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當歸拈1痛湯(李東垣)腳氣2瘡瘍《湯頭歌訣》13.當歸拈痛湯__十三、利濕之劑

湯頭歌訣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湯頭歌訣

湯頭歌訣 - 13.當歸拈痛湯__十三、利濕之劑

湯頭歌訣

13.當歸拈痛湯__十三、利濕之劑

13.當歸拈1痛湯 (李東垣)腳氣2瘡瘍。

(《蘭室秘藏》)

【歌訣】

當歸拈痛羌防升豬澤茵陳芩葛朋

二術苦參知母草瘡瘍濕熱服皆應

【詞解】1拈:拈(nian).即用手指搓捏東西。

此指服用本方後疼痛頓時去掉,如同用手指搓捏東西一樣利索。

2腳氣:此指濕熱腳氣。

乃因外感濕邪風毒,或飲食厚味所傷,積濕生熱,流注於腳而成。

症見腳腫痛,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數等。

【組成】當歸身 防風 豬苓 澤瀉知母黃芩各三錢(各9g)羌活 茵陳 炙甘草各五錢(各l5g)升麻 葛根 蒼朮 苦參 人參各二錢(各6g) 白朮—錢五分(4.5g)

【用法】上15味藥共研粗末,每次服一兩(30g).水煎服。

【功用】利濕清熱,疏風止痛。

【主治】濕熱相搏。

症見遍身肢節煩痛,肩背沉重,或一身疼痛,或腳氣腫痛,腳膝生瘡,膿水較多,舌苔白膩微黃,脈滑數等。

【分析】濕熱相搏而致肢節沉重疼痛,腳氣腫痛等為本方主證。

膿水較多為次要症狀。

故方中用羌活祛風勝濕,止週身重痛;茵陳清熱利濕,共為君藥。

臣以豬苓、澤瀉利小便而滲濕;知母、黃芩、苦參清熱燥濕,共為臣藥。

佐以蒼朮、白朮健脾燥濕;脾健則濕邪得以運化;防風宣透關節間風濕,與升麻、葛根一起升發脾胃清陽,以發散肌肉間風濕;當歸養血活血,防苦燥滲利之品傷陰血;人參益氣健脾,扶正祛邪。

甘草調和諸藥為使。

諸藥相配,利濕清熱,上下分消,使血氣通利,經脈和暢。

對濕熱相搏所引起全身關節疼痛.腳氣、瘡瘍等,服後都有良效。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湯頭歌訣》古代醫書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13.當歸拈1痛湯(李東垣)腳氣2瘡瘍《湯頭歌訣》13.當歸拈痛湯__十三、利濕之劑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