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高年之人,鄉曲所當敬者,以其近於親也《袁氏世范》世范卷中 處己·對待老人讓三分

袁氏世范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袁氏世范

袁氏世范 - 世范卷中 處己·對待老人讓三分

袁氏世范

世范卷中 處己·對待老人讓三分

【原文】高年之人,鄉曲所當敬者,以其近於親也。

然鄉曲有年高而德薄者,謂刑罰不加於己,輕詈辱人,不知愧恥。

君子所當優容而不較也。

【譯述】年紀大的人,在鄉里面之所以受人尊敬,因為他們在年齡和經歷上都和自己的父母相接近。

然而鄉里面也有年紀雖高而品德修養不夠的人,認為刑罰施加不到自己身上,動不動就侮罵別人而不知道慚愧羞恥。

君子對這樣的人應該能夠寬容,不去與他們計較。

【評析】「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歷史上有許多關於「敬老」的故事。

漢高祖的重要謀臣張良年輕時就十分敬重老人。

一次張良過橋時遇見一位老人,老人走到張良跟前,把鞋子扔到橋下,說:「孩子,把鞋給我取上來。」

張良見他是位老人,就給他穿上了鞋,老人笑著離開了,走了一會,又返回來,對張良說:「孺子可教啊,五天以後的黎明時分在此等我。」

張良雖然感到奇怪,還是恭敬地說:「好吧1五天後的黎明,張良前往一看,老人已經先在那裡了。

老人說:「你與年長人相約,怎可遲到呢?過五天再來吧1過了五天,張良雞叫時就去了,老人又先到了,生氣地對張良說:「你怎麼又遲到了。

過五天再來。」

五天後,張良夜半時分就去了,老人很高興,說:「這就對了。

我要送你一本書,讀了以後,你給王公宰相做老師也沒問題了。」

老人送張良的書叫《太公兵法》。

張良熟讀此書,後來輔佐劉邦,屢出奇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深得劉邦信賴,被封為留侯。

流傳下了「圯上受書」這則軼事。

俗語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因為不敬老而遭受挫折的例子歷史上也很多。

秦晉之戰是一次重大戰役,戰前,秦穆公向秦國一個叫蹇叔的老人咨詢。

蹇叔說:「勞動軍隊去襲擊遠方的國家恐怕不行。

軍隊遠征,士卒疲憊,敵國再有所防備,就很難取勝。

我看還是不要去了。」

穆公不聽,出師東征。

蹇叔哭著對主帥孟明說:「孟明啊,我看到軍隊出征,恐怕看不到班師回國了。」

秦穆公非常生氣,對蹇叔說:「你知道什麼,我看你早該死了。」

然而戰爭發展應驗了蹇叔的話,晉軍在殽擊敗了秦軍。

秦穆公後悔當初沒聽蹇叔的話,但也悔之晚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袁氏世范》未分類項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原文】高年之人,鄉曲所當敬者,以其近於親也《袁氏世范》世范卷中 處己·對待老人讓三分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