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靖生於隋文帝之時,京兆鄉中李家村人氏《木蘭奇女傳》三 入龍宮凡夫行雨 酬茶恩義士封屍

木蘭奇女傳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木蘭奇女傳

木蘭奇女傳 - 三 入龍宮凡夫行雨 酬茶恩義士封屍

木蘭奇女傳

三 入龍宮凡夫行雨 酬茶恩義士封屍

卻說李靖生於隋文帝之時,京兆鄉中李家村人氏。

字青蓮。

又名藥師,道號三元道人。

幼喜讀書,父親早逝,母親劉氏勤於紡績。

李靖勤於采薪,貧苦自守,分毫不敢妄為。

一日,奉著母親劉氏之命,往洛十陽十探親。

時洛十陽十大旱,李靖行得又饑又渴,及至柳家店,見一座茶店,牌上書「修來茶社」四字。

李靖入座,急呼拿茶來。

一老嫗不慌不忙捧著一壺茶、一個杯,放在桌上,說道:「客人用茶。」

李靖渴得口內生煙,執著就飲。

卻嫌這茶是一壺滾水,如何吞得下去?只得連連細細而飲。

老嫗見了這樣光景,又添一壺不熱不涼的茶來。

李靖接著,囫囫圇圇,一吸而盡,伏十在桌上,呼十呼而睡。

過了一個時候,方才醒來。

雙手將眼十揉十了幾十揉十,又取茶飲,老嫗止住道:「客人傷了暑氣,這有綠豆粥湯,可用些。」

李靖接著,又喜又十愛十,連吃了四大碗,方開口道:「多謝十媽十媽十!就請問這到洛十陽十,還有多少路?」

老十媽十道:「還有四十餘里。」

李靖道:「茶錢、飯錢共該多少?」

老十媽十道:「貧婆姓龐,中年失偶,膝下無嗣,在此施茶以修來世。

漫說客人只飲茶一次,就千次萬次,是不敢受你錢的。」

李靖向上作了一個揖道:「既然如此,晚生以一禮為謝!」就辭了龐母,背著包袱,望大道而行。

行了二十餘里,見一座楊林,幹得枝枯葉落。

李靖卻就十陰十涼之處,打坐納涼。

坐了半個時辰,拿起行李,又望東而行。

行不上十里,夕十陽十在山,人影散亂,不覺心慌。

又行五里,但見星斗橫天,不辨南北。

心中想道:倘有虎狼當道,怎生是了?即不然或遇著強人劫搶行李,亦只好聽其自取。

正在十胡十思亂想,忽然見一點燈光,似在半山之際,遠遠一里之譜,遂望見燈光。

行不上一里,果然一座小土山,松柏十十交十十蔭,燈光又不見了。

遂摸十著山勢,尋上山來,並不見人家。

此時李靖心下又無主,叉手(足局)足,矉目側耳,凝神伺聽,隱隱聞婦人相語之十聲。

靖大呼道:「何人在此說話?祈指吾徑路。」

連響數聲,無人答應。

李靖無法可施,大聲喝道:「有迷路人在此!」只這一聲喝去,山谷齊鳴。

忽然山阿之下,燈光四射,二女十娘十問道:「何處狂夫,夤夜在此大驚小怪?」

聲音滴滴,猶如閣上簫聲,花間燕語。

李靖答道:「我是遠路探親,迷失路徑,不敢投宿,願求指引。」

女十娘十道:「此處二十餘里,前後並無人家。

既是遠路客人,待我二人稟過主母,或者許客借宿,亦未可知。」

未及半刻,二女十娘十挑燈叫曰:「主母有命,請客至草堂上坐。」

李靖約行百步,見朱門丹戶,雲靠玉宇,光華耀目,隨著女十娘十依欄杆而行,舉目四下觀看,兩廊開闊,中有水晶牌坊,金書「丹霖靈府」四字。

李靖心下想道:原來是俗家借居僧寺。

進了大廳,又不見神像,只見珠燈奪目而已。

一長聯云:

步虛空雲飛萬里,奮十精十神十浪十貫百川。

走進客房,二女十娘十道:「客人請坐,主母即刻出來相見。」

李靖告坐。

見珊瑚為幾,白玉為桌,瑪瑙砌階,玻璃作窗,上書短聯云:

唾津資造化,呼氣塞虛空。

此時李靖疑在夢中。

二女十娘十向內呼道:「客人在此,奉茶來。」

聞室中唧唧啞啞,有三四人答應。

瞬息間,錦衣女十童對對而出,一個捧水,一個捧茶,一個捧果,一個捧香,排布桌上,分列兩旁,與二女十娘十俱側身而立,向著李靖,十分恭敬。

李靖卻不慌不忙,淨手飲茶食果。

二女十娘十謂李靖曰:「主母至矣。」

李靖急抬頭看時,見一老十媽十鶴髮童顏,黃衣短襟,策杖而來。

李靖連忙起身施禮。

老十媽十曰:「年老之人,不能答禮,先生休怪!」李靖又謙遜了一回,方才敢坐。

老十媽十曰:「賤軀十性十僻,不喜與俗人居,卻喜與善人清談。

故不惜殘朽,與先生少坐。」

李靖曰:「晚生十性十情疏慢,不學無術,恐見辱於長者。」

老十媽十曰:「觀君品節詳明,德十性十堅定,莫非佳士乎?」

少頃,女十童羅列酒餚,果然山珍海味,玉十液瓊漿。

李靖吃了幾杯,不敢多飲,固辭乃已。

因問曰:「太夫人尊姓,太公可在世否,有幾位公郎?」

姥曰:「老婦姓金,大君中年去世,二子名金鰲、金鯉,皆往北海探親未回。

幾個頑僕見主人外出,老十媽十慈懦,俱醉臥不起。

先生今日受了辛苦,早安宿罷。」

遂起身向丹墀咳了數聲,猶如洪鐘振響,驚起十數個獰猙大漢,面貌有善有惡,皆來拱手聽命。

姥曰:「爾等去打掃迎賓館,送客人安睡。」

眾大漢諾諾連聲。

李靖隨著大漢走過數處曲欄,將行李鋪在十床十上,叫眾人出房去了,自己和衣而臥。

心中想道:這個人家,定是在朝廷做過大官的,不然那得如此富貴?未及二更時分,忽聞扣門甚急,聞室中驚呼:「天使至!」李靖忙起側耳而聽,但聞異香滿室,不聞一毫聲息。

將欲就寢,數僕請曰:「主母請先生起。」

李靖急整衣而出,老姥迎面謂曰:「本不宜使先生知予行蹤,今有事相煩,不得不言。

予乃本境龍神,上帝怪此地民十習十奢侈,以旱年告誡,使知稼穡艱難。

洛十陽十令張公瑾志誠祈雨,感格上帝,方才御旨下降,限子末丑初,大雨時行。

恨二子探親未回,予年朽邁難以轉側,欲煩先生代我身行雨。」

靖曰:「靖乃一介凡夫,如何能行雨?」

龍母曰:「不難。」

命左右將洪鐘亂撞,眾神蜂擁而至,皆向龍母稽首。

龍母曰:「御旨前來,子末丑初,甘霖彌野,爾等作速登程,毋違天意,以副眾望。」

眾神曰:「惟命是聽。」

龍母又命左右牽龍駒來,龍母曰:「請先生乘此龍駒。」

手授寸餘一個淨瓶,謂靖曰:「此先天至寶,內藏壬癸之十精十,駒若嘶鳴,汝便傾一點水在鬃上,切不可亂施。」

靖曰:「然。」

左右將韁繩一撒,龍駒四足騰空。

此時,李靖頭頂星月,足履風雲,雷公在左,電母在右,雨師在前,風伯在後,乘著電光,俯視下界,歷歷在目。

卻依龍母十之言,不敢妄施雨點。

風馳雲飛,也不知行了幾多路程。

忽然望見柳家店,心中想道:此處較他處望雨更甚。

又念龐母施茶之恩,不免以公報私,竟將淨瓶一連滴了八九點。

那駒也不敢再鳴,直行過百十里,那駒復鳴,李靖仍然發雨。

又不知行了多少地方,雨師曰:「雨足矣!爾等先回,待我分開十陰十陽十,收了雲霧,即來繳旨。」

李靖等先回。

龍母曰:「有勞先生了。」

分付眾聖各回本位。

龍母曰:「天尚未明,先生辛苦一十夜,仍回客房休息罷。」

李靖曰:「謹如尊命。」

將欲就寢,又聞扣門者甚急。

左右開門,見二位少年驚慌而至。

龍母責之曰:「昨夜若非李先生至此,汝等有滅族之罪矣。

李先生代汝效勞,宜速拜。」

二位龍子請李靖出來,向靖再拜。

二龍子曰:「愚弟兄與北海龍王為長夜之飲,不期御旨下降,先生真是我全家恩人!」李靖未及答時,又扣門者甚急。

二僕上前稟曰:「天使至!」金鰲、金鯉忙排香案,跪接御旨。

為首一位金甲尊神,領著數十個虎賁之士,持矛仗劍而立。

金甲神展開御旨讀云:

無極至尊昊天上帝詔曰:金鰲、金鯉,不遵御旨,妄施而數,柳家店一村,男十女盡歿,淹死良民五百五十三人。

念爾先世有功於社稷,不忍加誅,命值日司刑正神,鞭金鰲三百,鞭金鯉二百,減一等,降受伯爵。

候有功之日,再行升賞,毋負聯望!

詔書宣罷,金氏弟兄望天謝恩,解十衣伏地。

左右武士動起手來,打得皮開血濺,呻十吟之十聲令人鼻酸。

龍母在一旁痛哭。

室中六個女十娘十、十數個家丁,見主人要受杖,皆掩面流涕,嚇得李靖戰慄不已。

須臾,左右收了刑,眾僕扶主人入內室去了。

金甲神謂龍姥曰:「若非汝有功於社稷,二子難免劍下之誅矣。

以後行雲布雨,切不可怠玩,吾去也。」

李靖站在一旁,形如木偶。

龍母送了天使,慰李靖曰:「先生休驚,若非先生效勞,則誤期之罪,更甚於誤雨。

只是老身不該使二子俱出,以羅此咎。」

李靖亦無言可答。

二女十娘十請靖入書房用飯,李靖好不過意,龍母指二女謂靖曰:「此二女自幼侍予,頗適予意。

今欲遣二女使奉先生箕帚,惟先生所擇。」

靖曰:「靖乃庸夫下士,如何敢上干仙體?此事斷然不敢從命!」母曰:「先生雖居塵俗,品若上界真仙,使二女得此佳婿,亦願足矣!先生幸勿辭焉。」

靖曰:「靖貧無賴,采薪度日。

茅簷之下,無立錐之土,甕室之中,無隔宿之糧。

即仙姬不棄,靖將何以自立?」

二女聞之,皆目視李靖,微微而笑。

姥曰:「天之困厄,每甚於豪傑之士。

豈不聞人生於世,所患者在寡德,不患寡財?今觀二女之意,均非無意於君者。

予別無所贈,出夜光珠三顆,開唐寶劍一匣。」

謂二女曰:「此珠價值連城,汝二人收為妝資,與先生下山永成百年之好。」

二女向龍母下拜,李靖不好推辭,只得也拜謝龍母。

母曰:「他二人年長者名春蘭,年少者名秋菊,先生宜善教之。」

又謂二女曰:「以順為政者,妾婦之道也。

汝二人宜善事先生。

吾二子受杖過傷,不能送客,先生海涵。」

於是春蘭背著行李,秋菊佩了寶劍,隨李靖下山。

龍母送出大門之外,揮淚而別。

李靖謂二女曰:「柳家店一村男十女,皆沒於水,吾為之災也。

予欲售一珠,覓十十屍十十封葬,以釋予愆。」

二女曰:「惟君所命。」

不上半日,到了柳家店,果然被水淹成大坑。

李靖觸目傷心,欷歔再四,覓居近人家,寄居二女,單往洛十陽十探親。

那親長見李靖衣服襤褸,卻不十分理會。

李靖私去當鋪中當珠一顆,得銀子五千兩,仍回柳家店。

收買白布一千餘匹,又買棺木五百五十三付,不論遠近,送一死十十屍十十來者,謝銀五兩。

不上四五日,計斂死十十屍十十共有五百五十二頭。

命居近之人遍視群十十屍十十,單不見有龐母。

李靖出帖,曉諭鄉人,有能覓獲龐母十十屍十十者,謝銀一百兩。

又過了三日,絕無影響。

李靖無可奈何,只得束草為人,上書「龐母真魂」四字,入棺安葬,以了心願。

又於各十十屍十十封葬之所,燒紙焚帛,虔誠致奠。

次日,收拾行李,欲辭鄉人而回。

鄉人老老少少皆來款留,李靖惟心領而已。

將欲起程,客來報曰:「龐母至矣!」靖曰:「龐母安在?」

果然龐母策枝而來。

李靖曰:「為不見老母,險些尋殺小人。」

龐母曰:「適聞鄉人語先生過用其情,老婦在世尚且感激不盡,況死於地下者!」說罷,向李靖下拜。

李靖連忙扶起,曰:「十媽十媽十出此大難,真乃吉人天相,不知十媽十媽十何以預知而逃?」

龐母曰:「自先生去後,老婦即發寒疾,只得往舅家暫住。

剛病了半月,舅母亦寡貧而衰。

昨日聞知先生如此用情,故特地趕來,以酬先生之意。」

眾人曰:「龐母至此,先生可少留數日,使我等各盡其情。」

李靖即取出三百〔兩〕銀子與龐母,另造房屋。

又將百兩銀子,以作龐母養生之資。

盤桓三日,拜別龐母,辭了眾人,望西而行。

鄉人盡皆灑淚,依依不捨,李靖也切切而去。

正是:

點水須當湧十泉報,千金一擲不知貧。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木蘭奇女傳》古典俠義小說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卻說李靖生於隋文帝之時,京兆鄉中李家村人氏《木蘭奇女傳》三 入龍宮凡夫行雨 酬茶恩義士封屍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