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瘦玉蕭蕭伊水頭,風宜清夜露宜秋《課外文言文》《對竹思鶴》原文譯文及賞析

課外文言文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課外文言文

課外文言文 - 《對竹思鶴》原文譯文及賞析

課外文言文

《對竹思鶴》原文譯文及賞析

原文

瘦玉蕭蕭伊水頭,風宜清夜露宜秋。

更教仙驥1旁邊立,儘是人間第一流。

註:1仙驥:指鶴,因仙人常騎鶴,故鶴便成了仙人之驥。

[1]

譯文

遠邊的雲慢慢的飄著在那清水之上,

輕風許來夜露慢慢的滴下,

我和自己心愛的仙鶴在一邊站立,

也許這就是人間第一流的美事。

作品賞析

竹為樹中君子,鶴稱禽中高士。

南朝謝莊《竹贊》說「貞而不介,弱而不虧」;鮑照《舞鶴賦》則稱鶴「鍾浮曠之藻質,抱清迥之明心。」

「對竹思鶴」這一詩題本身,就先透露了作者的命意所在。

對竹,是實景;思鶴,是虛擬。

詩的構思,在歷代眾多的詠竹、詠鶴詩中又是蹊徑獨闢,自具一格。

「清」字,是全詩的立意所在。

前二句,詩人「對竹」於洛一陽一伊水之濱,水竹相映,境界清而可見。

這並非是首創,南朝齊時虞羲的《一江一 邊竹》詩已有先例,而唐一人詩中更不乏其例,如白居易《畫竹歌》說:「野塘水邊欹岸側,森森兩叢十五莖。」

可見不僅詩人,畫師亦早已取此為景。

然而錢氏連著「瘦」、「蕭蕭」、「風」、「露」、「清夜」、「秋」諸語,卻又顯示了西昆派詩人善於錘煉的藝術造詣。

清伊東流,又正值風輕露白的清秋之夜。

這清迥的背景,更襯托出叢竹的瘦勁之骨,簫蕭之韻。

兩個「立」字韻味悠長。

這蕭蕭瘦玉,只宜於清秋之夜,野水之濱,一種孤高不群的意態,頓時從兩個「宜」字中傳出。

「宜」與「不宜」,又是詩人的主觀感受,所以作者的情趣又從兩個「宜」字中隱然可見。

三句「更教」二字正就兩個「宜」字接過,由「對竹」而到「思鶴」。

鶴為「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相鶴經》),《詩經》也說「鶴鳴九皋,聲聞於天」。

以仙鶴配野竹,韻趣相通。

「儘是人間第一流」,是全詩的結穴。

瘦竹、清風、涼露,仙驥,都是第一流的雅物。

在這塵世,只有第一流的雅士才能欣賞這清超脫俗的第一流雅境。

對這一點,陳衍在《宋詩一精一華錄》中評此詩說:「有身份,是第一流人語。」

對此詩命意的含蓄而貼切,陳衍的評論很中肯。

不過,他忘了知人論世,忘了說明錢惟演是否夠得上「第一流人」。

從「伊水」可知,此詩當為錢惟演在仁宗天聖(1023—1032)、明道年間(1032—1033)判河南府時所作。

在此以前,他就附從權相丁謂,依附劉妃,力擁劉妃為後,並在真宗病重時主張皇帝崩後由劉後聽政。

在這種利害關係之上,他與丁謂、劉妃結為姻親。

作此詩前後,劉後崩,他又迎合仁宗之意,主張以劉後配祀真宗。

因此為正直的朝士所不齒。

在這些重大問題上,同是西昆派詩人的楊億、張詠等就比他有骨氣得多。

錢惟演後來兩次由中樞外放河南,也正是因為他與權相、外戚的這種不光彩的關係為朝士劾奏所致。

遠在他為館臣、預修《冊府元龜》時,曾有《鶴》詩一首,詩中說:「碧樹一陰一濃接玉墀,幾年飛舞伴長離。」

(「長離」即鳳)。

這首《對竹思鶴》,表面上是寫浮雲野鶴,清高脫俗,骨子裡卻是一種牢一騷一。

他這只「鶴」是忘不了玉墀丹陛的。

所謂的「第一流」,實有所不稱。

因此《對竹思鶴》作為詩來說頗有佳處,但卻經不起深究。

[1]

作者簡介

錢惟演(977—1034),字希聖,臨安(今屬浙一江一 )人。

吳越王錢淑之子。

少補牙門將,隨父歸宋,任保大軍節度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預修《冊府元龜》。

仁宗時,被彈劾落職,任崇信軍節度使。

卒謚思,改謚文僖。

景德年間(1004—1007)與楊億、劉筠等十七人相唱和,結集為《西昆酬唱集》,號「西昆體」。

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遺事》。

[2]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課外文言文》未分類項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原文瘦玉蕭蕭伊水頭,風宜清夜露宜秋《課外文言文》《對竹思鶴》原文譯文及賞析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