州,汝輩何不束裝?」

弼妻,悅之姨也,眾咸信之,爭取上邽。

弼先據城門以安集之,遂舉城降泰。

泰即以弼為原州刺史。

其夜悅出軍將戰,軍自驚潰。

又悅素猜忌,既敗,不聽左右近己,與其二弟及子,並謀殺岳者七八人棄軍迸走。

數日之間盤桓往來,不知所趨。

左右勸向靈州曹泥,悅從之。

自乘驢,令左右皆步從,欲自山中趨靈州。

泰使其將賀拔穎追之。

悅過山嶺,行六七里,望見追騎將近,遂縊死於荒郭。

追兵至,斬其首以獻於泰。

泰入上邽,設岳位,以悅首哭而祭之。

三軍悲喜。

引薛憕為記室參軍,收悅府庫,財物山積。

泰秋毫不取,皆以賞士卒。

左右竊一銀甕以歸,泰知而罪之,取以剖賜將士,由是歸附者益堅。

時幽州刺史孫定兒一黨一於悅,有眾數萬,據州不下。

泰遣都督劉亮襲之。

定兒以大軍去州尚遠,不為備。

亮先豎一纛於近城高嶺,自將二百騎馳入城。

定兒方置酒宴客,猝見亮至,眾皆駭愕,不知所為。

亮麾兵斬定兒,遙指城外纛,命二騎曰:「出召大軍。」

城中皆懾服,不敢動。

泰聞捷,即命亮行幽州事。

先是故氐王楊紹先降於魏,至是逃歸武興,襲執涼州刺史李叔仁,夏稱王。

於是氐、羌、吐谷渾所在蜂起。

自南岐以至瓜膳,跨州據郡者不可勝數。

泰乃令李弼鎮原州,拔也惡蠔鎮南泰州,可朱渾元還鎮渭州,趙貴行泰州事。

徵取幽、涇、東秦、南岐四州之粟,以給軍。

楊紹先懼,遂降於泰,送妻子為質,邊土皆寧。

高王聞泰已定秦隴,遣使甘言厚禮以結之。

泰不受,封其書,使親將張軌獻於帝。

斛斯椿問軌曰:「高歡逆謀,行路皆知。

人情所恃,唯在西方。

未知宇文何如?」

賀拔軌曰:「宇文公文足經國,武能定亂,誠國家柱石之臣。」

椿曰:「誠如君言,大可恃也。」

帝使軌歸,命泰發二千騎鎮東雍州,其大軍稍引而東,助為聲援。

又加泰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關西大行台、略一陽一縣公,承製封拜。

泰乃隨才器使,拜諸將為諸州刺史,各守要地。

有前岐州刺史盧待伯不受代,泰遣輕騎襲而擒之。

長史於謹言於泰曰:「明公據關中險固之地,將士驍勇,土地膏腴。

今天子在洛,迫於群凶。

若陳明公之懇誠,算時事之利害,請都關右,挾天子以令諸侯,奉王命以討暴亂,此桓、文之業,千載一時也。」

泰善之。

今且按下不表。

且說帝有妹平一陽一公主,年及笄,才貌兼美。

帝敕選朝臣中有才望姿儀者,招為駙馬。

時侍中封隆之、僕射孫騰皆喪妻,爭欲尚主。

帝問王思政二人誰可?思政曰:「若選駙馬,孫騰不如隆之。」

帝曰:「二臣皆歡心腹,朕自有處。」

乃召二臣宴於御園,令公主從樓上觀之。

宴罷,二臣退。

帝問公主曰:「二臣孰愈?」

公主不答。

再問,答曰:「封隆之可。」

帝遂選隆之為駙馬,擇日下降,騰怒隆之不讓己。

謂斛斯椿曰:「隆之嘗私啟高王,言公在朝必構禍難。」

椿聞大怒,即以奏帝,帝亦怒。

隆之聞之懼,連夜逃歸晉一陽一。

會騰帶仗入省,擅殺御史,懼罪亦逃。

其時高王勳戚皆就外職,唯領軍婁昭在朝。

昭見形勢孤立,亦辭疾歸。

帝以斛斯椿兼領軍。

由是圖歡之志益亟。

卻說昭歸晉一陽一,王問何以遽歸,昭以朝局有變,懼涉於禍,故以病辭。

王曰:「汝且安之。」

當是時王正廣選美色,專圖佚樂,全不以國事為意。

昭竊怪之。

你道高王何以如此?先是王在東府,伺候於聽政堂者,宮女一百二十名,十二名一班,每日一換。

不值班時仍歸於爾朱後宮。

有宮女荀翠容,年十四,美而慧,為諸侍女之首。

王頗一愛一之。

一日王體不適,宿於聽政之後院。

半夜呼湯飲,諸侍女皆熟睡,唯翠容立於一床一側,以湯進。

王問:「餘人何在?」

曰:「已睡。」

王復寤。

明日責諸侍女,而賜翠容黃金釧一副。

侍女皆怨翠容,言與王有私。

後聞之大怒,剪去其發,欲置之死。

王命送之北府,後益怒。

當夜王歸寢,後閉門不納。

王怒後,遂歸北府,廣求天下女色,思有以勝後之美者。

有青州刺史朱元貴獻一美人曰杜真一娘一,王納之。

晉一陽一趙氏有二女皆美色,長名蘭嬈,次名蘭秀,王亦納之。

又聞龍門薛修文有女瓊英,山東蘆氏有女鳳華,皆稱絕色,聘娶以歸。

然色雖美,究不及後。

嘗訪之陳山提,山提曰:「臣目中只有一女,名董仲容,穎川人。

除東府美人外,罕有其匹。」

王大喜,遂命山提往聘。

以故婁昭聞之不悅,乃乘間諫王曰:「今君心有變,禍難方興,大王乃一代英雄,何不務遠圖而耽於聲色為?」

王曰:「人生貴適志耳,外何求焉?」

昭默然。

王見其色不懌,笑曰:「子知吾姬妾之盛矣,盍亦觀吾宮室之美乎?」

遂攜手同入宮來。

要知高王的府第,本晉一陽一白馬寺基,又除四面民宅,以擴其址,因此宮院深沉。

婁妃居正府,府有殿九間,廊宇二十四間,寢宮五間,左右四軒。

後有迎春閣,閣外即花園,閣左右宮娥房五十餘間,寢宮前有天街,街前寶廷堂是會親戚之所。

左有雕樓七間,右有畫堂九間。

樓左五十餘步即鎖雲軒,小爾朱夫人所居。

堂右五十餘步即鳳儀院,乃達奚夫人所居,是王征伊利時見其美而娶者。

從柏林堂而入,又有偃月堂。

堂後分二巷,巷內迴廊復道,皆眾夫人所居。

王夫人居左巷之首,次則恆山夫人,次則岳夫人之棲鸞院,再次乃韓夫人清凝閣也。

每一處則隔一座花園。

右巷居首則穆夫人,次則游夫人之天香院。

其餘別館不可勝計,皆新娶美人居之。

庫藏倉廒一百餘所,府中宮娥六百餘人,珍寶羅綺皆如山積。

婁昭隨了高王遊覽一遍。

諸夫人有相見者,有不相見者。

在在珠圍翠繞,奪目移情。

至晚留宴於婁妃宮中,開懷暢飲,王不覺沉醉。

昭辭歸,暗忖道:「有如此樂境,怪不得他專事遊樂了。」

時交五鼓,忽聞命召。

來使云:「大王已至西郊教場演兵,諸將皆集,特召領軍同去一觀。」

昭大驚,忙乘馬趕去。

只見旌旗密佈,兵馬雲屯。

高王坐將台,諸將侍立,如負嚴霜,屏息聽命。

少頃,白旗一麾,諸將各施技勇。

人如猛虎,馬如游龍。

箭及二百步外,莫不中的。

諸將演畢,三軍排開陣勢,如臨大敵,步伐進退不失尺寸。

雖孫吳用兵,無以逾此,昭見之竦然。

少頃王回府,問昭曰:「吾久不視師矣。

汝今觀之,比朝廷禁旅何如?」

昭曰:「禁旅那得及此。」

王曰:「不獨此軍然也,吾四境之兵無一不然。」

昭乃拜伏。

王又曰:「吾豈與朝廷較強弱哉?吾之耽於娛樂者,欲使上不我忌,庶各相安於無事。

奈何上之一逼一我太甚乎?」

昭再拜,曰:「大王所為,眾人固不識也。」

看官,要曉得懷與安實敗名,高王是何等人而肯出此。

即其兒女情長,莫非英雄作用。

昭為心腹之戚,故微露其意。

但未識晉一陽一之用果能不動否,且聽下卷分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北史演義》史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話說高王聞賀拔岳死,軍中無主,以為得計《北史演義》第三十一卷 黑獺興師滅陳悅 六渾演武服婁昭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