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課外文言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譯文與賞析

課外文言文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課外文言文

課外文言文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譯文與賞析

課外文言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譯文與賞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註釋:

1. 少府:官名,即縣尉,掌管一縣的治安和軍事。

之:去,往。

之任:去就任。

蜀川:泛指蜀地。

2. 闕:古代宮門兩旁的望樓。

城闕:這裡指長安。

輔三秦:以三秦為輔,即在三秦的拱衛下。

三秦:指古代秦國的地域,在今陝西一帶。

秦朝滅亡後,項羽將秦故地分為雍、塞、翟三國,後世遂稱這一帶為三秦。

3. 五津:蜀中的長一江一 自湔堰至健為一段有五個渡口,即白華津、萬里津、一江一 首津、涉頭津、一江一 南津,合稱為五津。

4. 宦游:為了做官而遠遊四方。

5. 比:古代五家相連為比。

比鄰:近鄰。

這兩句化用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

6. 無為:不要,不用。

歧路:岔路,指分手的地方。

譯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一江一 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譯文二:

三秦護衛著巍峨的長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卻是一片風煙迷茫。

離別時,不由得生出無限的感慨,你我都是遠離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遊子。

人世間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似在身邊。

不要在分手時徘徊憂傷,像多情的兒女一樣,任淚水打濕衣裳。

賞析一:

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它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從平仄,押韻來看,這首詩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對仗上卻和後來標準的五律有異,即首聯對仗,頷聯散行.這正表明初唐律詩還沒有定型的特點.

賞析二:

別離之苦,文人墨客筆下的永恆主題。

詩人王勃卻一反別離的愁怨,以一個全新的視角抒寫送好友上任的情懷。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覺間已來到城外。

回望那長安城在三秦的護衛下顯得如此無奈;遙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風煙迷霧中竟是如此淒迷。

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會?離別的傷感,襲上王勃的心頭。

但想到為官的友人與自己,上任、調離,實在是平常之極的事,又何必徒傷別離。

悲傷的情緒也去了不少。

高興地面對別離,只要我們彼此心中著對方,即使遠隔千里,我們的心卻緊帖在一起。

念及此時,所有的離愁別緒似乎都已蕩然無存。

送君千里,終有別。

在即將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濕潤。

「快別像女孩子一樣,流淚送別。

看,只要我們彼此心裡有著對方,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埃」

這是何等開闊的胸襟,何等超脫的情懷。

空間上的距離永遠隔不斷心靈的聯繫。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將千古傳頌。

賞析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長安的時候寫的。

「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通稱。

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給他這首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開頭兩句分別點出送別的地點和行人的去向。

「城闕」,指京城長安,闕是宮門兩邊的望樓。

「三秦」,泛指長安附近。

項羽破秦後,把秦國原來的地盤分為雍、塞、翟三國,封秦朝的三個降將為王,稱為「三秦」。

「城闕輔三秦」,是說京城長安周圍有三秦夾輔著。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

四川的岷一江一 從灌縣到犍為這一段有白華津、萬里津等五個渡口,稱「五津」。

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

杜少府離開這裡,自然是戀戀不捨。

而將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風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生幾分惆悵。

這兩句通過一近一遠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行者、送行者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

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縣尉這樣一個小官,長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個很不得志的知識分子。

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麼得意。

當他們走出都城,遠望五津的時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會溝通在一起。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這兩句詩把兩人之間感情的共鳴寫了出來。

這兩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離鄉遠遊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別之意卻是一樣的啊!這兩句表現的感情很真摯,態度很誠懇,一種體貼關注的語氣,從字裡行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是很動人的。

五六句忽然將筆鋒一轉,轉而去寬慰那即將遠行的友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意思是說:我們分手之後,雖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傷。

海內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隔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

最後兩句就此再推進一層說:「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離別而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樣地別淚沾巾。

以上四句是從曹植的《贈白馬王彪》脫化出來的。

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離時寫道:「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又說:「憂思成疾,無乃兒女仁!」但王勃的詩更凝練、更鮮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

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

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

它的情調和唐朝前期經濟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展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

樸素無華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也正是它的好處。

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艷麗的詩風一直佔據著詩壇的統治地位。

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梁詩風,為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

王、楊、盧、駱,「以文章名天下」,稱「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杜甫在《戲為六絕句》裡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一江一 河萬古流。」

杜甫說那些嗤笑「四傑」的人只能「身與名俱滅」,而「四傑」卻像萬古長流的一江一 河,他們的美名永遠不會泯滅。

杜甫對「四傑」的推崇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就拿王勃這首詩來說吧,並不堆砌辭藻和典故,只是用質樸的語言,抒寫壯闊的胸襟。

但在質樸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語中又包含著對友人的體貼,絕不是一覽無餘、索然寡味。

詩人本來是要勸慰杜少府的,勸他不要過於感傷。

但並不是一上來就勸他,而是先用環境的描寫襯托惜別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樣的宦遊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

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並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溝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為全篇的警策。

直到最後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於悲傷。

這樣寫來多麼委婉!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一綿 悱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開了。

作者介紹: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

14歲時應舉及第,當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貶黜了。

於是王勃便漫遊蜀中,一度任虢州參軍,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職還是丟掉了。

他的父親受他牽累,貶為一交一 趾令。

他渡海省親,不幸溺水而死。

年僅25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課外文言文》未分類項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課外文言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譯文與賞析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