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侯一陽一起歐明李高黃原賈逵李憲張璞洛子淵陳虞《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

太平廣記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 - 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

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

欒侯 一陽一起 歐明 李高 黃原 賈逵 李憲 張璞 洛子淵 陳虞 黃翻 一陽一雍 錢祐徐郎 丁氏婦 阿紫

欒 侯

漢中有鬼神欒侯,常在承塵上,喜食鮓菜,能知吉凶。

甘露中,大蝗起,所經處,禾稼輒盡。

太守遣使告欒侯,祀以鮓菜。

侯謂吏曰:「蝗蟲小事,則當除之。」

言訖,翕然飛出。

吏彷彿其狀類鳩,聲如水鳥。

吏還,具白太守。

即果有眾鳥億萬,來食蝗蟲,須臾皆盡。

(出《列異傳》)

漢中郡有個叫欒侯的鬼神,常常住在室內的棚頂上或帳幕後,喜歡吃醃製的魚類,能卜吉凶。

甘露年間,這裡鬧起了蝗災,蝗蟲經過之處,莊稼全被吃光了。

郡守派人將這件事通知了樂侯,並祀奉上不少醃製的魚類。

欒侯對來人說:「小小蝗蟲,算不了什麼,應當把它們除掉!」說罷,翕然掀動翅膀飛出窗外。

來的小吏看見他彷彿一隻鳩鳥,還發出水鳥的叫聲。

小吏回去後,將此事稟報了郡守。

當即,果然有成萬上億隻鳥來吃蝗蟲,頃刻就把它們全除盡了。

一陽一 起

河南一陽一起字聖卿。

少時瘧疾,於社中得書一卷,《譴劾百鬼法》。

為日南太守。

母至廁上,見鬼,頭長數尺。

以告聖卿。

聖卿曰:「此肅霜之神。」

劾之來出,變形如一奴一。

送書京,朝發暮返。

作使當千人之力。

有與忿恚者,聖卿遣神夜往,趣其床 頭,持兩手,張目正赤,吐舌柱地,其人怖幾死。

(出《幽明錄》)

河南郡有個叫一陽一起的人,字聖卿,小時候患瘧疾,在土神廟祭祀時得到了一部書,書名叫《譴劾百鬼法》。

後來他做了日南郡的太守。

一日,他的母親在廁所裡看見一個鬼,光腦袋就有好幾尺長。

母親回來後告訴了一陽一起,一陽一起說:「這是肅霜之神呵。」

隨即將他喊來。

這位肅霜之神就變做了一個一奴一僕,去京城送信,早晨出發傍晚就回來了。

他發威時可以抵擋住千人之力。

有一個使一陽一起憤恨得發怒的人,他便派肅霜之神深夜趕到那人床 前,張開兩手,眼睛瞪得通紅,大舌頭拖拉到地上,差一點兒把那人嚇死。

歐 明

廬陵邑子歐明者,從賈客道經彭澤湖。

每過,輒以船中所有,多少投湖中。

見大道之上,有數吏皆著黑衣,乘車馬,雲是清洪君使,要明過。

明知是神,然不敢不往。

吏車載明,須臾見有府捨,門下吏卒。

吏曰:「清洪君感君有禮,故要君。

以重送君,皆勿取,獨求如願耳。」

去,果以繒帛贈之,明不受。

但求如願。

神大怪明知之,意甚惜之,不得已,呼如願,使隨明去。

如願者,清洪婢,常使取物。

明將如願歸,所須輒得之,數年成富人。

意漸驕盈,不復愛如願。

正月歲朝,雞初一鳴,呼如願。

如願不即起,明大怒,欲捶之。

如願乃走於糞上,有昨日故歲掃除聚薪,足以偃人。

如願乃於此逃,得去。

明渭逃在積薪糞中,乃以杖捶糞使出。

又無出者,乃知不能得。

因曰:「汝但使我富,不復捶汝。」

今世人歲朝雞鳴時,輒往捶糞,云:「使人富。」

(出《博異錄》。

明樂本作出《錄異傳》。

廬陵郡郡府裡有個男子叫歐明。

他常常跟隨商人們從彭澤湖邊的大道上經過。

每次路過這裡,不論船上有什麼,都要多少往湖裡投一些。

一次,歐明看見大道上有好幾個黑衣吏乘車馬而來,並說是清洪君的使者,要歐明跟他們走。

歐明知道他們是神,但又不敢不去。

黑衣吏們用車載著歐明,頃刻之間來到了一座府院,門口站著小吏和士兵。

小吏說:「清洪君被你的彬彬有禮所感動,因此把你請來,要重重地謝你呢!不過,你什麼都不要拿,只要一個如願。」

小吏說完便不見了。

歐明進屋之後,清洪君果然送給他不少綾羅綢緞。

歐明不要,只要如願。

清洪君對他瞭解自己的情況頗覺奇怪,有些捨不得,不得已,只好喚如願出來。

如願,原來是清洪君的一個婢女,經常聽他的差使。

清洪君讓她隨歐明而去。

歐明帶著如願返回故里。

他需要什麼就能夠得到什麼,幾年之後就成了富人。

於是,他志得意滿,漸漸驕橫起來,不再愛如願了。

正月初一天剛亮,小雞又鳴叫起來。

歐明喊如願,如願沒有立即起來,歐明怒氣衝天想捶她一頓。

如願跑到糞堆上,那裡有掃歲清除的柴草,滿可以掩人。

如願就在旁邊跑過,方得以脫身。

歐明認為她鑽進了柴草和糞土中,於是就用木棍猛勁捶打,半天不見人影,才知道她不能出來了。

因此,歐明最後說道:「你只要使我富起來,我便不再捶打你。」

如今,人們都要在大年初一雞叫時捶打糞堆,並且說:「讓我富,讓我富!」

李 高

王莽時,漢中太守五更往祭神廟,遺其書刀,遣小吏李高還取之。

見刀在廟床 上,有一人,著大冠絳袍,謂高曰:「勿道我,吾當祐汝!」後仕至郡守。

年六十餘,忽道見廟神,言畢而此刀刺高心下,須臾而死。

莽聞甚惡之。

(出《廣古今五行記》)

王莽當朝的時候,漢中郡太守五更天去祭拜神廟。

返回時,他將一把裝訂書冊的刀子忘在廟中,便派小吏李高回去取。

李高回到廟中,看見那把刀放在床 上,旁邊坐著一個穿深紅色袍子、戴頂大帽子的人。

那人對李高說:「不要說見到我,我會保祐你的。」

後來,李高果然步入仕途,一直升到郡守。

他六十多歲那年,忽然把在廟中遇神之事講了出來。

話音剛落,那把刀子就刺進了他的心臟,頃刻便死了。

王莽聽說了這件事,十分厭惡。

黃 原

漢時,泰山黃原,平旦開門,忽有一青犬,在門外伏,守備如家養。

原紲犬,隨鄰里獵。

日垂夕,見一鹿,便放犬。

犬行甚遲,原絕力逐,終不及。

行數里,至一穴,入百餘步,忽有平衢,槐柳列植,垣牆回匝。

原隨犬入門,列房可有數十間,皆女子,姿容妍媚,衣裳鮮麗,或撫琴瑟,或執博棋。

至北閣,有三間屋,二人侍值,若有所伺。

見原,相視而笑云:「此青犬所引致妙音婿也。」

一人留,一人入閣。

須臾有四婢出,稱太真夫人白黃郎,有一女,年已弱笄,冥數應為君婦。」

既暮,引原入內。

有南向堂,堂前有池,池中有台,台四角有徑尺穴,穴中有光,照映帷席。

妙音容色婉妙,侍婢亦美。

一交一 禮既畢,晏寢如舊。

經數日,原欲暫還報家。

妙音曰:「人神道異,本非久勢。

至明日,解佩分袂,臨階涕泗,後會無期,深加愛敬。

若能相思,至三月旦,可修齋戒。」

四婢送出門,半日至家。

情念恍惚。

每至其期,常見空中有軿車,彷彿若飛。

(出《法苑珠林》)

漢朝的時候,泰山有叫黃原的人。

一天天大亮的時候,他打開一房門,忽然看見一隻黑狗在門口趴著,儼如自家養的守護著門戶。

黃原就用繩子將它拴了起來。

一天,他跟隨鄰里去打獵,日頭偏西的時候,遇見一隻鹿,黃原便放狗去追。

狗跑得太慢,黃原拚命追逐,最後還是沒有追上。

去了好幾里,看見一個山洞。

黃原入洞走一百多步遠,忽然看見一條平坦的大路,兩旁栽著槐樹和柳樹。

前面又閃出蜿蜒的城牆。

黃原隨那條黑狗進了城門,只見兩旁有幾十間房子,房子裡全是女子,一個個如花似玉,嬌艷嫵媚。

她們有的在彈琴,有的在下棋。

到了北邊的一座閣樓,只見這裡有三間屋,兩個女子站在一邊,彷彿在等候什麼人。

看見黃原來了,她們相視一笑,說:「這黑狗所引來的就是妙音的夫婿了!」然後一個留在原地,一個進入閣內。

有頃,四個婢女走了出來,說:「太真夫人白黃郎有個女兒,年齡已近二十,按冥數她應當成為你的妻子。」

天黑之後,她們引黃原入內。

這裡有一個方向朝南的大廳,廳前有水池子,水池子裡有個平台,平台四角有直徑盈尺的孔穴,穴中有光,閃閃爍爍,照映著帷席。

那妙音姑娘容色美艷,楚楚動人,侍婢們長得也很漂亮。

拜過天地之後,他們便入了洞房。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

忽然有一天,黃原想暫時離開這裡,還家報告一聲。

妙音說:「人神畢竟不同道呵,你我這夫妻本來就不是長久的呀!到了明天,咱們互贈玉珮作為離別紀念,下台階時淚流滿面,想到這一朝分手,後會無期,你我都將更加深愛對方……你如果還能夠思念於我,那麼就請你在每年三月的今天齋戒一日。」

四個婢女將他送出門來,他半天便回到家中。

從此,黃原神情恍惚,每到三月的那一天,他就會影影綽綽看見一輛女人乘坐的有帷簾的車子,從空中飛一般朝他駛來。

賈 逵

賈逵在豫郡亡,家迎喪去。

去後,恆見形於項城。

吏民以其戀慕彼境,因以立廟。

廟前有柏樹。

有人竊來砍伐,始投斧刃,仍著於樹中,所著入尋而更生。

項城左右人,莫不振怖。

(出《賈逵碑》)

賈逵在豫郡死了,家裡人前去迎喪。

迎走之後,人們還經常看到賈逵的影子在項城中晃來晃去。

官吏和百姓們都認為他仍留戀這個地方,便為他建起一廟,廟前有柏樹。

有人偷偷前來砍伐,可是當他們剛舉起斧頭,那斧刃便砍入樹幹,所砍之處一會兒就長好了。

項城周圍的人們無不為之震動、驚恐。

李 憲

龍舒陵亭,有一大樹,高數十丈,黃鳥十數巢其上。

時久旱,長老共相謂曰:「彼樹常有黃氣,或有神靈,可以祈雨。」

因以酒脯往。

亭中有寡一婦 李憲者,夜起室中,忽見一繡衣婦人曰:「我樹神也,以汝性潔,佐汝為生。

朝來父老皆欲祈雨,吾已求之於帝。」

至明日日中,果大雨,遂為立祠。

憲曰:「諸卿在此,吾居近水,當致少鯉魚。」

言訖,有鯉數十頭,飛集堂下。

坐者莫不驚悚。

如此歲余。

神曰:「將有大兵,今辭汝去。」

留一玉環,曰:「持此可以避難。」

後袁術、劉表相攻,龍舒之民皆流去,唯憲裡不被兵。

(出《搜神記》)

龍舒陵亭旁邊,有一株大樹,幾十丈高,有十多隻黃鳥在上面築巢。

當時久旱不雨,幾位長老商議後說:「那棵樹常有黃氣,或許會有神靈,可以向它祈雨。」

於是,人們拿著酒肉等供品前來。

亭子裡有個寡一婦 叫李憲,一天半夜起來,在自己房中看見一個穿著繡花衣服的婦人對她說:「我是樹神呵!由於你潔身自好,所以我想幫助你生活下去。

早晨來的父老鄉親都是來祈雨的,為此我已經向天帝請求過了,天帝也答應下來。」

到了第二天中午,果然下了一場大雨。

人們當即為樹神建了個祠堂。

落成那天,李憲說:「各位官員都在這裡,我住在水邊上,目下卻沒有鯉魚。」

她的話音剛落,有十幾條鯉魚,忽然憑空飛落到堂前。

見狀,一旁觀看的人們驚慌悚然。

就這樣過了一年多。

一日,樹神來跟李憲告別說:「不久,這裡將有一場兵馬之爭,我今天是來向你辭行的。」

然後又留下一隻玉環說,「拿著它就可以避過此難。」

後來袁術和劉表互相攻打,龍舒的老百姓都被害苦了,逃走了,只有李憲的住處未被打擾。

張 璞

張璞,字公直,不知何許人也。

為吳郡太守。

征還,道由廬山。

子女觀於祠堂,婢使指像人以戲曰:「以此配汝」。

其夜璞妻夢廬君致聘曰:「鄙男不肖,感垂采擇,用致微意。」

妻覺怪之。

婢言其情。

於是妻懼,催璞速發。

中流,舟不為行。

闔船震恐。

乃皆投物於水,船猶不行。

或曰:「投女則船為進。」

皆曰:「神意已可知也,以一女而滅一門,奈何?」

璞曰:「吾不忍見之。」

乃上飛廬臥,使妻沈女於水。

妻因以璞亡兄孤女代之。

置席水中,女坐其上,船乃得去,即璞見女之在也,怒曰:「吾何面目於當世也!」乃復投己女。

及得度,遙見二女在下。

有吏立於岸側,曰:「吾廬君主簿也。

廬君謝君,知鬼神非匹,又敬君之義,故悉還二女。」

問女,言:「但見好屋吏卒,不覺在水中也。」

(出《搜神記》)

張璞,字公直,不知道究竟是個什麼人。

他後來作吳郡太守。

後被召還,途經廬山。

孩子們進祠堂裡參觀,婢女指著廬君的神像對張璞的女兒開玩笑說:「把你許配給他,如何?」

當天夜裡,張璞的妻子夢見廬君送來聘禮說:「感激您選擇我這個不肖男兒為婿,這點東西表示一下我的心意,請您收下。」

張璞的妻子醒來之後,甚覺奇怪。

婢女向她道出實情,她感到有些害怕,催促丈夫趕緊離開這裡。

他們的船行到一江一 中央,卻不動了,全船的人無不感到震驚、恐怖,紛紛把一些東西投入一江一 中。

然而,那船還是不動地方。

有人對張璞說:「你把女兒扔入一江一 中這船才能走呵。」

大家都說;「神的意思已經很清楚了。

為了一個女孩子而想害死全家,怎麼辦?」

張璞痛苦萬狀地說:「那就只好犧牲她一個而保全大家了……可是我實在不忍心看哪!」說完便爬進船頂艙裡躺下,示意妻子把女兒沉入水中。

妻子不捨得,便用張璞死去的哥哥留下的孤女代替。

她把一張蓆子扔到水中,然後把那孩子放到上面,船終於向前行進了。

旋即,張璞看見自己的女兒還在,明白過來,怒氣沖沖地對妻子說;「你這樣做,還讓我有什麼臉面活在這世上!」說罷,便將女兒也扔入一江一 中。

船渡到對岸,人們遠遠看見那兩個被扔進水中的女孩子正在岸邊玩耍呢,且有一個官吏站在她們身邊。

那官吏上前對張璞說;「我是廬君的主簿呵。

廬君非常感謝你,但他知道,鬼神是不能與你女兒相配的;另外,他還十分敬重你的大義,因此派我把這兩個女孩子全還給你。」

張璞和妻子問那兩女孩子,她們說剛才只看見不少漂亮的房屋和眾多的吏卒,沒有感覺到是在水裡面。

洛子淵

後魏孝昌時,有虎賁洛子淵者,自雲洛一陽一人。

孝昌中,戍於彭城。

其同營人樊元寶,得假還京師,子淵附書一封。

云:「宅在靈台南,近洛水鄉。

但至彼,家人自出相看。」

元寶如其言,至靈台南,見無人家。

徙倚欲去,忽見一老翁,問云:「從何而來?傍徨於此?」

元寶具向道之。

老翁云:「是吾兒也。」

取書,引元寶入。

遂見館閣崇寬,屋宇佳麗。

既坐,命婢取酒,須臾,見婢抱一死小兒而過,元寶甚怪之。

俄而酒至,酒色甚紅,香美異常。

兼設珍羞,海陸備有。

飲訖告退。

老翁送元寶出云:「後會難期,以為淒恨。」

別甚殷勒。

老翁還入。

元寶不復見其門巷。

但見高崖對水,淥波東傾。

一童子可年十四五,新溺死,鼻中血出。

方知所飲酒。

是其血也。

及還彭城,子淵已失矣。

元寶與子淵同戍三年,不知是洛水之神。

(出《洛一陽一伽藍記》)

南北朝北魏孝昌年間,有個勇士叫洛子淵,自稱是洛一陽一人氏,參軍後到彭城戍邊。

他同一個營裡有個人叫樊元寶,請假返回京城,洛子淵求他捎一封信回去,並告訴他說:「我的家在靈台南邊,離洛水鄉不遠。」

只要到了那個地方,家裡人自然會出來接你。

樊元寶按照他說的,來到靈台南邊,可一戶人家也沒有。

他徘徊有頃正想離去,忽然看見一個老翁,向他問道:「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在這裡流連不去?」

樊元寶向他說明緣由。

老翁笑道:「噢,他是我的兒子呵!」老翁接過洛子淵捎來的書信,引樊元寶進入家門。

樊元寶隨即看到一漂亮的樓閣,高大而寬敞。

落坐之後,老翁讓婢女拿酒來。

不一會,只見那婢女抱個死孩兒匆匆而過,樊元寶頗覺奇怪。

這時,酒送上來了,顏色非常之紅,卻異常香美。

另外,又端上來一些美味佳餚,山上的海裡的全有。

喝完酒後,樊元寶起身告辭。

老翁送他到門外,並且傷感地說:「你我再見面就難了,這該多麼遺憾呵!」老翁又送出好遠,才轉身返回。

這時,樊元寶卻再也看不見那座樓閣和大門,只看見高崖下面的一江一 水,清波滾滾向東流去。

岸邊,他看見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兒剛剛淹死,鼻子裡流出紅紅的血來,不由恍然大悟:剛才所喝下的酒,正是這孩子的血呵!等到他回到彭城,那洛子淵已不知去向。

樊元寶跟他一起戍守三年,卻不知道他就是洛水之神呵。

陳 虞

陳虞,字君度。

婦廬一江一 杜氏,常事鬼子母,羅女樂以娛神。

後一夕復會,絃管無聲,歌音淒愾。

杜氏常夢鬼子母,遑遽涕泗云:「凶人將來。

婢先與外人通,以梯布垣,登之入。

神被服將剝奪畢,加取影像焚剉而去也。

(出《異苑》)

陳虞字君度,他的妻子是廬一江一 郡的杜氏。

這杜氏常常侍奉鬼子母,安排一些歌舞妓供其娛樂。

後來一天夜裡,一切都安排停當,可那絃管等樂器卻發不聲來,歌舞妓的嗓音也變得淒涼而悲憤。

不久,杜氏夢見那鬼子母,惶惶不安,淚流滿面地說:「兇惡的人要來了,我先與外人約定好了,把梯子搭在牆上,登著梯子就出去了!」說完,神把衣服財物都留了下來,又將她的影像焚燒、磋磨一陣才離去。

黃 翻

漢靈帝光和元年,遼西太守黃翻上書:「海邊有流一屍一,露冠絳衣,體貌完全。

翻感夢云:『我伯夷之弟,孤竹君子也。

海水壞吾棺槨,求見掩藏。

』民嗤視之,皆無病而死。」

(出《博物誌》)

漢靈帝光和元年,遼西郡太守黃翻上書說:「海邊發現一具被衝上來的一屍一體,沒戴帽子,穿著深紅色衣服,肢體完整,容貌也未被損壞。

一日,他托夢給我說:『我是商代伯夷的弟弟,也是孤竹君的兒子呵。

海水沖壞了我的棺材,請求你把我掩埋了吧!』凡是看到這具一屍一體而譏笑者,全都無病而死了。」

一陽一 雍

魏一陽一雍,河南洛一陽一人。

兄弟六人,以傭賣為業。

公少修孝敬。

達於遐邇。

父母歿,葬禮畢,長慕追思,不勝心目。

乃賣田宅,北徙絕水漿處,大道峻阪下為居。

晨夜輦水,將給行旅,兼補履 ,不受其直。

如是累年不懈。

天神化為書生,問曰:「何故不種菜以給?」

答曰:「無種。」

乃與之數升。

公大喜,種之,其本化為白璧,余為錢。

書生復曰:「何不求婦?」

答曰:「年老,無肯者。」

書生曰:「求名家女,必得之。」

有徐氏,右北平著姓,女有名行,多求不許。

乃試求之。

徐氏笑之,以為狂僻,然聞其好善,戲笑媒曰:「得白璧一雙,錢百萬者,與婚。」

公即具送。

徐氏大愕,遂以妻之。

生十男,皆令德俊異,位至卿相。

今右北平諸一陽一,其後也。

(出《孝德傳》)

南北朝北魏有個人叫一陽一雍,系河南洛一陽一人氏,兄弟六個,均以受人僱用、出賣勞動力為生。

一陽一雍從小就孝敬父母,遠近聞名。

父母雙亡,一陽一雍將他們埋葬之後,一直思念不已,常常傷心落淚。

於是,他把房子和地全賣了,遷往北邊缺水的地方,在一個大道旁的陡坡下面住下來。

他天不亮就起來車水,送給過往的行人,而且還給他們補修鞋子,一律免費。

就這樣,他一直堅持數年,從未鬆懈。

天神變成一個書生,向他問道:「你為什麼不種菜自己吃呢?」

一陽一雍回答說:「沒有種一子。」

天神給了他幾升菜種,一陽一雍大喜,便種進了地裡。

結果,長出來的根莖變成了白璧,葉子變成了錢。

天神又說:「你為何不娶個妻子呢?」

一陽一雍回答說:「我的年紀大了,沒有人肯嫁的。」

天神說:「你向名門之女求婚,一定能成。」

有一家姓徐的,屬右北平郡的大戶。

他們有個女兒,所作所為頗有些名氣,好多來求婚的她均未相中。

一陽一雍請了個媒婆去試探一下。

開始,徐氏女淡淡一笑,認為一陽一雍太輕狂,或者說太無知;後來得知他多行善事,便對媒婆開玩笑道:「如果他能送來一對白璧,一百萬錢,我就嫁給他。」

第二天,一陽一雍就把這些作為聘禮送上門去。

徐氏女一看,大驚,只好嫁給一陽一雍做了妻子。

他們一共生了十個兒子,全都德才兼備,俊美非常,擔任過宰相、公卿等要職。

眼下,右北平郡裡眾多姓一陽一的人家,都是他的後代呵。

錢 祐

會稽余姚人錢祐,夜出屋後,為虎所取。

十八日乃自還。

說虎初取時,至一官府,見一人憑幾坐,形貌壯偉,侍從四十人。

謂曰:「吾欲使汝知數術之法。」

留十五日,晝夜語諸要術。

祐受法畢,使人送出。

得還家。

大知卜占,無幽不驗。

經年乃死。

(出《異苑》)

會稽郡余饒縣有個叫錢祐的人,半夜到房後解便,被一隻老虎叼走了。

想不到,十八天之後,他又自己回到了家中。

他說:「老虎把我叼走後,來到一座官府,只看見有個人憑案幾而坐,儀表堂堂,高大偉岸,僅侍從就有四十人。

他對我說:『我想讓你懂得算命之法。

』於是,留我住了十五天,天天夜以繼日向我傳授算命之要領。

我把這算命之法學成之後,那人派人將我送出大門,我才得以還家。」

從此,他對占卜算命那一套十分精通,沒有不靈驗的。

他又活了好多年才死。

徐 郎

京口有徐郎者,家甚襤褸,常於一江一 邊拾流柴。

忽見一江一 中連船,蓋川而來,逕回入浦,對徐而泊,遣使往云:「天女今當為徐郎妻。」

徐入屋角,隱藏不出。

母兄妹勸勵強出,未至舫,先令於別室為徐郎浴。

水芬香,非世常有。

贈以繒絳之衣。

徐唯恐懼,累膝床 端,夜無酬接之禮。

女怒遣之使出。

(怒遣之使出五字原作然後發遣。

據明抄本改。

)以所贈衣物乞之而退。

家大小怨惜煎罵。

遂懊歎卒。

(出《幽明錄》)

京口城有位徐郎,家中十分貧困,一次到一江一 邊撿大水沖下來的柴禾,忽然看見上游出現幾隻大船,順著一江一 面漂來,逕直調轉船頭進了入浦口。

船行到徐郎對面停下來,派人來到他身邊說:「天女今天想做你的妻子。」

徐郎嚇得躲到牆角,隱藏起來不再露面。

母親、兄長、妹妹又是勸說又是鼓勵,徐郎才勉強走出來。

未等上船,先有人奉命在別的屋裡為他沐浴。

沐浴的芬香無比,非人世間所有。

然後,又送給他一套深紅色的綢緞衣服。

徐郎唯唯喏喏,恐懼不已,在床 頭整整跪了一夜 ,晚上沒有行夫妻之禮。

第二天,天女憤怒地把他趕了出來。

他把那套衣物還給天女,便匆匆告退。

一家老小對他又是責罵又是埋怨,都感到十分惋惜。

這種折磨,使徐郎為之懊喪、哀歎,不久便死了。

丁氏婦

淮南全椒縣,有丁新婦者,本丹一陽一丁氏女。

年十六,適全椒謝家。

其姑嚴酷,使役有程,不如限者,仍便笞捶,不可堪。

九月七日自經死。

遂有靈響,聞於民間。

發言於巫祝曰:「念人家婦女,作息不倦,使避九月七日勿用作。」

見形,著縹衣,戴青蓋,從一婢,至牛渚津求渡。

有兩男子共乘船捕魚,仍呼求載。

兩男子笑,共調弄之,言:「聽我為婦。」

言:「當相渡也。」

丁嫗曰:「謂汝是佳人,而無所知。

汝是人,當使汝入泥死。

是鬼,使汝入水。」

便卻入草中。

須臾,有一老翁,乘船載葦,嫗從索渡。

翁曰:「船上無裝,豈可露渡。

恐不中載耳。」

嫗言:「無苦。」

翁因出葦半許,安處(處下原有不字。

據明抄本刪。

)著船中,逕渡之,至南岸。

臨去語翁曰:「吾是鬼神,非人也,自能得過。

然宜使民間粗相聞知。

翁之厚意,出葦相渡,深有慚感,當有以相謝者。

翁速還去,必有所見,亦當有所得也。」

翁曰:「愧燥濕不至,何敢蒙謝。」

翁還西岸,見兩少男子覆水中。

進前數里,有魚千數,跳躍水邊。

風吹置岸上。

翁遂棄葦載魚以歸。

於是丁嫗遂還丹一陽一。

一江一 南人皆呼為丁姑。

九月七日不用作事,鹹以為息日也。

今所在祠之。

(出《搜神記》)

在淮南郡全椒縣裡,有個人剛娶了個妻子,娘家在丹一陽一,姓丁,年方十六歲。

她丈夫姓謝,婆婆頗為嚴厲、冷酷,拿她當一奴一僕一樣使役好些日子,但稍不如意,便棍棒抽打。

她苦不堪言,於九月七日這天上吊自盡了。

隨即,這位丁氏女便常常在村子裡顯靈。

有位巫師禱告說:「感念民間女子,一年四季辛苦勞作,從今以後,可以在九月七日這一天停工歇息。」

後來,人們看見了丁氏女身形。

她穿著青白色的衣服,戴青傘,跟著一個婢女。

他們來到朱渚津求渡。

這時,有兩個男子坐在一隻船上撒網捕魚,那丁氏女向他們呼喊求助,欲登船過一江一 。

那兩個男子相視一笑,調戲她說:「只要你順從聽話,做我們的老婆,我們才能把你送過一江一 去。」

丁氏女說:「說你們是好人,而我卻一無所知。

你們如果是人,就讓你們入泥而死;你們是鬼,就讓你們掉進水裡。」

那兩個男子們嚇得急忙躲入草中。

須臾,又有一個老頭載著蘆葦乘船而來,丁氏女請他幫忙。

老頭兒說:「船上沒有鋪墊,怎麼能讓你們坐在船板上呢?恐怕不能載你們了。」

丁氏婦說沒關係,老頭兒就拿下一半蘆葦,把她們安置在船上,逕直向對岸渡去。

到了南岸,臨別時她對老頭兒說:「我是鬼神,不是人呵。

我自己當然能夠過一江一 的,但卻想見見世面,看看人間的一些醜態惡行……承老人家的厚意,把自己的葦子卸掉而讓我上船,這使我深為慚愧和感動,應當用什麼來報答你才是。

老人家快撐船而返,必有所見,也一定會有所得的。」

老頭兒說:「慚愧!這船上潮濕悶熱,怎敢蒙謝?」

他撐船回到西岸,看見那兩個男子漂在水上,又向前走了幾里,只見有數千條的魚兒在一江一 邊跳躍,被風一吹,全都落到了岸上。

老頭兒隨即扔掉蘆葦,載著滿船的魚兒回家了。

於是,丁氏女又回到丹一陽一,一江一 南人都喊她「丁姑」。

九月七日不用幹活,都把這一天當作休息日。

現在,那地方已經蓋起了一座祠廟。

阿 紫

世有紫姑神。

古來相傳是人妾,為大婦所嫉,每以穢事相一交一 役。

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

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於廁間或豬欄旁迎之。

祝曰:「子胥不在,(是其婿名也。

)曹姑亦歸去,(即其大婦也。

)小姑可出戲。」

捉者覺重,便是神來。

奠設酒果,亦覺貌輝輝有色。

即跳躞不住。

占眾事,卜行年蠶桑。

又善射釣。

好則大舞,惡便仰眠。

平昌孟氏恆不信,躬試往捉。

便自躍穿屋,永失所在。

(出《異苑》)

世上有位紫姑神。

自古以來,人們都傳說她本是人家的小妾,遭到了正妻的嫉恨,總是讓她幹那些最髒的活。

正月十五日這天,她由於過份激憤犯心病而死。

所以,人們都在這一天作出她的摹擬像,然後等到夜裡拿著它到廁所或豬圈邊迎候,並且還要祝禱說:「子胥不在,曹姑亦歸去,小姑可出戲。」

子胥是她丈夫的名字,曹姑是正妻的名字。

提著摹擬像的人感到忽然有些沉重,便是神來了。

於是,大家忙著祭設酒肉瓜果,同時也覺得那摹擬像熠熠生輝,真像要活了一般,當即便手舞足蹈。

接著,開始占卜各種事情,如當年的桑情如何,蠶繭是否豐收等等。

然後,把犧牲掛到前面,用射釣占卜。

如果射中了,大家就狂舞起來;如果沒有射中,人們便回家睡覺。

平昌縣孟氏總是不相信,躬腰上前試著用手去捉,結果跳穿了屋牆,她本人也不見了蹤影。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太平廣記》未分類項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欒侯一陽一起歐明李高黃原賈逵李憲張璞洛子淵陳虞《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