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洪邁《稼軒記》原文及翻譯
洪邁
【原文】
郡治之北可裡所,故有曠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寶帶,其縱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廬以居,而莫識其處。
天作地藏,擇然後予。
濟南辛侯幼安最後至,一旦獨得之,既築室百楹,才佔地什四。
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1十弓2,意他日釋位得歸,必躬耕於是,故憑高作屋下臨之,是為「稼軒」。
田邊立亭曰「植杖」,若將真秉耒耨3之為者。
東岡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徑款竹扉錦路行海棠集山有樓婆娑有室信步有亭。
皆約略位置,規歲月緒成之,而主人初未之識也。
繪圖畀予曰:「吾甚愛吾軒,為吾記。」
余謂侯本以中州雋人,抱忠仗義,章顯聞於南邦,齊虜巧負國,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狡兔。
束馬銜枚,間關西走淮,至通晝夜不粒食。
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歎息,用是見深知。
入登九卿,出節使二道,四立連率幕府。
頃賴氏禍作,自潭薄於一江一 西,兩地驚震,談笑掃空之。
使遭事會之來,挈中原還職方氏,彼周公瑾、謝安石事業,侯固饒為之。
此志未償,顧自詭放浪林泉,從老農學稼,無乃大不可歟?
若予者,倀倀一世間,不能為人知,乃當急須蓑笠,醉眠牛背,與蕘童牧豎肩相摩,幸未黧老時及見侯展大功名,錦衣來歸,竟廈屋深潭之樂。
將荷笠棹舟,風乎玉溪之上,因園隸內謁曰:「是嘗有力於稼軒者」。
侯當輟食迎門,同席而坐,握手一笑,拂壁間石細讀之,庶不為生客。
侯名棄疾,今以右文殿修撰再安撫一江一 南西路雲。
(本文有刪節)
註解:1衍:延伸。
2弓:一箭的射程。
3耒耨:指農具。
譯文:
郡城的北邊大約一里的地方,原有一片空曠的土地:三面依附城牆,前邊枕著澄湖像玉帶一樣清澈的湖水,(這個地方)長度(縱深)一千二百三十尺,寬度(橫向)八百三十尺,界限分明,土地像磨刀石一樣平坦,可以建屋來居祝卻沒有人(此前勘察住宅地基的人)沒發現這個地方。
天造地藏的一塊好地方,要挑選合意的人以後給他。
濟南的辛棄疾最後來到,有一天獨自購得了這裡。
建築了百來間房後,也才佔了這裡十分之四,於是把左邊的荒地開闢為園地,栽滿水稻,居然綿延十支箭的箭程之遠。
設想他日退職歸來,一定要在這裡耕作,因此在高地建屋俯瞰這裡,這屋命名為「稼軒」。
在田邊建立亭子稱「植仗」,好像真的想拿農具耕作。
東邊山岡,西邊土山,北邊田舍,南邊山腳,小徑穿竹林而過,路旁植滿海棠。
群山上有樓,樹影婆娑中有屋舍,信步行走有亭子。
都只預想了大概的位置,規劃好一定日子後建成,然而(原來)主人最初沒認識到它的好處。
(他,辛棄疾)繪圖給我囑咐我說:「我喜歡我的軒,替我寫一篇文章吧。」
我認為辛侯本來是中原才智傑出的人,懷抱對大宋的忠心,行俠仗義,(名聲)在南宋彰顯,齊地的賊寇張安國降金叛國,辛棄疾赤手空拳率領五十個騎兵將叛賊從五萬人中捆一綁回來,就如同抓住一隻狡兔一般。
(之後),命令部下束住馬嘴,口中含箭,取道關西越過淮水(或:崎嶇曲折向西直奔淮西),一天一夜 沒有吃一顆米,他的雄壯聲勢和英雄氣概,(使)那些怯懦的人也因此振奮。
聖明的天子召見他之後,再三讚歎,因此被皇帝深深欣賞,受到重用,進入朝廷登上九卿的位置,曾到兩道擔任提刑使和按察使,四次率軍開府。
不久,賴文政發動叛亂,勢力從潭州逼近一江一 西,兩地為之震驚,(但)辛棄疾在談笑之間就把叛軍掃蕩一空。
如果遇到機會到來,讓他帶領中原人收復國土,那像周瑜,謝安一樣的功業啊,他本來是足以建立的。
(但)這個志向還沒實現,反而自己隱藏足跡在山林泉石之間放浪形骸,跟著老農學習 種莊稼,恐怕太不合適了吧?
像我這樣的人,在這個世上茫茫然度過一輩子,不被人欣賞。
才應當趕快穿著蓑衣,醉臥在牛背上,和打柴放牛的孩子混在一起。
希望在我沒有變老的時候,來得及看見辛幼安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穿著錦衣回來,盡享屋舍水潭的樂趣。
那時,(我)就戴著斗笠,划著小船,在玉溪邊吹風,(之後我)通過管園林的人向內拜謁說:「這位曾是為稼軒出過力的人。」
辛侯定會停下進餐,門口迎接,與我同席而坐,握手相視而笑,拂淨石壁上的塵土細讀我這篇《稼軒記》,(他)大概我不算生客吧。
辛先生名叫辛棄疾,現在以右文殿修撰的職銜,第二次擔任一江一 南西路安撫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