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作者小傳】《左傳》傳說是春秋末魯國史《古文觀止》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 -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左傳》

【作者小傳】《左傳》傳說是春秋末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但對這書作者,歷來有爭議。

一般認為這部著作是戰國初期的一位歷史學家、散文家的作品。

書名原為《左氏春秋》,後人把它配合《春秋》,作為解經之作,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作者寫這部書的目的,並不全是為解經而作,而是從歷史家的角度,採取《春秋》的大綱,再參考當時的許多史籍而寫成的。

因此,《左傳》大大豐富了《春秋》的內容。

有些內容與《春秋》的記載是一致的,有些則與《春秋》不一致,並比《春秋》多寫了十三年。

《左傳》是一部編年體史書,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的許多史料,比較詳細而完整地反映了春秋時期列國之聞政治、軍事、外一交一 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一些情況。

《左傳》是研究我國古代社會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獻。

它的文學價值很高,極善於用簡潔的語言寫出紛繁複雜的歷史事件,特別善於描寫戰爭,也善於刻劃人物的細微動作和心理活動,對後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題解】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齊桓公借口魯國曾經幫助過同自己爭做國君的公子糾,出兵進攻魯國。

當時,齊強魯弱,魯國處於防禦地位。

本文記述曹劌向魯莊公獻策,終於在長勺之戰中,使弱小的魯國擊敗了強大的齊國的進攻,反映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本文意在表現曹劌的「遠謀」,故緊緊圍繞「論戰」來選取材料。

第一段通過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強調人心向背是取決於戰爭勝負的首要條件,突出了曹劌「取信於民」的戰略思想;第二段簡述曹劌指揮魯軍進行反攻、追擊和最後取得勝利的過程,顯示曹劌的軍事指揮才能,為下文分析取勝原因作伏筆;第三段論述取勝的原因,突出曹劌善於抓住戰機,謹慎而又果斷的戰術思想。

全文敘事清楚,詳略得當,人物對話準確生動,要言不煩,是《左傳》中膾炙人口的名篇。

【原文】

十年春(1),齊師伐我(2)。

公將戰(3)。

曹劌請見(4)。

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5)?」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乃入見。

問:「何以戰(6)?」

公曰:「衣食所安(7),弗敢專也(8),必以分人(9)。」

對曰:「小惠未遍(10),民弗從也。」

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1)。」

對曰:「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13)。」

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14)。」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

戰於長勺(15)。

公將鼓之(16),劌曰:「未可。」

齊人三鼓,劌曰:「可矣。」

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17)。

劌曰:「未可。」

下視其轍(18),登軾而望之(19),曰:「可矣。」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

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0),故克之。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選自《十三經註疏》本《左傳》

【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準備迎戰。

曹劌請求進見,他的同鄉對他說:「大官們自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其間呢?」

曹劌說:「大官們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於是入宮進見魯莊公。

曹劌問魯莊公:「您憑什麼條件同齊國打仗?」

莊公說:「衣食這類用來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曹劌回答說:「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跟從您的。」

莊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不敢虛報,一定對神誠實。」

曹劌回答說:「這是小信用,還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會保佑您的。」

莊公說:「對於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我雖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誠心誠意來處理。」

曹劌回答說:「這是忠於職守的一種表現,可以憑這個條件打一仗。

作戰時請讓我跟從您去。」

魯莊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

一開始,魯莊公就要擊鼓進軍。

曹劌說:「還不行。」

齊軍擊鼓三次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

齊軍被打得大敗。

魯莊公就要下令驅車追擊齊軍,曹劌說:「還不行。」

曹劌下車看了看地上齊軍戰車輾過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遠望齊軍撤退的情況,說:「可以追擊了。」

於是追擊齊軍。

戰勝以後,魯莊公問取勝的原因。

曹劌回答說:「打仗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崑鼓,能夠振作士兵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的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後士兵的勇氣就消耗完了。

他們的勇氣已經完了,我們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

但大國難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們戰車的車輪痕跡很亂,望見他們的軍旗也已經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

(陳必祥)

【註釋】

(1)十年: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齊師:齊國的軍隊。

齊,在今山東省中部。

我,指魯國。

魯,在今山東西南部。

《左傳》傳為魯國史官而作,故稱魯國為「我」。

(3)公:魯莊公。

(4)曹劌(gui貴):魯國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祿的人。

間(jian件):參與。

(6)何以戰:即「以何戰」,憑什麼作戰。

(7)衣食所安: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

(8)專:獨自亨有。

(9)人:這裡指一些臣子。

(10)遍:同「遍」,遍及,普遍。

(11)犧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犧牲,指豬、牛、羊等。

玉帛,玉石、絲織品。

加:虛誇,這裡是說以少報多。

(12)孚(fu浮):誠信感人。

(13)福:作動詞,賜福,保佑。

(14)獄:訴訟案件。

(15)長勺:魯國地名,在今山東曲阜縣北。

(16)鼓:作動詞,擊鼓進軍。

(17)馳:驅車(追趕)。

(18)轍(zhe哲):車輪滾過地面留下的痕跡。

(19)軾:古代車廂前邊的橫木,供乘車人扶手用。

(20)盈:充沛,旺盛。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虞師晉師滅夏陽·原文·譯文·翻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古文觀止》未分類項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左傳》【作者小傳】《左傳》傳說是春秋末魯國史《古文觀止》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