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道處死曾靜、張熙的諭旨,使歷時七年之《大義覺迷錄》二、將大逆不道的曾靜、張熙凌遲處死

大義覺迷錄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大義覺迷錄

大義覺迷錄 - 二、將大逆不道的曾靜、張熙凌遲處死

大義覺迷錄

二、將大逆不道的曾靜、張熙凌遲處死

編者按:這道處死曾靜、張熙的諭旨,使歷時七年之久的曾靜遣徒張熙投書案,最後降下帷幕。

由於雍正曾下過諭旨寬大曾靜,其中說過「將來子孫,不得追究誅戮」的話,乾隆雖然沒有遵照雍正的話去做,但也不能不加以理睬。

所以這裡也重提了一下,而歸之於兩種不同處理辦法,在天理人情上說未嘗不是一致的。

並且處死曾靜,乃是順乎全國億萬臣民的人心。

以此來避免被人們當作議論的口實。

【原文】

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十九,諭刑部。

曾靜、張熙,悖亂凶頑,大逆不道。

我皇考世宗憲皇帝,聖度如天,以其謗議,止及聖躬,貸其殊死。

並有「將來子孫,不得追究誅戮」的諭旨。

然在皇考當日,或可姑容;而在朕今日,斷難曲宥。

前後辦理雖有不同,而衷諸天理人情之至當,則未嘗不一;況億萬臣民所切骨憤恨,欲速正典刑。

於今日者,朕又何能拂人心之公惡乎?曾靜、張熙著照法司所擬,凌遲處死。

【譯文】

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下諭旨給刑部。

曾靜、張熙,悖亂凶頑,大逆不道。

我父皇世宗憲皇帝,聖人的度量如天一樣大,以為他們的誹謗只限於皇上一身,而免去他們死罪。

並且寫了「將來朕的子孫,都不准追究這事而對他們實行殺戮」

的諭旨。

然而,在父皇在世的時候,或者可以對他們寬容;而在朕即位的今天,則斷難寬恕他們。

這樣前後處理辦法雖然不一致,但是從天理人情上的恰當上來講,並沒有什麼不一致的地方。

況且全國億萬臣民,對他們都恨之入骨,想早點對他們明正典刑。

從今天來講,朕又怎能違背人心中的公憤呢!所以對曾靜、張熙,應當按照司法機關擬定的刑罰,把曾靜和張熙凌遲處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大義覺迷錄》未分類項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編者按:這道處死曾靜、張熙的諭旨,使歷時七年之《大義覺迷錄》二、將大逆不道的曾靜、張熙凌遲處死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