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媼家》原文、譯文及賞析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原文: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一胡一 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譯文:
我夜宿在五松山下,山裡沒引起歡樂的事,我寂寞不已。
農民白天辛勤勞作,鄰家婦女晚上舂米的聲音十分淒涼。
荀媼跪身將飯端上,這盤菰米飯像一盤珍珠一樣地耀目。
荀媼這樣盛情款待,我好過意不去再三推托也不忍亂食。
賞析:
五松山,在今安徽銅陵縣南。
山下住著一位姓荀的農民老媽媽。
一天晚上,李白借宿在她家裡,受到主人公誠摯的款待,這首詩就是寫當時的心情。
詩歌前半部分四句側重寫田家秋苦。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流露出詩人孤寂落寞的淒清情懷。
這偏僻荒涼的山村裡沒有什麼可以引起他歡樂的事情,有的只是農民的艱辛和困苦。
詩人只是偶爾一宿,就有如此強烈的感受,不難想見,長年累月生活在這裡的農民,他們沒有歡聲笑語,沒有輕鬆愉悅,瀰漫在整個山村秋夜的是一種寂靜清冷的氛圍。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由面及點,寫盡田家的酸辛悲苦。
耕田種地的人家不分男女老少,不管春夏秋冬,都是辛苦勞作,艱難度日。
「秋作苦」既指農民勞作的艱辛困苦,又指心境的悲涼辛苦。
「鄰女夜舂寒」著一「寒」字,盡顯神韻。
一指鄰女夜舂,寒聲陣陣,觸耳驚心;二指鄰女衣衫單薄,寒涼逼人,可憐可歎。
尤其需要強調的是一「苦」一「寒」,還折射出詩人的悲憫情懷。
一天又一天的勞作之苦,一聲又一聲的舂米之寒,撞擊著作者敏感的心。
他沉重,他憂慮,他歎息,他坐立不安,他憤憤不平……可是對於貧寒困苦的山裡人家來說,這些又能起什麼作用呢?李白很無奈,我們也為他的無奈而一聲長歎。
詩歌後半部分四句側重寫田家荀媼的古道熱情。
「跪進雕一胡一 飯,月光明素盤」以細節特寫展示人物的心靈品性。
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腳後跟上,上半身挺直,叫跪坐,因為李白吃飯時是跪坐在那裡,所以荀媼將飯端來時也跪下身子呈進給他。
一個白髮蒼蒼的農民老媽媽給一個年輕後生跪進晚飯。
下跪的老媽媽在李白心中站成了一個巨人0雕一胡一 」,就是「菰」,俗稱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結實,稱菰米,可以做飯,古人當作美餐。
山裡老媽媽在艱難困苦中特意給素不相識的李白做了一盤「雕一胡一 飯」,足見她的熱情、善良。
「月光明素盤」特寫素盤晚飯,盤子是白的,「雕一胡一 飯」也是白的,在皎潔月光的照射下,荀媼手中端著的盤子閃閃發亮,格外耀眼。
這哪裡是一盤「雕一胡一 飯」,這分明是荀媼老媽媽捧出的一顆閃光的心啊,像明月一般潔白,像金子一樣珍貴。
李白感動了,「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他想起了韓信、漂母。
據《史記?;淮一陰一侯列傳》記載:韓信小時候家裡很窮,在淮一陰一城下釣魚,一個正在漂洗絲絮的老媽媽看見他很飢餓,便拿飯給他吃,後來韓信被封為楚王,送給「一飯之恩」的漂母千金表示感謝。
詩中的漂母就是暗指荀媼,老媽媽這樣誠懇地款待李白,使他很過意不去,卻又無法像韓信那樣報答恩情,更感到受之有愧。
再三推辭致謝,實在不忍心吃下這盤「雕一胡一 飯」。
人往往是這樣,你越熱情,對方越感覺到慚愧。
更何況這是在這窮鄉僻壤,更何況這是十分難得的「雕一胡一 飯」呢?
李白的性格是高傲的,他有錚錚傲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可以「一醉累月輕王侯」,「天子呼來不上船」,在達官顯貴、皇親國戚面前,他表現得目中無人,桀傲不馴,可是在一位農民老媽媽面前,他卻如此謙卑,畢恭畢敬,像小孩一樣老實靦腆,這就是李白,天真可愛的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