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天地間[1]皆心也,人與天地萬物為《明儒學案》明儒學案序

明儒學案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明儒學案

明儒學案 - 明儒學案序

明儒學案

明儒學案序

盈天地間[1]皆心也,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故窮天地萬物之理,即在吾心之中。

後之學者,錯會前賢之意,以為此理懸空於天地萬物之間,吾從而窮之,不幾於義外乎?此處一差,則萬殊不能歸一。

夫茍工夫著到,不離此心,則萬殊總為一致。

學術之不同,正以見道體之無盡[2]也。

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於一途,勦其成說,以衡量古今,稍有異同,即詆之為離經畔道,時風眾勢,不免為黃芽白葦[3]之歸耳。

夫道猶海也,一江一 、淮、河、漢以至涇、渭蹄?,莫不晝夜曲折以趨之,其各自為水者,至於海而為一水矣。

使為海若者,汱然自喜,曰:「咨爾諸水,導源而來,不有緩急平險、清濁遠近之殊乎?不可謂盡吾之族類也,盍各返爾故處!」如是則不待尾閭之洩,而蓬萊有清淺之患矣。

今之好同惡異者,何以異是?

有明事功文章,未必能越前代,至於講學,余妄謂過之。

諸先生學不一途,師門宗旨,或析之為數家,終身學術,每久之而一變。

二氏之學,程、朱闢之,未必廓如,而明儒身入其中,軒豁呈露。

用家倒倉之法,二氏之葛籐,無乃為焦芽乎[4]?諸先生不肯以朦?一精一袖冒人糟粕,雖淺深詳略之不同,要不可謂無見於道者也。

余於是分其宗旨,別其源流,與同門姜定庵、董無休操[5]其大要,以著於篇,聽學者從而自擇。

中衢之?,持瓦甌樿杓而往,無不滿腹而去者。

湯潛庵曰:「《學案》宗旨雜越,茍善讀之,未始非一貫也。」

陳介眉曰:「《學案》如《王會圖》洞心駭目,始見天王之大,總括宇宙。」

書成於丙辰之後,許酉山刻數卷而止,萬貞一又刻之而未畢。

壬申七月,余病幾革,文字因緣,一切屏除,仇滄柱都中寓書,言北地賈若水見《學案》而歎曰:「此明室數百歲之書也,可聽之埋沒乎!」亡何賈君亡[6],其子醇庵承遺命刻之。

嗟乎!余於賈君,邈不相聞,而精神所感,不異同室把臂。

余則何能,顧賈君之所以續慧命者,其功偉矣。

黃宗羲序。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歲,德輝堂謹梓。

[1]《黃梨洲文集》(中華書局一九五九年出版。

以下簡稱《文集》。

)無「間」字。

[2]《文集》「盡」下作「即如聖門,師、商之論一交一 ,游、夏之論教,何曾歸一?終不可謂此是而彼非也」。

[3]《文集》作「黃茅白葦」,是。

[4]《文集》「法」下有「也」字,無「二氏之葛籐,無乃為焦芽乎」句。

[5]《文集》「操」作「撮」。

[6]《文集》「亡」作「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明儒學案》公案小說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盈天地間[1]皆心也,人與天地萬物為《明儒學案》明儒學案序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