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莊氏有二子。其伯曰文美,予字之曰德實。其仲曰文華《課外文言文》歸有光《莊氏二子字說》原文及翻譯

課外文言文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課外文言文

課外文言文 - 歸有光《莊氏二子字說》原文及翻譯

課外文言文

歸有光《莊氏二子字說》原文及翻譯

【原文】

莊氏有二子。

其伯曰文美,予字之曰德實。

其仲曰文華,予字之曰德誠。

且告之曰:文太美則飾,太華則福浮飾相與,敝之極也,今之時則然矣。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

巧不如拙,辨不如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

欲文之美,等若德之實;欲文之華,莫若德之誠:以文為文,莫若以質為文。

質之所為生文者無盡也。

一日節縮,十日而贏。

衣不鮮好,可以常服;食不甘珍,可以常飧。

吳在東南隅,古之僻壤。

泰伯、仲琅之至也,予始怪之,而後知聖人之用心也。

彼以聖賢之德,神明之冑,目睹中原文物之盛,秘而弗施,乃和於俗。

若入裸國而顧解其衣,以其民含樸,而不可以漓之也。

洎通上國1,始失其故。

奔潰放逸,莫之能止。

文愈勝,偽愈滋,俗愈漓矣。

聞之長老言,洪武間,民不粱肉,閭閻無文采,女至笄而不飾,市不居異貨,宴客者不兼味,室無高垣,茅舍鄰比,強不暴弱。

不及二百年,其存者有幾也?予少之時所聞所見,今又不知其幾變也!大抵始於城市,而後及於郊外;始於衣冠之家,而後及於城市。

人之欲,何所底止?相誇相勝,莫知其已。

負販之徒,道而遇華衣者,目睨視,嘖嘖歎不已。

東鄰之子食美食,西鄰之子從其母而啼。

婚姻聘好,酒食晏召,送往迎來,不問家之有無。

曰:吾懼為人笑也。

文之敝至於是乎?非獨吾吳,天下猶是也。

莊氏居吾裡中,獨以樸素自好。

務本力業,供役於縣,為王家良民。

德實自樹立門戶,而德誠贅王氏,皆以敦厚為人所信愛。

此殆流風末俗所浸灌而未及者。

其可不深自愛惜,以即其所謂實,而勿事於飾;求其所謂誠,而勿事於浮!禮失而求之野,吾猶有望也。

(取材于歸有光《莊氏二子字說》)

【譯文】

莊氏有兩個兒子。

那個大兒子叫文美,我給他取字為德實。

那個二兒子叫文華,我給他取字為德誠。

並且告訴他們說:外在形式太漂亮就會誇飾,太華麗就會虛福如果虛浮和誇飾相加在一起,弊病就極大啊,現在的社會風氣就是這樣。

聰明而用於私,不如愚笨而用於公。

(從這個意義上說)靈巧不如拙笨,善辯不如言語遲鈍,富有不如貧困,高貴不如低賤。

想要外在形式優美,不如品德誠實;想要外在形式華麗,不如品德真誠:用外在形式來作裝飾,不如用內容來作裝飾。

著眼於內在修養可以生成無盡的外在形式埃一天縮減用度,就可以十天寬余。

穿衣服不追求新鮮漂亮,就可以經常有衣服穿;吃東西不追求甘美,就可以經常有飯吃。

吳地在東南一角,是古時候的偏僻之地。

泰伯、仲雍到了那裡。

我起初對此很奇怪,後來才明白了聖人的用意。

他們憑著聖賢的品德,聖君後代的身份,目睹了中原文化的繁榮和物產的豐盛,(到了此地之後卻)隱秘在心而不表現出來,反而同當地風俗相融。

好比進入了裸身之國就特意脫掉自己的衣服,因為當地的民眾心懷質樸,所以不可以使風俗變壞了。

自從這個地方與中原各國交往,才失去舊有的民風。

古風崩潰,百姓放縱,沒有什麼能夠制止。

外在裝飾越華美,虛偽越滋長,風俗越敗壞埃

聽長輩們說,洪武年間,百姓不吃一精一細的食物,居民住家不裝飾,女孩子到了成年也不修飾打扮,市場上不囤積奇貨,宴請客人不吃兩樣菜,屋室沒有高牆,茅屋彼此相鄰,強者不欺凌弱者。

不到二百年,那存留下來的(民風)有多少呢?我年少的時候聽到的、看到的,現在又不知道變了多少!(這種變化)大概是從城市開始,然後影響到郊外;從有身份有名望的人家開始,然後才影響到城市的。

人有欲一望 ,哪裡是盡頭呢?大家都彼此誇耀,相互爭勝,不知停止。

挑擔子的小販,走在路上遇到穿著華麗的人,就會斜著眼睛看他,嘖嘖讚歎不已。

東家的孩子吃美食,西家的孩子就會追著母親哭鬧。

結婚出嫁下聘禮,用美酒宴請賓客,餞行接風,不問家裡是不是有足夠的財力。

說:(如果太簡陋)我害怕被別人取笑。

追求外在形式的害處到了這種程度了嗎?不僅僅我們吳地,全天下都是這樣埃

莊氏居住在我們村裡,獨自憑借樸素而自我完善。

致力於根本而盡力本職,在縣裡供職,是國家的良民。

德實自己建立門戶,德誠入贅王家,(他們)都因為人敦厚而被人們信賴喜愛。

這大概是流行的不良 風俗還沒有影響到他們吧。

他們怎能不深深地自我愛惜,來達到他字中的「實」,而不去追求外在裝飾;追求他字中的「誠」,而不去追求浮華呢?禮節喪失了就到民間去尋找,我還是抱有希望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課外文言文》未分類項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原文】莊氏有二子。其伯曰文美,予字之曰德實。其仲曰文華《課外文言文》歸有光《莊氏二子字說》原文及翻譯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