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東坡易傳》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東坡易傳查詢

請輸入關鍵字:

例如:東坡易傳

東坡易傳 - 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東坡易傳

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

利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

「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

蒙以養正,聖功也。

「蒙」者,有蔽於物而已,其中固自有正也。

蔽雖甚,終不能沒其正,將戰於內以求自達,因其欲達而一發之,迎其正心,彼將沛然而自得焉。

苟不待其欲達而強發之,一發不達,以至於再三,雖有得,非其正矣。

故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彼將內患其蔽,即我而求達,我何為求之?夫患蔽不深,則求達不力;求達不力,則正心不勝;正心不勝,則我雖告之,彼無自入焉。

故初筮告者,因其欲達而一發之也。

「再三瀆,瀆則不告」者,發之不待其欲達1,而至於再三也。

「蒙,亨,以亨行」者,言其一通而不復塞也。

夫能使之一通而不復塞者,豈非時其中之,欲達而一發之乎?故曰「時中」也。

聖人之於「蒙」也,時其可發而發之,不可則置之,所以養其正心而待其自勝也,此聖人之功也。

「校注」1達,《蘇氏易傳》作「進」,誤。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果行」者,求發也。

「育德」者,不發以養正也。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所以「發蒙」者,用於未發,既發則無用。

既發而用者,瀆蒙也。

「桎梏」者,用於未刑,既刑則說。

既刑而不說者,瀆刑也。

發蒙者慎其初,不可使至瀆。

故於初云爾。

九二:包蒙,吉。

納婦,吉。

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柔節也。

童蒙,若無能為也。

然而容之則足以為助,拒之則所喪多矣。

明之不可以無蒙,猶子之不可以無婦,子而無婦,不能家矣。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王弼曰:「童蒙之時,一陰一求於一陽一,」「上不求三而三求於上,女先求男者也。

女之為體,正行以待命者也,見剛夫而求之,故曰『不有躬』也。

施之於女,行不順」矣。

六一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實,一陽一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六五之位尊矣,恐其不安於童蒙之分,而自強於明,故教之曰:「童蒙,吉」。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以剛自高,而下臨弱,故至於用擊也。

發蒙不得其道,而至於用擊,過矣。

故有以戒之。

王弼曰:「為之捍御,則物鹹附之。

若欲取之,則物鹹叛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東坡易傳》易經書籍
起名測名
黃歷查詢
詩詞歌賦
實用查詢
免費測試
猜你喜歡
網名大全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東坡易傳》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 2007-2025 喜蜜滋