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
高啟《南宮生傳》原文及翻譯
高啟
【原文】
南宮生,吳人,偉軀幹,博涉書傳。
少任俠,喜擊劍走馬,尤善彈,指飛鳥下之。
家素厚藏,生用之周養賓客,及與少年飲博遨戲,盡喪其貲。
逮壯,見天下亂,思自樹功業,乃謝酒徒,去學兵,得風後《握奇》陣法1。
將北走中原,從豪傑計事。
會道梗,周流無所合。
遂溯大一江一 ,游金陵,入金華、會稽諸山,搜覽瑰怪;渡浙一江一 ,泛具區2而歸。
家居以氣節聞,衣冠慕之,爭往迎候,門止車日數十輛。
生亦善一交一 ,無貴賤皆傾身與相接。
有二將軍,恃武橫甚,數毆辱士類,號虎冠。
其一嘗召生飲。
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惡能勇?吾將柔之矣!」即命駕往。
坐上座,為語古賢將事。
其人竦聽,居樽下拜,起為壽,至罷會,無失儀。
其一嘗遇生客次,顧生不下己,目慴生而起。
他日見生獨騎出,從健兒帶刀策馬踵生後,若將肆暴者。
生故緩轡,當中道進,不少避。
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
明旦,介客詣生謝,請結歡。
生能以氣服人類如此。
性抗直多辯,好箴切友過。
有忤己,則面數之,無留怨。
與人論議,蘄必勝,然援事析理,眾終莫能折。
家雖貧,然喜事故在,或饋酒肉,立召客與飲啖相樂。
四方游士至吳者,生察其賢,必與周旋款曲,延譽上下。
所知有喪疾不能葬療者,以告生,輒令削牘3疏所乏,為請諸公間營具之,終隱其德不言。
故人皆多生,謂似樓君卿,原巨先,而賢過之。
久之,稍厭事,闔門寡將迎,辟一室,庋歷代法書,周彝、漢硯、唐雷氏琴,日游其間以自娛。
素工草隸,逼鍾、王,患求者眾,遂自閉,希復執筆。
歆慕靜退,時賦詩見志,怡然處約,若將終身。
——高啟《南宮生傳》(有刪節)
【注】1風後:相傳為黃帝相。
《握奇》:《握奇經》,古代的兵書。
2具區:太湖的古名。
3削牘:刻在木簡上,這裡指書寫在紙上。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譯文】
南宮生,是蘇州人。
身材高大,廣泛涉獵書籍經典。
年輕時喜愛俠義的行為,愛好擊劍和騎馬,尤其擅長用彈弓,對準飛鳥就能擊落它。
家中向來貯藏有豐厚的財物,南宮生就用家中的財物周濟供養賓客,並且和少年們一起喝酒賭一博 遊玩嬉戲,花盡了家中的資產。
到了壯年,見天下大亂,就想著要建功立業,於是離開酒肉朋友們,去學習 兵法,學得了風後佈陣打仗的方法。
準備往北到中原去,跟隨豪傑們圖謀天下大計,正趕上道路阻塞,各處走走都不合意,就沿著長一江一 往上走,遊歷了南京,又到了金華縣和會稽諸山,搜尋觀覽瑰麗奇特的景物;渡過錢塘一江一 ,泛游了太湖,然後歸家。
南宮生在家鄉一向因有氣節而出名,士大夫們都仰慕他,爭著到他家請他或問候他,他家門前停放(來賓)的車一天有幾十輛。
南宮生也喜愛跟人結一交一 ,無論貴賤,都傾身恭敬地跟他們交往。
有兩個武官憑借有武力,十分蠻橫,多次毆打侮辱讀書人,(人們)稱(他們)是戴著帽子的老虎。
其中一個人曾經請南宮生喝酒,有人說:「那個人酒醉後會言行失常,不可跟他接近。」
南宮生笑著說:「依仗酒醉撒酒風的人怎麼會勇悍?我將要制一服 他。」
即命令僕人套車前往,(酒席上)南宮生坐在上座,給(那個軍將)講說古代賢良將帥的故事。
那個人非常恭敬地聽著,還在下面行禮敬酒,一直到宴會結束,也沒有失禮的地方。
另外一個人曾經在別人家作客時遇到南宮生,看到南宮生不把自己放在眼裡,就怒視南宮生並離開了。
某一天看見南宮生一個人騎著馬出去,就帶了一些打一手,拿著刀策馬跟在南宮生的後面,好像就要動手打人。
南宮生故意放慢韁繩在路中央走,一點也不躲避。
那個人知道南宮生不是軟弱的書生,就帶著人離開了,不敢衝撞冒犯叫他避開道。
第二天早上那個人還由朋友引見到南宮生那裡賠禮,請求一交一 好。
南宮生能以氣節服人一大多像這樣。
南宮生性格剛直,善於談論,喜愛規勸朋友的過錯。
朋友中有牴觸自己的,就當面指出他的過錯,一點也不記仇。
跟人談論,總是求勝,然而能引證事實,分析道理,眾人沒有能駁倒他的。
(後來)家裡貧窮了,但仍然喜愛跟人結一交一 ,有時贈送酒肉(給朋友),隨時召朋友一起喝酒吃肉以娛樂。
到蘇州遊玩的四方士人,南宮生瞭解到他們是賢良的,一定要慇勤懇切地和他們交往,在各種場合引薦稱讚他們。
相識的人家中死了人或生了病沒有錢財以供安葬或治病的,告訴南宮生,他就讓人用紙寫清缺少什麼,替他們到公眾之中去籌畫辦理,最後做了好事也不說。
所以人們大多稱讚他,說他像任俠好客的樓君卿、原巨先,甚至賢良超過了他們兩人。
很長時間以後,(南宮生)漸漸厭倦了人事交往,就關閉家門很少接待賓客。
清掃出一間屋子,收藏歷代名家法書,周朝的銅器、漢代的筆硯和唐代的雷氏琴,天天沉迷其中自娛自樂。
他一向工於草書和隸書,接近鍾繇、王羲之的造詣,但苦於索求的人太多,就隱藏不露,很少再拿筆寫字。
他羨慕安靜退隱(的生活),常常作詩來表示自己的心意,安樂地過著樸素簡約的生活,像是要這樣度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