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後漢書·孔僖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孔僖字仲和,魯國魯人也。
曾祖父子健,少游長安,與崔篆友善。
及篆仕王莽為建新大尹,嘗勸子健仕,對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袞冕之志,各從所好,不亦善乎!道既乖矣,請從此辭。」
遂歸,終於家。
僖與篆孫駰復相友善,同游太學,一習一 《春秋》,因讀吳王夫差時事,僖廢書歎曰:「若是,所謂畫虎不成反為狗者。」
駰曰:「然。
昔孝武皇帝始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聖道,師則先王,五六年間,號勝文、景。
及後恣己,忘其前之為善。」
僖曰:「書傳若此多矣!」鄰房生梁郁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邪?」
僖、駰默然不對。
鬱怒恨之,一陰一上書告駰、僖誹謗先帝,諷譏當世。
事下有司,駰詣吏受訊。
僖以吏捕方至,恐誅,乃上書肅宗自訟:「臣之愚,意以為凡言誹謗者,謂實無此事而虛加誣之也。
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惡,顯在漢史,坦如日月。
是為直說書傳實事,非虛謗也。
夫帝者為善,則天下之善鹹歸焉;其不善,則天下之惡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誅於人也。
且陛下即位以來,政教未過,而德澤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獨何譏刺哉?假使所非實是,則固應悛改;儻其不當,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顧天下之人,必回視易慮,以此事窺陛下心。
自今以後,苟見不可之事,終莫復言者矣。
臣之所以不愛其死,猶敢極言者,誠為陛下深惜此大業。
陛下若不自惜,則臣何賴焉?齊桓公親揚其先君之惡,以唱管仲,然後群臣得盡其心。
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遠諱實事,豈不與桓公異哉?臣恐有司卒然見構,銜恨蒙枉,不得自敘,使後世論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寧可復使子孫追掩之乎?謹詣闕伏待重誅。」
帝始亦無罪僖等意,及書奏,立詔勿問,拜僖蘭台令史。
元和二年春,帝東巡狩,還過魯,幸闕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樂,命儒者講《論語》。
僖因自陳謝。
帝曰:「今日之會,寧於卿宗有光榮乎?」
對曰:「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
今陛下親屈萬乘,辱臨敝裡,此乃崇禮先師,增輝聖德。
至於光榮,非所敢承。」
帝大笑曰:「非聖者子孫,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
冬,拜臨晉令,崔駰以《家林》筮之,謂為不吉,止僖曰:「子盍辭乎?」
僖曰:「學不為人,仕不擇官,凶吉由己,而由卜乎?」
在縣三年,卒官,遺令即葬。
(節選自《後漢書》
【譯文】
孔僖字仲和,魯國魯人。
曾祖父孔子建,年輕時遊學長安,與崔篆友好。
崔篆出仕王莽任建新大尹時,曾經勸孔子建出仕,子建回答他說:「我有做老百姓的心願,您有做官的志氣,各人聽從各人的所愛,不是很好嗎!我們所走的道路,既然不同,請從此分別。」
就回去了,死在家裡。
孔僖與崔篆的孫子崔駰是好朋友,同游太學,學習 《春秋》,因為讀吳王夫差的時事,孔僖丟下書歎息說:「如此,這是所謂畫虎不成反為狗。」
崔駰說:「是的。
從前孝武皇帝做天子時,年紀輕輕的,才十八歲,崇信聖人之道,以先王為學習 的榜樣,五六年的時間,號稱勝過文帝、景帝的恭儉。
到後來任意而行,忘記了自己以前的好處。」
孔僖道:「書傳上這樣的事情多著呢!」鄰屋的另一位太學生梁郁附和著說:「這樣,武帝也是狗嗎?」
孔僖、崔駰默然不做聲。
梁郁發怒恨他們,暗地裡上書告崔駰、孔僖誹謗先帝,譏諷當世。
朝廷把這件事一交一 管事的人處理,崔駰去獄吏受審訊。
孔僖看到逮捕他的人快來了,害怕被誅,於是上書肅宗申訴:「臣愚見,認為凡是稱為誹謗的,是說實際上沒有這回事,捏造誣蔑而已。
至於孝武皇帝,政治的好與壞,在漢史上寫得明明白白,有如日月。
這是叫做直說書傳實事,不算捏造。
皇帝為善,天下的善就都歸於他;皇帝不為善,天下的惡也都會集在他那裡,這都是有原因的,所以不可以責於人。
並且皇上即位以來,政治沒有什麼過失,德澤及於百姓的卻很多,天下的人都是知道的,我等為什麼要譏刺他呢?假使非議的是事實,那就應該堅決悔過改正;若是說得不適合,也應當寬容,又為什麼要加罪他呀?我們被誅殺,死就死了,但天下的人,一定會改變過去對皇上的看法,從這件事觀察皇上的用心。
自今以後,如果看到不可的事,就絕對不會再說了埃我之所以不吝惜死,還敢於毫無顧慮地這樣說,真正是為皇上愛惜這天下大業。
皇上如果不愛惜,那我有什麼辦法呢?齊桓公親自揭露他先君的過錯,以啟發管仲,然後全體臣子得以盡心為國。
現在皇上居然想為遠在十世的武帝隱瞞事實,難道不是與桓公大相逕庭嗎?我恐怕官吏突然陷害我,令我含恨蒙受冤屈,不能申訴,使後世議論的人隨便以皇上作比較,難道可以再使子孫補救遮掩嗎?我恭謹地去朝廷等待重誅。」
皇帝本來也無加罪孔僖等人的意思,奏書送上去,馬上下詔不問罪,授孔僖蘭台令史。
元和二年春,皇帝巡視東方,回來時經過魯地,去闕里,用牛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奏黃帝、堯、舜、禹、湯、週六代的音樂,命令儒者講《論語》。
孔僖因向皇上道謝。
皇帝說:「今天的大會,難道不是對於您孔氏的一種光榮嗎?」
孔僖回答道:「我聽說賢明的聖主,沒有不尊師重道的。
現在皇上作為天子,親自到我們這裡,這是崇敬致禮老師,使聖德增輝。
至於說到光榮,是不敢承當的。」
皇帝大笑說:「不是聖人的子孫,哪裡說得這樣好的話啊!」就授孔僖郎中。
這年冬天,授臨晉令,崔駰用《家林》占卜,說不吉利,阻止孔僖道:「你為什麼不辭官呢?」
孔僖說:「學習 不為個人,出仕不選擇什麼樣的官才做,凶吉在於自己,難道是由占卜決定的嗎?」
做了三年臨晉縣令,死在任上,遺體就地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