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學》參考譯文從前的君子,能夠成就高《課外文言文》《治學》譯文

課外文言文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課外文言文

課外文言文 - 《治學》譯文

課外文言文

《治學》譯文

《治學》參考譯文

從前的君子,能夠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身死而名不朽滅,是什麼原因呢?那就是學習 。

學習 是通明精神、暢達思想、和悅情緒、修養品性的手段,是聖人最為看重的事情。

人剛出生的時候,蒙昧無知,就好像珍寶放在暗室裡,想尋找卻看不到,太一陽一的光輝一照進去,各種東西就都一目瞭然了。

學習 ,就是心靈的太一陽一。

所以,從前的帝王都專門設立教官負責對公卿大夫的子弟進行教育,教給他們六種品德,教給他們六種善行,教給他們六種才能。

這三種教育齊備了,人類社會的道德規範也就完全了。

學習 就好像是修整裝飾,器物不加修飾,就不可能做得美觀好看;人們不學習 ,也就難以具備美好的品德。

具備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做得美觀好看,才可以供奉給神祇祖先。

聆聽了黃鐘的聲音,然後才知道叩擊瓦罐所發出的聲音是多麼的細小;目睹了帝王禮服上的繡龍紋飾,然後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麼的粗劣;接受過學校的教育,然後才知道不學習 的困惑。

所以學習 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顧學習 活動的來由,就遙遠渺茫了,但因為難而懈怠它,這就不僅是認識錯誤,而且是行為完全不對了。

《詩經》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說的就是要好學不倦。

馬儘管有強健的四蹄,但不熟悉駕車技術,就還算不上是好馬;人雖然有優良的資質,而不學習 道理,就仍然算不上是君子。

所以,學習 就是要求取根本的道理埃就好像是繪畫,把黑的、黃的顏色畫上去之後,畫布純白的本質也就失去了,它直到破爛而黃黑色不變,有誰知道它原來的純白顏色呢?

子夏說:「每天一溫一 一習一 ,那麼所學的東西就不會忘記;自我勉勵,那麼自己就不會懈怠;屢屢聽取天下的深妙言論,那麼他的志向就會越來越宏大。」

所以,君子對於學習 ,其堅持不懈的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運轉,就好像是日月的運行,終身勤勉不倦,死而後已。

因此,儘管有資質,而無志向,也不能夠建立功業。

志向是學習 的主要方面,資質是學習 的次要方面。

求學的人不擔心資質不富足,而怕沒有確立志向。

所以,自古至今致力學習 的人成千上萬,不計其數,而有所成就的人卻寥寥無幾。

因此,君子一定要確立他的志向。

《周易》說:「君子要自強不息。」

大凡學習 ,以領會事物的要旨為首要之務,而掌握萬物的名稱則是次要的,事物的要旨掌握了,萬物的名稱自然隨之掌握了。

但是,那些淺薄學者的所謂博學,乃是致力於物名的辨析,審察於器械的形制,誇耀於詞義的訓釋,尋章摘句,卻不能掌握事物要旨的所在,如此瞭解先王的思想,這簡直與女史誦讀《詩經》,內廷小臣傳遞命令一樣,所以學習 的人勞神思考卻不能瞭解美好的品德,虛耗光一陰一而沒有什麼成就,所以,君子一定要慎重地選擇良師。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課外文言文》未分類項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治學》參考譯文從前的君子,能夠成就高《課外文言文》《治學》譯文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