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韓匡嗣遣人緝探動靜。回報:宋人十大《楊家將傳》十三 李漢瓊智勝番將 楊令公大破遼兵

楊家將傳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楊家將傳

楊家將傳 - 十三 李漢瓊智勝番將 楊令公大破遼兵

楊家將傳

十三 李漢瓊智勝番將 楊令公大破遼兵

卻說韓匡嗣遣人緝探動靜。

回報:宋人十大開西門,並無只騎來往。

匡嗣不信,自率輕兵來看,首先進入壕塹,見吊橋裝點齊備。

燕護騎尉劉雄武進前諫曰:「元帥不可輕入,適望城中,隱隱似有刀兵之狀,若不亟退,墮其計矣。」

匡嗣猛省曰:「汝之言是也。」

即令後軍慢進。

忽門閘邊數聲炮響,如天翻地塌之勢。

李漢瓊引步軍十抽十起壕閘,當先殺出。

韓匡嗣大驚,勒馬便走。

漢瓊提刀追來。

遼將劉雄武奮勇迎敵。

二騎相十十交十十,戰不數合,被漢瓊一刀劈於烏下。

宋兵競進。

遼兵大敗,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

耶律沙一騎飛來,保救匡嗣,殺向舊營。

崔彥進引馬軍斬堅而入,正遇耶律沙十十交十十鋒。

耶律沙見宋兵勢大,不敢戀戰,拚死與匡嗣奪圍走奔易州。

彥進掩兵追擊。

遼師拔營而逃,遺棄輜重殆盡。

劉廷翰從城南繞進,與彥進等合兵追趕。

獨耶律休哥以中軍力戰不遲。

廷翰乃收軍還城。

休哥引殘軍回見匡嗣,言宋兵太甚,一時無策,可亟轉幽州,再作商議。

匡嗣憂懼無已,只得率眾歸奏蕭後。

蕭後聞知敗兵折將之由,急召耶律休哥問曰:「出師未逢大敵,如何便致喪敗?」

休哥以宋人用詐計相誘奏知。

後曰:「軍中有汝在,何不參其議?」

休哥曰:「臣亦曾諫,匡嗣以臣所料太過,乃致誤遭十奸十計也。」

後大怒,下旨斬韓匡嗣,以正國法。

耶律沙等力救曰:「匡嗣之罪,本不容辭,念其為先帝之臣,乞陛下赦之。」

後怒稍解,乃削其官職,黜退為民。

下令著耶律休哥為主帥,耶律斜軫為監軍,再統十萬十精十兵,伐宋報仇。

旨令既下,休哥等剋日出師。

忽哨馬報入遂城。

劉廷翰集諸將議曰:「遼兵乘銳而來,要與我等死戰,只宜堅守;一面譴人申報朝廷,待救兵一至,而後議戰,則破遼兵如拾草芥耳。」

眾人遵今,各分門而守,按兵不出。

是時汴京已有邊報奏入:「近日宋遼鏖戰,宋師大勝。」

君臣正在議論間,忽奏:「遼兵又犯遂城,乞發援兵相濟。」

太宗聞奏,謂眾臣曰:「遂城乃幽燕之咽喉,遼兵既出,勢所必爭。

若使遂城有失,則澤、潞二州亦不可守。

誰領兵救之?」

楊光美進曰:「楊業父子,常欲立功,以報陛下。

若委之以此任,破燕師必矣。」

太宗依其議,即授楊業幽州兵馬使,部兵五萬,前救遂城。

業得命,欣然而行,令長子楊淵平監領余軍;自率延德、延昭,剋日兵離汴京,望遂城進發。

來到赤岡下寨,隔遂城不遠,先使人報知城中。

劉廷翰知是楊業來救,大喜,召諸將議曰:「楊業世之虎將,遼兵非其敵也。

汝等但整飭器械相應。」

彥進等各去整備。

不題。

卻說楊業部父子之兵,於平原曠野,排開陣勢。

忽見一彪軍,旌旗蔽日,塵土漫天。

楊業出陣視之:一員大將,唇青面黑,耳大眼睜,乃耶律沙也,橫刀勒馬問曰:「來將是誰?先報姓名。」

楊業笑曰:「無端逆賊,妄生邊釁。

今日救死且不暇,尚敢問吾大名哉?」

耶律沙顧謂軍中曰:「誰先出馬,挫宋師一陣?」

言未罷,騎將劉黑達應聲而出,縱馬舞刀,直取楊業。

楊業正待親戰,五郎楊延德一騎飛出,掄斧抵住十十交十十鋒。

兩下吶喊,二將鏖戰。

剛剛戰到第七個回合,延德賣個破綻,轉馬繞陣而走。

黑達要建首功,驟馬追來,馬尾相接,延德綽起利斧,回馬當面一劈,將黑達連頭帶盔,劈落馬下而死。

番將耶律勝縱騎提刀,要來報仇。

楊延昭挺槍迎戰。

兩馬相十十交十十,殺做一十十團十十。

延昭奮槍一刺,耶律勝翻鞍落馬,血濺塵埃。

正是:

陣上番官拼十性十命,征場宋將顯威風。

楊業見二子戰勝,驅動後軍,沖人北陣。

耶律沙舞刀力戰,不能抵敵,跑馬望中軍逃走。

楊業一騎,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番兵大亂,死者無數。

劉廷翰開了西門,引兵抄出。

耶律斜軫拔寨走奔瓦橋關。

廷翰與楊業合兵進擊,殺得番兵十十屍十十首相疊,血蕩成河,得其輜重衣甲極多。

楊業既獲全勝,駐師遂城之南,與諸將議曰:「遼將走據瓦橋關。

我當乘此銳氣,剿滅番兵。」

劉廷翰曰:「耶律休哥智勇之將,今既遠遁,元帥暫且息兵遂城,審機而進。」

楊業曰:「兵貴先聲,使敵人不暇為謀,此取勝之道也。

公等勿慮,只管進兵。」

諸將得令,直殺奔瓦橋關,揚旗鼓噪,列陣於黑水東南,兵勢甚盛。

是時耶律休哥等,聽知宋師長驅而來,與耶律斜咎議曰:「楊家父子,真勁敵,殺我將如斬瓜切菜,無人敢當。

今來攻圍瓦橋關,只可據守,不可與戰;待彼糧食將盡,而後戰之,可雪前恥矣。」

斜珍然其議,下令諸將,協力堅守關口,按甲不出。

宋師乘勢攻擊,關上矢石十十交十十下,人不能近,惟遠遠啖1圍而已。

一連攻打十數日,不能成功。

楊業親引數十騎,出關審視地理。

遠望靠左一帶,儘是草岡,乃遼將屯糧之所;右邊通黑水,番兵皆據岸而營。

楊業看了一遭,入軍中召劉廷翰議曰:「賊兵堅守不出,其志將待我食盡,而為攻襲之計。

乘今北風夜作,寒冬天氣,關左草木焦枯,若用火攻之計,可破此關也。」

廷翰曰:「令公之論,與小將暗合,惟慮耶律休哥測破。」

業曰:「吾自有智伏之。」

即令軍人捉一鄉老來問之曰:「瓦橋關左側,有小路可入否?」

鄉老曰:「止有一條樵路,人馬不堪行。

只今遼兵用木石塞斷其處,難以通透。」

令公聽罷,以酒食賜鄉老而去。

召過延德謂曰:「汝引步軍五千,卸去戎裝,秘密偷出樵路,人各帶火具,候在十十交十十兵之際,即便舉起。」

延德領計去了。

又喚延昭入曰:「汝帶馬軍五千,乘黃昏直渡黑水,敵賊必出兵半渡來襲,便復登岸而走,吾自有兵應接。」

延昭亦領計而去。

楊業復謂劉廷翰曰:「公與崔彥進率所部,待吾兒退走,沿岸接戰,敵兵若見關後火起,必先慌亂,可獲全勝。」

廷翰慨然而行。

楊業分遣已定,自引中軍在高處瞭望。

卻說耶律斜軫見宋兵攻關不下,自與諸將談論飲酒,遣人緝探宋師動靜。

回報:宋師將渡黑水,暗襲燕城。

斜軫笑曰:「人言楊業善用兵,徒有虛名耳。」

因遣耶律高領十精十兵五千,拒岸而守,乘敵半渡逆擊之,可破其眾。

耶律高領兵去了。

又遣耶律沙、韓暹2部兵一萬,襲宋營壘。

分撥已定,自與休哥等整兵接應。

將近黃昏,楊延昭引兵直趨黑水,眾人各攜土囊,從下流而渡。

未過一半,耶律高即率十精十兵乘勢殺來。

延昭軍馬復奔回南岸。

遼將已渡過水,與延昭十十交十十鋒。

延昭且戰且走。

俄而信炮響亮,兩岸箭弩如雨。

劉廷翰等斬堅而入,正迎著耶律高十十交十十鋒。

耶律沙與韓暹二騎衝突宋營,喊聲如雷,奮勇而進。

楊延德步兵已偷過樵徑,聽得前面金鼓不絕,知是十十交十十兵,令部下點起火具。

正值夜風驟起,火勢迸發,一時滿天紅焰。

番兵守糧者,各自奔潰。

耶律高見關後火起,急殺回原路,被廷翰趕近前,斬落水中。

比及耶律沙已知中計,復引兵來救,楊延昭、劉廷翰等合兵進擊,遼兵大敗,各拋戈棄甲逃生。

楊延德引兵從關後攻出。

耶律休哥保斜軫殺奔薊州,宋師遂乘機襲了瓦橋關。

天猶未明,煙焰正熾,殺死番兵無數。

次日平明,諸將各上其功。

楊業曰:「可乘此破竹之勢,進兵圍燕城。」

廷翰曰:「令公威名已振,遼將已皆膽落。

然今糧餉不繼,未可深入敵境。」

令公然其言,遂駐師於瓦橋關。

卻說耶律斜軫又敗了一陣,不勝憤怒,與眾將整兵欲來決一死戰。

休哥進曰:「勝敗乃兵家常事,元帥不必深恥。

可奏知主上,得助兵來應,然後宋師可破也。」

斜軫從其言,即差人來奏蕭後。

蕭後聞奏屢敗,乃大驚曰:「宋師是誰用兵,能如此勝敵?」

來軍奏曰:「河東山後令公楊業也。」

蕭後曰:「久聞此老號『楊無敵』,名不虛傳矣。」

即遣大將耶律奚底,率兵五萬救之。

奚底得旨,即日兵出幽州。

不題。

----------------------------------------

【註釋】

啖[dan,音蛋]:引十誘,利誘。

暹[xiǎn,音先]:古時有暹國(暹羅),今泰國。

於此用作人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楊家將傳》古典俠義小說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卻說韓匡嗣遣人緝探動靜。回報:宋人十大《楊家將傳》十三 李漢瓊智勝番將 楊令公大破遼兵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