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亨。君子有終。《彖》曰:「謙,亨」。天《東坡易傳》第十五卦 謙 地山謙 坤上艮下

東坡易傳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東坡易傳

東坡易傳 - 第十五卦 謙 地山謙 坤上艮下

東坡易傳

第十五卦 謙 地山謙 坤上艮下

「謙」,亨。

君子有終。

《彖》曰:「謙,亨」。

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此所以為「謙、亨」也。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此所以為「君子有終」也。

不於其終觀之,則爭而得、謙而失者,蓋有之矣。

惟相要於究極,然後知謙之必勝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

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裒」,取也。

「謙」之為名1,生於過也,物過然後知有「謙」。

使物不過,則「謙」者乃其中爾。

過與中相形,而「謙」之名生焉。

聖人即世之所名而名之,而其實則歸於中而已矣2。

地過乎卑,山過乎高,故「地中有山,謙」。

君子之居是也,多者取之,「謙」也;寡者益之,亦「謙」也。

【校注】1「謙」之為名:《蘇氏易傳》作「一之為名」,誤。

2歸於中而已矣:《蘇氏易傳》作「反中而已矣」,誤。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此最處下,是「謙」之過也。

是道也,無所用之,用於「涉川」而已。

有大難不深自屈折,則不足以致其用。

「牧」者,養之以待用云爾。

六二:鳴謙,貞吉。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雄鳴則雌應,故《易》以一陰一陽一唱和寄之於「鳴」。

「謙」之所以為「謙」者,三也:其「謙」也以勞,故聞其風、被其澤者,莫不相從於「謙」。

六二,其鄰也;上九,其配也;故皆和之而鳴於「謙」。

而六二又以一陰一處內卦之中,雖微九三,其有不謙乎?故曰「鳴謙」,又曰「貞吉」。

「鳴」以言其和於三,「貞」以見其出於一性一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勞」,功也。

「謙」五一陰一一一陽一,待是而後為「謙」,其功多矣。

「艮」之制在三,而三親以「艮」下「坤」,其「謙」至矣,故曰「勞謙」。

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非獨以自免而已,又將以及人,是得「謙」之全者也。

故《彖》曰:「君子有終。」

而三亦云。

六一四:無不利,撝謙。

《象》曰:「無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是亦九三之所致也。

二近其內,有配之象,故曰「鳴」;四近其外,三之所向,故稱「撝」。

以柔居柔,而當三之所向,三之所撝,四之所趨也。

以謙「撝謙」,孰不利者?故曰「無不利」。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直者曲之矯也,謙者驕之反也。

皆非德之至也,故兩直不相容,兩謙不相使。

九三以「勞謙」,而上下皆謙以應之,內則「鳴謙」,外則「撝謙」。

其甚者則謙謙相追於無窮,相益不已。

則夫所謂「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者,將使誰為之?若夫六五則不然,以為謙乎,則所據者剛也;以為驕乎,則所處者中也;惟不可得而謂之謙,不可得而謂之驕,故五,「謙」莫不為之使也。

求其所以能使此五「謙者」而無所有,故曰「不富,以其鄰」;至於侵伐,而不害為「謙」,故曰「利用侵伐」。

莫不為之用者,故曰「無不利」。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其為「鳴謙」,一也。

六二自得於心,而上六「志未得」者,以其所居非安于謙者也,特以其配之「勞謙」而強應焉。

貌謙而實不至,則所服者寡矣,故雖其邑國而猶叛之。

夫實雖不足,而名在于謙,則叛者不利。

叛者不利,則征者利矣。

王弼曰:「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

動之所起,興於利者也,故飲食必有『訟』,『訟』必有眾起,未有居眾人之所惡而為動者所害,處不競之地而為爭者所奪。

是以六爻雖有失位,無應乘剛,而皆無凶、咎、悔、吝者,以謙為主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東坡易傳》易經書籍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謙」,亨。君子有終。《彖》曰:「謙,亨」。天《東坡易傳》第十五卦 謙 地山謙 坤上艮下

© 2007-2025 喜蜜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