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唐敖把簽遞給起課的看了,隨即起了一《鏡花緣》第三十五回 現紅鸞林貴妃應課 揭黃榜唐義士治河

鏡花緣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鏡花緣

鏡花緣 - 第三十五回 現紅鸞林貴妃應課 揭黃榜唐義士治河

鏡花緣

第三十五回 現紅鸞林貴妃應課 揭黃榜唐義士治河

話說唐敖把簽遞給起課的看了,隨即起了一課道:「此課『紅鸞』發現,該有婚姻之喜。

可惜遇了『空亡』,未免虛而不實,將來仍是各棲一技,不能鸞鳳和鳴。

不知尊嫂所問何事?」

唐敖道:「我問這段婚姻,可能不成?此人現在難中,可逃得出麼?」

起課的道:「剛才我已說過:婚姻虛而不實,斷難成就。

此人災難已滿,指日即有救星;就只要脫火坑,還須耽擱十日。」

唐敖付了課資,起課的去了。

多九公道:「林兄災難既滿,為何還須十日方離火坑?」

唐敖道:

「此話離離奇奇,令人不解。」

吃過點心,付了茶資,信步走出。

遠遠有許多人簇擁著走來,二人迎上觀看,原來是些人夫擔著幾十擔禮物過去。

多九公道:「後面那個押禮的,就是國舅內使,不知到何處送禮去?」

唐敖道:「上面俱用錦袱蓋著,一自一然是送國王的了。」

多九公忙去打聽,回來滿面愁容道:「唐兄:你道國舅這禮送給那個的?原來卻是送給林兄的。」

唐敖道:「此話怎講?」

多九公道:「那送禮人說:國舅因今日王妃進宮,送這禮物,預備王妃賞賜宮人。

豈非送給林兄麼?」

唐敖聽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再望望,太陽業已西墜,各處官員,都乘轎馬叩賀回來;那些罪囚,一個個也都喜笑而歸。

不多時,國舅送禮人夫,也都挑著空擔回去。

二人見天一色一己晚,無可奈何,只得垂頭喪氣,回歸舊路。

唐敖道:「剛才那起課的說:指日就有救星。

若過了今日他還救得出麼?」

多九公搖頭道:「今日如果進宮,生米做成熟飯,豈有挽回之理。」

唐敖道:「我剛才也是這樣想。

若據起課所言,似乎今日又有救星,究竟不知怎樣挽回?再四思想,測度不出。

大約那起課的不過信口一胡一 談,偏遇我們只想挽回,也不管事已八九,還要一胡一 思亂想,可謂『癡人說夢』了。

但舅兄如此好人,將來竟作異鄉之鬼,這樣結局,能不令人傷感!」多九公聽了,也是歎息不止。

信步行來,又到張掛榜文處。

唐敖道:「我們初到此地,舅兄上去賣貨,小弟同九公上來,曾見此榜。

那知在此耽擱多日,遭此飛災。

這些時,不知舅兄怎樣受罪,如何盼望!」一面說著,不覺滴下淚來。

猛然心內一急,低頭想了一想,走上前去,把榜揭了下來,多九公摸不著唐敖是何主見,當著眾人,攔又攔不得,問又問不得,惟有望著發愣。

那些看守人役,上前問道:「你是何處一婦一人,擅揭此榜?那榜上的話,你可看明?」

此時眾百姓聞得有人揭榜,登時四方轟動,老老少少,無數百姓,都圍著觀看。

唐敖看見人眾,因朗聲發話道:「我姓唐,乃天朝人氏,從外洋至此。

治河一道。

我們天朝無人不曉。

今路過貴邦,因見國王這榜,備言連年水患,人民被害,如鄰邦君王治得河道,小民得免水患,一情一願納貢臣服;若鄰邦臣民有能治得河道,財寶祿位,悉聽擇取:說的甚覺誠懇。

因此不辭勞瘁,特來治河,與你們除患,……」話未說完,早有許多百姓,挨挨擠擠,都跪在地下,口口聲聲,只求天朝貴人一大發慈心,早賜救拔。

唐敖道:「你們諸位請起。

我雖能治河,但財寶祿位,我們天朝那樣不有?這些我都不要。

只要你們依我一事,我就即日興工。」

眾百姓都起來道:「不知貴人所說何事?」

唐敖道:「小可有個妻舅,前因賣貨進官,現被國王立為王妃。

聞得吉期定於今日。

你們如要治河,大家即到朝前哭訴,放了此人,我即興工。

如國王不以民命為重,不肯放他,縱讓財寶如山,我亦不願,只好回鄉去了。」

說話間,那圍著看的人,密密層層,就如人山人海一般。

一聞此言,只聽得發了一聲喊,不約而同,齊向朝門而去。

那些人役,也都去回本官。

多九公得空到唐敖耳邊問道:「唐兄果然曉得治河麼?」

唐敖道:「小弟並未做過外工朋友,那知治河!」多九公道:「你既不諳,為何把榜揭了?設或修治不妥,虛費他的帑項,豈不連我們也弄出未完麼?」

唐敖道:「小弟此番揭榜雖覺孟一浪一,但因要救舅兄,不得已做了一個『火燒眉毛,且顧眼前』之計,實是無可奈何。

此時眾百姓前去,大約國王難違眾一情一,必是暫緩吉期。

明日小弟看過河道,只好設法酌量。

倘舅兄五行有救,一自一然機緣湊巧,河道成功;如光景不佳,不能結局,即煩九公將船上貨物饋送鄰邦,求其拯救:只此便是良策。」

多九公聽著,只是皺眉搖頭。

登時有看榜人役,備了轎馬,把唐敖送到迎賓館。

多九公只得充作僕人,跟在後面。

早有管事人預備酒飯,多九公另有下席一桌。

二人正在飢餓,且飽餐一頓。

飯後,多九公上船送信,暫安呂氏之心。

回到賓館,仍同唐敖靜候佳音。

那些百姓聽了唐敖之言,一時聚了數萬人,齊至朝門,七言八嘴,喊聲震耳。

國王正受嬪妃朝賀,忽聞此聲,驚疑不止,只見宮人進來奏道:「國舅有要事面奏。」

國王即命眾人暫避,把國舅傳進。

國舅行禮畢,就把「天朝一婦一人揭榜,能修河道,因主上把他親戚立為王妃,意欲懇求釋放,才能興工。

眾百姓現在聚了數萬人,齊集朝門,吁求主上俯念數十萬生靈為重,釋放此人,以便即日興工,救拔生民,以免塗炭」等話,奏了一遍。

國王道:「我國向例:凡庶民人家,從無再醮之一婦一,何以孤家身為人君,反令王妃違此定例呢?」

國舅道:「剛才臣已剴切曉諭:『向來國中庶民,既婚後尚且不准改節,何況君上乃一國之主,豈有放回王妃之理?』說之至再。

奈眾百姓因吉期雖是今日,但王妃尚未進官,與業已進官不同,所以才敢吁懇施恩。」

國王聽了,無言可答。

忖了多時道:「既如此,卿就出去回覆眾民,就寡人業已進官,今日不能啟奏,到了明日,木已成舟,眾百姓也不能求我釋放,我也有詞可托了。」

國舅再三懇求,無奈國王執意不肯,只得退出,回覆眾人。

眾百姓聽了,惟恐到了明日,就難挽回,登時鼓噪,亂亂轟轟,喊成一片。

國王聽見外面如此,心中著實害怕,明知一自一己理虧,意欲釋放,又難割捨。

想了多時,忽聽外面人聲漸漸鬧進官來,不覺發恨道:「索一性一給他『一不做二不休』罷!」因命值殿尉官,率領軍兵十萬,立時征剿。

尉官奉命,立刻點兵,只聽四面槍炮聲震的山搖地動。

眾百姓那裡肯退,都說:與其日後喪在魚鱉之口,不如今日被國主殺了,倒也乾淨。

哭哭啼啼,更覺喊聲震天。

國舅見百姓勢頭已急,惟恐人多一激一變,分付眾兵無許動手傷人,隨又再三勸眾百姓道:「爾等只管散去。

老夫一自一然替你們轉奏,務將揭榜人留下修治河道。

明日府中候信,老夫一自一有道理。」

百姓聽了,這才慢慢散去。

尉官把兵收了。

國王見眾百姓已散,隨即進宮,命林之洋並肩坐了。

映著燈光,復又慢閃俊目,細細觀看,只見林之洋體態輕一盈,嬌羞滿面,愁鎖蛾眉,十分美貌。

看罷,心中大喜。

忙把一自一鳴鐘望了一望,因嬌一聲說道:「你同我已訂『百年之好』,你如此喜事,你為何面帶愁容?你今得了如此遭際,你也不枉托生一女一身一場。

你今做了我國第一等一婦一人,你心中還有甚麼不足處?你日後倘能生得兒一女一,你享福日子正長。

你與其矯柔造作,裝作男人;你倒不如還了一女一裝,同我享受榮華。

我們且飲兩杯。」

分付擺宴。

又向宮人賜了許多珠寶金銀之類。

不多時,酒席齊備。

眾宮娥斟了一杯喜酒,教他奉敬國王。

林之洋此時心如死灰,一時想起妻一女一,就如萬箭攢心;兼之一連數日,茶飯不吃,精神恍惚,四肢無力,把杯接在手中,只覺戰戰兢兢,渾身發一抖,那個酒杯倒像千斤之重,那裡遞得過去。

正在勉強,只覺四肢發酸,把手一鬆,當郎郎酒杯落在桌上。

宮娥拾過,又斟一杯,林之洋接著,心中更覺發慌,登時又把酒灑了。

眾宮娥只得替他代敬國王。

國王命人也與林之洋斟了一杯,放在唇邊,只得勉強飲了,隨後又是一杯,以為成雙之意。

林之洋素日酒量雖大,無如近來腹中空虛,把酒飲過,只覺天旋地轉,幸而還未醉倒。

國王又飲數杯,命人把表取餅看了一看,分付撤去筵席。

霎時桃腮帶笑,醉眼朦朧,嘻嘻笑道:「天不早了,我同你睡罷。」

眾宮人上前把林之洋外面衣裙寬了,又把首飾除去。

國王也寬了外面衣服,伸出一雙玉手,十指尖尖,把林之洋手腕攜住,上了牙床 ,放下鮫綃帳,竟一自一睡了。

這裡國王業已成親。

唐敖還在迎賓館,癡心妄想,另改吉期。

等來等去,吃了晚飯,還無信息。

正在盼望,恰好有幾個老年百姓從朝中回來,把尉官點兵征剿各話說了。

唐敖這才知其詳細,只嚇的驚慌失一色一。

多九公道:「剛才唐兄說國王必是暫緩吉期,那知全出意料之外,並且大動干戈,用兵征剿。

看這光景,國王只知好一色一,不以民命為重。

過了今日,我們只好且充外工朋友,替他修理河道,弄點修金。

若想林兄回來,只怕難了。」

唐敖只急的抓耳撓腮。

只見國舅那邊差了內使,押送鋪蓋過來;又撥許多人役伺候。

內使道:「我家國舅命我多多致意貴人:冷日天晚,不能過來;明日上朝見過國主,就來面商修治河道。

貴人在此,諸多簡慢,只好當面再來請罪。」

說罷,同幾個庶民都去了。

次日,守候國舅,一直等到夜深,也不見來。

多九公又去打聽,原來眾百姓已將國舅府圍的水洩不通,在那裡候信。

唐敖這一夜 更不曾合眼。

次日清晨起來,多九公道:「唐兄,你看:不知不覺又是一天了。

據老夫看來:若像這樣,只怕我們吃了喜蛋才能回去哩。」

唐敖道:「此話怎講?」

多九公道:「林兄同國王成親,今已兩日。

再過幾日,倘恭喜懷了身孕,你是國王的妻妹婿,這樣好親戚,豈不要送喜蛋麼?」

唐敖急的無計可施,惟有專候國舅之信。

誰知國舅一自一從那日安頓眾百姓,次日上朝,國王只推有病,總不見面。

把個國舅急的走出走進,毫無主意。

並聞府中已被眾百姓一團一 一團一 圍住,專等治河回音,更覺著急,又不敢回府。

又恐唐敖走脫,因派許多兵役在城門把守。

又差人時刻送酒送菜到迎賓館去,又挑了幾擔魚一肉一雞鴨之類送到唐敖船上,無非遮人耳目,恐怕冷落之意。

當日就在朝堂住了。

第二日,天將發曉,國王起來,大為不樂,將國舅宣來問道:「那揭榜一婦一人可在麼?」

國舅奏道:「此人現在賓館,因國主沒有示下,大約今日就要回去。」

國王道:「他果能治河。

我念生靈為重,原可施恩把王妃釋放。

不知他治的究竟如何。

莫若守他河路治好,再放王妃回去。

倘修治不善,不能完功,虛費銀兩,即將王妃留在此處,日後照數拿銀來贖。

國舅以為何如?」

國舅聽了,滿心歡喜道:「主上如此辦理,既不虛糜帑項,又安眾民之心;倘河道成功,也除通國大患:真是一舉兩便。」

國王道:「你就照此辦去。」

國舅來至迎賓館,見了唐敖,彼此敘了寒一溫一 。

原來這位國舅姓坤,年紀不滿五旬,聲音面貌,宛如太監。

二人茶罷。

國舅道:「昨日眾百姓齊集朝門,備言貴人因念敝邦水患,特來救援。

老夫適值朝中有事,不能趨陪,多有得罪,尚望海涵!至令親因在王府賣貨,忽染重恙,現在仍來獲痊,俟略將養,一自一然即送歸舟。

至立王妃之說,系小民訛傳,斷斷不可輕信。

但但河一事,不知貴人有何高見?」

唐敖道:「貴邦河道受病之由,小子尚未目睹,不敢謬執臆見。

若論大概一情一形,當年治河的,莫善於禹。

吾聞禹疏九河,這個『疏』字,卻是治河主腦:

疏通眾水,使之各有所歸,所謂『來有來源,去有去路』。

根源既清,中無壅滯,一自一然不至為患了。

此小子愚昧之見,將來看過河道,尚望國舅大人指教。」

國舅聽了,連連點頭。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古香齋輸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鏡花緣》才子佳人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話說唐敖把簽遞給起課的看了,隨即起了一《鏡花緣》第三十五回 現紅鸞林貴妃應課 揭黃榜唐義士治河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