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林逋《山園小梅》賞析(含譯文)
山園小梅二首
其一
眾芳搖落獨暄妍1,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2,暗香浮動月黃昏3。
霜禽欲下先偷眼4,粉蝶如知合斷魂5。
幸有微吟可相狎6,不須檀板共金樽7。
其二
剪綃零碎點酥乾,向背稀稠畫亦難。
日薄從甘春至晚,霜深應怯夜來寒。
澄鮮祇共鄰僧惜,冷落猶嫌俗客看。
憶著一江一 南舊行路,酒旗斜拂墮吟鞍。
[1]
詞語註釋
1眾芳:百花。
搖落:被風吹落。
暄妍:明媚美麗。
2疏影橫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橫枝幹投在水中的影子。
3暗香浮動:梅花散發的清幽香味在飄動。
4霜禽:一指「白鶴」;二指「冬天的禽鳥」,與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對。
5合:應該。
6微吟:低聲地吟唱。
狎(xia):親近而態度不莊重。
7檀板:演唱時用的檀木柏板,此處指歌唱。
金樽:豪華的酒杯,此處指飲酒。
金樽:金盃。
[2]
白話譯文
其一:
百花凋零,獨有梅花迎著寒風昂然盛開,那明媚艷麗的景色把小園的風光占荊稀疏的影兒,橫斜在清淺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動在黃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飛落下來時,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會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聲吟誦,和梅花親近,不用敲著檀板唱歌,執著金盃飲酒來欣賞它了。
[2]
賞析:
這組詩在《宋詩紀事》裡題作「梅花」。
詩一開端就突寫作者對梅花的喜愛與讚頌之情:「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它是在百花凋零的嚴冬迎著寒風昂然盛開,那明麗動人的景色把小園的風光佔盡了。
一個「獨」字、一個「頸字,充分表現了梅花獨特的生活環境、不同凡響的性格和那引人入勝的風韻。
作者雖是詠梅,實則是他「弗趨榮利」、「趣向博遠」思想性格的真實寫照。
蘇軾曾在《書林逋詩後》說;「先生可是絕倫人,神清骨冷無塵俗。」
其詩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如果說首聯是作者對梅花所發的感喟,那麼頷聯則是進入到對梅花具體形象的描繪:「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這一聯簡直把梅花的氣質風姿寫盡絕了,它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
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詞用得極好,它既寫出了梅花不同於牡丹、芍葯的獨特形成;又寫出了它異於桃李濃郁的獨有芬芳。
極真實地表現詩人在朦朧月色下對梅花清幽香氣的感受,更何況是在黃昏月下的清澈水邊漫步,那靜謐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縷縷的清香,使之陶醉。
這兩句詠梅詩,在藝術上可說臻於極至,故一直為後人所稱頌。
陳與義說:「自讀西湖處士詩,年年臨水看幽姿。
晴窗畫出橫斜影,絕勝前村夜雪時。」
(《和張矩臣水墨梅》)他認為林逋的詠梅詩已壓倒了唐齊己《早梅》詩中的名句「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辛棄疾在《念一奴一嬌》中奉勸一騷一人墨客不要草草賦梅:「未須草草賦梅花,多少一騷一人詞客。
總被西湖林處士,不肯分留風月。」
可見林逋的詠梅詩對後世文人影響之大。
林逋這兩句詩也並非是臆想出來的,他除了有生活實感外,還借鑒了前人的詩句。
五代南唐一江一 為有殘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
這兩句既寫竹,又寫桂。
不但未寫出竹影的特點,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
因無題,又沒有完整的詩篇,未能構成了一個統一和諧的主題、意境,感觸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
而林逋只改了兩字,將「竹」改成「疏」,將「桂」改成「暗」,這「點睛」之筆,使梅花形神活現,可見林逋點化詩句的才華。
作者寫盡梅花姿質後,掉轉筆頭,從客觀上著意瀉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霜禽,一作冬鳥,一作白鶴,白鳥。
依據林逋「梅妻鶴子」的情趣,還是當「白鶴」解釋為好。
前句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來賞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
「先偷眼」三字寫得何等傳神!作者對現實事物的觀察又是何等細緻!後句則變換手法,用設想之詞,來寫假托之物,意味深邃。
而「合斷魂」一詞更是下得淒苦凝重,因愛梅而至銷魂,這就把蝴蝶對梅的喜愛誇張到了頂端。
通過頸聯的擬人化手法,從而更進一步襯托出作者對梅花的喜愛之情和幽居之樂。
聯中那不為人經意的「霜」、「粉」二字,也實是經詩人一精一心擇取,用來表現他高潔情操和淡遠的趣味。
以上三聯,作者是把梅當作主體,詩人的感情是通過議論、敘述、擬人等手法隱曲地體現在詠梅之中。
至尾聯主體的梅花轉化為客體,成為被欣賞的對象。
而作者則從客體變為主體,他的感情由隱至顯,從借物抒懷變為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在賞梅中低聲吟詩,使幽居生活平添幾分雅興,在恬靜的山林裡自得其樂,真是別具風情,根本不須音樂、飲宴那些熱鬧的俗情來湊趣。
這就把詩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盤托出,使詠物與抒情達到水乳一交一 融的進步。
作者簡介
林逋(968—1028),字君復,錢塘(今浙一江一 杭州)人。
早歲浪游一江一 淮間,後歸隱杭州西湖孤山,種梅養鶴,經身不仕,也不婚娶,舊時稱其「梅妻鶴子」。
天聖六年卒,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宋史》、《東都事略》、《名臣碑傳琬琰集》均有傳。
逋善行書,喜為詩,與錢易、范仲淹、梅堯臣、陳堯佐均有詩酬答。
其詩風格淡遠,有《林和靖詩集》四卷,《補遺》一卷。
《全宋詞》錄其詞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