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莊子》寓言四則·原文和譯文
蝸角之爭
《莊子·則一陽一》
惠子見戴晉人。
戴晉人曰:「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
曰:「然。」
「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
時相與爭地而戰,伏一屍一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
君曰:「噫!其虛言與?」
曰:「臣請為君實之。
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窮乎?」
君曰:「無窮。」
曰:「知游心於無窮,而反在通達之國,若存若亡乎?」
君曰:「然。」
曰:「通達之中有魏,於魏中有梁,於梁中有王。
王與蠻氏,有辯乎?」
君曰:「無辯。」
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譯文:
惠施就在魏惠王面前推薦了戴晉人。
戴晉人對魏惠王說:「有一種叫作蝸牛的東西,君王知道嗎?」
魏惠王說:「知道。」
戴晉人說:「有在蝸牛的左觸角上建立國家的,名字叫作觸氏;有在蝸牛的右觸角上建立國家的,名字叫作蠻氏。
兩國經常因為爭奪土地而掀起戰爭,死在戰場的一屍一首就有幾萬具,他們追趕敗兵,十五天才能夠返回來。」
魏惠王說:「哈!這大概是謊話吧?」
戴晉人說「我願意為君王證實這件事情。
依君王的意思說,在天地四方上下之中,有沒有窮盡呢?」
魏惠王說:「沒有窮荊」
戴晉人說:「如果把心神遨遊無盡的境域之中,再返還到四通八達的各國之間,就感到似有似無的一樣,君王知道這個道理嗎?」
魏惠王說:「知道。」
戴晉人說:「四通八達的各國之間有個魏國,魏國之中又有個梁邑,梁邑之中有個君王。
這個君王和蠻氏相比,有沒有分別呢?」
魏惠王說:「沒有分別。」
戴晉人走後,魏王就不知所措地如同丟了什麼東西似的。
佝僂者承蜩
《莊子·達生》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者承蜩,猶掇(duō)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
吾處身也,若厥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譯文:
孔子到楚國去,走出樹林,看見一個駝背老人正用竿子粘知了,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
孔子說:「先生真是靈巧啊!大概有什麼好方法吧?」
駝背老人說:「我是有好的辦法。
首先要練手腕。
經過五、六個月的練一習一 ,在竿頭累迭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一落 ,那麼失手的情況已經很少了;迭起三個丸子而不墜一落 ,那麼失手的情況十次不會超過一次了;迭起五個丸子而不墜一落 ,就會像在地面上拾取東西一樣容易。
除了練手腕,練臂力,還要練站功,我捉知了時,身體豎得像木樁一樣,紋絲不動,我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
除了基本功要過硬,思想也要專注。
雖然天地很大,萬物品類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蟬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後左顧右盼,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為什麼不能成功呢!」
孔子轉身對弟子們說:「專心致志,不分散注意力,就會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這說的就是這位駝背的老人吧!」
朝三暮四
《莊子·齊物論》
狙(jū)公賦芧(xu),曰:「朝三而暮四。」
眾狙皆怒。
曰:「然則朝四而暮三。」
眾狙皆說。
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譯文:
有一個養猴子的人,喂猴子吃栗子,對這群猴子說:早上給你們 三升而晚上給你們四升。
這些猴子聽了都很生氣。
養猴的人又說:那麼早上給你們四升而晚上給你們三升。
這些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
名和實都沒有改變而猴子的喜怒卻因而不同,這也是順著猴子主觀的心理作用罷了。
鴟得腐鼠
《莊子·秋水》
南方有鳥,其名曰鵷雛(yuān chu),子知之乎?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於是鴟(chī)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譯文:
南方有一種鳥,名字叫鵷雛(鳳凰一類的鳥),你知道嗎?它自南海出發,不遠萬里,飛往北海。
沿途非高大青色的梧桐不棲息,非潔淨鮮嫩的竹實不餐食,非清涼甘甜的泉水不飲用。
這天,鷂鷹得到一隻腐臭的老鼠,正巧鵷雛從它上空飛過。
鷂鷹唯恐鵷雛向它爭食,抬頭怒目而視,吼叫道:「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