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王守仁《訓蒙大意示教讀注》原文及翻譯
【原文】
古之教者,教以人倫。
後世記誦詞章之一習一 起,而先王之教亡。
今教童子,惟當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為專務。
其栽培涵養之方,則宜諺之歌詩以發其志意,導之一習一 禮以肅其威儀,諷之讀書以開其知覺。
今人往往以歌詩、一習一 禮為不切時務,此皆末俗庸鄙之見,烏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樂嬉游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
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
故凡誘之歌詩者,非但發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洩其跳號呼嘯於詠歌,宣其幽抑結滯於音節也。
導之一習一 禮者,非但肅其威儀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讓而動盪其血脈,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
諷乏讀書者,非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沉潛反覆而存其心,抑揚諷誦以宣其志也。
凡此皆所以順導其志意,調理其性情,潛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頑,日使之漸於禮義而不苦其難,入於中和而不知其故。
是蓋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訓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讀課仿,責其檢束而不知導之以禮,求其聰明而不知養之以善,鞭撻繩縛,若待拘囚。
彼視學舍如囹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窺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設詐飾詭以肆其頑鄙。
偷薄庸劣,日趨下流。
是蓋驅之於惡而求其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實在於此。
恐時俗不察,視以為迂,且吾亦將去,故特叮嚀以告。
爾諸教讀,其務體吾意,永以為訓,毋輒因時俗之言,改廢其繩墨,庶成「蒙以養正」之功矣。
念之念之!
註:教讀,社學的教師。
【譯文】
古代的教育,是以人倫道德為內容教學生。
後來興起了記誦詞章的風氣,先王的教育之義就消失了。
現在教育兒童,只應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作為專門的功課。
培養的具體方法,則應當引導他們吟唱詩歌來激發他們的志趣;引導他們學習 禮儀,以嚴肅他們的儀容;勸導他們讀書,以開啟他們的智慧。
現在,人們常常認為吟唱詩歌、學習 禮儀不合時宜,這都是庸俗鄙薄的見識,他們這些人怎麼知道古人立教的本意呢!
一般說來,兒童的性情是喜歡嬉戲玩耍而害怕約束,就像草木剛開始發芽時,如果讓它舒展暢快地生長,就能迅速發育繁茂,如果摧殘它就會很快枯萎。
現在教育孩子,一定要使他們順著自己的興趣,多加鼓勵,使他們內心喜悅,那麼他們自然就能不斷進步。
有如春天的和風細雨,滋潤了花草樹木,花木沒有不萌芽發育的,自然能一天天地茁壯生長。
如果遇到冰霜的侵襲,那麼它們就會蕭條破敗,一天天地枯萎。
所以凡是通過吟唱詩歌來引導孩子們,不只是為了激發他們的志趣,也用來在吟唱詩歌中消耗他們蹦跳呼喊的一精一力,在音律中宣洩他們心中的鬱結和不快。
引導他們學習 禮儀,不僅是為了嚴肅他們的儀容,也是借此讓他們在揖讓叩拜中活動血脈,在起跪屈伸中強健筋骨。
教導他們讀書,不僅是為了開啟他們的智慧,也是借此使他們在反覆思索中存養他們的本心,在抑揚頓挫的朗誦中弘揚他們的志向。
所有這些都是用來順應他們的天性,引導他們的志向,調理他們的性情,潛消默化他們的粗俗愚頑的秉性,這樣使他們逐漸接近禮而不感到艱難,性情在不知不覺中達到了中正平和。
這才是先王立教的深意。
至於現在的人教育兒童,每天只是用標點斷句、課業練一習一 督促他們,要求他們嚴格約束自己,卻不知道用禮儀來引導他們,只知道要求他們聰明,卻不知道培養他們的善良之心,只知道鞭撻束縛他們,像對待囚犯一樣。
於是,他們把學校看作是監獄而不願去,把老師看作是強盜和仇人而不願見,伺機逃避、掩飾遮蓋來達到他們嬉戲玩耍的目的,作假撒謊來放縱他們的頑劣鄙陋本性。
於是,他們得過且過,庸俗鄙陋,日益墮落。
這是驅使他們作惡卻又要求他們向善,這怎麼可能呢?
我的教育理念,本意就在這裡。
我恐怕世人不能體察,認為我很迂腐,況且我就要離開了,所以特別加以叮嚀囑咐。
你們這些教師,一定要體察我的用意,永遠遵守,不要因為世俗言論就更改廢棄我的規矩,也許可以成就「蒙以養正」的功效吧!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