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韓愈【題解】董邵南,壽州安豐(《古文觀止》送董邵南序·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 - 送董邵南序·原文·譯文·翻譯

古文觀止

送董邵南序·原文·譯文·翻譯

〔唐〕韓愈

【題解】董邵南,壽州安豐(今安徽壽縣)人,因屢考進士未中,擬去河北托身藩鎮幕府。

韓愈一貫反對藩鎮割據,故作此序贈送他,既同情他仕途的不遇,又勸他不要去為割據的藩鎮作不義之事。

首段先說此行一定「有合」,是陪筆。

次段指出古今風俗不同,故此行未必「有合」,雖不明說而主旨已露。

末段借用樂毅和高漸離之事,喻示董邵南生不逢時,應當傚法古代的忠臣義士,效力朝廷。

全文措辭深婉,意在言外,雖僅百餘字,但一波三折,起伏跌宕。

劉大櫆評此篇曰:「深微屈曲,讀之,覺高情遠韻可望而不可及。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1〕。

董生舉進士〔2〕,連不得志於有司〔3〕,懷抱利器〔4〕,鬱鬱適茲土〔5〕。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苟慕義彊仁者皆愛惜焉〔6〕。

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7〕!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

為我吊望諸君之墓〔8〕,而觀於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9〕?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選自《四部叢刊》本《昌黎先生集》

自古就說燕、趙一帶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俠義士。

董生考進士,接連幾次未被主考官錄取,懷抱傑出的才能,心情抑鬱地要到那個地方去。

我知道董生此行一定會有所遇合,董生,努力吧!

像你這樣不遇於時,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實行仁義的人,都會同情憐惜你的。

何況燕、趙一帶的豪俠之士奉行仁義是出於他們的本性呢!然而,我曾聽說風俗是隨著教化而改變的,我哪能料想現在比起古時候所說的沒有什麼兩樣呢?姑且以你此行去證實吧。

董生,努力吧!

我因為你的此行而產生了一些感想。

請你為我到望諸君樂毅的墓上去憑弔一番,並且到那裡的街市上看看,還有過去的屠狗者一類的豪俠義士嗎?替我向他們慇勤致意:「聖明天子在上執政,可以出來任職效忠了!」

(張<bzgwgz_011/bz>之)

【註釋】

〔1〕燕趙:戰國時,燕國位於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一帶;趙國位於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一帶。

〔2〕董生:指董邵南。

〔3〕有司: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

這裡指主持進士考試的禮部官。

〔4〕利器:比喻傑出的才能。

〔5〕茲土:當時河朔三鎮幽州(領州九,治所在今北京西南)、成德(領州四,治所在今河北正定)、魏博(領州七、治所在今河北大名),都自置官吏,割據而不受朝廷節制。

〔6〕彊(qiǎng搶):同「強」,勉力。

〔7〕矧(shěn審):況且。

〔8〕望諸君:即樂毅,戰國時燕國名將,輔佐燕昭王擊破齊國,成就霸業,後被誣諂,離燕歸趙,趙封之於觀津(今河北武邑東南),稱「望諸君」。

〔9〕屠狗者: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載,高漸離曾以屠狗為業。

其友荊軻刺秦王未遂而被殺,高漸離替他報仇,也未遂而死。

這裡泛指不得志的豪俠義士。

鄭伯克段於鄢·原文·譯文·翻譯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譯文·翻譯 齊桓公伐楚·原文·譯文·翻譯 子產不毀鄉校·原文·譯文·翻譯 曹劌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宮之奇諫假道·原文·譯文·翻譯 子魚論戰·原文·譯文·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譯文·翻譯 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 邵工諫厲王弭謗·原文·譯文·翻譯 趙宣子論比與黨·原文·譯文·翻譯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譯文·翻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古文觀止》未分類項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唐〕韓愈【題解】董邵南,壽州安豐(《古文觀止》送董邵南序·原文·譯文·翻譯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