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1)。【註釋】(1)王道之可觀者,莫盛《周易注》上經隨傳卷三 觀

周易注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周易注

周易注 - 上經隨傳卷三 觀

周易注

上經隨傳卷三 觀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1)。

【註釋】(1)王道之可觀者,莫盛乎宗廟。

宗廟之可觀者,莫盛於盥也。

至薦簡略,不足復觀,故觀盥而不觀薦也。

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盡夫觀盛,則「下觀而化」矣。

故觀至盥則「有孚顒若」也。

《彖》曰:大觀在上(1)。

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

「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

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2)。

【註釋】(1)下賤而上貴也。

(2)統說觀之為道,不以刑制使物,而以觀感化物者也。

神則無形者也。

不見天之使四時,「而四時不忒」,不見聖人使百姓,而百姓自服也。

《象》曰:風行地上,觀。

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1)。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註釋】(1)處於觀時,而最遠朝美,體於一陰一柔,不能自進,無所鑒見,故曰「童觀」。

巽順而已,無所能為,小人之道也,故曰「小人無咎」。

君子處大觀之時而為「童觀」,不亦鄙乎?

六二:闚觀,利女貞(1)。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丑也。

【註釋】(1)處在於內,無所鑒見。

體一性一柔一弱,從順而已。

猶有應焉,不為全蒙,所見者狹,故曰「闚觀」。

居觀得位,柔順寡見,故曰「利女貞」,婦人之道也。

處「大觀」之時,居中得位,不能大觀廣鑒,闚觀而已,誠「可丑」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1)。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2)。

【註釋】(1)居下一體之極,處二卦之際,近不比尊,遠不「童觀」,觀風者也。

居此時也,可以「觀我生,進退」也。

(2)處進退之時,以觀進退之幾,「未失道」也。

六一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1)。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註釋】(1)居觀之時,最近至尊,「觀國之光」者也。

居近得位,明習國儀者也,故曰「利用賓於王」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1)。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註釋】(1)居於尊位,為觀之主,宣弘大化,光於四表,觀之極者也。

上之化下,猶風之一靡一草,故觀民之俗,以察己道,百姓有罪,在於一人。

君子風著,己乃「無咎」。

上為觀主,將欲自觀乃觀民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1)。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2)。

【註釋】(1)「觀我生」,自觀其道也。

「觀其生」,為民所觀者也。

不在於位,最處上極,高尚其志,為天下所觀者也。

處天下所觀之地,可不慎乎?故君子德見,乃得「無咎」。

「生」,猶動出也。

(2)將處異地,為眾所觀,不為平易,和光流通,「志未平」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周易注》易經書籍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1)。【註釋】(1)王道之可觀者,莫盛《周易注》上經隨傳卷三 觀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