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原文】趙且伐燕,蘇代《小學文言文》《鷸蚌相爭》原文、譯文、註釋, 《鷸蚌相爭》的故事

小學文言文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小學文言文

小學文言文 - 《鷸蚌相爭》原文、譯文、註釋, 《鷸蚌相爭》的故事

小學文言文

《鷸蚌相爭》原文、譯文、註釋, 《鷸蚌相爭》的故事

【鷸蚌相爭:原文】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捨,漁者得而並禽之。

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

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鷸蚌相爭:譯文】

趙國將要出戰燕國,蘇代為燕國對惠王說:「今天我來,路過了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裡出來曬太一陽一,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

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幹死你。」

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會餓死你。」

兩個不肯互相放棄,結果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

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

趙惠文王說:「好吧。」

於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鷸蚌相爭:註釋】

方:剛剛。

蚌:貝類,軟體動物有兩個橢圓形介殼,可以開閉

曝:曬。

支:支持,即相持、對峙

鷸:一種水鳥,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細長,常在淺水邊或水田中捕食小魚、昆蟲、河蚌等。

箝:同「鉗」,把東西夾住的意思

喙:嘴,專指鳥獸的嘴。

雨:這裡用作動詞,下雨。

即:就,那就。

謂:對……說。

捨:放棄。

相捨:互相放棄。

並:一起,一齊,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將要。

弊:弊病;害處,這裡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擔心。

為:替,給。

【鷸蚌相爭:故事】

有一天,天氣很好,太一陽一照在大地上,一隻河蚌順著河水上了岸,躺在沙灘上,張開兩個蚌殼悠閒地曬著太一陽一。

這時,一隻名鷸的水鳥從河邊飛過。

鷸鳥悄悄地落在河蚌附,輕輕地走到河蚌旁邊,猛地伸著又長又尖的嘴巴,猛的捉住了甲殼內的蚌肉。

河蚌反應也很快,鷸鳥一咬住蚌肉,它就猛然合上蚌殼,緊緊夾住了鷸鳥的長嘴。

鷸鳥急了,趕緊甩動長嘴,想甩開河蚌。

可是河蚌夾得很緊,根本甩不開。

它們各自用力搏鬥了一會兒,鷸鳥和河蚌誰也不肯相讓,就這樣僵持著。

雙方爭吵起來。

鷸鳥威脅河 蚌說:"你若不張開甲殼,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你會被曬死在這裡的, 我看你能撐到什麼時候。

河蚌也不甘示弱地說: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您的嘴巴抽不出來,你就會在這裡餓死和憋死在這河灘上,

就這樣,鷸鳥和河 蚌誰也不肯讓誰。

時間一長,它們倆都累得筋疲力盡。

正在這時,一個老漁夫從河灘打魚回家路過,就從沙灘上走過。

看見鷸蚌相爭的情景,漁夫覺得很有趣。

他悄悄地走上前去,沒有費多大力氣, 把兩個一起抓住,高興地拿走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小學文言文》未分類項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鷸蚌相爭:原文】趙且伐燕,蘇代《小學文言文》《鷸蚌相爭》原文、譯文、註釋, 《鷸蚌相爭》的故事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