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卷一百十·子部二十○術數類存目一
△《正易心法》·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舊本題宋麻衣道者撰。
凡四十二章,章四句,句四言。
又題希夷先生受並消息。
《文獻通考》載李潛序雲,得之廬山異人。
馬端臨注曰,或雲許堅。
又載張…跋,亦信為陳摶所傳。
惟《朱子語錄》曰,此書詞意凡近,不類一二百年文字,如所謂雷自天下而發,山自天上而墜,皆無理之妄談。
所謂一陽生於子月,而應於卯月乃術家之小數。
所謂由破體煉之,乃成全體,則爐火之末技。
所謂人間萬事,悉是假合,乃佛者之幻語。
必近年術數末流,道聽塗說,掇拾老佛醫卜諸說之陋者,以成此書。
後二年守南康,有前湘陰主簿戴師愈者求謁,即及《麻衣易》。
因復扣之,宛然此老所作,欲馳報敬夫,敬夫已下世。
時當塗守李侍郎壽翁雅好此書,亟以書來,日即如君言,斯人而能為此書,亦吾所願見,幸為津致之。
戴不久即死,而壽翁亦得請西歸矣。
又曰,《麻衣易》是戴師愈所作,太平州刊本第二跋,即其人也。
昨親見之,甚稱此《易》,以為得之隱者,問之不肯明言其人。
某適到其家,見有一冊雜錄,乃戴公自作,其言皆與《麻衣易》說相類。
及戴死,其子弟將所謂易圖來看,乃知真戴所自作也。
觀此二則,則是書之偽妄審矣。
△《翼玄》·十二卷(永樂大典本)
宋張行成撰。
行成有《易通變》,已著錄。
案行成進書狀曰,始得邵氏書,既得司馬氏書,潛思力索,久乃貫勇。
考之於《易》,無所不合。
因著《翼玄》十二卷,以明揚雄之《易》。
又曰:揚雄作《太玄》,義本連山。
自蓍言之《易》用七二,極少陽也。
《太玄》用三十三,五六之合,十一而三天也。
自象言之,《周易》體八用六,天包地之數也。
《太玄》體四用三,地承天之數也云云。
蓋所進七易之一也。
朱彝尊《經義考》注云:未見。
今檢《永樂大典》尚載其本,然《太玄》已贅,《翼》更蛇之足矣。
△《太玄別訓》·五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劉斯組撰。
斯組有《撥易堂易解》,已著錄。
是編解釋揚雄《太玄》,各以韻語發揮其義,意欲以奧崛配雄。
然原書詞意艱深,所以待注。
注又僻澀,使人不解,是亦何取於注乎?
△《皇極經世書類要》·九卷(永樂大典本)
宋鍾過撰。
過字益齋,廬陵人。
其書作於鹹淳中。
吳應丑序云:鍾君取邵子之書類之,圖即書,書即圖矣。
其類之目曰道,曰太極,曰陰陽,而以外篇之文分附之。
考《皇極經世》外篇本邵子門人所說,故張行成亦別為編次。
此書捃拾排纂,初無所發明,更不及行成之索隱矣。
△《皇極經世節要》·(無卷數,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浙江《遺書目錄》題元周爽撰。
案朱彝尊《經義考》載《經世節要》宋周著。
湘鄉人。
乾道間嘗與胡安國、張…游,潛心於《易》云云。
則是周非周爽,是宋人非元人也。
然書中推步元會運世至於明嘉靖辛巳登極,壬午改元。
則又非之舊本矣,蓋明人所附益也。
△《皇極經世書說》·十八卷(內府藏本)
明朱隱老撰。
隱老字子方,號潛峰,豐城人。
洪武中大學士朱善之父,蓋元末、明初人也。
隱老以邵子《皇極經世》義趣深奧,學者猝不能得其說,因以己意訓解。
凡邵子所未及者,皆折衷而論定之。
若邵子所自為說者,則又姑取至淺近之理以為之指示,欲令讀者易得其津涯。
然邵子作此書,其大旨主於推步。
隱老乃多講義理,而於數學罕所發明,則仍未能得其綱領也。
△《皇極經世書傳》·八卷(河南巡撫采進本)
明黃畿撰。
畿字宗大,香山人,黃佐父也。
是書有佐附記曰:《皇極經世》,未有全書,先君得諸道藏,手自錄之。
今《性理》所載乃蔡西山《指要》,非其全也。
祝泌氏鈐以泰為元,六十四卦皆用四爻,與邵子異矣,廖應淮《元元集》從之。
惟朱隱老始宗本旨為之說,然未盡也。
先君自成化乙巳隱居粵洲草堂,始悟氣以六變,體以四分,用九則三十六宮,用六則二十四閏,聲音律呂,圓唱方和,而後乾坤坎離用焉,天地萬物之理貫於一矣。
又稱凡所註釋有未備者,佐附以膚見,則推步也。
年月日時分杪晝夜進退積成一元消長,則命算工補其闕焉。
然則是書佐所續成也。
又稱畿有自序,此本無之,殆傳寫佚脫矣。
△《皇極經世心易發微》·八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楊向春撰。
向春字體元,號野,普洱人。
是書推衍《皇極經世》舊說,立占卜之法,惟論干支生剋,五行制化。
蓋方技家言,非說《易》之書也。
自稱六卷而隆慶二年鄧世芳序稱八卷,與此本合。
據世芳序,是書一刻於大理,再刻於京師。
及在武定,又集前刻之未備者刻之。
蓋自序乃初刻時作,此則增定之本耳。
△《皇極經世考》·三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國朝徐文靖撰。
文靖有《禹貢會箋》,已著錄。
是編首列邵子起算之術,括為二圖,一曰數皆不離於五圖,一曰皇極經世一元圖,皆隱括王《節要》為之。
末附三十六宮解,引鄭康成《乾鑿度注》及《黃帝·素問》太乙游九宮之說為證。
皆因論邵子之學偶及之,其大旨則以竹書紀年駁經世紀年之誤,上起唐堯甲子,下迄秦始皇甲寅,備列干支,訂其同異。
考顧炎武《日知錄》,備論自王莽以前古人不以甲子名歲,歷引《爾雅》、《周禮注》、《左傳》、《史記》、《呂氏春秋》賈誼《賦》、《漢書》、許慎《說文》,考據甚明。
今本竹書不用歲陽歲名,而如後世題甲子,是即明人作偽,非汲塚舊文之證。
邵子之學無所不窺,而所推帝王年數無不與竹書相左,絕無一言之考正,是又今本晚出,邵子未見之證。
乃文靖不以經世疑竹書,而反以竹書攻經世,蓋文人愛奇嗜博,不加詳考,遂至顛倒是非。
毛漸《三墳》,自鄭樵之外,宋以來人人知其偽,而文靖乃據以作竹書前編,其信竹書亦猶是矣。
△《洪範九疇數解》·三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熊宗立撰。
宗立有《素問運氣圓括定局立成》,已著錄。
朱彝尊《經義考》載是書作八卷,與此本不符。
然彝尊注曰,未見,恐傳聞訛異也。
初,蔡沈作《洪範九疇數》,未竟而卒。
今載於《性理大全》及《永樂大典》中者皆非完本,故天台謝無序稱其享數弗遐,釋數未備,猶有遺恨。
宗立訓釋其書,復因沈之法而廣之。
如沈書釋數之詞,僅有潛之一數,餘但虛標數曰字,而並闕其文,宗立皆一一補作。
又沈書以原沖從公中用分戎終九數為九疇之綱,宗立則因而重之,各衍為八十一數;如焦贛《易林》以一卦衍六十四卦之例,排定緝綴,遂為完書。
所注推闡易義,曲相比附,百方牽合,使之成理,亦頗能自申其說。
惟不注孰為沈之原文,孰為宗立之續補,體例龐雜,茫無端緒,非沈原書尚存,幾不知是書為誰作。
是亦自明以來刊古書者之積習矣。
△《洪範圖解》·二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明韓邦奇撰。
邦奇有《易學啟蒙意見》,已著錄。
是編因蔡沈《洪範皇極》內外篇復為圖解,於每疇所分之九字,系以斷語,俾占者易明。
其揲蓍之法,與《易》之蓍卦相同。
所言休咎,皆本於《洪範》,亦與易象相表裡。
蓋萬物不離乎數,而數不離乎奇偶,故隨意牽合,無不相通雲。
△《洪範皇極注》·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李經綸注,國朝湯炎增注。
經綸有《禮經類編》,已著錄。
炎號漫湖,南豐人。
經綸先注此書,名曰《范數觀通》,炎又改此名。
凡書中稱漫湖曰者,皆炎說也。
其書首捲著揲法筮占說辨諸條,以下則分內外篇,末綴以范數之分,而每卷皆系以圖,蓋專為占筮而作。
朱彝尊《經義考》載經綸有《詩教考》,極駁其宗王柏之說,刪改聖經,蓋亦好異之士。
此書則彝尊不載,不知原本之卷數,中間經炎更定,殆亦非其舊帙矣。
△《皇極數鈔》·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陶成撰。
成,南城人。
康熙己丑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其書以《洛書》印合《河圖》,而推其數以占卜。
上卷采掇蔡沈之說,下卷采掇李經綸之說,而推衍以己意。
大旨重一為三,重三為九,九復合一為十,以通河洛之數。
夫奇偶相乘,無不可以成數。
成遽謂蓍之生也每一莖而百根,可為大衍之數者二。
筮易已用其一,安知非儲其一以待蔡子數筮之用?是剽《易》之旁支,儼然欲以配《易》矣。
蔡沈之說何可與羲、文、周、孔並言也?
△《洪範皇極補》·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劉世衢撰。
世衢字何甫,永新人。
是書成於康熙甲子。
以蔡沈《洪範數》為未竟之書,謝無之註釋亦未詳備,因補圖數釋二篇,序數釋三篇,對數釋一篇。
蒙數原本闕疇傳,豫數原本闕註釋,皆一一補之。
又補系九小數詞。
凡書中低一格者,皆世衢所續也。
書本四卷,別以凡例雜論原序各圖數總名為一卷,冠於首。
又以五行等十二圖及其弟世履所作五六天地之中合賦一篇為一卷,附於末。
△《易范同宗錄》·(無卷數,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顥撰,顥字柱文。
卷首自署曰南豐,而前有雍正丁未自序,又自署曰嘉禾,未之詳也。
其說取劉歆《河圖》、《洛書》相為經緯之義,以《易》與《洪範》合而一之,分三篇。
一曰河洛,其總綱也。
二曰易卦,三曰范數,其兩目也。
河洛列圖書表裡之圖,易象列伏羲卦圖、文王之易、周公之易、孔子之易,而終以揲法、占法。
范數列箕子之范、九峰蔡氏之范、寅清李氏之范,附以所作數詞,又附改定蔡氏占法。
夫圖書之說,糾紛極矣,牽《洛書》以解《易》,已為附會,又必取《洪範》以合於《易》,其說於是益支。
且以《易》為蓍筮,范為龜卜,是又因龜文之說而綴合為一,於古亦無據也。
△《洪範補注》·五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潘士權撰。
士權有《大樂元音》,已著錄。
是編增補蔡沈之書,而於原書之外復多所附益。
首卷為疇詞,蔡沈原本,自潛而下,無數曰云云。
其理曰云云以下則全無之,皆士權所增入。
二卷為蔡氏內篇,分章析節,闡其大旨。
外篇三卷則皆士權自撰,合蓍龜卜筮五行卦氣聲音律呂交互言之。
△《易十三傳》·十三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朱彝尊《經義考》亦云未詳誰作,第知為嘉靖間人。
其說以乾上九爻為一傳,次以後及大過十二爻,每爻為一傳,合十三爻,共成十三傳,各證以歷代紀年,蓋仿《皇極經世》而作。
然於六十四卦相生圖,則又不主邵子之說。
邵《博聞見後錄》記有邱者以易數推元豐元年當豐卦,意其學即此術也。
論多穿鑿,其於歷代事跡亦皆附會。
蓋術數家之支談,渺無關於經義者矣。
△《性理三書圖解》·九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韓萬鍾撰。
萬鍾有《象緯彙編》,已著錄。
此雲三書者,《易學啟蒙》、《律呂新書》、《洪範皇極·內篇》也。
皆本無性理之名,萬鍾蓋以永樂中修《性理大全》載此三書,故從其後而追題之也。
原序稱其於啟蒙有主遇卦之卦之殊,於律呂有管孔之異,於皇極辨止戎之訛,明象佔之義。
今案其書於啟蒙考變佔之三十二圖,每爻必自一爻變至六爻,皆變者依爻位逐次列之,而各系爻辭於下。
蓋本之韓邦奇啟蒙意見殊為繁複。
其於遇卦之卦並無發明,律呂管孔,仍徑一圍三,最疏之率,亦毫無是正。
至燕樂字譜大呂太簇夾鍾清各用五字,而以上下緊別之。
蓋唐、宋相傳之舊法,所以取夾鍾為二十八調之準。
萬鍾於四清只列黃太夾而遺大呂清聲,又雲旋宮之法未考,是其於燕樂尚茫然無據,何論雅樂耶?《皇極·內篇》系分之八戎,小數縱橫,當以悔凶休祥平災咎吉吝為次。
刊本誤以止之縱數,列為戎縱,萬鍾據數正之,則所考良是。
然蔡沈此書非聖人而作《易》,《御定性理精義》已以僭經斥之,世亦無用以占者,其謬否正無庸深辨耳。
△《范衍》·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錢一本撰。
一本有《像象管見》,已著錄。
是編以聖人則書敘疇,以龜坼為卜法。
後世蓍重而龜卜不傳,《太玄》、《皇極》皆根據《洛書》而作。
朱子議其為零星補湊,因摹仿易象,以龜求《洛書》之舊。
契原數以為兆,綜九章以考占,演為繇詞,並自為音釋。
卷首冠以衍法,仿《靈棋經》之例而小變之。
又總論疇數之義綴於卷末,其意欲以補蔡沈書所未備。
然蔡沈書亦何必補也。
(謹案:推演《洪範》始自蔡沈,故凡因沈書而作者並類從編次。
惟此及顧昌祚、舒俊鯤書雖以《范衍》、《衍范》、《洪範圖說》為名,而與蔡氏各自為說,故仍以作者之時代為次。
)
△《太微經》·二十卷(河南巡撫采進本)
明文翔鳳撰。
翔鳳字天瑞,號太青,三水人。
萬曆庚戌進士,官至太僕寺少卿。
其作此書,蓋以擬《易》,凡四經、十二贊、十二圖、六十四緯、四表為一百篇。
其卦畫以白黑代連斷,每卦分上、中、下。
始於四象,重之為十六星,參之為六十四素,三百八十四斯。
又參其畫為十,為,為┴,為┬,凡策數二萬四千五百六十。
以參兩之法乘《河圖》之數推之,為日數十八萬兆。
以太微之變爻交太玄之變爻推之,為月數一萬億兆。
四經者,一曰昱經,以律天道;二曰ń經,以律王道;三曰堯經;以律聖道;四曰顥經,以律神道。
以四經會八卦,列之贊圖,合以緯表,為二十卷。
大旨以周子《太極圖說》言無極為未安,故據《虞書》道心惟微語命此名。
又以揚雄《太玄》與歷數合,而易理未協,司馬光《潛虛》則參差不倫,邵子開物閉物之數止推至八萬餘年,猶有所極,因旁通交闡,積二十六年而其書始成,其用力亦云勤至。
然易象之精微,六十四卦俱闡之矣,所應發揮者,《十翼》已發揮之矣,外此皆聖人所不言也。
聖人所不言,而術數家必強言之,其支離葛也固宜。
如翔鳳者,所謂誤用其心者歟!
△《說疇》·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喬中和撰。
中和有《說易》,已著錄。
是編凡分五目。
一曰正誤,皆踵宋、元諸儒錯簡之說,顛倒經文之序。
二曰釋次,明五行之序。
其雲五星,惟金、水三十度,殊不可解。
案金水附日而行,日行一度,而又有遲疾順逆之差,此雲三十度,是統以月計之矣。
三曰廣形、推衍五行之類,其雲百餌為金,薑汁為金之類,分配牽強,毫無確據。
四曰辨是,以十為《洛書》,九為《河圖》,申劉牧之說,亦空言聚訟。
五曰卜繇,以雨霽蒙驛克錯綜相乘為二十有五,分屬五方,每方得五九四十五疇,各系以詞,如《易林》之體。
末為用骰代龜說,殆與盧氏《簽易》同一兒戲。
如其說,則神祠交杯,其法更捷,何必紛紛然繳繞河洛乎?
△《河圖發微》·(無卷數,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陳士槐撰。
士槐字植甫,莆田人。
明季諸生。
是書大義以天一地二至天九地十為《河圖》之位,因位而後有數,位變五,數變十,凡干支卦爻皆以十數推之。
又自二畫推之,至千六百七十七萬有奇而止。
又雲,有《河圖》之卦,斯有伏羲之卦。
其法以五陰五陽彼此交變而成者,謂之位變。
以一至十之數乘一而得者,謂之數變。
以三畫積至十畫,雲用三用四至用十者為河圖之卦。
皆零星補湊,非出天然,至作《河圖》卦於羲卦之上,益杜撰矣。
雜說二篇,謂歷家種種不一,總之以九百四十分為一度,不知日法各家不同,九百四十分特太初法耳。
士槐不明歲差之理,取十九年一章奇零不盡之數以為定率,殊未考盈縮之變。
謂握機八陣前後邊各四曰風,左右邊各四曰天衡,並為定局,亦不知奇正相生之妙矣。
至雲孔子為一世佛,伯魚二世佛,子思三世佛,奇聖以上過去佛,衍聖以下未來佛,尤不經之甚矣。
△《肅庵槧》·一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陳藎謨輯。
藎謨有《皇極圖韻》,已著錄。
此本乃所集與黃道周往復書札四篇。
首為崇禎甲戌藎謨論洞璣書,次為道周答書,次亦道周所作三易皇極答,而以藎謨論律呂一書附之。
其說不一,無類可入。
以所論多律歷之學,姑附之術數家焉。
△《參兩》·(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
凡四十一目。
起參兩圖說,訖靜生圖說。
大約仿《太玄》、《潛虛》、《玄包》、《洞極》之類,而益加以詭異。
其圖天止一白圓圈,圖地於白圈中加一黑方作形,圖人於黑方中又一白圈作形,即以是為卦畫。
其中曰者,猶《易》之有爻,《玄》之有測,《虛》之有辭也。
其曰惠者,猶《易》之有象,《玄》之有贊,《虛》之有變解也。
大旨以日月星漢霞風雨露霜雷電霧虹雪為在天成象,山石金火水田木絲鹽為在地成形,而以參天兩地括形象之賾。
率煩碎支離,不可究詰。
△《衍范》·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顧昌祚撰。
昌祚號忍園,婁縣人。
康熙中舉人,官江夏縣知縣,降補萊州府經歷。
是編附刻其子成天文集之前。
首為三圖,一曰皇極圖,中為小圈,其狀如轂,圈內書一誠字,外為大圈,其狀如輞,而界畫以三十二線,其狀如輻。
一曰老子之極圖,三圈相函如射的,而中一小圈書一虛字。
一曰佛氏之極圖,兩圈如月之暈而虛其中,別畫一小圈於外,書一空字。
上卷自為之說,下卷引經以證之,大旨以《洪範皇極》貫注萬理萬事,故名曰《衍范》。
自朱子傳周子《太極圖》,儒者尊為道學正脈,上接孔子。
後來講學者遂紛紛作圖,以希追配,此亦其一矣。
△《畫前易衍》·(無卷數,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徐燦撰。
燦字朗亭,號玉峰,昆山人。
乾隆辛酉舉人。
其書以太極函三兼綜河洛理數,取周子《太極圖說》引而伸之,以為交兆。
又采古今格言,復益以己說,為占詞。
法用太極化十六事為綱,曰順,曰矯,曰潛,曰建,曰照,曰勁,曰近,曰約,曰折,曰止,曰回,曰宜,曰練,曰脫,曰經,曰緯。
以十六事相錯得二百五十六,每事各為五兆,曰合五,曰八三,曰九二,曰七四,曰六五。
皆有占詞,合為一千二百八十兆。
其占法以一百二十子陰黑陽白各半揉和,先拈一字居中,以應天一之數,尚虛中位四數,俟後積數補之。
次於前後左右,按次列十一數衍之,謂十六兆。
內消象,純黑圈。
息象,純白圈。
交兆,純陽數者,陽極生陰,下半圈黑。
純陰數者,陰極生陽,下半圈白。
若方數不符,消息犯重者,不列。
又以十六綱配二十四氣,前此言數學者所未有也。
自序謂夢周子、二程子各書一三字見示。
又授筆一枝,冊一帙,顏曰畫前易,因衍為此書云云。
可謂語怪矣。
△《元》·十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張必剛撰。
必剛有《三禮會通》,已著錄,是編以歲時氣候著為論說。
先為五圖,首元運圖,次立數圖,次平數圖,次平數奇圖,次平數偶圖。
次乃以一歲二氣、三元、四時、五行、六運、十二月、二十四氣、三十六旬、四十八弦、六十子午、七十二候為目,每目發端立義為正文。
次為系說。
次為讚辭。
必剛自言其著述之意,謂易之卦爻錄像,先事立文。
春秋之征伐會盟,後事立文。
至於歲時節候,終古共是事,即其是文。
幽明俯仰,遠取近徵,參伍錯綜,抉摘發揮,於觀象玩辭,觀變玩佔之義,可以竊附云云。
其議論宛轉關生,大致本張行成《易通變》之說,而益漫衍之,未嘗不執之成理,而以為《易》之本旨則非也。
至所云天地輪之象也,日月者行輪之蚍蜉也,即古人蟻磨之喻。
又雲時與節令鏤畫輪之寸度齒行也,物候輪中之滓也,即太玄陰陽相,物成雕離,若是若非之旨,特小變其字句。
又其前所載諸圖,由一歲而二氣,而三元、四時、五行、六運累之為圖,算家尖堆法也。
六角全圖以六起數,四角奇偶二圖,一以四起數,一以八起數,算家平堆法也。
亦改易其名目爾。
△《洪範圖說》·四卷(侍講劉亨地家藏本)
國朝舒俊鯤撰。
俊鯤字潛夫,漵浦人。
其自序雲,因欽定《易圖說》得《洪範九疇》之數,兼得八十一疇之全數。
於欽定《書圖說》得《洪範九疇》之名,兼得八十一疇之本名。
從此衍之,分元、會、運、世四卷,元曰述舊聞,會曰形今意,運曰釋名義,世曰通數占。
各為之圖,附以論說。
述舊聞以《河圖》、《洛書》為主,形今意以《衍范》數為之,釋名義則自五行以至六極皆有詮解,通數占則仿《皇極經世》之意推元會之數。
蓋自為一家之學,非經文本義如是也。
△《演極圖說》·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秦錫淳撰。
錫淳字沐,臨海人。
是書推演周子太極之說。
第一卷為機極圖、衍極圖,發明太極初生陰陽之旨。
卷二為六陽、六陰十二節氣。
卷三論天象。
卷四論地理,而終以潮候。
亦各為圖論,發明陰陽變合之理。
於萬事萬物一一求其所以然,大抵皆以意見推測也。
──右「術數類」數學之屬,二十八部,一百六十五卷,內五部無卷數,皆附《存目》。
△《黃石公行營妙法》·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後有總論,稱黃石公以授張子房者,蓋亦術家所假托也。
上卷論日月星辰風氣候,中卷論鳥雀禽獸,下卷間取六壬天罡游都之說,詞義殊為淺陋。
卷首有望江南詞百餘首,即世所稱李衛公望江南,而又雜以他佔法,尤叢雜無可取也。
△《東方朔占書》·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原本前後無序跋。
所載皆測候風星月及太歲六十年豐凶占驗之法,其詞皆鄙俚不文。
案《隋書·經籍志》有《東方朔占》一卷,《東方朔書》二卷,《東方朔書鈔》二卷,《東方朔占候水旱卜人善惡》一卷。
蓋古來雜佔之書,托於朔者甚多。
然考蔡絛《西清詩話》曰,都人劉克者,窮該典籍之事,多從之質。
嘗謂杜詩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人知其一,不知其二,惟杜子美與克會耳。
起就架上取書示余,東方朔占書也,歲後八日,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
其日晴,所主之物育,陰則災云云。
今本無此語,知非劉克所見之舊。
又考《北史·魏收傳》雲,魏帝宴百僚,問何故名人日,皆莫能知。
收曰,晉議郎董勳答問禮俗雲,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云云,不言出東方朔。
則劉克所見之占書已出依托,此又偽本中之偽本也。
△《乙巳占略例》·十五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舊本題唐李淳風撰。
皆雜占天文氣風雨並及分野星象之說。
按淳風有《乙巳占》十卷,蓋以貞觀十九年乙巳,在上元甲子中,書作於是時,故以為名。
《唐志》、《宋志》所載卷數並同,惟《宋志》別出有《乙巳指占圖經》三卷,不言何人所撰,而無此書。
尤袤《遂初堂書目》、焦《國史經籍志》亦僅載《乙巳占》,不雲別有《略例》。
檢《永樂大典》,絕無一字之徵引,可知明以前無此書矣。
錢曾《述古堂書目》始以《乙巳占》、《乙巳略例》二書並列,而又不言其所自來。
考朱彝尊《曝書亭集》有《乙巳占》跋,是其書近時尚存,今特偶未之見耳。
彝尊所論分野,以此本相較,皆參錯不合。
且所佔至於天寶九載,其非淳風所作甚明。
書中援引亦多龐雜無緒,疑後人取《開元占經》與《乙巳占》之文參互成書,而別題此名,托之淳風也。
△《玉歷通政經》·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唐李淳風撰。
歷代史志及諸家書目皆不載,惟陳振孫《書錄解題》有之,卷數與今本合。
蓋南宋人所依托也。
天文占驗,多不足憑,此書不過采摭唐以前各史天文、五行諸志,略損益之。
即真出淳風,亦無可取,況偽本乎。
△《觀象玩占》·五十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舊本題唐李淳風撰。
凡日月、五緯、經星、漢、彗孛、客流、雜氣以及山川、陸澤、城郭、宮室、營壘、戰陣皆著於占,而陰晴、風雨、雹露、霜霧鹹附錄焉。
於日月之交會,五星之退留,今所預為推步,歲有常經者,亦往往斷以占候。
即日月所不至,五星所不經者,亦虛陳其象,殊不足憑。
考《舊唐書·經籍志》有淳風《乙巳占》十卷,《皇極歷》一卷,《河西甲寅元歷》一卷,《緝古算術》四卷,《綴術》五卷。
《新唐書·藝文志》有《淳風注周髀》二卷,《注五經算術》二卷,《注張邱建算術經》三卷,《注海島算經》一卷,《注五曹孫子等算經》二十卷,《注甄鸞孫子算經》三卷,《天文占》一卷,《大象玄文》一卷,《乾坤秘奧》七卷,《法象志》七卷,《太白通運逆兆通代記圖》一卷。
《宋史·藝文志》有淳風《太陽太陰賦》一卷,《日月氣象圖》五卷,《上像二十八宿纂要訣》一卷,《日行黃道圖》一卷,《九州格子圖》一卷。
陳振孫《書錄解題》有淳風《玉歷通政經》三卷。
尤袤《遂初堂書目》有淳風《運元方道》,不載卷數。
錢曾《讀書敏求記》有淳風《天文占書類要》四卷,《乾坤變異錄》四卷。
夫古書日亡而日少,淳風之書獨愈遠而愈增,其為術家依托,大概可見矣。
△《玄珠密語》·十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唐王冰撰。
冰有《黃帝素問注》,已著錄。
《素問》序稱詞理秘密,難粗論述者,別撰《玄珠》以明其道,則冰實有《玄珠》一書。
然考冰為寶應時人,官至太僕令。
而此書序中有因則天理位而乃退志休儒之語,時代事跡,皆不相合。
其書本《素問》五運六氣之說而敷衍之,始言醫術,浸淫及於測望占候。
前有自序,稱為其師玄珠子所授,故曰《玄珠密語》。
又自謂以啟問於玄珠,故號啟玄。
然考冰所注《素問》,義蘊宏深,文詞典雅,不似此書之迂怪。
且序末稱傳之非人,殃墮九祖,乃粗野道流之言。
序中又謂余於百年間不逢志求之士,亦不敢隱沒聖人之言,遂書五本,藏之五嶽深洞中。
是直言藏此書時其年已在百歲之外,居然自號神仙矣,尤怪妄不可信也。
宋高保衡等校正內經雲,詳王氏《玄珠》,世無傳者,今之《玄珠》,乃後人附托之文耳。
雖非王氏之書,亦於《素問》十九卷二十四卷頗有發明,則宋時已知其偽。
明洪武間呂復作《群經古方論》雲,《密語》所述乃六氣之說,與高氏所指諸卷全不侔,則呂復所見者並非高保衡所見,又偽本中之重台。
且鄭樵《通志略》稱《玄珠密語》十卷,呂復亦稱十卷,而此本乃十七卷,則後人更有所附益,又非明初之本矣。
術數家假托古人,往往如是,不足詰也。
其書舊列於醫家,今以其多涉幾祥,故存其目於術數家焉。
△《通佔大象歷星經》·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首題原闕文一張,書末亦有脫佚,每卷第一行有姜七、姜八等字,用千字文記數,蓋道藏殘本也。
大抵每星為圖,而附以占說,有宋、汴、蔡、幽諸州名,似是唐人之詞。
始於紫微垣之四輔,由角、亢歷二十八捨,至壁宿而止。
然多舛誤,次第亦顛倒不倫,蓋已為傳抄者所竄亂矣。
△《天文鬼料竅》·(無卷數,兩江總督采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
考鄭樵《通志》稱,《步天歌》只傳靈台,不傳人間,術家秘之,名曰《鬼料竅》,即《步天歌》也。
而錢曾《讀書敏求記》稱,《天文機要鬼料竅》十卷,前半詳解丹玄子之說,後則兼采眾論,附列諸圖,而終以汪默《渾天註疏》、張素宗《渾象圖說》。
合二說觀之,蓋《步天歌》稱《鬼料竅》,特轉相珍秘之隱語,而未嘗竟改書名。
後人因樵此言,遂輯《鬼料竅》一書,而摭《步天歌》於其內。
以實而論,則《鬼料竅》該《步天歌》,《步天歌》不該《鬼料竅》。
以名而論,則《步天歌》兼《鬼料竅》,《鬼料竅》不兼《步天歌》也。
此本所載,與《步天歌》多有異同,所注占語,亦多冗濫。
又不載汪、張二家之書,已非錢曾之所見。
蓋儒者講求古義,務得源流,稍篤實者,皆不敢竄亂舊文。
方技家一知半解,則必以新說相附益。
此不知何人所改,而仍冒原名耳。
△《天文主管》·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首題明昌元年司天台少監賜紫金魚袋臣武亢重行校正。
蓋金章宗時經進之書。
案《金史·百官志》,司天少監秩從六品,而武亢姓名不見於紀傳。
惟王鶚《汝南遺事》曰,哀宗天興二年,右丞仲德奏,前司天台管勾武禎男亢(原注曰,徐州人氏),習父之業,精於占候。
上遣人召之,既至,與語大悅,即命為司天長行。
亢數言災咎,動合上意。
是年九月,敵人圍蔡,亢預奏十二月初三日攻城,及期果然。
上復問何日當解,亢曰,直至明年正月十三日城下無一人一騎,明年正月城陷,十三日撤營去。
其數精妙如此云云。
則亢乃哀宗末人,不應章宗時已為司天台少監,校正此書。
疑其出於托名,故時代舛異也。
其書諸家皆未著錄,惟晁氏《寶文堂書目》有之。
所載恆星及五星次捨占說,皆頗明晰,而繪圖舛錯者多。
末附《周天立象賦》,及《五星休咎賦》各一篇,題曰李淳風撰,其詞亦不類唐人。
錢曾《讀書敏求記》有明李泰《天文主管釋義》三卷,稱依丹元子《步天歌》分佈垣捨之星為主,當即詮釋此書而作。
然不言及此書,殆曾偶未之見耶?
△《戎事類占》·二十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元李克家撰。
考《江西通志》,李克家,字肖翁,南昌富州人。
至正末,任本學教諭,遷遼陽儒學提舉,即其人也。
是書取兵家占候,采輯成編。
卷首為天象圖、分野圖,中分天類,日類、月類、星野類、星類、風類、氣類、蒙霧類、虹霓類、雨雹類、雷電類、霜露類、冰雪類、五行類、時日類、厭勝類凡十五門。
夫天遠人邇,非私智小數所能窺,此甲彼乙,徒熒眾聽,至於厭勝,尤屬鬼謀。
郭京六甲神兵,豈足以拒金源耶?此真妖妄之言,法所必斥者也。
△《天文秘略》·(無卷數,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舊本題新安胡氏撰,不著名字。
其書雜采占候之說,而附以《步天歌》所陳測驗,大抵牽引傅會,純駁溷淆,不出術士之技。
前有劉基序,當為元末、明初之人。
然詞旨膚淺,基集亦不載,殆妄人所依托也。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二十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劉基撰。
基有《國初禮賢錄》,已著錄。
此書乃洪武中奉敕所作。
案星土之說本於《周禮》保章氏,而其占錯見《左氏傳》中。
其法以國分配。
漢、晉諸志,少變其例,以州郡分配。
以天之廣大,而僅取中國輿地分析隸屬,本不足信。
基作此書,更以一州一縣推測躔度,剖析毫釐,尤不免於破碎。
特其不載占驗為差勝術家附會之說。
然既不佔驗,何用更測分野,於理均屬難通。
蓋附會相沿,雖以基之學識,亦不能盡破拘墟之見也。
△《白猿經風雨占候說》·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舊本題明劉基注。
是書前有洪武四年基自序。
案《明史·藝文志·天文類》載有《白猿經》一卷,不著撰人,疑即是書。
書中專論風雨雷電霪旱晦明之兆,末附以日星氣圖,殆好事者於《天文祥異》書中掇拾而成。
注文及序均淺陋,亦決非基作。
考沈士謙《明良錄略》曰,基以洪武八年四月卒,以天文書授子璉,使俟服闋進。
且戒之曰,無令後人習也。
然則基之術數且不肯傳其子孫,又安有此種註釋流傳於世乎?
△《神樞鬼藏經》·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
首題南極沖虛妙道真君,蓋道家所依托。
前有自序,稱輯為三卷,分十二章,條陳一百一十九事。
今此本只分上、下二卷,殆又傳抄者所並也。
上卷載風陰晴之占,以知歲時豐歉。
下卷雜述青烏家言,相第宅吉凶,推小兒年命。
末及觀物拆字,斬三屍,驗神光,所言極冗雜不倫。
自序又謂內篇有神遁天奇之秘,勿敢輕洩,附諸別錄,亦夸誕不足信。
中有皇明洪武語,蓋明人所為也。
△《象緯全書》·(無卷數,兩淮鹽政采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
觀卷末自跋,蓋明萬曆中人。
跋稱監台疇人子弟,分科各習一藝,算者昧於象占,占者不達數意,須用象數相參,考其同異,則亦司天之官也。
其書前列七政二十八宿變異,及風角星氣諸術,分類頗詳。
然大抵雜引諸占書,參以史事,無所考正。
末為太陽行度立成諸表,蓋即所謂象數相參者。
然言象者逾十之九,言數者不及十之一也。
△《參籌秘書》·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汪三益撰。
三益字漢謀,貴溪道士。
是編采禽遁奇門諸書,裒合成編,以備兵家之占。
成於崇禎己卯,楊廷樞為之序。
己卯,崇禎十二年也。
是時流氛方熾,廟堂主招撫,而草澤則競談兵,乃至方外者流亦炫鬻其術,托於異人之傳。
夫天時之說見於《孟子》,則孤虛旺相亦屬舊文。
然周興紂滅,同一干支;我往彼亡,難分宜忌。
軍政不修而規規以小術求勝負,末矣。
△《星占》·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劉孔昭撰。
案《明史·功臣世表》,孔昭,劉基十三世孫,天啟三年襲封誠意伯。
是書因基所撰《在齊餘政》為之註釋。
其一卷論恆星,繪三垣二十八宿星座形式於前,附《步天歌》於後,於諸星悉加占語,類皆剿襲舊文,稍為損益。
二卷論日月五星飛流彗孛天形怪異,以及分野宿次,言月蝕不及日食。
三卷論陰晴風雨占候,亦皆雜采觀象玩占、天元玉歷諸書,無所發明考證,惟所載測天賦,較觀象玩占所載之本頗有條理,而孔昭之注則仍不免於支蔓。
疑其本別有所受,為熟於干支宮卦者所訂也。
末列雨師、雷煞、金虎、火鈴、太乙、天罡訪察使者諸名,全采道家之說。
又附日月、星象、氣諸圖,亦占書之陳跡,均無足采。
△《天文書》·(無卷數,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柯洽撰。
洽字九疑,天台人。
是書乃其手錄天官家言,故無卷帙次序。
第一冊論垣宿諸星。
第二冊論分野。
第三冊論五星,皆雜采史傳,綴以諸家占候之法。
第四冊論天地列曜交食沖犯,多采《草象新書》,而附以己意。
大抵與今法違異,不足以資考核。
△《靈台秘苑》·一百二十卷(河南巡撫采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
考《北史·庾季才傳》,稱所著有《靈台秘苑》一百二十卷,《垂象志》一百四十二卷,《地形志》八十七卷,並行於世。
此書書名卷數皆與相合。
然書中所徵引故實,迄於元末。
又所記冬至以日躔箕宿四度起算,則明人所編輯,仍襲季才之名耳。
其書首一捲至五卷論天,六卷至十二卷論日月,十三卷至十七卷論五星,十八卷至二十七卷論三垣,二十八卷至五十三卷論二十八宿,五十四卷論雜星,五十五卷至六十卷論望氣,六十一捲至六十六卷為天象雜占,六十七卷至七十卷論風角,七十一捲至一百二十卷為雜占候。
大抵推步緯度者少,測驗祥異者多,體例亦頗冗沓。
蓋方技之流雜抄占書為之耳。
△《註解祥異賦》·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專言天象祥異,凡賦七篇。
占天地者曰玄黃賦,占日者曰炎光賦,占月者曰元精賦,佔五緯者曰躔經賦,占彗孛飛流者曰瑞妖賦,占宮室城郭營壘氣象者曰零賦,占風角者曰飆賦。
各為之注。
大致與明仁宗所制《天元玉歷祥異》相類。
△《天漢全佔》·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上卷為步天歌,下卷為天漢經,各繪圖於上,而載其說及雜占於下。
諸家書目皆不著錄。
星圖各施采色,頗工整可觀,疑亦從明代內府本錄出者也。
△《海上佔候》·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所記潮汐風雨晴晦日月虹霧之類,皆有定驗。
乃為泛海占視者而設,故以海上為名。
△《軍占雜事》·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所載亦多行兵占候之法。
其書前半已有闕佚,而後半別題神武金鑒,自相舛異。
蓋斷爛不完之本也。
△《占候書》·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首列步天歌,系以星象各圖。
次即詳載諸占法,每一占為一圖,而以占驗附於下。
所引不出史志及京房《易傳》、《乙巳占》諸書,大抵附會穿鑿,殊為猥雜。
△《天文諸占》·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
亦莫詳時代。
書中雜占,半出抄襲,半出臆斷。
如所注日影一則,謂用竿八尺,立於地中,以度其影,每於當節之日午時,測影之長短,以定豐歉疾疫人畜夭傷,不知太陽、太陰午正高度隨時隨地在在不同,豈能限以成法,泛言占驗?又其注月影一則,謂正月元宵夜月到午中,立七尺竿子,以度其影,八尺水澇,六尺歲稔,一尺饑疫云云。
是並不知日月之度數而妄陳休咎,不亦真乎?
△《天文大成管窺輯要》·八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國朝黃鼎撰。
鼎字玉耳,六安人。
明末以諸生從軍,積功至總兵官,入國朝官至提督。
是書乃其晚年所集。
以古今天文占候分門編錄,大學士範文程序之。
大旨主災祥而不主推步。
繁稱博引,多參以迂怪荒唐之說。
──右「術數類」占候之屬,二十六部,三百八十卷,內四部無卷數,皆附《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