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隋書·高勱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高勱字敬德,渤海蓨人也。
幼聰敏,美風儀,以仁孝聞,為齊顯祖所愛。
性剛直,有才幹,甚為時人所重。
及後主為周師所敗,勱奉太后歸鄴。
時宦官放縱,儀同苟子溢尤稱一寵一 幸,勱將斬之以徇。
太后救之,乃釋。
劉文殊竊謂勱曰:「子溢之徒,言成禍福,何得如此!」勱攘袂曰:「今者西寇日侵,朝貴多叛,正由此輩弄權,致使衣冠解體。
若得今日殺之,明日受誅,無所恨也。」
文殊甚愧。
後主棄鄴東遁,勱恆後殿,為周軍所得。
武帝見之,因問齊亡所由。
勱發言流涕,悲不自勝,帝亦為之改容,授開府儀同三司。
高祖為丞相,謂勱曰:「齊所以亡者,由任邪佞。
公父子忠良聞於鄰境,宜善自愛。」
勱再拜謝曰:「勱,亡齊末屬,既蒙獲宥,恩幸已多,況復濫叨名位,致速官謗。」
高祖甚器之,拜楚州刺史,民安之。
先是,城北有伍子胥廟,其俗敬鬼,祈禱者必以牛酒,至破產業。
勱歎曰:「子胥賢者,豈宜損百姓乎?」
乃告諭所部,自此遂止,百姓賴之。
七年,轉光州刺史,上取陳五策,又上表曰:「叔寶肆其昏虐,毒被金陵。
數年以來,荒悖滋甚。
有功不賞,無辜獲戮,烽燧日警,未以為虞。
民神怨憤,災異薦發,天時人事,昭然可知。
臣以庸才,猥蒙朝寄,頻歷藩任,與其鄰接,密邇仇讎,知其動靜,天討有罪,此即其時。」
高祖覽表嘉之,答以優詔。
及大舉伐陳,以勱為行軍總管,從宜一陽一公王世積下陳一江一 州。
以功拜上開府,賜物三千段。
隴右諸羌數為寇亂,朝廷以勱有威名,拜洮州刺史。
下車大崇威惠,民夷悅服,其山谷間生羌相率詣府稱謁,前後至者,數千餘戶。
豪猾屏跡,路不拾遺,在職數年,稱為治理。
後卒於家,時年五十六。
(選自《隋書》,有刪改)
【譯文】
高勱,字敬德,是渤海郡蓨縣人。
高勱幼時聰明,反應敏捷,相貌漂亮,風度翩翩,因仁義和孝順而聞名,受到齊顯祖喜愛。
高勱性情剛直,有才幹,很被當時的人看重。
等到齊後主被周軍打敗,高勱侍奉太后回到鄴地。
當時宦官任性一胡一 為,儀同苟子溢尤其被一寵一 幸,高勱將要殺他示眾。
太后救他,高勱才放了他。
劉文殊私下裡對高勱說:「子溢這些人,一句話就能給人帶來禍患或福氣,你怎麼能這樣做?」
高勱捋起袖子說:「如今西邊的敵人一天天侵擾,朝廷中很多權貴叛國投敵,正是因為這些人把握權力,操持朝政,才導致縉紳、士大夫人心離散。
如果今天能殺掉他,明天我就被處死,也沒有什麼遺憾。」
文殊非常慚愧。
後主放棄鄴地向東逃跑,高勱總是殿後,被周軍抓祝周武帝見了他,就問他齊國滅亡的原因。
高勱回答時淚流滿面,悲不自勝,周武帝也為他動容,授予他開府儀同三司之職。
高祖做丞相,對高勱說:「齊國滅亡的原因,是由於任用奸邪佞臣。
你父子二人的忠正賢良聞名鄰國,應該很好地自重自愛。」
高勱拜了兩拜,感謝道:「我是被滅的齊國的親族,已經承蒙寬恕,受到一寵一 幸已經夠多了,何況又得到了很高的名位,以致受到非議。」
高祖非常器重他,讓他擔任楚州刺史,百姓安居樂業。
在這之前,楚州城北有伍子胥廟,當地風俗敬重鬼神,祈禱的人一定要用牛和酒祭祀,以致有人耗光家財。
高勱感歎道:「伍子胥是一個賢人,哪裡會損害百姓呢?」
於是告知所管轄的地方,祭祀從此就停止了,百姓很是得益於他。
開皇七年,高勱轉任光州刺史,上書提出消滅陳國的五條策略。
又上表說:「陳叔寶恣意做昏庸暴虐的事,給整個金陵帶來無窮的禍患。
多年以來,荒唐悖亂更加嚴重。
有功的人不予獎賞,無罪的人遭受屠戮,邊境每天都有警報,他卻不曾有一點憂慮。
天怒人怨,災害和異常現象頻頻出現,天時人事要亡陳,都已經清清楚楚地顯現出來了。
我憑著拙劣的才幹,有幸肩負著朝廷寄予的厚望,屢次承擔邊關重任,所轄之地與陳國接壤,與仇國相距很近,瞭解他們的一舉一動,代上天討伐有罪的陳國,現在正是時候。」
高祖看過表章非常讚賞,下詔對他褒揚嘉獎。
等到大舉討伐陳國,讓高勱擔任行軍總管。
他跟從宜一陽一公王世積攻下陳國一江一 州。
因功被封上開府,朝廷賜予他綢緞三千匹。
隴右各個羌族部落多次作亂侵擾,朝廷因為高勱有威名,任命他做洮州刺史。
他一上任就大展聲威,宣示恩澤。
漢族百姓和少數民族都心悅誠服,那些在山谷間的未開化的羌族人相繼到州府拜見,前後到來的有幾千戶人家。
強橫狡猾而不守法紀的人隱藏蹤跡,路不拾遺,他在任多年,以治理得好著稱。
後來高勱死在家裡,享年五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